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工程制图投影理论-2
工程制图 第三章 投影法及点线面投影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
一般位置平面
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制图
平面对三投影面均倾斜 — 一般位置平面
V
平面相于投影面W 的位置可归纳为 几类?
H
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制图 Nhomakorabea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
投影特性: 三个投影都为类似形。
b c
a b a
b
c
a
c
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制图
V W V W
H
V
d′
B C c D d
O
c
b
b H
两直线相交吗? 不相交!
为什么? 交点不符合一个点的投影规律!
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制图
b′ V 1′ ′ 3(4 ′) c′ d′ 2 ′Ⅳ Ⅰ B ′ a A ⅢⅡ D C a 4 d
● ● ● ● ● ● ● ● ● ●
c′ a′ X a c
′ 3(4 ′)
即: AC : CB = ac : cb
B C A a c b b c a c A B C C B b A
a
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制图 4. 相交二直线的投影也必然相交,交点的投影必是 其投影的交点。
F
B A E b a e f a c k d C K B D
A
b
5. 两平行直线的投影仍然互相平行,且其长度之比投 影后保持不变。
投影面平行线 侧平线(平行于W面)
水平线(平行于H面) 统称特殊位置直线 正垂线(垂直于V面) 投影面垂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 铅垂线(垂直于H面)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
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制图 1)投影面平行线
工程制图第3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β
SH
O
α
Y
H
YH
V
a
A
a
b c
B
b
H
水平面
a
b a W c
C
a
c
b c
b c
b a c
投影特性: 1. abc、 abc积聚为一条线积聚为一直条线,具有积聚性 2. 水平投影abc反映 ABC实形
V b
正平面
b
b
a
B
b
c
W
a
a
A a
2.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的直线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3.一般位置直线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水平线 — 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直线 z
Z
a b
a
b
a
b
A
a
X
O
YW
X
B O
b
a
a
b
Y
投影特性:1. ab OX ; ab OYW 3. 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α
H
V SB
A
b
b
侧垂面
SbW
c β c
a
W
α a
c
C
a
b c
H
a
投影特性: 1、 侧面投影abc积聚为一条直线 2 、 水平投影abc、正面投影 abc为 ABC的类似形
3 、 abc与OZ、 OY的夹角反映α、β角的真实大小
V S
侧垂面的迹线表示 Z
SH
b
QV
a
A
c
C
正垂面
b
工程制图 第三章 知识点

工程制图第三章学问点第三章一、点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 :X 坐标值大的点在左; Y 坐标值大的点在前; Z 坐标值大的点在上。
二、直线的投影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1 投影面平行直线:在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直线与另两个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缩短。
(2 投影面垂直直线:在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点; 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反映实长。
(3 一般位置直线: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都倾斜于投影轴; 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不反映实长(缩短。
2、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及定比关系 (1从属性: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直线的各同面投影上。
(2定比性:属于线段上的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
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投影特性(1平行:三对同面投影分别相互平行。
(2 相交:三对同面投影都分别相交, 且投影的交点符合一点的三面投影特性。
(3交叉:既不符合平行特性也不复合相交特性。
推断两直线相交还是交叉的方法:(1 交点投影法:推断三个投影面的交点是否满意点的投影规章。
(通常需要做出第三投影面的两直线投影来推断(2定比关系法:由投影面的一条直线的交点投影,依据定比关系作出该交点在另一个投影面在该直线上的点的位置, 假如两个投影面上的交点是同一点, 则可推断两直线相交,反之则交叉。
4、直角三角形法 (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直角三角形法的作图要领 :用线段在某投影面上的投影长作为一条直角边,以线段的两端点相对于该投影面的坐标差作为另一条直角边, 所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为线段的实长,斜边与投影长间的夹角即为线段与该投影面的倾角。
直角边与倾角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解题原则:求直线与哪个投影面的倾角, 就用哪个投影面上的投影长作为一条直角边。
5、直角的投影定理相互垂直的两直线, 其中有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 则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反映直角。
第三章投影的基本知识精品PPT课件

• 多面投影图多面投影图来自形成增加投影图W1投影
V投影 H投影
W投影 H方向
V1方向
V1投影 W1方向
W方向
V方向
§3-3 基本形体的投影
常见的基本形体
平面立体
曲面立体
一、平面体的投影图
轮廓线:表面之间的交线。
y1
y
y y1
六棱柱
三棱锥
y1 y3
y1 y3
二、曲面体的投影 注意:曲面立体的转向轮廓线。
本章内容
第三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3.1 投影的概念及分类 §3.2 正投影及其特性 §3.3 基本形体的投影 §3.4 组合体的投影
§3-1 投影的概念及分类
投影法:使几何形体在平面上产生图象的方法
一、投影法分类: 1 、中心投影法
投影中心、物 体、投影面三者之 间的相对距离对投 影的大小有影响。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示例1 示例2
动画
1、形体分析: 有圆筒、支承板、肋、底板。
各部分之间 的组合关系
圆筒表面与支承板左右两侧面? 相切
圆筒表面与肋左右侧面? 相交
肋、支承板、底板? 叠合
加粗
加粗
支承板与圆筒相切时 的画法
支承板与圆筒相交时
相切
相交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圆柱体:
1、投影 ① 画轴线 ② 画底面和顶面 的投影 ③ 画轮廓转向线 正面转向线 侧面转向线
利用投影 的积聚性
圆锥体: 投影:
a
球体:
投影:
三个投影分别为 三个和圆球的直径相 等的圆,它们分别是 圆球三个方向转向轮 廓线的投影。
工程制图课件 第3章 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投影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三、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返回
一、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表示法 (1) (2)
b’ a’ a b c’ a’ a b’ a’ a b c’ b d’ b’
(3)
c’ a’ a b
b’ c’
(4)
a’ a
b’ c’
c
c
c
b
c
(5)
各种形式可相互转换
Z V A a b a
z
c
a
β
c
α
SW
X B
O c C
W
xaoຫໍສະໝຸດ byWbc b
投影特性: Y 1. abc积聚为一条线。 2 . abc , abc为 ABC的类似形。 3. abc与OZ, OYw的夹角反映α、角的实大小。
yH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Z V
c C b
QV
Q a W
(二)投影面平行面——正平面
b’
Z
b’’
a’
c’
X
a’’
c’’ Y
o
b a
Y
c
投影特性: 1.正面投影abc 反映 ABC实形 。 2. abc 、abc积聚为直线,且分别平行于OX和OZ轴。
(二)投影面平行面——侧平面
投影特性: 1. 侧面投影abc 反映 ABC实形。 2. abc 、abc 积聚为直线,且分别平行于OYH和OZ轴。
d
c
二、各种位置面的投影 投影面平行面
水平面//H面 正平面//V面 侧平面//W面
投影面垂直面
铅垂面H面 正垂面V面 侧垂面W面
特 殊 位 置 平 面
建筑工程技术《第3章 投影基本知识》

第三章投影的基本知识3.1 投影的形成与分类一、投影的概念产生投影必须具备:1、光线——投影线;2、形体——只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反映物体的物理性质;3、投影面——影子所在的平面。
投影三要素:投影线;物体;投影面。
二、投影的分类投影分为两种: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1、中心投影法——由点光源产生放射状的光线,使形体产生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法——当点光源向无限远处移动时,光线与光线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直至为0,这时光线与光线互相平行,使形体产生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是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
正投影具有作图简单,度量方便的特点,被工程制图广泛应用,其缺点是直观性较差,投影图的识读较难。
标高投影是带有数字的正投影图。
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的投影称为斜投影,这种投影直观性较好,但视觉效果没有中心投影图逼真。
三、平行投影的特性定比性;积聚性;类似性;平行性;度量性;3 2 三面投影图一、投影面的设置三面投影的必要性。
由于三面投影图能唯一的确定形体的形状,因此,作形体投影图时,应建立三面投影体系,即水平投影面(H)、正立投影面V、和侧立投影面W。
形体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称作三面投影图。
二、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展开规则1、水平投影图水平投影面用字母H表示,形体的水平投影反映形体的长度和宽度。
2、正面投影图正立投影面用字母V表示,形体的正面投影反映了形体的长度和高度,如图所示。
3、侧面投影图侧立投影面用字母W表示,形体的侧立投影反映了形体的高度和宽度。
三、三面投影图的特性作形体投影图时,形体的位置不变,展开后,同时反映形体长度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左右对齐——长对正,同时反映形体高度的正面图和侧面图上下对齐——高平齐,同时反映形体宽度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前后对齐——宽相等。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形体三面投影图的规律,无论是整个物体,还是物体的局部都符合这条规律。
工程制图(第3讲)投影和视图的基本知识

2.封闭线框的含义
视图中每个封闭线框( 视图中每个封闭线框(包括虚线或虚线与粗实线共同构 封闭线框 一般情况下都表示物体上的一个面的投影 面的投影。 成),一般情况下都表示物体上的一个面的投影。 相邻的两个线框则表示物体上相交的两个面或不同位置 的两个面的投影。 的两个面的投影。
回本节 回本讲
第三节 物体三视图的一般画法
X
O
投影面展开→物体的三视图 投影面展开 物体的三视图
V Z Z V X O YW YH X O YW W
H
YH
三视图分析
观察者从正前方看物体在正投影面上得 到的视图——主视图 到的视图 主视图 观察者从上向下看物体在水平投影面上 得到的视图——俯视图 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 观察者从左向右看物体在侧投影面上得 到的视图——左视图 到的视图 左视图
物体的一个视图不能表达物体全貌 ,要表示出某个 物体的全部面貌, 物体的全部面貌,就必须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投射画 出它的几个视图。 出它的几个视图。
回本讲
物体的基本视图
V Z V——正投影面 正投影面 正面直立位置) (正面直立位置) H——水平投影面 水平投影面 水平位置) (水平位置) W——侧投影面 侧投影面 侧立位置) (侧立位置) V、H两投影面交 线——X投影轴 X H、W两投影面交 线——Y投影轴 Y Y V、W两投影面交 线——Z投影轴 Z V、H、W三投影面 交点——原点O 交点 原点O 原点
回本节 回本讲
三、三视图反映出的物体位置关系
左视图分上下 分上下。 主、左视图分上下。 显左右。 俯视图显左右 主、俯视图显左右。 左视图定前后 定前后。 俯、左视图定前后。
上 左 下 后 左 前 右 右 后 下
上 前
工程制图第三章 投影基础

[例3-8] 分析图所示立体各平面的位置。
主视图投射方向
(a)立体图
(1) △ABC是水平面。 (2) △DEF是侧垂面。
(b)三视图
(3) 侧面ACDE是一般位置平面。
三、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1. 平面上的点 点在平面内的条件是:点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线上。
2.平面上的直线
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是:通过平面内的两点或通过平 面内一点并平行于平面内的 另一直线。
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只画实线。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位
关系。
作图举例:画出立体的三视图。
3 2
不能有线
宽相等
1
虚线 要画
小
(1) (2)
结
(3) 三视图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投影方法分类:
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工程制图采用 平行正投影方法 和第一角投影。
轴①平面在与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平面图形的实形。 测 ②平面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积聚成平行于相应投影轴 投 影 的直线。 图 平 面 投 影 图
应 用 举 例
3.一般位置平面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
主视图投射方向
投影特性: ①它的三个投影均为类似形,而且面积比原平面图形小; ②投影图上不直接反映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
(a) 通过平面内的两点
(b) 过平面内一点且平行 于平面内的一直线
[例3-9] 如图3-39a所示,已知平面△ABC上点M的正面
投影m ,求点M的水平投影m。 (引入反求) 分析:利用点、线从属关系求出M的水平投影m。 作图:
结论:判断点是否在平面内,不能只看点的投影是否在 平面的投影轮廓线内,一定要用几何条件和投影 特性来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
✓平行于△ABC内的正平
d
线
m●
n
b
唯一解
作图步骤 …
若本题改成平行于H面,如何求解?
(2) 两平面平行 几何条件是:
若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分别 于另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两平面平行的问题
两组相交直线的平行问题
b
e f
c d
a
c
f
a
b
d e
若两平面垂直于同名投影面, 且积聚性投影互平行,则两平 面平行。
可见。
a
●
1
b
k
n
还可由V面重影点确定线段在V面的可见性。
例:求铅垂线MN与△ABC面的交点,并判别可见性。
投影分析
m
a
铅垂线MN的水平投影积聚成一个
点,故交点的水平投影也积聚在该
点,它是线与平面的共有点。
c
作图步骤
1) 用面上取点法求交点;
2) 利用V面重影点确定线段在V 面的可见性;
点1在平面内,在前(V面);点2 c 在MN上,在后(V面),k2为不 可见。
线与在投所影垂轴直的的夹投角影是平反面为什面映上什么?空的位么间投置?平影的面积与聚另成外直两线投。影该面直
夹角的大小。
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类似形。
β
γ YH
γ α
YW
YH
βα YW
H
例:正垂面△ABC与H面的夹角为45°,已知其水平投影及顶
点B的正面投影,求△ABC的正面投影及侧面投影。
c
a
2) 可见性:可从正面投影看出,
●m e
即交线左侧的△DEF部分在上, c 则该部分水平投影可见;
注意:交线总是可见;
其余部分可由推理得出可见性。
可见轮廓构成封闭图形。
例:求两正垂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d
e
m(n)
● b
c
f
d
e
m(n)
● b
c
f
a
a
b
b
d
n
d
n
第三章 工程制图投影理论
本章知识点及要求:
1. 掌握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2. 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征; 3. 掌握特殊位置直线与平面的投影规律; 4. 掌握直线与直线、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相对
位置投影特性(直线或平面至少有一个为特殊位 置)。
3.4 平面的投影
3.4.1 平面的表示法 3.4.2 各种位置平面及投影特征 3.4.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需要解决: ✓求交点 ✓判别线段可见性,即线段被遮挡
的关系,交点是可见性的分界点。不可见 线段画成虚线。
直线与平面的相交问题 可转化
●
●
两直线的相交问题
直线为一般位置,平面为特殊位置时:
V P
N B
b n
a k m
AK PH a
M bk
C cH
X
a
n
kb m
c
O
c
交点的一个投影为直线与平面积聚性投影的交点,另一 个投影可在直线的另一个投影上找到。
n 位于Δabc的范围外面,N是交线上的点,
f
●
k ●n
但不是两平面图形范围内的交线部分,
d
一般只描深公共范围内的部分,真正的
m(n) a
c(d)
b
f(e)
H
(a)直观图
(b)投影图
若平面的投影中有一个具有积聚性时,则判别直线与平 面是否平行只需看平面有积聚性的投影与已知直线的同 面投影是否平行即可。
例:过M点作直线MN平行于V面和△ABC平面。
b
空间分析
d
✓ 与V面平行的直线 直线是正平线
a
c m ●
n
✓ 与△ABC平行
3)描深LKM即为所求。
例:试判断两平面是否平行
b
m c
X
mc
b
a n
d
n a d
f
结论:两平面平行
s
r
e
O
e s rf
3.5.2 相交关系
分为:直线与平面相交,以及平面与平面相交 (本课程只讨论二者中至少有一个为特殊位置的情况)
(1) 直线与平面相交 几何特性是:
直线与平面相交,其交点是直 线与平面的共有点。
3.4.2 各种位置平面及投影特征
⒈ 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平行于投影面
垂直于投影面
倾斜于投影面
特殊位置 投影规律
实形性
度量性好
积聚性 作图简单
一般位置
类似性 可推理空间形状
根据投影特性,
平面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三类:
一般位置平面 与V,H,W三个投影面都倾斜
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
正平面(//V面) 侧平面(//W面) 水平面(//H面)
直(一般位置)和两平面垂直。
3.5.1 平行关系 分为:直线与平面平行,以及平面与平面平行
(1) 直线与平面平行 几何条件是: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问题
若平面外的一直线与平面内的 某一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该 平面平行。
两直线的平行问题
由于EF∥BD, 且BD 是△ABC面内的一直
线,
因此直线EF∥△ABC 面。
●
a(b)
2 ● d(c) m● 1
●
g
e
f
n
●
d(c) m●
a(b)
g
可见部分涂色便于
区分遮挡关系
例:求正垂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e
空间分析
c
m ●
a
k ●
n
●
b
正垂面△ABC的正面投影有 积聚性,分别可求出交线上的
f
d
点M和N,即两个共有点。
作图步骤
c
e
m●
1) 用面上取线的方法求交线; b 2) 可利用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b d
f
a c
e
h
d acb e
h f
例 过点K作一平面,平行于由AB、CD两平行直线构成的平面。
l
空间分析
1. 根据平面间平行的 几何条件,先找出 相交二直线;
2. 作相交二直线的平 行线。
作图步骤
1)在AB、CD 平面内,取一条与AB、CD 相交的线,如AC ; 2)过K作KL∥AB,KM∥AC ;
(3) 特殊位置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特殊位置的平面在它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为直
线,因此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直线或平面图形,在该投影面
p’
上的投影都位于平面积聚性的这条直线上。 b’
t’ 45゜ c’
e’
例:已知点A、点B和直线CD的两
a’
d’
面投影。 (1)试过点A作正平面。
m’
n’
(2)过点B作正垂面,使α=45゜
例:求直线MN与铅垂面△ABC的交点,并判别可见性。
投影分析
△ABC是铅垂面,其水平投影积
b
n
聚为直线,与mn的交点k就是线
与平面的共有点。
k
a
1(2) ●
●
作图步骤
m
c
1) 用线上取点法求出交点的
正面投影k
2) 可直接从水平投影看出:KN
m ●2
●
c
段在平面前,即V面投影kn为
c
如何求解?
a b ● 45°
a 先进行空间分析
b
a
c b
❖可见投影线要用粗实线描深 ❖应清理无关的作图辅助线
此题有几个解?
3.4.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1)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点必在平面内的某一直线上。
(2)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 ①通过平面上的两点; ②通过平面上的一点且平行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
●
g
1) 用面上取线的方法求交线; 2) 可利用重影点判别可见性。
点1在MG上,点2在CD上,点
1在前,点2在后,故mg 可见。
亦可通过直观判断。
例:求铅垂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a′
d′
e′
f′
n′
●
b′
m′
●
● ′1(2 ′)
g′
c′
a′
f′
n′
●
b′
d′
m′
●
g′
c′
e
f
n
k●
b
●
1(2)
n
a
mk(n●2) ●
b
1
还可通过观察水平投影,cb在mn之前,得出km可见的同 样结论。
(2)两平面相交(至少一个平面为特殊位置)
几何特性:
两平面相交其交线为直线;交 线是两平面的共有线;交线上 的点都是两平面的共有点。
需要解决:
✓交线的求解方法: ⑴ 确定两平面的两个共有点; ⑵ 确定一个共有点及交线的方向。
●
f
●
f
a
a
●m
●m
e
c
e
c
可见部分涂色便 于区分遮挡关系
例:求铅垂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
a′ e′
f′
n′
●
b′
e
f
n
●
a(b)
d′
空间分析
m′
铅垂面ABCD的水平投影具有积
●
●1′(2 )′
聚性,分别与fg和eg的交点是m和 n ,即两个共有点的投影。
g′
c′
作图步骤
2 ● d(c) 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