新-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合集下载

模块二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模块二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25 25 500
400 4
1-1
3500
1-1
79
将杯形基础体积分为以下几部分:
1)下部矩形体积:V1=3.50×4.00×0.50=7.00m³ 2)下部棱台体积:
V2=0.5/3[3.50×4.00+(3.50×4.00×1.35×1.55)1/2 +1.35×1.55]=3.58m³
3)上部矩形体积:V3=1.35×1.55×0.6=1.26m³ 4)杯口净空部分体积:
38
大放脚搭接头
39
(a)平面图
-0.45
+0.000
-1.950
1-1剖面图
40
工作面200
-0.45
垫层截面积= 0.1*0.8=0.08㎡
+0.000
-1.950
41
外边中心线长=(7.0+6.6)× 2 = 27.2m 里边净长= 5.8+2.7= 8.5m 总长=外边中心线长+里边净长
31
32
33
等高式大方脚示意图
不等高式大方脚示意图 34
35
36
37
砖基础
❖ 砖基础 P70 ❖ 工程量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包
括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扣除地梁(圈梁)、构 造柱所占体积,不扣除基础大放脚 T 形接头处的重 叠部分及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砂 浆防潮层和单个面积 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不增加。 ❖ 基础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 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 砖基础与墙(柱)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 室内地面(或地下室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 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m时,以设 计室内地面(或地下室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桩及地基基础工程说明

桩及地基基础工程说明

第二章桩及地基基础定额使用说明一、本章定额适用于地上桩基础工程。

二、本章定额中的桩长是指实际桩底(桩尖)至自然地坪的全长;锤重是指设计锤重;压桩力是指设计压桩力。

三、本章定额中已综合以下内容:1、综合了各种土类、各种桩的压实系数和充盈系数,桩机种类按一般情况考虑;2、锚杆静压桩压桩定额已包括校正反力架垫铁的摊销量,封桩定额已综合砍、凿桩头费用;3、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定额已综合扩孔土方与护壁混凝土量;4、泥浆护壁钻孔灌注砼桩定额已包括场内泥浆清理及砌筑泥浆池;5、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定额已综合正常施工工艺需重复喷粉、喷浆、搅拌等;6、高压旋喷桩定额已综合接头处的复喷工料;7、金属周转材料中包括桩帽、送桩器、桩帽盖、活瓣桩尖、钢管、料斗等周转性材料。

四、本章定额中未考虑以下内容,有发生时另行计算:1、桩基施工遇有旧基础、孤石等需处理的;2、施工场地桩机无法直接行走而需加固的;3、锚杆静压桩定额未包括反力架用的螺栓螺帽,按铁件另计;4、桩空孔部分,如需填充的,其填充费套用独立基础垫层定额;5、人工挖孔灌注砼桩,如孔内发生地下渗透积水而需抽水处理的;6、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如遇流砂、淤泥的,按实际发生的流砂、淤泥量定额增加0.60工日/m3,增加的材料及措施费用按实计算;7、人工挖孔灌注混凝土桩,如遇桩岩石层,不分施工方法,另计岩层成孔增加费。

五、设计的电焊接桩接头钢材用量与定额的用量不同时,按设计调整。

六、打(压)预制方(管)桩:1、预制混凝土桩的场内运输已包括在打(压)桩定额中。

2、送预制方(管)桩套用相应打(压)桩定额,其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乘以下表系数。

3、送预制方(管)桩工程量按桩顶面至自然地坪面加0.5m以长度计算。

七、冲(钻)孔灌注混凝土桩:1、冲(钻)孔灌注桩分列成孔、护筒埋设、混凝土灌注、泥浆制作、泥浆外运等项目计算。

2、本定额的桩机及钻头种类和型号按一般情况考虑,若有不同可以调整。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桩(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不扣除桩尖)乘以桩截截面面积计算。

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

如管桩的空心部分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应另行计算。

(2)液压静力压方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不扣除桩尖)乘以桩截面面积计算。

(3)液压静力压桩管按设计桩长(不扣除桩尖)乘以桩截面面积计算。

桩头灌芯按设计尺寸以灌注实体积计算。

二、送桩:按截面面积乘以送桩长度(既自设计桩顶面至设计室外地坪面另加0.5m)计算。

三、接桩:电焊接桩按设计接头,以个计算;硫磺胶泥接桩按桩断面乘以接头个数以平方米计算。

四、打孔灌注桩(1)砂桩、碎石桩、砂石柱的体积,按设计规定的桩长(不扣除桩尖)乘以钢管管箍外径截面面积计算。

(2)打孔前先埋入预制混凝土桩尖再灌注混凝土者,桩尖按第三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有关规定以立方米计算。

打孔灌注桩、震动沉管灌注桩按设计桩长(自桩尖顶面至桩设计顶面高度)增加0.25M乘以钢管管箍外径截面面积计算。

(3)复打桩体积按灌注桩设计桩长增加空段长度(自设计室外地面至设计桩顶距离)乘以钢管管箍外径截面面积计算,套相应的复打定额子目。

复打前的工程量按款计算,套用打孔灌注桩相应子目。

五、钻孔灌注桩(1)按设计桩长(包括桩尖)增加0.25m,乘以设计断面面积计算。

(2)泥浆池建造、拆除及泥浆运输工程量均按钻孔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六、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按设计桩芯加混凝土护壁的横断面面积乘挖孔深度以立方米计算(设计桩位圆柱体或分段圆台体)。

如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种类与定额不同时可以换算。

挖孔深度与设计桩长度不同时,另行计算。

七、人工挖孔桩(红砖护壁,不含桩芯)按设计桩芯加红砖护壁的横断断面积乘以挖孔深度以挖土体积计算(设计桩为圆柱体或分段圆台体)。

八、红砖护壁内角混凝土桩芯按设计混凝土桩芯的横断面面积乘以桩芯设计长度以立方米计算,混凝土桩芯如设计强度等级及种类与定额不同时可以换算。

定额预算5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定额预算5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六、锚杆支护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锚杆支护的钻孔和灌浆工程量不分孔径以“米”计算。 ⑵锚杆的制作安装工程量按设计要求的杆径和长度以“吨” 计算(第三章)。
(3)喷射混凝土工程量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定额中未 包括搭设平台的费用。 (4)护坡砂浆土钉按设计图纸以吨计算。
七、深层水泥搅拌桩按桩径截面面积乘桩长计算。桩长 按设计桩顶标高至桩底长度另加0.50m计算;若设计桩 顶标高至设计室外地坪小于0.5m或已达设计室外地坪 时,另加长度应小于0.5m或不计。空搅部分的长度按 设计桩顶标高至设计室外地坪的长度减去另加长度计 算。
例:5根直径一米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6m, 1/2红砖护壁,计算工程量。 解:人工挖孔红砖护壁工程量 =5×3.14×0.62×6=36.21 m3. 红砖护壁内浇砼工程量 =5×3.14×0.52×6=23.55 m3.
五、地基及边坡处理工程量按以下规则计算: 1.地下连续墙按墙深乘以设计截面面积以m3计算:预算时墙深 按设计墙深增加0.25m计算;结算时按实际墙深计算。
喷嘴处,然后在喷嘴处加入速凝剂,在压缩空气助推下喷出。 其优点是:粉尘少,回弹小,混凝土质量易保证。 缺点是:施工设备较复杂,不宜远距离压送,不易加入速凝剂,有脉冲
现象。
3、地下连续墙 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
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一条狭长的深槽,清 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
单根桩工程量V=1/4×3.14 ×0.82 × (18+0.25)=9.1688 1、灌注桩总工程量=9.1688 ×桩根数(A1-117)
2、入岩增加工程量= V=1/4×3.14 ×0.82 × 5.0=2.512 ×桩根数(A1121)

工程造价基础--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工程造价基础--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1、预制混凝土桩 按断面形式分为预制砼方桩和预应力砼管桩
A
A A A A-A 预应力砼管桩
A-A
预制砼方桩
预制桩的施工包括制桩(或购成品桩)、运桩、沉 桩三个过程;当单节桩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接 桩;当桩顶标高要求在自然地坪以下时,应送桩。
项目特征——以根为计量单位时,单桩长度应为确 定值,只描述单桩长度即可,以米为计量单位时, 单桩长度可以按范围值进行描述,并注明根数。 应注明土壤类别,单桩的长度、桩截面和根数, 以便计算工程量和套用定额,12、15、30米,一 般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不能超过30米,否则要进 行接桩处理。 应注明桩倾斜度:一般以垂直为准,允许偏差在 1%以内。定额以1:6为准,超过为斜桩。 混凝土强度。
示例:单桩长度、根数:12米以内、80根; 3、桩截面:300*300 4、桩倾斜度:垂直 5、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单位:根
1、土壤类别:一类土; 2、单桩长度:12米; 3、桩截面:桩径500,壁厚125 4、桩倾斜度:垂直 5、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010201002接桩:是指设计打桩深度较大、设计 要求两根或两根以上桩连接后才能达到设计桩底 标高的情况。一般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都不超过30 米长,因为过长对桩的起吊和运输都不利。但如 果基础本身要求有很长的桩时,一般都是分段预 制,打桩时先把第一段打到地面附近,然后采用 特定的技术措施,把第一段和第二段连接牢固, 再继续向下打入土中的过程为接桩。接桩的方式 一般为焊接和硫磺胶泥。接桩一般多用于预制方 桩,当两根桩头事先埋入预制铁件,即用电焊连 接,如两根桩头未设预埋铁件或留有钢筋公母榫 者,即采用硫磺胶泥铺设。
11、钢板桩 .
二、清单项目的设置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1. 引言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 施工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桩与地基设计方案的审查与确认。

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符合工程要求。

•施工现场的勘察与标定。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标高限界,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

•施工材料的准备。

包括水泥、砂石、钢筋等相关材料的准备,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充足性。

3. 桩基施工工序桩基施工是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而进行的处理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3.1 打桩打桩是指在地下基坑中将预制的桩按一定的间距和数量布置,然后使用打桩机将其埋入地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和孔底。

打桩的具体步骤包括:准确标定桩位、施工现场的布置、打桩机的就位、桩头的连接、振动锤的启动、桩的下沉等。

3.2 桩基钢筋的安装桩基钢筋的安装是保证桩基承载能力的重要环节。

安装桩基钢筋的具体步骤包括: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切割和加工、进行交叉绑扎和焊接、确定钢筋的定位和精确度、对钢筋的表面进行除锈和清洁等。

3.3 灌注桩基混凝土灌注桩基混凝土是桩与地基基础工程中的重要工序。

其目的是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到桩孔中,使之包裹住钢筋和桩身,形成一个整体的桩基。

具体步骤包括:准确测试和调整混凝土的配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将混凝土倒入到桩孔中、进行辅助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

4. 地基处理工序地基处理是桩与地基基础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施工过程,它是为了改善地基在承受荷载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进行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4.1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指对地基进行局部的挖掘和处理,以便为其它施工工序创造必要的条件。

具体步骤包括:确定开挖范围和深度、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机械进行挖掘、基坑的支护措施等。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1. 桩基础工程简介桩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工程形式。

它是指以桩为基础,在土层较差或地面基础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将桩打入地面,使其贯穿地表,传递建筑物的荷载到更深的稳定土层中,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桩基础通常分为两种形式:摩擦桩和端承桩。

摩擦桩是以桩侧面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来承受建筑物的荷载,端承桩则是通过桩的端部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承载力来承受建筑物荷载。

2. 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础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桩的布置计划、提前制定施工方案和桩的钢筋深度等。

另外,在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措施,如进行土质检测、清除施工现场周边的杂物和垃圾、搭建施工平台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事故。

桩的施工过程桩的施工分为钻孔和灌注两个过程。

其中,钻孔是通过钻机在地面上钻出桩孔,灌注则是将桩孔中的混凝土灌注完整。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现场勘测:在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现场勘测,以确定桩基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及其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2.桩孔钻掘:钻掘桩孔通常采用钻机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孔壁塌方的情况,及时采取支护措施以保障施工安全。

3.钢筋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合格的钢筋及焊接。

在施工现场组装钢筋笼,注意笼子的垂直度。

4.灌注混凝土:将钢筋笼安装入孔中,再进行混凝土灌注,同时,注意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保证其均匀密实。

5.收尾工作:在灌注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依据工期计划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3. 地基基础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是另一种基础工程形式。

它通过挖掘土壤并使其更加紧密,从而提高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以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土壤的分类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氧化和冲刷等作用形成的。

根据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粘性土:由于粘结力大,通常用于地基基础的承载。

2.砂土:通常用于非承重结构如路面以及地下管道等。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范围和工期,编制施工计划,组织施工人员
和设备,确保施工材料的供应,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好施工所需的临
时交通措施。

2.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土方开挖,确保土壤的均匀和稳定。

3. 基坑支护:根据桩基的设计要求,对基坑进行支护,防止土方塌
方和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打桩支护、
侧墙支护、土方挡墙等。

4. 桩基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土质,采用相应的桩基施工方法,如钻孔灌注桩、静压灌注桩、挖孔桩等。

施工时要确保桩的位置、
偏差和轴线的垂直度等。

5. 基础回填:在桩基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基础回填。

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填土材料,进行均匀回填,并进行必要的压实处理。

6. 桩身与基础处理:处理桩身与基础之间的接触面,确保桩身与基础之间的传力效果。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用砂浆填充桩身与基础之间的空隙、加设钢筋等。

7. 后续处理:对桩与地基基础工程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如施工现场清理、检查工程质量、编制竣工图纸等。

在进行桩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现场情况、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同时,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施工工艺合理、施工进度可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