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建

合集下载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操作 实 验仪 器来 学 习材料 测试 方 法 和技 术 ,也 为 了
更大程度地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事科研创新 ,我
・ 0・ 2
重 庆高教
2 1年 3 01 月第 2 卷第 1 4 期
们 设 置 了公 共实 验室 。学 生在 正规 实验课 堂 中如 果 对 实验 设备 的使 用没 有完 全掌 握 ,或者 学生有 兴 趣 进 行一 些科 研创新 工 作 ,都 可 以 申请 使 用公共 实 验 室 ,在 专 门实验 员 的指导下 即可 以进 行 自主性 的学
条 件 ,我们 对 材料 化 学专 业 实验课 程 体 系和 教学 方 法 进行 了改 革 和探索 。
1 专业 实验 课程 体 系 的设置 思 想
22 发挥 教师科研 团队优势 , - 加强专业综合实验 我 院 教师 的科 研 团 队在 液 晶材料 、陶瓷 材料 、
环境 无 机材 料 、高 分 子复 合材 料 等方 面 有较 强 的科 研 实力 ,为 了充分 利 用这 些 资源 ,让 学 生能 接触 到 较前 沿 的材 料科 学 知识 ,我们 根 据学 生 自己的兴 趣 和 自主选 择 ,把 学 生 分成 几个 小组 ,分别 派 到各 个 科 研 团 队 ,在各 科 研 团 队老师 的指 导 下 ,学生 自己
~ ~名 实 项 验 目称
实 内 验容
包括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拉 、压 、弯 、冲击 等实验 。 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硬度测试 。 包括熔融指数测定 、门尼粘度测定 、维卡软化点测定 、透光性测定 、线膨胀 系数测定 、导 电性能测定等实验 。 面积测定 、差热分析技 术等实验 。 包括溶胶一 凝胶法制备 TO/ i:c超细粉体材料 、P O V 0 E / 2 5薄膜 的制 备、聚醋 酸 乙烯酯乳胶 的乳液聚合 、有机 玻璃 的本体 聚合等实验 。 镜技术表征超细粉体材料。 .

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 C e cl n ier gmao r n ega u t hmi gn ei jrf drrd ae aE n ou
成都 理 工大学 材料 与化 学化工 学 院最早 的本 科 专业 始建 于 15 99年 , 新 的 专 业建 于 20 最 0 2年
学科 群 为特色 , 有材料科 学 与工程 、 能源 材料 现 新 与器件 、 化工 与制 药 、 应用 化 学 、 物工 程 、 学 6 生 化
[ 摘要] 课程体 系和实践教学体 系改革是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创新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有利于 2 l世纪大学 生
合理素质结构、 知识结构和 能力结构 的形成 。针对我校材 料与化 学化工类各本 科专 业课 程体 系和实践
教 学体 系建设 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 , 我们坚持高等教 育发展观 , 遵循 知识经济 社会对人 才需求 的特 点 ,
以后。学院以材料 、 化学化工、 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 作者简介]林金辉 ( 95)男 , 1 6一 , 教授 , 博导 , 博士 , 处长 。
个本科专业 。面 向 2 世纪高等教育 的发展趋势 1
*基金项 目 : 成都理工大学教改项 目“ 基于地学特色 的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 式研 究与实践” 四川省本 科高 ;
校特色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工 与制 药 ” 设项 目; 建 四川 省 教育 厅高 校重 点 实验 室“ 产资 源化 学 实验 室 ” 设 矿 建
项 目。
材料与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堂 丕的 堇 建
对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 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 材料 与化学化工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高等教
育 发展 观 为指导 , 以提 新 能 力 为 核 心 , 立 新 型 教 学 建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晶 化 合 成 苯 甲 酸 类 盘 状 液 晶 材 料 化 合 物 晶 性 利 用 偏 光 显 微 镜 法 、 差 示 扫 描 量 热 法 、 热 重 分 析 法 、x 射 线 衍 射 仪 表 征 液 晶 材 料 化 合 物

必 做
合 实

聚 氨 酯 泡 沫 的 合 性 能 测 定
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两大教学模块 , 见表 1 。
表 1材料 化 学专 业 实验 内容
实 块 模 验 实 验 项 目名 称 实 验 内 容 项 目要 求 必 做 必 做 必 做
必 做
基 础 实 验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测 试 包 括 金 属 材 料 和 高 分 子 材 料 拉 、 压 、弯 、 冲 击 等 实 验 . 材 料 的 硬 度 测 试 金 属 材 料 和 高 分 子 材 料 硬 度 测 试 材 料 热 ,光 , 电 等 性 能 包 括 熔 融 指 数 测 定 、 1 " 3尼 粘 度 测 定 、 维 卡 软 化 点 测 定 、 透 光 性 测
开 发 和地 方 经 济 建 设培 养 人 才 的 目标 , 们 结 合 地方 的相 关 我
优势产业, 和历年来 的实 际教学经 验和教学条件 , 规划制订 和完 善了实验 课程教学大纲, 整合 、 优化和集 成 了实验课程
体系 及 教 学 内容 。 2课 程 体 系和 教 学 方法 改革 措 施
坝 试 材 料 分 析 表 征 技 术 定 包 粉 包 、线 括 激 体 比 括 溶 备 、 。 用 低 电 子 膨 光 表 胶 胀 系 数 测 定 、 导 电 性 能 测 定 等 实 验 光 度 法 测 定 材 料 粒 径 、 x射 线 衍 射 技 术 扫 描 电 镜 技 术 、 而 积 测 定 、 菪 执 分 析 枝 术 等 宴 聆 。 一 胶 法 制 备 Ti / C 超 细 粉 体 材 料 、 PE 凝 . O o/ v2o5 薄 膜 的 '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
S t u d y 0 1 3 C o n s t r u c ti 0 1 3 o f E x p e r i m e n ' t aI C u r r i c u I I , 1 . 1 1 1 6 r o u p o f M a t o r i aI(  ̄ h o mi s t r y i n L o e aI 1 3 oI I o g e s / /
\ 实验教学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1 — 4 8 9 X . 2 0 1 3 . 1 2 . 1 3 0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群 的建设与研究术
孙建之
德 州学院化Βιβλιοθήκη 学 系 山东德 州 2 5 3 0 2 3
摘 要 依托课程群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是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从课程平台建设、重组和优化
t e ac hi ng c o nt e nt .
K e y wo r ds f l l at e ri a1 C he mi S t r y ; c l l I ' ri C l , 1 l u m gr ou p ; e x p er i m e nt a1 t e a c hi n g s y st e m
高等学校课程 建设要紧紧 围绕 高等 教育人才培养 的根本 任务 ,以推进专业 建设、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为 目标 ,树立 团 队课程建设 意识,推进专业教学 团队建设,加快专业 发展步
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对 化学基础知识 的要求 ,打破 原有课 程 条块 分割 的教学格局 ,在整 体上给学生一个 比较 系统的化 学实验知识并进行 多方位 的综合能力培养 ,构建 适合 本专业
a n i mp or r a nt a p pr oa c h f o r i m pr o vi ng t he pr a ct i c al abi 1 i t y of st ud e nt s . T he p osi t i v e i nf1 H e nc e o f ex p er i me nt a1 cl i f fi c ul u m g ro u p o n t he c o nst r uct i on o f s p eci a1 t y a nd t al e nt s c ul ti v at i o n WS . S di S C l J . S s ed f r o m 8 . S p e ct s of e x pe ri m e nt al c l i f fi c ul um C OnS t r uc ti o n . r e f or m a nd o pti mi z ati on o f

地方院校综合性材料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

地方院校综合性材料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
要环节 ,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 的重要手 段。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材 料化学专业 开设 的主要专业课 , 在材料化 学专业 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 对材料合
成 与 制 备 的 学 习 和 研 究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往仪器数量不够甚至空缺 ,学生实 验合
成 的样 品 不 能 及 时 得 到 有 效 的 表 征 , 致
实 际 问 题 , 行 科 学研 究 的实 践 过 程 。 进 对
【 文献编码 】 o: .99js . 5 — d i O 6 /in 40 l3 .s 0
98 ( . 1. . 6 8 9 C) 0 01 0 2 04
分, 需要 的多是价格较高 的大型仪器 , 往
专业 实验 教学是培养实践 能力的重
探索性 科学研 究训 练有机 结合起来 ; 这
就 需要教师 不断修 改和充 实实验 项 目, 把各种科研 和教学活 动的新成果反映 出 来 ,同时在教学方式 方法上也要不断创 新 ,在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安排上充分体
现 素 质 教 育 的宗 旨 ,以适 应不 断 变 化 的
( ) 二 与毕 业 论 文 的 教 学相 结合
验教 学中存在的 问题 ,并提 出改 变传统
的 实验 教 学模 式 , 引入 综 合 性 实验 的 新
思路 。 开设 综 合 性 实验 应 体 现 专 业 方 向
性, 具有 创 新 性 , 与教 学 、 研 相 结合 。 科
【 关键 词 】 综合 性 实验
实验教材 , 研制相应 的优质教学资源 , 是 材料化学专业急需解决 的问题。
二 、综合 性 实 验 的 设 计 思 路

专 业 实验 教 学 的 现 状 分 析

浅淡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浅淡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016年6月June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该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素养。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设计等活动,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6-0146-02[收稿时间]2015-11-20[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卓越计划”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改革研究(编号:JXJG-13-7-14);校级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无机非金属)(编号:3100130154);校级质量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校级“卓越计划”专业,编号:XZG-11-12-109。

[作者简介]丁能文(1978-),男,江西余干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锂电负极材料。

游维雄(1979-),男,福建三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稀土发光材料。

陈军(1981-),男,江西鄱阳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分子粘接剂,有机正极材料。

王春香(1979-),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稀土功能材料。

蒋鸿辉(1975-),男,浙江慈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及科研。

《高分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但同时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启蒙课程,是学生掌握高分子科学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课程。

考虑到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被选为材料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以聚合物合成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聚合物合成实验教学有别于一般有机化学实验,但又是以有机化学实验为基础,它是培育创业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材料化学专业联系生产实际的实用性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wh l rc s fte su e s t sa ls i esfe x e me tlt a hn v l ain me h n s oe p o e so h t d nt o e tb ih a d v ri d e p r na e c ig e a u trme t x e i n a e c i g s se ;e pe i e tma a e e ts se ;e y wo d h mi a x e i n ;e p rme tlt a h n y tm x rm n n g m n y tm — v l to y tm auain s se
程 的发 展 ,建 立 多元 化 的 实验 教 学 评 价 机 制 。
关键词 :化 学实验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管理机制 ;评价体制
中图 分 类 号 :6 2 0 0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i1 .9 9ji n 17 — 3 52 1.2 0 8 o:0 36 /. s.62 4 0 .0 10 . 1 s
C n tu to n eo m fc e c le p rme t lt a h n y t m o sr c in a d r f r o h mia x e i n a e c i g s se
MO Xio pn a — ig ,W ANG C e — i ,WANG F n — ig ,YU Je l n h n y e g l n i— i a ( .Sh o o i c ne , uh uN r a C l g ; .S ho o u a ie , zo o a C l 1 col f f Si cs H zo om l ol e 2 c ol f m nt s HuhuN r l o Le e e H i m ・

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材料科学和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对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述材料的基本结构、物性和化学性质,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学知识和理论;二是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更新和拓展课程内容,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的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拓展。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将一些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引入到课程中,例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材料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课程内容的拓展,增加一些与材料物理化学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应用实例,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传统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模拟、虚拟实验等,使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创造新物质、制备新材料。

而上述任务的实现迫切需要高层次化学人才。

在高层次化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显得十分重要,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关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成败[1-3]。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学体系改革和学科交叉融合,使得材料化学实验作为独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材料化学实验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开设在第4学年,是在完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之后的高年级课程,是衔接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桥梁。

材料化学实验包括材料的合成和对材料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分析2个方面,教学内容非常丰富。

由于材料化学实验同时涉及化学和物理2个学科,使得材料化学实验课程具有课程难度大、广度宽、层次深的特点,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如何提高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改革材料化学实验的教学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紧跟材料化学前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是值得每位材料化学实验任课教师深思的问题[4-6]。

1改革目标与措施
1.1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改革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筑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完成教学工作量的质量和贡献为判定标准的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综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

在执行吉林大学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化学实验课的自身特点,学院制定系列措施和管理办法,具体方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并完善材料化学实验任课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建立以完成进行;(2)建立并完善综合评价机制,以完成教学工作量的质量和贡献为判定标准的评价体系,实行学生、督学和学院三级联动教学评价机制;(3)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竞争,建立退出机制,制定优秀教师奖励政策,实行备课组制,鼓励教学帮扶,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

1.2构建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材料化学是一门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是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多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形成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理论性强。

在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并优化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结构设计,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建设,不断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的内涵,深化实践性、创新性教学环节改革,建设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增强对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整不同类型材料化学实验的比重,减少验
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实验的比例,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是为大四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实验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典型材料合成的实验原理、合成技术、实验操作技能、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及所涉及的仪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分析结果的解析过程。

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已学过的四大化学基础知识,并为学生讲授与其相关的物理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依托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内容,在保持实验数目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目,增加跨越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同时设立几个创新性实验。

深入分析和总结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开课以来的建设成果与经验。

在此基础上,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的结构,完善新的教学大纲,举例说明如下:①依托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X射线单晶衍射仪,开设2项关于晶体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的研究性实验(Mn12单分子磁体的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的合成与表征),在实验过程中,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实验的讲解,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Mn12单分子磁体的合成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的合成,还可以充分复习到在无机化学中所学的关于Mn元素知识以及在物
质结构课中所学到的空间群方面的知识。

同时为了扩充学生的视野,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增加了关于抗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亚铁磁材料及反铁磁材料的分类及其物理本质方面的知识。

此外,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晶体结构方面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到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其讲解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分析原理,现场为其演示晶体结构数据的收集过程,同时利用结构解析软件现场演示并讲解晶体结构的解析过程及多个结构示意图,使学生对复杂的晶体结构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②依托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及光催化装置,开设了2项研究性实验: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液。

通过对实验的讲解,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氧化钇掺铕纳米结构的合成,还可以使学生回忆在无机化学中所学的稀土元素知识,深入理解f电子的特点及上转换材料和下转化材料发光的物理本质。

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在光谱分析过程中,为其深入讲解稀土纳米结构中电偶极跃迁、磁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及掺杂浓度变化对荧光强度影响的规律。

通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液实验,使学生不但掌握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方法,还要充分理解二氧化钛光降解染料的物理原理,同时为了扩充学生的视野,在实验过程中,还为学生讲述关于二氧化钛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例如黑二氧化
钛的制备过程及其能带结构变化的物理本质。

③依托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圆二色光谱仪及振动圆二色光谱仪,开设了三乙二胺合钴配离子的旋光异构体的制备、离析及旋光度的测定的研究性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三乙二胺合钴配离子的合成,还使其了解圆二色光谱仪及振动圆二色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展其知识体系,我们还为其介绍手性等离子体方面的研究进展,使其了解等离子共振的物理原理及手性等离子体结构在光学、生物传感及显示等方面的应用。

④依托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SQUID-VSM磁性测量系统,开设了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表征的研究性实验。

四氧化三铁纳米晶是反尖晶石结构,属于亚铁磁材料。

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四氧化三铁纳米晶都是疏水性,为使其变为水溶性,还要通过后续步骤。

而我们开设的实验只需一步即可得到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晶。

通过这个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合成,还使其了解SQUID-VSM磁性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展其知识体系,我们还为其介绍海森堡交换原理及自发磁化的能带模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深入分析四氧化三铁纳米晶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内部信息。

⑤依托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聚焦离子束装置,开设铝膜表面图案化设计创新性实验。

众所
周知,铝纳米结构在从紫外一直到近红外都具有等离子共振响应。

但是,由于铝的化学活性较强,使得合成铝纳米结构一直是等离子共振研究领域的一大难点。

聚焦离子束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我们计划在沉积一定厚度的铝膜后,利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聚焦离子束装置在其表面制备不同的图案,详细研究其等离子共振特性。

(3)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现有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存在的优点和弊端,剖析问题的本质及根源,总结经验,探索深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先进的师资队伍。

创造条件加强团队建设,实行备课组制度,鼓励以老带新,通过教学改革的推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钻研特色教学方法。

同时组织课程团队成员定期研讨、试讲,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支持,一方面鼓励年轻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机构进修,同时吸引高水平教授主讲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每位任课教师要达到通过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各章节。

教师先全面讲解每个实验的背景、原理知识,之后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独立完成实验。

在此过程中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