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课件

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不到20岁)。 浴乎沂(yí):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状语后置,乎沂是状语。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 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 风乎舞雩(yú):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 阜县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归:通馈,进食,送食。 与:称赞,同意。 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春服,指夹衣或单衫。成,定。 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喟,叹息声。
○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
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颠倒的现象。 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
➢本,归纳概括孔子的形象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用和蔼自谦的话第一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 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 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 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41张PPT)

子曰“何伤乎?亦 各言其志也!” 妨害
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 不同呀。”
孔子说:“那有什 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
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通“暮”
已经穿上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
雩(yú),咏而(表修饰)
归。” 状语后置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春秋时一辆兵车,
轻率急忙
配甲士三人,步卒 指军队 七十二人。称一乘。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
夹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
•
答说:“拥有千辆兵车
曰:“千乘(shèng)之国,
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
摄乎大国之间,加(加 接着
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 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
到……上)之以师旅,因之 泛指饥荒 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
❖春游图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皙的“暮春 者……咏而归”。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 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 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 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舞, 兴尽时放歌而归。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段文字描述了哪些方面内容?(为什么“吾与点也”)
• 冉有: 侧重富民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 侧重,
但都愿意在 仕途上创一 番事业, 都 是参加政治.
铿的一声
同“稀”“点,尔何如?”
起身、站起来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
曾点弹奏瑟的声音逐
瑟而(表顺承)作,对 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
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 不同呀。”
孔子说:“那有什 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
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通“暮”
已经穿上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
雩(yú),咏而(表修饰)
归。” 状语后置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春秋时一辆兵车,
轻率急忙
配甲士三人,步卒 指军队 七十二人。称一乘。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
夹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
•
答说:“拥有千辆兵车
曰:“千乘(shèng)之国,
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
摄乎大国之间,加(加 接着
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 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
到……上)之以师旅,因之 泛指饥荒 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
❖春游图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皙的“暮春 者……咏而归”。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 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 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 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舞, 兴尽时放歌而归。
从象征意义上说,这段文字描述了哪些方面内容?(为什么“吾与点也”)
• 冉有: 侧重富民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 侧重,
但都愿意在 仕途上创一 番事业, 都 是参加政治.
铿的一声
同“稀”“点,尔何如?”
起身、站起来 孔子又问:“曾点, 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
曾点弹奏瑟的声音逐
瑟而(表顺承)作,对 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 图文

评“志 ”
11
· 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 · 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
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格特点?
12
· 四弟子志向: · 子路 治理“千乘之国”。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 冉有——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
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 君子”。 · 公西华 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 "愿为小相"。 · 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 咏而归。"
语,宾语前置。
35
(2)状语后置句 4、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 饥 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 5 、异 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6、 以吾一 日长乎尔 译文: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36
(3)省略句 (其)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 懂得做人的道理。 2、毋吾以也
22
α为何“哂”
由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力动。
— — 《论语 · 颜渊》
23
x为何“与”点?
【 太
(
三
不还
平 想是
盛 做在
世 官讲
的 道沿
缩 影
遥国 生」
活
以 礼 治 国
24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 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 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 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 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 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18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① 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 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 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 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优秀课件

作业:二、古今异义【 翻译加点字】
1、如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 共同朝见天子 2、加之以师旅 古: 泛指侵略的军队
作业:三、活用现象【 翻译加点字】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 ;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 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 动,落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 、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为何“与”点?
一二三 太逍还 平遥是
以 礼
盛生在
世活讲
的
﹁
治 国
缩
治
影
国
﹂
•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
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
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
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
点”!
•
•
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
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
曾皙(姓曾名点)
志: ❖春游图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 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 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 唱着歌回来。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五、讨论
¤为何“哂”子路?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 声音洪亮, 整齐划一。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shĕn 舞雩 yú 铿尔 kēng 小相 xiàng 沂 yí 冠者 guàn 喟 kuì 俟 sì 撰 zhuàn 摄 shè 比及 bì 毋 wú 冉 răn
高中语文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PPT课件课件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 帽)
•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头) • 冠者五六人(戴……帽子) • 浴乎沂,风乎舞雩(吹风) • 鼓瑟希,铿尔(弹奏)
提问:本文讲了什么事?你是怎样 理解文章的层次?
• 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 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 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论语》是
体散文,是
的
的言行。
记录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 入世;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 弟子。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
(由) (点) (求) (赤)
侍
坐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自谦
称名
解 题
二、检查预习: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舞雩 yú 铿尔 kēng 小相 xiàng 沂 冠者 guàn 喟 kuì 俟 s ì 撰 摄 shè 毋 w ú 冉 ră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一段师生之间的平常对话非常有
前 名也非常重要,对答期间,师生各自述其 政治理想和志向,子路的爽直不谦让、冉
言 有的有志于邦国、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 洒脱飘逸无不宛然如见。孔子欣赏他们, 对他们的志向加以点评,让人有如沐春风 之感,充满着愉快、热烈、祥和而又亲切 的气氛。即显示了儒家浓郁的入世情怀, 也反映了其潇洒自在的人生意趣。
冉有(求)
志:
治理一个小国,三 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 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性格: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fǔ] (名作动),愿为小相 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47页)

侍坐
陪长者闲坐交谈
长辈对晚辈说话 谦称自己
称名
解 题
整体把握
问 • 第一部分(第1、2段) 是孔子 志 述 •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 志 评 •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孔子 志
课文详解
很短的时间 因为
相当于“于”,介词, 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不用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精神强国
终极目标:
(曾皙)
幸福、充盈
子路强国:国家安定 冉有富民:仓廪实、衣食足 公西华文明知礼:社会和谐
人物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小结:先贤述志
述志
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小结:先贤述志
人物
述志
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子路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
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 强国
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 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 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生 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 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 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这种理想,在21世纪的人 们心中依然激荡起轰然巨响……
知识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
指小相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 让,所以我笑笑他。”
陪长者闲坐交谈
长辈对晚辈说话 谦称自己
称名
解 题
整体把握
问 • 第一部分(第1、2段) 是孔子 志 述 •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 志 评 •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孔子 志
课文详解
很短的时间 因为
相当于“于”,介词, 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不用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性格: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精神强国
终极目标:
(曾皙)
幸福、充盈
子路强国:国家安定 冉有富民:仓廪实、衣食足 公西华文明知礼:社会和谐
人物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小结:先贤述志
述志
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小结:先贤述志
人物
述志
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子路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
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 强国
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道理。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 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 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生 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 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 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这种理想,在21世纪的人 们心中依然激荡起轰然巨响……
知识归纳
(一)一词多义
(1)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
指小相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 让,所以我笑笑他。”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③鼓瑟希,铿尔
助词,相当于“然”
④求!尔何如?
你
⑶为 ①由也为之
管理,治理
②愿为小相焉
担任
③赤也为之小
做
⑷如①如或知尔 假如 ②如五六十 或者 ③如其礼乐 至于 ④沛公起如厕 到,往 ⑸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因为,介词 ②毋吾以也 认为,动词 ③则何以哉 做、为,动词 ④加之以师旅 用,介词 ⑤以俟君子 而,连词。
性格: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 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 见天子。 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 礼的司仪官。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 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
知识点梳理
1、重点词语 ⑴居则曰 居: ⑵不吾知也 知: ⑶摄乎大国之间 摄: ⑷加之以师旅 加: ⑸因之以饥馑 因: ⑹比及三年 比及: ⑺且知方也 方: ⑻以俟君子 俟:
闲居,平时在家 了解 夹、迫近 加到……上 接续; 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为准则 等待
⑼舍瑟而作 舍: 放下;;作: 起 ⑽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⑾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 何妨 ⑿咏而归 咏: 唱歌 ⒀吾与点也 与: 赞成 ⒁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 谦让 ⒂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亦: 不过是,只不过
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43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论语》相关基础知识
《论语》相关基础知识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 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 “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 陛下致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和《论语》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曾皙: 盛世愿景, 为国以礼
志向虽各有侧重,有骄谦之分,但
都是入仕参与政治。
符合孔子社会大同的政治理想; “风乎舞雩,咏而归”暗合孔子礼乐治国的政 治主张; 曾皙言志委婉,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
的观点?这背后体现了 大同社会:
孔子怎样的思想内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明确:曾皙描绘的悠闲自得、自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由祥和、和平宁静等美好的普通人的 矜(同“鳏” guān)、寡、孤、独、废
生活图景,背后定是一个社会和谐、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经济稳定、天下太平、人民富足有序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的大同社会。曾皙描绘的“太平盛世” 图,正是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的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六艺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 入仕。
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 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相关基础知识
《论语》相关基础知识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 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 “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 陛下致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和《论语》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曾皙: 盛世愿景, 为国以礼
志向虽各有侧重,有骄谦之分,但
都是入仕参与政治。
符合孔子社会大同的政治理想; “风乎舞雩,咏而归”暗合孔子礼乐治国的政 治主张; 曾皙言志委婉,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
的观点?这背后体现了 大同社会:
孔子怎样的思想内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明确:曾皙描绘的悠闲自得、自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由祥和、和平宁静等美好的普通人的 矜(同“鳏” guān)、寡、孤、独、废
生活图景,背后定是一个社会和谐、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经济稳定、天下太平、人民富足有序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的大同社会。曾皙描绘的“太平盛世” 图,正是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的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六艺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 入仕。
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 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