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兼并案例
燕京啤酒对惠泉啤酒并购的案例分析

燕京啤酒对惠泉啤酒并购的案例分析目录一、并购基本背景二、并购的动因分析三、并购过程概述四、并购的定价分析五、并购的风险分析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思考七、案例评价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迄今为止第一起上市公司间的并购,燕京啤酒与惠泉啤酒的强强联合实际是燕京扩张战略转型所带来的必然选择,燕京啤酒超过3.62亿元的收购总金额在喧嚣一时的啤酒行业并购市场顿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本案例主要关注上市公司之间的股权转让和发行人股东及高管人员的股权转让。
】一、并购基本背景1、并购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是由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共同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燕京啤酒的股本为667 424 509元,控股股东为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为69.32%。
实际控制人为燕京啤酒企业集团。
燕京啤酒企业集团2003年啤酒产销量266万升、主营业务收入60.15亿元、净利润3.87亿元。
燕京啤酒全国市场占有率10.5%,华北市场占有率45%,北京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福建省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泉啤酒”)于1997年2月由福建省惠安县经贸局(1999年6月变更为“惠安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福建惠泉啤酒集团公司工会等,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截至2003年12月31日,惠泉啤酒的股本为25 000万元。
惠泉啤酒2003年度啤酒产销量43.25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88 034.12 万元,净利润1 152.35 万元。
惠泉啤酒的主要市场是福建省和其他华东沿海地区。
2、中国啤酒市场2003年中国的啤酒产量达到2 500万吨,是世界产量的第一大国。
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案例讨论1

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案例 讨论
目录
• • • • • 目标公司的选择 目标公司财务方面的审查 目标公司价值评估的方法 目标公司价值计算过程 总结案例启示
燕京为什么选择惠泉?
• 国内外的啤酒巨头们疯狂圈地,许多地方啤酒企 业被尽数收编,中国啤酒市场瞬息万变。 • 而福建可以说是中国啤酒市场的缩影,不仅年产 销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 继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之后,福建已形成年 均消费啤酒近130万吨、人均消费近40升的巨大 市场,地理位置上靠近台湾,而且福建与台湾都 是闽南地区,所以在饮食习惯有相似之处,因此 对进入台湾市场有很大裨益。福建不仅是燕京与 青啤、华润等企业争夺华南市场的重要砝码,也 是企业进军台湾的桥头堡。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565 803 081
96 060 455
102 968 822
110 351 920
118 239 934 126 664 682
目标公司价值的计算过程
• 市场预期收益率为5.137%,无风险报酬率为 1.98%,β为0.8605。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权益资本成本为4.697%。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5.37%。 • WACC=(1-39.58%)*4.697%+39.58%*(133.3%)*9.58%=5.37%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Book1.xls
• 但是并且随着青岛啤酒进驻福建市场,以及“雪 津”等本土企业的崛起,在福建市场中,惠泉已 失去了原有的福建啤酒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惠泉 发展也面临很大压力。 • 而燕京啤酒的发展战略是做强“燕京”品牌,使 “燕京”成为世界啤酒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同 时,积极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强市场网络, 提升“燕京”的品牌效应。
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

案例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案情】一、公司基本情况1、并购方——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系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函(1997)27号文件批准,由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有限”)、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共同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经北京市证监会京证监发(1997)6号文批复,并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字(1997)280号文和证监发字(1997)281号文批准,于1997年6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于7月16日挂牌上市交易,简称燕京啤酒(代码:000729),股本为30,953万元。
2001年5月1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企(2001)165号文批准,原公司发起人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将所持燕京啤酒1,757.7万股国有法人股转由北京市泰丰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持有,转让后股权性质为国有法人股,燕京啤酒的总股本不变。
2003年,北京市泰丰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持有的股份转由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同年12月30日,原公司发起人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燕京啤酒1,464.75万股法人股过户给公司第一大股东燕京有限,公司总股本不变。
目前,该公司的法人股股东为燕京有限(持有公司69.32%股份)、北京顺鑫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63%股份),其余为社会公众股股东(持有公司28.05%股份)。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燕京有限、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燕京集团”)和北京企业(啤酒)有限公司。
1997年3月,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由燕京集团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北京企业(啤酒)有限公司”与燕京集团在北京合资成立。
北京企业(啤酒)有限公司拥有燕京有限80%的权益,目前该公司由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燕京集团拥有燕京有限20%的权益。
燕京有限目前注册资本为10,885万美元。
燕京集团成立于1993年7月,是顺义区人民政府所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目前的注册资本为34,100万元。
分析燕京啤酒收购金川保健啤酒

பைடு நூலகம்
从并购动机分析燕京啤酒收购金川保健啤酒
吕炳峙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由于可并购资源越来越少 , 啤酒巨头的行业整合方向开始向三 线 市 场 挺 进 。 行 业 整 合 已 经 是 经 济 发 展 不 可 阻 挡 的 潮 流 , 通过企业并 【 购扩大资产规模 , 降低企业成本 , 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本文针对燕京啤酒收购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分析 6% 股权展开研究 , 企业的并购动机 。 【 关键词 】 并购动机 燕京啤酒 金川啤酒 燕京 啤 酒 充 分 发 挥 资 金、 品 牌、 技 术、 管 理、 人 才、 9 9 9 年开始 , 自 1 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 走出 北 京 , 先 后 在 江 西、 湖 南、 湖 北、 内 蒙 古、 福 建、 广西 、 广东 、 山西 、 新疆 、 四川 、 云南等省 市 并 购 和 新 建 啤 酒 生 产 企 业 , 实 施全国市场战略布局 , 逐渐 形 成 了 北 京、 广 西、 内 蒙、 福 建、 湖北等核心 优势竞争区域 , 目前在全国1 7个省份已建立了4 1 家 啤 酒 生 产 基 地。 去年 , 燕京啤酒集团以 5 名列世界啤酒业第 8 位 。 0 3 万千升的销量 , 随着华润雪花收购海拉 尔 啤 酒 的 尘 埃 落 定 , 曾经属于地产啤酒企 业乐土的内蒙古啤酒市场 , 被 燕 京、 雪 花 两 大 外 来 品 牌 占 领, 开始上演 “ 三国 ” 大戏 : 两大外来品牌之间正在 进 行 争 霸 赛 , 仅剩的本土品牌金川 保健啤酒依然在顽强地为生存与发展而战 。 基于企业成长战略的需要 , 燕京 啤 酒 于 2 0 1 0 年 年 底 出 资 1. 5亿元 收购了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6% 股权 。 针 对 此 次 收购 , 本文选 取 其 动 机 进 行 细 致 研 究 分 析 , 得出结论: 降低成本, 提高 1. 利润率 。2. 收购金川啤酒 , 获 得 内 蒙 古 啤 酒 市 场 的 优 势 地 位 。3. 收购 金川 啤 酒, 实 现 扩 大 企 业 的 销 售 规 模, 使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平 台。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 提高企业 知 名 度 。 通 过 收 购 兼 并 , 在扩大企 3. 业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在 扩 大 企 业 的 品 牌 知 名 度 , 当消费者对品牌的认 知达到一种不可替代的程度时 , 品牌 就 成 为 了 企 业 最 大 的 财 富 , 因为企 业的品牌是消费者选择 产 品 的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好的品牌会在消者的意 识范围里主导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 燕京啤酒收购本土的 啤 酒 品 牌 , 在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扩大了自 己品牌的消费者数量 , 从而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潜力 。 建立核心竞争力 。 建立核心竞争 力 的 重 要 方 法 之 一 就 是 兼 并 核 4. ) 心竞争力持有企业 。 张玉珍 ( 建立了核心竞争力获取型兼并动机 2 0 0 4 分析模型 , 结论表明 , 只有当兼并后企 业 的 整 合 能 力 超 过 被 收 购 企 业 一 定的临界值或者核心竞 争 力 的 外 部 效 应 小 于 一 定 的 临 界 值 , 双方才有 进行核心竞争力获取型兼并动机 。 追求效率 。 并 购 的 效 率 动 机 在 于 对 并 购 后 公 司 潜 在 效 率 的 追 5. 求, 包括节约交 易 费 用 、 效 率 最 优 化 等。 效 率 理 论 从 交 易 成 本 学 说 出 发, 依据 “ 内部化 ” 理论 认 为 并 购 行 为 是 为 了 减 少 交 易 成 本 或 耆 降 低 经 营风险 ,进而提高运作效率以获取 利 润 , 其效果被称为井购的“ 协同效 ) 。由 W 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 应” e s t o n 提出的协同效应 ( e f f e c t s n e r y g y 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 , 这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 ,即 两个公司实施井购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 公 司 产 出 之 和 要 大 , 即“ 1+1 。 企业并购后将存在 “ 。 运作协同作用 ” 和“ 管理协同作用 ” >2 的效应 ”
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

-2.5579
28.820 5
18.9986
3.1462
43.5064
97.1785
91.873
分析: 分析: 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该项比率反映了公司用年度经 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该项比率反映了公司用年度经 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公司全部债务的能力,体现了公司 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公司全部债务的能力, 偿债风险的高低。 偿债风险的高低。 现金流量比率该指标表示公司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 现金流量比率该指标表示公司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是 该指标表示公司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 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 。 燕京: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平稳上升,说明燕京的偿债 燕京: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平稳上升, 平稳上升 能力稳定,相应的风险不大;现金流量比率变大, 能力稳定,相应的风险不大;现金流量比率变大,说明燕京的短 期偿债能力变强, 期偿债能力变强,其财务风险变小 惠泉: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从负变正, 惠泉: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从负变正,说明惠泉的偿债 从负变正 能力明显提高,相应的风险降低;现金流量比率变大, 能力明显提高,相应的风险降低;现金流量比率变大,说明惠泉 的短期偿债能力变强, 的短期偿债能力变强,财务风险也减小
1、应收账款周转率 、
燕京财务风险
2003-331 资产负债率 (%) 27.2718 2003-630 27.9049 2003-930 26.228 2003-1231 26.6629 2010-331 29.8362 2010-630 32.3774 2010-930 34.7104 201012-31 35.1839
从图中可知:从并购的第二个季度开始, 从图中可知:从并购的第二个季度开始, 惠泉股份的当期和累计经济增加值有所上 升,上升趋势与燕京保持一致
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案例分析

并购动因
收购价格分析
项目
2002年12月31发行前 2002年12月31发行后 2003年6月30日 2004年6月30日
股东权益合计(元)441 267 490.00
893 827 490.00
901 438 254.00 909 505 942.00
股份数
187 000 000.00
250 000 000.00
总结
本案例的并购方燕京啤酒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 和市场策略,主动出击,在中国啤酒并购热潮 中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接力棒好戏;而作为股权 转让方的惠泉啤酒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股权 转让,不但顺利取得了资本利得收入,而且提 前分配了上市公司的滚存利润和未来收益。对 并购当事双方来说,取得了“双赢”的美好结 局。
案 燕 阐 点
述击
例 京 观 此
点处 。添
分 加
正
啤
析 文
,
酒
文 字 是
并
您 思
购
想 的
惠
提 炼 ,
泉
请 尽
啤
量 言
酒
简
意
赅
的
并购企业简介
燕京啤酒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在香港
上市,199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 市。实际控制人为燕京啤酒企业集团。该集 团2003全国市场占有率10.5%,华北市场占 有率45%,北京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是国 内三大啤酒巨头之一,在世界15强之列。
目标公司的选择
燕京为什么会选择惠泉公司进行并购
中国啤酒市场中观环境分析
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 行业销售收入前三名为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 2004年,中国啤酒市场掀起并购浪潮,同业间并购在产业整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啤酒业由快速增值期进入相对稳定的小幅增长期:生产厂家众多、生产能力
经典案例-燕京啤酒兼并华斯

燕京啤酒兼并华斯一、项目基本情况:1、合作形式:投资控股燕京啤酒拟与吉安啤酒进行合作,合作形式采取投资控股。
即:燕啤以扩建5万吨啤酒生产线的投资作为出资入股,吉啤则以双方共同认定并经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的确认值作为出资入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燕啤出资约8000万元,约占70%股权,吉啤出资约3500万元,约占30%股权。
(必要的时候,燕啤还可以通过收购吉啤部分资产形式实现控股)2、合作实质:控股收购此次合作实质上是燕啤以合资控股形式对吉安啤酒实施的一次横向收购行动。
燕京啤酒作为收购方,吉安啤酒则作为目标企业。
本报告即是将燕啤投资控股吉啤这一合作项目置于一个规范的购并框架中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旨在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收购方--燕京啤酒自我评估(一) 兼并华斯的启示1996年燕京啤酒集团兼并华斯啤酒厂,用不到1个亿的资金盘活了2个亿的资产,开创了燕京啤酒资本运营的先河,当年实现年产啤酒14.1万吨,创利1309万元,并为燕京啤酒九七年年产啤酒71.5万吨,创利1.8亿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啤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燕京啤酒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是作为决策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而兼并华斯的操作,至少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啤酒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横向购并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巩固原有市场并进而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2、兼并华斯是一种企业行为,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政府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仍将居重要地位;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也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上带有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操作,因此,充分利用好政策资源和地方政府资源将大大地降低企业的资本运营成本。
此次燕京控股收购吉啤,是燕京兼并华斯以后的第一次异地购并操作,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新的市场体系。
(二)燕京啤酒购并战略分析与策划1.燕京啤酒的战略目标定位燕京啤酒从一个年产1万吨的小啤酒厂发展到年产销量71.5万吨,位居国内630余家啤酒企业之首,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完成了三次飞跃,即第一阶段每年生产规模扩大1万吨,第二阶段年增5万吨,第三阶段年增10万吨。
燕京啤酒商业案例分析

目录第一章背景介绍公司介绍啤酒行业发展竞争对手介绍第二章双品牌战略分析微光环境宏观环境第三章广西市场的分析市场对决分析SWOT分析第四章方案的实施分析销售现状确定销售目标制定销售策略背景介绍一、公司介绍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外埠企业之一,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拥有一大批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良啤酒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
同时,公司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先导,以交给顾客的产品百分百合格为质量方针,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年年推出口感好、档次高、质量优的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在广西区内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广东、湖南、贵州、海南、云南以及东盟国家均有销量。
燕京漓泉公司四年多来围绕燕京文化为内涵,秉承燕京“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燕京总部的六个创新和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持续推进符合国际惯例的各项变革与创新,连续四年成为桂林市纳税首户、跻身广西纳税8强,全国啤酒行业纳税6强;二啤酒行业发展中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行业。
自1900年诞生直到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一片空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啤酒行业开始迅速崛起。
2002年以前,我国的啤酒行业一直处于原子型的状态,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数目多、规模小,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但于1998 年~2002 年是我国啤酒市场迅速进入了整合时期,主要得益这一时期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大量的兼并收购,收购了很多地方啤酒厂,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2002年我国啤酒市场结构进入了低集中寡头阶段。
三.竞争对手简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主要局限于京津冀以及 华北地区,南方市场基础薄弱。
依托资本市场,实施资本运作, 依靠兼并收购,开拓南方市场。 啤酒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列强 瓜分市场。迟迟不能在南方市场 扎根立足,势必影响企业在全国 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规模较小,资金短缺,管理水平 较为落后,市场相对狭窄。
借助外部资金,壮大自身规模。 引进先进技术巩固地方市场 来自珠江啤酒,南昌啤酒等厂家 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如若不迅 速扩大规模占领更大的市场,则 其市场地位势必动摇。
总结
燕京啤酒收购吉安啤酒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从空间上减少不利的地域局限性,通过投资控股 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减少了企业扩张的资金压力, 为企业未来的全国市场布局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基地。
燕京收购吉安
婚后生活隐忧
财务方面
产成品存货增长过快,是否意味着市场销售有问题 1998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其他业务利润增长过快。 短期偿债能力低,税收上缴方式需进一步确认。
燕京与吉啤:SWOT透视
SWOT 燕京啤酒 吉安啤酒
企业优势 (S)
上市公司,啤酒行业龙头, 全国产销量第一,中国驰名商标。 当地销售网络健全,市场占有率 强大的规模和资金,以及市场优势 高。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税收优惠 , ,产品质量和结构适应当地市场需 。 要。
企业劣势 (W) 外部机会 (O) 外部威胁 (T)
收购分析
燕京啤酒内部分析 吉安啤酒内部环境 SWOT分析
燕京啤酒内部环境
资金实力:燕京啤酒1998年在深,港两市的配股方案 得以顺利实施,共募集现金8.2亿元。雄厚的资金实力 ,强大的竞争优势使燕啤的扩张能力不容置疑。
技术工艺:燕京啤酒目前具有国内最先进的啤酒生产, 包装工艺,劳动生产率和各项工艺损耗指标都处于行业 领先水平。 市场经验:燕京啤酒是中国啤酒行业最早进入市场 的企业,长期的竞争磨炼使企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 理制度,营销策略和采购方式,机制灵活,企业凝聚 力强。
吉安啤酒内部环境
企业概况:吉安啤酒现已形成5万吨/年啤酒生产能力, 是江西省轻工业和吉安地区工业企业的利税大户。 经营能力分析:吉安啤酒的产品质量一直处于江西省 一流水平,产品结构比较丰富,企业营销思路广阔, 组织结构上实行先进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结构 较为合理,但需要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财务状况:公司销售状况相对平稳, 盈利相对稳定,但欠缺大幅度的增长。 高级管理层分析:公司高级管理层具有较强的敬业精 神和合作诚意,但是对于购并之后的整合工作仍然无 法判断是否会有来自管理层的阻力。
并购战略需要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延伸品牌资源
收购方式
收购方式:合资控股
优点: 以少量资金控制多量资本, 节约了控制成本。在实现绝对控股的同时保留当 地的股权,有利于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从 而突破区域限制等因素。将目标企业的经营性资 产剥离出来与燕京啤酒合资,规避了目标企业隐 性债务的积累以及隐性负债,潜亏等财务陷阱。
市场方面
1999年产量达到十万吨后,还有没有在扩大的可能;能不能 以点带面,使产品辐射至周边地区,形成燎原之势。
租赁方面
个体租赁经营的小啤酒厂如何处理,如何发展。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
-----------------
燕京啤酒兼并案例
组员:安超杰 安龙 施景程 张鸣朔 张远珩 张硕 主讲: 老公举
燕京啤酒兼并案例
燕京啤酒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 一,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诸多辉煌。 纵观燕京集团的成长历程,兼并与收购其他中 小企业为燕京集团啤酒帝国的建立带来了不可 想象的规模经济效益。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 则成功案例,希望通过对它的成功因素进行分 析, 可以从中攫取企业经营的智慧。
引言
公司简介 兼并背景与动因
收购方式 收购分析
战略分析 总结
引言
燕京啤酒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 一,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诸多辉煌。 纵观燕京集团的成长历程,兼并与收购其他中 小企业为燕京集团啤酒帝国的建立带来了不可 想象的规模经济效益。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 则成功案例,希望通过对它的成功因素进行分 析, 可以从中攫取丰富的企业经营智慧。
战略分析
营运风险:吉安啤酒和燕京啤酒由于在经营战略,营运 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冲突和摩擦可能导致整合后的公 司在经营管理层面会有不协调。 政策风险:吉安啤酒在被燕京收购之后当地政府可能 会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各项优惠力度减小,不利于企 业与当地企业展开竞争。 市场风险:吉安地区啤酒市场的总需求不稳定,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啤酒消费的市场需求比较难 把握。 企业文化风险: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结合方式可能会由 于合并前的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取向与员工业务思想 素质方面的差异而“闹别扭”,因此急需建立和完善新的 企业制度文化。
燕京啤酒简介
燕京啤酒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杰出代 表,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锐意革 新,开拓进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 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
吉安啤酒简介
吉安啤酒系国有中型企业, 创 办于1976年,交通优势明显, 经过多次技改销售额稳步增长, 是江西省轻工业和吉安地区工业 企业的利税大户。
突破地域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