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 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合集下载

幼儿园盥洗、入厕、喝水、午睡活动要点

幼儿园盥洗、入厕、喝水、午睡活动要点

幼儿园盥洗、入厕、喝水、午睡活动要点盥洗、入厕、喝水、午睡活动一、盥洗活动(一)对幼儿的要求和保教人员工作要点(二)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小班洗手活动常见的问题(1)不会挽袖子。

(2)不会控制水流的大小。

(3)洗手方法不正确。

(4)洗手时不用香皂。

解决策略:1.保教人员适当进行示范、帮助、提醒。

2.将洗手方法分解多次进行。

还可与幼儿一起洗手,边说边做,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3.准备形状、颜色不同的香皂激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香皂放置要避免二次污染,装香皂的器具要定期消毒。

2.小班漱口活动常见的问题(1)将漱口水咽入肚中。

(2)不愿意漱口。

(3)漱口方法不正确。

解决策略:(1)为幼儿准备温开水漱口。

(2)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孩子知道漱口的重要性。

(3)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张贴正确洗手和漱口的图示。

3.中大班洗手、漱口活动常见的问题(1)不认真洗手、漱口。

(2)洗手、漱口时有打闹、玩耍的现象。

解决策略:(1)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洗手和漱口的规则。

(2)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互相提醒。

(3)利用榜样示范。

组织中、大班的幼儿教小班幼儿洗手、漱口,激励中、大班幼儿坚持正确洗手、漱口。

二、入厕活动(一)对幼儿的要求和保教人员工作要点(二)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小班常见的问题(1)不敢小便、不会小便,尿裤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2)便后不会自己提裤子、擦屁股。

解决策略:(1)参观熟悉厕所环境。

带领刚入园幼儿参观、熟悉厕所环境,介绍男孩、女孩的入厕方式。

(2)保教人员细心照顾。

每次幼儿入厕时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在旁看护,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耐心引导,边帮边教。

2.中、大班常见的问题(1)入厕时玩耍、打闹。

(2)便后整理衣服不到位。

解决策略:(1)环境创设。

可安装穿衣镜,或张贴正确提裤子的步骤示意图,让幼儿按图示提好裤子并对着镜子检查。

(2)组织幼儿制定“文明入厕公约”等。

(3)及时评价幼儿在入厕中的表现,并正确引导。

【卫生保健】盥洗环节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卫生保健】盥洗环节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盥洗环节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幼儿在园的盥洗活动主要包括洗手、漱口、洗脸、梳头四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盥洗环节所占的时间各不相同。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一项活动,如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活动前后等都需要将手清洗干净;漱口活动在幼儿每餐点后进行,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左右; 洗脸和梳头活动一般在幼儿每天午睡起床后进行。

每一项盥洗活动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1、洗手环节♦学习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洗手时不湿衣袖、不玩水、节约用水。

♦知道洗手的好处,饭前、便后、手脏时能及时洗手。

♦养成认真有序洗手的良好习惯。

2、漱口环节♦知道漱口能清洁口腔,喜欢漱口。

♦会用鼓漱的方法漱口。

♦餐后能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漱口。

3、洗脸环节♦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

♦洗脸时不湿衣袖、衣襟,不玩水。

♦知道起床后、脸脏时要及时洗脸。

4、梳头环节♦学习梳头发的基本方法。

♦梳头结束后,学习清洁梳子和地面。

♦知道梳理头发前后要洗净双手。

♦知道起床后、头发凌乱时要及时梳头。

托、小班幼儿极易受到外部事物对自己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性占优势,精细动作及协调性相对较差;中、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差别,教师对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要点也随之调整。

1、洗手环节托、小班幼儿♦准备色彩不同、大小适宜、形状各异的肥皂,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洗手活动。

♦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序地洗手。

♦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肘处,防止溅湿衣袖。

♦指导幼儿轻轻打开水龙头调至合适的位置,保持水流柔和。

♦参与幼儿的洗手活动,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增强幼儿洗手活动的趣味性。

♦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幼儿园必备】幼儿午睡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

【幼儿园必备】幼儿午睡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

幼儿午睡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一、托小班幼儿午睡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求(一)午睡前1.拉好窗帘,准备好床铺,根据需要开关窗户,调节好室温、光线,营造温馨的午睡环境。

2.午餐后带领幼儿散步、自主阅读,讲故事等安静活动,帮助助个别需服药幼儿服好药。

3.上床前,引导将幼儿随身携带的小物件(纽扣、皮筋、发卡、线头等)放到指定的位置,避免睡中玩耍,发生意外。

4.帮助或指导幼儿睡前如厕。

5.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组织幼儿轻轻进人寝室、找到自己的小床。

6.指导幼儿脱换鞋子,并将脱下的鞋子整齐放到固定的位置。

7.帮助或指导幼儿学习脱上衣、裤子的正确方法,并将衣物放在固定位置。

提醒幼儿先脱鞋子:再脱裤子最后脱上衣。

8.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躺在床上,盖好被子,教师用轻柔的语调讲述睡前故事,帮助幼儿尽快入睡。

9.鼓励幼儿独自入睡,教师用轻柔的语言提示幼儿右侧卧或仰卧入睡。

10.对哭闹厉害、人睡困难的幼儿教师要多关注,以抚摸、抱一抱、拍一拍的方式安抚幼儿情绪。

(二)午睡中1.全面关注幼儿的午睡情况,随时巡视,为蹬被子的幼儿盖好被子。

2.用轻柔的语言提示、温柔的动作调整,帮助幼儿保持正确睡姿。

3.适当开窗,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吹在幼儿身上。

4.轻声提醒并照顾常尿床的幼儿起床如厕,发现幼儿尿床要及时换洗、晾晒寝具。

鼓励幼儿在感觉身体不舒服或发现同伴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告诉老师。

5.幼儿出现高烧、惊厥、腹痛等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恰当方式处理,必要时通知保健大夫或相关人员,立即带幼儿去医院就诊。

6.个别幼儿做恶梦哭喊时,教师要迅速赶到他身边,用轻柔的语气、亲切的抚慰帮他调整睡姿,使其恢复平静继续入睡。

7.夏天酷热时可使用空调,室温在23度- 28度之间,空气湿度在30%—60%之间;准备柔软毛巾随时为幼儿轻擦去汗水。

冬季严寒时保持室温在18C—25C,控制室内空气湿度在30%—80%。

8.看睡时注意集中,动作轻柔,轻声说话,不离岗、不做私活、不会客、不吃零食、不睡觉等。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一、盥洗(一)洗手指导要点‎:1.幼儿要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处,防止溅湿衣袖‎。

4.指导幼儿节约‎用水,控制水流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迹。

5.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6.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7.秋冬季节还要‎帮助幼儿涂抹‎护手霜。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9.采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10.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饭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二)漱口指导要点‎:1.组织幼儿餐后‎拿着自己的饭‎碗或者取出自‎己的水杯,在茶水桶内接‎半碗或者半杯‎漱口水,安静有序的漱‎口。

2.引导幼儿用鼓‎漱法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次,再轻轻吐进水‎池中,不把水咽进肚‎中。

3.关注幼儿漱口‎过程,发现漱口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4.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碗或‎水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三)洗脸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知道‎午睡后,脸脏时、夏季运动后、要把脸洗干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脸习‎惯。

2.用轻柔的语调‎、温柔的动作指‎导幼儿从下到‎上,从里到外轻轻‎用力,依次把嘴巴、鼻子、额头、脸颊、耳朵、脖子擦干净。

3.秋冬季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用手蘸取适‎量护肤霜,均匀涂抹在脸‎上。

(四)梳头指导要点‎1.为每个幼儿提‎供专用的梳子‎。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一、盥洗(一)洗手指导要点:1、幼儿要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处,防止溅湿衣袖。

4、指导幼儿节约用水,控制水流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迹。

5、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6、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7、秋冬季节还要帮助幼儿涂抹护手霜。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9、采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10、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饭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二)漱口指导要点:1、组织幼儿餐后拿着自己的饭碗或者取出自己的水杯,在茶水桶内接半碗或者半杯漱口水,安静有序的漱口。

2、引导幼儿用鼓漱法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次,再轻轻吐进水池中,不把水咽进肚中。

3、关注幼儿漱口过程,发现漱口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4、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碗或水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三)洗脸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知道午睡后,脸脏时、夏季运动后、要把脸洗干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脸习惯。

2、用轻柔的语调、温柔的动作指导幼儿从下到上,从里到外轻轻用力,依次把嘴巴、鼻子、额头、脸颊、耳朵、脖子擦干净。

3、秋冬季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用手蘸取适量护肤霜,均匀涂抹在脸上。

(四)梳头指导要点1、为每个幼儿提供专用的梳子。

2、午睡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使用自己的梳子梳头。

3、指导幼儿学习梳头的正确方法:从上向下,梳整前面、侧面、后面。

4、鼓励短发幼儿照着镜子自己尝试梳理头发,及时关注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整理,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幼儿园盥洗

幼儿园盥洗

幼儿园盥洗、如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一、盥洗(一)洗手指导要点:1.幼儿要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处,防止溅湿衣袖。

4.指导幼儿节约用水,控制水流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迹。

5.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6.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7.秋冬季节还要帮助幼儿涂抹护手霜。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9.采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10.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饭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二)漱口指导要点:1.组织幼儿餐后拿着自己的饭碗或者取出自己的水杯,在茶水桶内接半碗或者半杯漱口水,安静有序的漱口。

2.引导幼儿用鼓漱法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次,再轻轻吐进水池中,不把水咽进肚中。

3.关注幼儿漱口过程,发现漱口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4.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碗或水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三)洗脸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知道午睡后,脸脏时、夏季运动后、要把脸洗干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脸习惯。

2.用轻柔的语调、温柔的动作指导幼儿从下到上,从里到外轻轻用力,依次把嘴巴、鼻子、额头、脸颊、耳朵、脖子擦干净。

3.秋冬季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用手蘸取适量护肤霜,均匀涂抹在脸上。

(四)梳头指导要点1.为每个幼儿提供专用的梳子。

2.午睡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使用自己的梳子梳头。

3.指导幼儿学习梳头的正确方法:从上向下,梳整前面、侧面、后面。

4.鼓励短发幼儿照着镜子自己尝试梳理头发,及时关注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整理,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幼儿园如厕盥洗安全教育(3篇)

幼儿园如厕盥洗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第二个家。

如厕盥洗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如厕盥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下将从如厕盥洗的注意事项、安全常识教育、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如厕盥洗的注意事项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教会孩子们正确洗手的方法,如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揉搓手心、手背、手指缝等。

(2)教育孩子们保持个人卫生,如剪指甲、勤换衣物等。

(3)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如上厕所前后洗手、使用卫生纸等。

2. 注意如厕环境(1)确保如厕环境清洁、通风,避免孩子们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如厕。

(2)教育孩子们排队如厕,不要拥挤、打闹,以免发生意外。

(3)定期检查如厕设施,确保其安全、完好。

3. 盥洗用品安全(1)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盥洗用品,如毛巾、肥皂等。

(2)不让孩子将盥洗用品带入口中,防止误食。

(3)定期清洗、消毒盥洗用品,保持其卫生。

三、如厕盥洗安全常识教育1. 意识到如厕盥洗的安全重要性(1)教育孩子们如厕盥洗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如厕盥洗的安全。

(2)强调如厕盥洗安全关系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要提高警惕。

2. 掌握如厕盥洗的基本安全常识(1)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厕所,如上厕所时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

(2)教育孩子们不要在厕所内玩耍、奔跑,以免发生意外。

(3)告知孩子们如厕时不要将手、脚伸入便池,防止夹伤。

3. 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1)教育孩子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呼救、求助。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如厕盥洗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四、紧急情况处理1. 意外伤害处理(1)如发现孩子受伤,立即安抚孩子情绪,保持冷静。

(2)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3)立即联系家长和校医,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

2. 溺水事故处理(1)如发现孩子溺水,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幼儿园盥洗、如厕环节有效组织提示

幼儿园盥洗、如厕环节有效组织提示
•幼儿如厕后整理衣裤的情况。(是否整理衣裤?有无整理衣裤确保自己舒适的方法?)
•幼儿如厕后的整理情况(是否冲水、关门、关闭卫生纸盖等。)
4、教师适时、适度的进行指导,关注个体实际情况进行宽松、有效、启发式的生活自主式引导。
•避免集体式教授。
•避免控制式说教。
•避免散点式啰嗦。
•避免遥控时提醒。
5、关注幼儿在本环节良好的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宣扬,鼓励在本环节形成良好的班级自主、互助的生活氛围。
•幼儿洗手规范性。(盥洗前卷袖准备、使用洗手液、洗手过程、擦手等)
•幼儿漱口规范性。(漱口水用量、漱口过程、漱口后的简单清洁)
•其它:清洁盥洗台盆、整理盥洗用品等。
4、教师适时、适度的进行指导,关注个体实际情况进行宽松、有效、启发式的生活自主式引导。
•避免集体式教授。
•避免控制式说教。
•避免散点式啰嗦。
6、幼儿有互帮互助的意识,值日生管理、服务有亮点,幼儿整体盥洗习惯好。
1、创设清洁、卫生、舒适、有序的盥洗环境。2、有与洗手、漱口等生活内容相关的生活环境暗示,生活暗示符合年龄段幼儿特点,暗示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呈现方式形象、有趣、互动性强。
3、细致观察幼儿盥洗过程,观察时站位合理,开展有重点的观察,关键项目为:
1、创设清洁、卫生、舒适、安全的如厕环境。2、有与如厕等生活内容相关的生活环境暗示,生活暗示符合年龄段幼儿特点,暗示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呈现方式形象、有趣、互动性强。
3、细致观察幼儿如厕情况,观察时站位合理,开展有重点的观察,关键项目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幼儿如厕有序性。
•幼儿如厕使用便纸规范性。(是否使用便纸?取、拿便纸的方法;使用便纸的方法;便纸使用后的放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一、盥洗
(一)洗手指导要点:
1.幼儿要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处,防止溅湿衣袖。

4.指导幼儿节约用水,控制水流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迹。

5.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6.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7.秋冬季节还要帮助幼儿涂抹护手霜。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9.采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10.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饭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二)漱口指导要点:
1.组织幼儿餐后拿着自己的饭碗或者取出自己的水杯,在茶水桶内接半碗或者半杯漱口水,安静有序的漱口。

2.引导幼儿用鼓漱法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次,再轻轻吐进水池中,不把水咽进肚中。

3.关注幼儿漱口过程,发现漱口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
语言和动作提示。

4.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碗或水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三)洗脸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知道午睡后,脸脏时、夏季运动后、要把脸洗干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脸习惯。

2.用轻柔的语调、温柔的动作指导幼儿从下到上,从里到外轻轻用力,依次把嘴巴、鼻子、额头、脸颊、耳朵、脖子擦干净。

3.秋冬季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用手蘸取适量护肤霜,均匀涂抹在脸上。

(四)梳头指导要点
1.为每个幼儿提供专用的梳子。

2.午睡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使用自己的梳子梳头。

3.指导幼儿学习梳头的正确方法:从上向下,梳整前面、侧面、后面。

4.鼓励短发幼儿照着镜子自己尝试梳理头发,及时关注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整理,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5.轻柔用力,松紧适度地帮助长发幼儿扎好辫子,戴好发夹,并请幼儿自己照照镜子,欣赏梳理后的整齐发型,感受仪表整洁的美。

6.梳头结束后,指导幼儿将掉落在肩部、地上及残留在梳子上的头发收进垃圾桶,将梳子放回原处。

7.提醒幼儿头发松散,凌乱时及时梳理,保持仪表整洁。

8.定期对幼儿的梳子进行清洗和消毒。

学习梳头发的基本方法。

梳头结束后,学习清洁梳子和地面。

知道梳理头发前后要洗净双手。

知道起床后,头发凌乱时要及时梳头。

指导保育员配合:
1.保障盥洗室的环境安全卫生。

2.及时增补材料。

二、如厕
指导要点:
1.消除幼儿对在幼儿园如厕的恐惧感。

2.在便池边安装小扶手,让幼儿可以把握,帮助幼儿顺利排便。

3.采用张贴图片或标记等方法引导幼儿正确、有序如厕。

4.在和幼儿如厕时高度相同处,放置便纸盒。

5.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按时,及时排便的习惯。

6、引导幼儿主动做好集体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等活动前的如厕准备。

指导保育员配合:
1.及时清理厕所卫生,保持厕所清洁与安全。

2.协助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三、饮食
(一)点心环节指导要点
1.提出吃点心的要求,请幼儿分组进行盥洗。

2.指导幼儿排队按需选取饼干、轻轻拿杯子且手拿杯柄。

3.幼儿坐稳后,提醒幼儿左手拿杯柄,右手拿水壶,慢慢倒牛奶,倒好牛奶后轻轻把水壶放回。

4.指导幼儿吃点心时注意保持桌面干净。

指导幼儿如打翻牛奶学会避让,并用抹布擦干净。

5.幼儿吃完点心后,指导幼儿将杯子轻轻放入桶里,用毛巾将小嘴巴擦干净。

站位:教室—〉吃点心处
(二)配班
1.协助主班观察幼儿进行盥洗活动。

2.指导另一半幼儿有序进行活动。

站位:盥洗室—〉教室
指导保育员配合:
1.在点心前30分钟进行桌面消毒工作,并做好一切准备。

2.将每人吃饼干的数量告知带班老师。

3.关注特殊幼儿的点心情况,如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儿的饼干量。

4.及时应对幼儿的突发状况,如牛奶、饼干打翻、幼儿身体不适等。

(二)午餐环节指导要点
1.午餐前的指导:
(1)组织安静活动,可以是讲故事、安静游戏、播报新闻等。

(2)进行餐前教育,建立必要的进餐规则。

(3)组织进行盥洗,轻放椅子至进餐处。

(4)指导值日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站位:教室—〉盥洗室门口—〉教室用餐处。

2.午餐过程的指导
(1)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如播放轻柔舒缓的轻音乐。

(2)大班教师应提醒幼儿根据自己的饭量盛饭,不浪费。

(3)提醒幼儿自主、文明进餐。

①着重指导小年龄幼儿用好勺子,鼓励其自己吃饭。

②着重指导大年龄幼儿使用筷子。

(4)注意饭菜不撒落。

(5)关注幼儿进餐情况,对特殊幼儿的用餐需求,协调保健教师、保育员指导到位。

(6)指导幼儿吃饭做到桌、地面、碗三干净。

自已清理溢出物。

3.午餐后的指导
(1)进餐完毕,让幼儿自己检查桌上、地上是否干净,自己动手将掉下的碎屑、剥剔下的残渣放在指定处。

(2)餐具摆放处应设有明显的标识,便于幼儿自理,保育员不要随意变动餐具的摆放位置。

(3)提醒幼儿进餐后养成漱口的好习惯。

(4)指导幼儿将碗筷摆放整齐,并把毛巾打开把脸部、手部擦干
净。

(5)请先吃好的幼儿进行安静活动。

指导保育员配合:
1.提前30分钟进行桌面消毒。

2.做好幼儿午餐前的一切准备:抹布、果壳盘置于桌子中央,进餐饭菜分发,关注特需幼儿(不吃海鲜、肥胖、营养不良幼儿)。

3.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食物温度适中。

4.关注幼儿用餐情况,协助教师提醒幼儿掌握正确的用餐方法。

5.关注特需幼儿,指导肥胖儿先喝汤,适当加些蔬菜,鼓励体弱儿不挑食,适当增加其爱吃的食物。

6.餐后整理、清洁桌面、地面,但不能因抢时间而将幼儿饭菜倒掉或把餐具收好,使幼儿失去自理的机会。

四、午睡
(一)午睡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温度与光线适宜。

2、情绪准备:午睡前教师要稳定幼儿的情绪;入睡后,教师引发幼儿的睡意。

3、脱衣准备:
为保证幼儿午睡时的安全、舒适,教师可提供固定位置给予幼儿放置发卡等随身物品。

4、睡姿准备:培养幼儿睡眠时良好睡姿。

(二)午睡中的巡视
教师需每15分钟巡视一次,仔细观察幼儿的动态,关注幼儿的情绪、睡姿、盖被、尿频、不良习惯等情况,做好个别照顾,并及时和保育员沟通。

(三)午睡后的自理
1.幼儿起床前教师提前拉开窗帘,可播放舒缓的起床音乐,帮助幼儿逐渐从睡眠中清醒。

2.当幼儿醒来时教师应带着笑容和幼儿互道“下午好”。

3.鼓励幼儿自己穿。

教师要善于根据季节变化,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教会幼儿学习和掌握穿不同衣裤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穿。

4.鼓励幼儿自己整理。

5.关注个别幼儿,教师应给予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指导保育员配合:
1.关注 “三开三关”。

2.幼儿起床半小时后进行叠被,将被套拉链处放置到幼儿睡觉时的脚后跟方向。

3.定时间对卧室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及消毒后开窗通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