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

合集下载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1.体药物分析定义。

P1研究药物及其代物在生物体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获得药物在体吸收、分布、代排泄等各种动力参数,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代产物、代途径等信息,对药物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研发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理解〕。

P3-5(1)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2)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3)〔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药物进入体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转运的枢纽。

大多数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到达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局部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

3.体药物分析的生物样本及分析对象。

P8生物样本:但凡体液所到之处,如血液、尿液、唾液、毛发、各种器官、组织、呼出气体等都是取样对象,还包括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官灌流液等体外试验中的各种生物介质。

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产物、必要的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药物分析的特点(1)干扰杂质多(2)被测浓度低(3)供试样品量少(4)待测物的易变性(5)要求较快提供结果(6)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7)工作量大5.生物样品选择的根本原则。

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

P19选择原则:(1)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2)易于获得(3)便于处理(4)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血液优点:较好表达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尿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药物浓度高〔3〕收集方便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2〕:不易采集,保存〔3〕:肾功能不全、婴儿不宜用此法唾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3〕C S/C 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展TDM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缺点:〔1〕适用药少〔2〕取样量变化大毛发优点:〔1〕取样方便,可重复取样〔2〕通过测*特定代物区别滥用药、临床药〔3〕可获得长期用药信息缺点:〔1〕预处理繁杂,干扰多〔2〕分析对象含量低,需精细仪器6.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制备.P21采集:通常用一次性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取下针头,转移到相应容器,不能用力推压以免血细胞破裂制备:〔1〕血浆:多以肝素作抗凝剂,取适量于离心管,旋转使均匀分布于管壁,倾去多余液体,枯燥试管;然后参加血样,离心后取上层黄色液体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50%〔2〕血清:等血样中血块凝结,在室温25°下凝结速度较慢,可在37°水浴加快血清析出,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40%〔3〕全血:在血样中参加含有抗凝剂的试管,轻轻混匀即可。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于批量自动化检测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 2、生物样本的测定
3、药物的体内研究评价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给药方案与效应关系
给药
药代动力学
药物
ADME
药效学
药物效 应与不 良反应
药物进入机体后,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效应。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临床人体 试验
(clinical)
非临床动 物试验 (preclinical
血液
药物代 谢物
尿液
常用样 本种类
唾液
头发
粪便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
➢ 干扰物质多,内源性物质多,与药物有结合、缀合,需 经过分离、纯化。
➢ 样品浓度低,测定前需浓缩、富集。 ➢ 取样量少 ➢ 工作量大 ➢ 对仪器设备要求高(如需要样本冷贮、萃取、离心、富
特点
优缺点
• 优点: 样本易得,样品量 大; 尿液中药物浓度较高, 易于检测;无需去蛋白处 理。
• 缺点: 易受食物种类、饮 水多少、排汗情况等的影 响,个体差异常常很大。
• 直接测定,萃取 分离测定
• 采用化学方法或 酶解法游离缀合 状态药物。
尿样的 尿样的 制备 采集
• 自然排尿法
• 随时尿、晨尿、白天 尿、夜间尿、及特定 时间段尿液。
阐明药物在体内ADME过程和 特点,提供药动学参数,揭示 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
阐明代谢物的结构、转化途径 及其动力学
为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提供重 要的线索
目的
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体内药物试验和分析
体外PK/PD 动物PK/PD
毒性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浙大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002
思考题 1.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与常规药物分析 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3.谈谈体内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意义 和任务。
谢谢! 谢谢!
检测方法:GC—FID 检测方法:GC—NPD,计算机 检测方法:GC—MS,确证 —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LC/MS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母体药物 1.从分析物分 代谢物 内源性物质 均匀样品 2.从生物样品种类分 非均匀样品 人体 3.从样品的来源分 实验动物
浓度(μg/mL) ) 浓度(μg/mL mL)
4 3.5
3 3 2.5 2 2
64 53 4 3 2
2 1
1.5 1 1 0.5 0 0
10 0 0 20 40 60 8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460 480 50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80 5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内药物 分析课程。 80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或化学衍生化处理 (2) 对分析方法的灵敏
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3) 分析工作量大, 数据
处理和结果阐明繁杂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1 体内样品的种类
2 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体内样品的贮藏与处理
一、体内样品的种类
体液
血液; 唾液
脑脊液;胃液; 胆汁;乳汁;精 液;泪液
组织
胃;肠;肝;肾;肺 ,脑;肌肉;头发
原形,代谢物及缀合物 药物浓度较高 收集量大(1~5L) 2. 尿样的采集 自然排尿 规定时间段(6-8h)(时间尿) 3. 尿样的贮藏 加入适当防腐剂
(三)唾液 TDM测定S代替P进行临床监测 1. 唾液的组成
腮腺, 舌下腺和颌下腺 2. 唾液的采集
漱口15min, 安静状态, 自然流出的唾液 物理或化学方法刺激 3. 样品的制备 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
(二) 去活性
采样后立即终止酶的活性 常用方法: 液氮速冻, 微波照射, 匀浆/沉淀, 加酶活性 阻断剂(氟化钠)或抗氧剂(VC), 煮沸
•血液是主要样品
体液或组织 •尿液,唾液,头发和脏器
概述
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主要来自于体内样品的特点
1. 体内样品的特点 (1) 采样量少: ml~µl级;
且不易重新获得 (2) 待测物浓度低:µg/ml
~ng/ml级, 甚至pg/ml (3) 干扰物质多: 尤其是
血样和组织中的蛋白质
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 样品需经纯化浓集,
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存在形式
体内样品
指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 组织)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 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
速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法。上述这些方法近几
年来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均得到不一样程度应
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5页
• 选取何种方法进行体内药品分析为好呢?普通 要依据药品理化性质、结构持征、药品浓度大 小、干扰成份多少、预处理方法、试验目标以 及试验室条件等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9页
1、HPLC法
• HPLC法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已大大超出其 它分析方法,成为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 技术之一。与GC法相比,它含有以下优点:
• (1)适用范围广,可在室温下进行检测。对于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以及离子型和评价
(一)以纯品进行测定
• 取药品或其代谢物纯品适量,按确定方法测 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关系,进行线 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最 适 条 件 ( 如 pH 值 、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等 ) 等 选 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21页
(二)空白样品测定
• 取空白生物样品,按确定方法进行处理,测定 空白值(或色谱图)。空白值高低或色谱图情况 将影响到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应力争将空白 值降低。在色谱分析中应力争降低体内样品中 内源性杂质峰,对无法消除内源性杂质峰应设 法使其从待测物色谱区域内移开。能否取得良 好样品空白试验结果,是决定测定方法实际可 行性主要步骤,必须设法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含抗生素类药品生物样品,它 们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 养基内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品标准品二者 对接种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大小,借以测定样品 内抗生素药品浓度。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一、实验原理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对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进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性质。

通常,实验分析的对象是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的含量、代谢产物及毒性反应等,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从而指导其研发和使用。

二、实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各种实验方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1. 动物模型的制备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制备。

动物模型可以是小鼠、大鼠、猪、狗甚至人类等,不同的模型在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动物进行控制,包括饲养、喂食、运动、病理等方面的控制。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是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通常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动物体重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来确定。

3. 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给药后,研究人员需要采集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对其中的药物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是生化分析、药物浓度测定、毒性指标检测等。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的计算和统计推断。

三、实验应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从而对其药物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患者白蛋白为20g/L(正常范围是34~48g/L),于是建议检查患者游离苯妥英 钠浓度。结果显示游离苯妥英钠浓度为4.9 μg/ml(游离药物治疗浓度范 围1~2 μg/ml ),判定患者苯妥英钠中毒,建议降低剂量为250mg/d。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内源性物质检测
体内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激素、儿茶酚胺、肌 酐、草酸、尿酸等。
喹诺酮类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血药浓 度的峰浓度,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时 间的长短有关。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等抗生素。
乳酸左氧氟沙星(0.1g/片)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
1. 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 药物随着血液到各个组织
2.体内样品的种类、采集与贮存
2.1体内样品的种类与采集
血液(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唾液、胆汁、乳 汁、脑脊液等均匀生物样品
心、肝、脾、肺、肾、脑等非均匀生物样品 样品选取原则 (1)必须是能够反映出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关系; (2)易于获得; (3)便于处理,适合于分析; (4)根据不同目的与要求进行选取。
0.3-0.4g/日
2.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0.2g/日 药物通过尿液排泄在下尿路发挥治疗作用
3. 细菌性前列腺炎: 0.4g/日 药物随着血液到前列腺组织
测定血液、尿液甚至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1.概述
1.1体内药物分析的定义
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组织)中药物 及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性、 定量分析。
CuSO4-Na2WO4
ZnSO4-NaOH
每1容积血浆加入沉淀剂容积
0.2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地体内样品是.血浆.尿液.唾液.胃.十二指肠.血浆占全血量地比例是.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常用地去蛋白质地试剂是.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硫酸.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地项目是.方法地定量限.方法地检测限.方法地定量范围.代谢产物地干扰.内源性物质地干扰.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地条件是.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足够大.下列研究目地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地是.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体内微量元素测定.以上均不是.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地是..1Ci..血浆样品地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地试验是.血浆样品地室温放置.血浆样品冰冻保存.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经处理后溶液地冰冻保存.经处理后溶液地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地指标是.方法地定量范围.方法定量下限().方法地特异性.方法地精密度.方法地准确度.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最佳是(二)配伍选择题[].血清.尿液.头发.心脏.粪便下列试验目地宜选用地体内样品是.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准确度.精密度.定量下限.样品.提取回收率.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地能力.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是指在确定地分析条件下测得地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地接近程度(三)多项选择题.去除血浆中蛋白质,可采用地方法有.加入甲醇.加入异丙醇.加入硝酸.加入氢氧化钠.加热至90C.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分离条件地筛选时应做地试验有.空白溶剂试验.空白生物介质试验.模拟生物样品试验.实际生物样品测试.检测灵敏度试验.在体肉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样品进行验证地项目有.检测波长.方法地准确度.方法地专属性.方法地提取回收率.方法地精密度.生物样品预处理地目地有.使药物从结合物中释放.提高检测灵敏度.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放.改善方法特异性.血药浓度测定地种类有.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总浓度地测定.游离型药物浓度地测定.药物活性代谢物地测定.结合型药物地测定.内源性活性物质地测定.血样分析应用地目地有.生物利用度地评价.药物动力学地研究.临床药物监测.有关物质地检查.内源性活性物质地测定.生物样品制备时应考虑地问题有.被测组分地理化性质.被测组分地浓度范围.测定地目地.生物祥品种类.试验药品地辅料组成.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中,表示方法精密度地项目(内容)有.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在体内药物地分析法中,确定方法特异性时要考惠地干扰物质包括.药物制剂地辅料.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物.药物中地杂质.任用地其他药物(四)是非判断题.血浆样品经乙腈去蛋白后,上清液显酸性() .生物样品经前处理后能够降低分析时地背景噪声() .甲醇和乙腈是常用地与水相混溶地除蛋白溶剂(). 生物样品分析中,以标准曲线地最低点作为定量下限().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实际样品测定() .在用乙腈去蛋白时,血浆样品与沉淀溶剂地体积比应为:()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实际生物样品用于考察代谢物是否干扰药物地测定()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提取回收率地验证要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地样品((五)简答题.简述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地去蛋白质法及其特点么?.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生物样品有哪些特点?体内药物分析地特点是什.简述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与体外药物分析方法验证地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介绍基本概念体内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或血清)药物浓度直接与药效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例如,不同给药途径(如口服、吸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透皮等)可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浓度以及经时行为,并最终影响疗效。

患者的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等),病理状态(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基因类型,吸收、代谢及分泌排泄功能,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经时行为。

许多药物需经肝脏代谢或经肾脏排泄,所以对于肝或肾病患者,由于他们的肝脏生物转化及代谢功能降低、或肾脏的分泌排泄功能降低,往往会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进而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就是以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在给药后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避免用药剂量过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学科特点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是样品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含量低。

学科关联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生物医学及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巨大的要求和分析技术上的飞跃性进步。

与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学科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法包括比色法(colorimetry)、紫外分光光度法(UV )和荧光分析法(Fluor )。

光谱法虽然仪器简单、测定快速,但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低,本法不具备分离功能,受结构相近的其他药物、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因此用光谱法分析体液样品时,除少数样品外,一般都需经过组分分离、纯化等预处理过程。

光谱法的灵敏度低,不适用于测定药物浓度低的生物样品。

色谱分析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GC )及其与质谱(Ms )联用(HPLC 一MS , GC 一MS )的方法,以及毛细管电泳色谱法( HPCE )。

色谱法具有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双重作用,能排除与药物结构相近的代谢产物和某些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常作为评价其他方法的参比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色谱法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如HPLC 大多数仪器配备的是紫外和荧光检测器,只限于测定具紫外吸收或产生荧光的组分,虽然对某些组分可通过衍生化方法使之具备紫外吸收或荧光性质,这势必增加测定时的操作步骤。

又如用GC 法测定生物样品时,还受被测组分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

此外,对于测定浓度很低的样品(如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仅0 . 9 一2 . 2 拌g / L )时,色谱法的灵敏度难以达到要求。

免疫分析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酶免疫分析法(EIA )和荧光免疫分析法(EIA )。

免疫分析是利用半抗原药物与标记药物竞争抗体结合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分析低药物浓度的体液样品及大量又需长期分析(如常规监测)的样品。

该法可直接测定体液样品,并且耗费样品量少。

免疫分析法建立时,需针对每一种药物制备特异性的抗体和标记药物,费时、费力,在一般实验室中难于办到。

目前通常采用试剂盒(又称药盒),但测定的药物品种受试剂盒供应的限制。

同位素标记药物它们主要应用于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同位素逆稀释分析,或作为GC - MS 分析中的内标,以及在药物分离中作示踪应用等。

微生物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物标准品两者对接种的试验菌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借以测定样品内抗生素的浓度。

样品种类体内样品包括各种体液和组织。

但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样本是血液,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状况。

尿液中常含有丰富的药物代谢物,也被较多地使用。

唾液因采集便利,且有时与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具有相关性而时有使用。

而脏器组织,除非特别需要,在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很少使用。

采集时间体内样品的采集时间对测定结果的临床价值影响很大,是开展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采集时间应在药代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不同目的确定。

用药方案的确定和调整是开展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工作。

应该在用药达到稳态后再采样,以保证稳态血药浓度是否维持在治疗浓度范围内,以巩固疗效或控制症状的发作。

对于用药已达疗效、但需了解长期用药是否会致慢性毒性时,也需要进行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取样宜在达稳态后的血药峰浓度时间点进行,以确定稳态峰浓度是否接近或超过中毒浓度,以便做出相应处理。

急性药物中毒诊断时,应立即取样测定。

治疗效果监测则可根据临床需要确定取样时间,监测剧药效果。

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时,大都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排泄各阶段多个时间点的样本,以便获得完整的经时行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血样血样包括全血(whole blood)、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它们是最为常用的体内样品。

血药浓度监测,除特别说明是全血外,通常都是指血浆或血清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当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血浆中药物的浓度能够反映药物在靶器官的状况,因而,血浆药物浓度可作为体内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1.血样(全血)的采集动物实验时,可直接从动脉或心脏取血。

对于患者或志愿者,通常采集静脉血,有时根据血药浓度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也可用毛细管采血。

血样的采集时间由测定目的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决定。

全血采集后置含有抗凝剂(例如:肝素、EDTA、草酸盐、枸橼酸盐等,防止凝血后影响测定)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即得。

血浆或血清由采集的全血制备。

2.血浆的制备将采集的全血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以约1000×g力离心5~10分钟,促进血红细胞沉降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3.血清的制备将采集的全血在室温下放置至少0.5~1小时,待血液凝固后,再以约600×g力离心5~10分钟,促进血细胞沉降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因为药物与血浆纤维蛋白几乎不结合,所以,血浆与血清中药物的浓度通常相同。

血浆比血清分离快、制取量多(约为全血的50%),因而较血清更为常用。

如果抗凝剂对药物可能发生作用,并对药物浓度测定产生干扰,则以血清为检测标本。

血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

如不能立即进行测定,应根据药物在血样中的稳定性及时处置,置于具塞硬质玻璃试管或聚塑管(Eppendorf)中密塞保存。

短期保存时可置冰箱冷藏(4℃),长期保存时需在-20℃或-80℃下冷冻贮藏,以保障样本不变质和药物稳定,保障监测浓度的准确。

因冰冻有时可引起细胞溶解,妨碍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或因溶血影响药物浓度变化;所以全血未经分离时,不宜直接冷冻保存。

如果待测药物在样本中易受酶或酸碱等的作用发生进一步变化,则须根据其自身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处置。

通常的处置方法包括低温冷冻、调节酸碱度、加酶抑制剂等。

尿液尿液包括随时尿、晨尿、白天尿、夜间尿及时间尿几种。

健康成人一日排尿量为1~5L,尿液的pH值在4.8~8.0之间。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氮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尿素)及盐类。

体内药物清除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经尿液排出。

采集的尿液应该是自然排尿。

尿液在放置时可因细菌繁殖而变混浊,因此,尿液采集后应立即测定。

若不能立即测定(如需收集24小时的尿液),必须采集后立即处置、或低温保存、或加入防腐剂后冷藏保存。

常用的防腐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醋酸或盐酸等。

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在尿液的表面形成薄膜,醋酸等可以改变尿液的酸碱性,以抑制细菌的繁殖。

保存时间在36小时以内,可置冰箱冷藏;若需长时间保存,则应冰冻贮藏。

药物可以原型(母体药物)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conjugates)等形式排出。

尿液中药物浓度大都较高,采集方便、且采集量大,但尿液浓度通常变化较大。

所以,尿液药物浓度测定的目的通常与血液或唾液样品的不同,主要用于药物尿液累积排泄量、尿清除率或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以及药物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类型和速率等的研究。

在临床上,亦可推断患者是否违反医嘱用药。

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改变不能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即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

受试者的肾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其对药物的排泄能力,因而,尿液样品的采集和测定应当与肾功能指标进行关联分析。

婴儿的排尿时间难于掌握,且尿液不易采集完全。

测定尿液中药物浓度时应采用时间尿(一定时间区间的尿液)。

测定尿液中药物的总量时,应收集用药后一定时间内(如24小时,或至基本完全排泄的其他时间)各时间段排泄的全部尿液,记录体积后,量取一部分用于药物浓度的测定,再乘以尿液量,计算即可求得尿药排泄总量。

唾液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口腔黏膜腺体分泌的黏液在V1腔里混合而成的消化液。

一般成人每天分泌约1~1.5L.口腔黏膜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各唾液腺的分泌会受到影响,造成唾液组成发生较大的变化;感官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以及思维、情绪也会影响唾液腺的分泌;随年龄不同,唾液的分泌量也不同:小儿的唾液分泌量多,老年人的分泌量减少。

通常得到的唾液含有黏蛋白,其黏度是水的1.9倍。

唾液的pH值受分泌量变化的影响,分泌量增加时趋向碱性而接近血液的pH值,其波动范围为6.2~7.6.唾液的采集应尽可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一般在漱口后15分钟收集,1分钟内大约可采集1ml.唾液采集后应立即测量其除去泡沫部分的体积,并以1000×g力离心10分钟,分取上清液作为药物浓度测定的样品。

若分泌量少,可转动舌尖促进唾液的分泌;也可采用物理的(如嚼石蜡块)或化学的(如维生素C、酒石酸)等方法刺激,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唾液。

但经刺激后唾液中的药物浓度往往会受到影响。

特殊需要时,可采集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分泌的单一唾液。

这种单一唾液的采集必须采用特殊唾液采集器收集。

唾液采集后,应在4℃以下保存。

若分析时无影响,则可用碱处理唾液,以使黏蛋白溶解而降低其黏度。

冷冻保存的唾液在解冻后应充分搅匀后再使用,以避免因浓度不均匀而产生测定误差。

样品处理处理目的治疗药物监测中,除少数方法可以对采集的样品直接进行分析外,大多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在不破坏待测定成分的前提下,用适当的方法分离纯化或浓缩待测药物,以减少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对仪器的污染和损害。

所以,体内样品的预处理是体内样品分析的重要环节。

常用方法体内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体内样品的种类、被测药物的性质和浓度、以及所采用的测定方法等三方面。

如血浆或血清需除蛋白,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物中释出;尿液样品则常采用酸或酶水解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出;唾液样品主要采用离心去除黏蛋白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