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主要包括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 性肿瘤以及部分良性病变如纵隔 肿瘤等。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胸外科手术 逐渐向微创、个体化方向发展。
围手术期肺损伤原因及影响因素
肺损伤原因
手术创伤、炎症反应、机械通气等因 素均可导致肺损伤。
影响因素
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均 可影响围手术期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手术情况,制定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 和肠外营养,以满足患者术后恢复的 营养需求。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术后常见并发症
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肺不张、心律失常等。
处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再次手术等措施,以减 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05
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与解析
Chapter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及应用时机
药物选择
推荐使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物。
应用时机
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药,确保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
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使用原则
遵循按需镇痛、个体化用药和多模式镇痛原则,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手术情况选择合适 的镇痛镇静药物。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2-11
目录
•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 术前评估与准备 • 术中操作规范与技巧分享 •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 药物治疗方案推荐与解析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01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Chapter
胸外科手术适应症与发展趋势

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疼痛评估
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了解 患者的疼痛感受和需求。
镇痛措施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取 适当的镇痛措施,如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等,以缓 解患者的疼痛。
舒适护理
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协 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床 上活动等,以增加患者的 舒适度和满意度。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03
手术中护理
手术室环境准备
确保手术室清洁、整洁,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01
调整手术室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提供舒适的 02 手术环境。
检查手术床、无影灯、电刀等设备是否完好,确 03 保手术顺利进行。
器械消毒与检查
01 严格遵循器械消毒流程,确保手术器械无菌。
出血预防
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情 况,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 切口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
深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使 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
肺部感染预防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 嗽等呼吸功能锻炼,保持 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 染发生。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 换导尿管和尿袋,注意会 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
07
围手术期心理关怀
患者心理变化特点
焦虑与恐惧
对手术的安全性、疼痛、术后恢 复等感到担忧。
依赖与退缩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与照顾, 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
悲观与绝望
对疾病预后、生活质量等产生消极 预期。
心理干预方法与技巧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对手术和疾病的认 知,建立积极心态。
放松训练

胸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PPT课件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手段,辅助镇痛治疗,提 高患者舒适度。
术后饮食与营养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营养支持
对于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饮食禁忌
告知患者术后饮食禁忌,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摄入等。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应对措施
针对药物副作用,可采取调整用 药方案、对症治疗等应对措施, 以减轻患者不适。同时,患者应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以促进康复。
04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评估与干预
01
02
03
焦虑、抑郁评估
通过专业量表评估患者的 焦虑、抑郁程度,为后续 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 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减轻 焦虑、抑郁情绪。
康复计划
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医护人员会制定全面的康复计划 ,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 全面康复。
THANKS
去除病灶
切除肿瘤或病变组织,防止病情恶化 。
延长生存期
减轻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术前检查与准备
常规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评估患者的 身体状况。
专科检查
如胸部CT、肺功能检查等,了解病变情况和手 术可行性。
术前讨论
医生团队讨论手术方案、风险评估等,确保手 术安全。
术前饮食与营养
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部 位感染,如头孢类、青
霉素类等。
镇痛药
用于缓解术后疼痛,如 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
类药物等。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ppt课件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 因手术的不同,发生率为0.4-14.5%,病死率在 15-50%之间
– 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既往行 心脏手术、休克和大量输血均为发生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11
围手术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 肺栓塞
– 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在0.7-2.5%之间 – 除老年因素外,肺栓塞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有
随机(n=52)
王锦等。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2(9):36-37
治疗期
到临床治愈 或有明确消 化道出血或 循环衰竭
33
患者基线特征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
27 25 0.4 >0.0 5
男性例数 21 17 0.6 >0.05
APACHEII 16.3±3.9 15.1±3.6 1.5 >0.05
险因素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布地奈德雾化作为辅助治疗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腹部手术后
抗生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活性 的氨基糖甙类药物 雾化:布地奈德 1mg/次 bid (n=27)
R
抗生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活性的 氨基糖甙类药物
雾化:灭菌用水 bid (n=27)
25
糖皮质激素 在围手术期肺保护中的作用
26
围手术期肺损伤的机制
➢ 炎症性损伤
– 围手术期肺损伤主要是急性的炎症过程,其病理 学特点是肺部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主要为多形 核白细胞(PMN)。炎症性诱导肺损伤是其中非常 重要的发病机制。白细胞从血管内游出和激活 需要依赖3个条件,即促炎介质的作用、血管内 皮细胞的激活和细胞黏附分子(CAMs)的表达。 因此,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失衡,PMN的活化,CAMs 的高表达在围手术期肺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新围手术期的处理PP课件-PPT文档

最新围手术期的处理PP课件-PPT文档
❖ 非腹部手术术后饮食
视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和病人的反应,决定饮食时间 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麻醉者,术后36h进食 全身麻醉者,清醒后进食
❖ 腹部手术术后饮食
胃肠道手术后,一般至少需禁食24~48小时 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 逐步增至全量流质饮食,第5~6日进半流质,7~9日恢复普通饮食
2024/1/9
出血,胸部X线片显示胸腔积液 4、术后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的各种临床表现
❖ 预防和治疗
1、手术时严格止血 结扎务必规范牢靠 切口关闭前检查出血点 2、确诊为术后出血 介入栓塞 多须再次手术止血
2024/1/9
31
发热
❖原因
1 、非感染性发热(吸收热) 2 、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 3 、手术切口和肺部感染 4 、腹腔内术后残余脓肿
2024/1/9
11
特殊准备
❖ 营养不良
低蛋白状况 耐受失血和低血容量差 组织水肿 影响愈合 营养不良病人抵抗力低下 易发感染 死亡率升高 血浆白蛋白30-35g/L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血浆白蛋白<30g/L 则需输血浆、白蛋白制剂
❖ 脑血管病
围手术期脑卒中 一般<1% 心脏手术约2-5% 80%术后发生 危险因素 老年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吸烟等 近期发生脑卒中者 择期手术延期2—6W
① 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者 ② 肠道手术 ③ 操作时间长 创面大的手术 ④ 开放性创伤 创面已污染或广泛软组织损伤
创伤至清创间隔时间长 难彻底清创 ⑤ 癌肿手术 ⑥ 涉及大血管的手术 ⑦ 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 ⑧ 脏器移植术
免疫力低下 严重营养不良 黄疸
2024/1/9
10
一般准备
❖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推动胸外科发展
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 ,有助于推动胸外科领 域的学科发展,提高医 疗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肺保护机制
进一步探讨围手术期肺损伤的机制和 肺保护的有效措施。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专家共识 中提出的肺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
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化,研发更加安全 有效的肺保护药物和器械,为临床实 践提供更多选择。
分类
根据保护措施的作用机制和时机,可 分为术前肺保护、术中肺保护和术后 肺保护。
肺保护的生理和病理基础
生理基础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 交换、防御和代谢等功能。正常肺功 能依赖于气道通畅、肺泡完整和呼吸 肌有力等因素。
病理基础
胸外科手术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如 肺部炎症、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此外,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和术后疼 痛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肺功能。
呼吸衰竭处理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 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
01
肺保护的重要性
强调在胸外科围手术期中,肺保 护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 关键措施。
02
围手术期肺保护措 施
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管理和术后 康复等多个环节,提出了一系列 具体的肺保护措施。
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等监测手段,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 麻醉过深或过浅对肺功能的损害。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风险。
机械通气策略
1 2 3
通气模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如压力控制通气(PCV)、容量控制通气( VCV)等。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压肺组织等。
术后管理
01
疼痛管理
有效的镇痛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术后恢复。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改 善肺功能,促进康复。
03
02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营养支持
继续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和身体恢复。
04
05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并发 症及处理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锻炼,如深呼吸、 咳嗽排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改善肺功能 。
药物治疗
术中保护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药 等药物,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低潮气量通气、肺复张 等策略,以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的损伤。
案例二:复杂手术中的肺保护应用
术前准备
对于复杂手术患者,进行更为 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包括
早期发现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早期发 现肺部并发症的迹象,如发热、咳嗽 、咳痰等。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如加强抗感染治疗、雾 化吸入等。
呼吸支持
对于严重肺部并发症患者,给予呼吸 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 者生命体征稳定。
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 疫力,促进肺部感染的康复。
影像学检查
如胸部X线、CT等,评估 肺部病变的性质、范围和 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肺不 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术中评估
呼吸力学监测
01
通过监测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率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呼吸
力学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功能不全。
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02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的氧合状态

围手术期处理课件(1)

围手术期处理课件(1)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2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血压、血糖等
准备手术器械和耗材,包括手术刀、缝合线、止血带等
安排手术室和麻醉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提供适当的饮食建议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5.
4.
3.
2.
1.
3
患者个体差异
患者身体状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不同
性别:男性和女性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不同
疾病类型:不同疾病类型,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不同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不同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处理的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处理的发展趋势
1
手术成功的关键
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术前准备:包括身体检查、心理准备、药物准备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术中操作:包括手术操作、麻醉管理、手术室环境等,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处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01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患者呼吸系统改变
上呼吸道黏膜及各种腺体萎缩退化:
●减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 ●气道免疫功能减退 ●感觉迟钝,使咽喉部细菌易吸入或呛入下呼吸道
呼吸肌肌力减退,小气道狭窄并易塌陷,分泌物 潴留
吸烟
术前戒烟8周以上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35
33
30
n=200,
25
行冠脉旁路手术患者
20
15
14.5
10
5
0 术前戒烟≥8周者
仍吸烟者
9
Warner MA, et al. Mayo Clin Proc. 1989;64:609-16.
总体健康状况
15
手术:部 位
手术部位与术后肺部感染:头颅>胸腔>上腹部 >下腹部>其他(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1)
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是最主要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2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45
40
肺 35 炎 30 的 25 发 20 生 15 率 10 (%) 5
0
40 胸部(n=102)
17
5
上腹部(n=201)
基础疾病COPD
COPD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但患者术后肺部 并发症增加2.7-4.7倍。
对于症状、气流受限、运动耐量等未得到有效 改善的COPD患者,应在术前给予积极治疗。
如果COPD急性加重,应延期手术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12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16
下腹部(n=208)
1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2(2):74-7. 2 Garibaldi RA, et al. Am J Med. 1981;70:677-80.
手术:手术操作
开胸后,易致肺泡萎陷,肺泡通气面积锐减(甚至 减少50%左右),同时肺循环阻力增加
挤压或牵拉使肺组织损伤 手术致胸壁软化、膈神经损伤、胸腔积液积气、
3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4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胸外科术前常规行肺功能的人群
准备开胸手术的患者 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有吸烟史的非
开胸手术者
5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目录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麻醉选择 术中管理 术后处理
疼痛、敷料包扎过紧等限制呼吸运动幅度,影响 患者的通气功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17
围术期液体治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Nhomakorabea 2008:144--8.
手术:持续时间
术中肺脏可能长时间受到挤压和捻搓,开胸侧肺 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影响肺泡内气体的 交换。
手术时间超过3h,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RR=3.6) 。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前言
我国普胸外科手术每年约15万例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患者顺利康 复。
中华外科杂志 2009;47(1):10-4
2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肺不张 肺水肿 肺炎 支气管炎 支气管痉挛 呼吸衰竭甚至ARDS 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
吸烟
吸烟者与未吸烟者相比,肺部并发症相对危险为1.4-4.3 即使无慢性肺疾病,同样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45
40
39
35
30
RR=3.4
25
冠脉旁路手术患者
20
15
11
10
5
0 吸烟者
未吸烟者
8 Warner MA, Divertie MB, Tinker JH. Anesthesiology. 1984;60(4):380-3.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哮喘
早期研究显示:哮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 率高于无哮喘患者(24% vs 14%)1
近期的研究未能证实此危险因素:706例哮喘患 者的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发生仅为1.7%2
术前患者应无喘息, 呼吸峰值流量高于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1Gold MI, et al. Anesth Analg 1963;42:238-93.. 2Warner DO, et al. Anesthesiology.1996;85:460-7.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10
Miller RD. Anestheais. 5th edition.
总体健康状况:ASA分级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6301例外科手术患者
30 26
25
RR=1.7
20 16
15
10
5
0 ASA>II
ASA≤II
11
Wolters U, et al. Br J Anaesth. 1996;77(2):217-22
13
年龄
老年人肺实质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肺 弹性减弱、肺泡塌陷;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呼吸阻力增加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退。
有3个研究提示,年龄70岁以上的胸部手术患 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RR为0.9-1.9。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分层分析显示更多与伴随疾病有关; 不因单纯年龄拒绝手术。
6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
危险因素
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
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基础肺 部疾病(COPD 、哮喘)、年龄、长 期卧床…
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和类型、麻醉类型、麻醉 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 操作、手术持续时间、体液平衡、 镇痛….
7
Smetana GW. N Engl J Med. 1999;340(12):937-44.
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总体健康评估分级, 预测术后风险
ASA分级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
ASA病情估计分级
分级
标准
Ⅰ 正常健康
Ⅱ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