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临床实验室检测

合集下载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
肺结核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是基于培养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以下是具体步骤:
1.痰液样本收集:患者需要提供早晨醒来时的深咳痰液样本,
以获得有效的细菌数量。

2.痰液预处理:痰液样本经过预处理,包括离心和去除杂质。

这一步通常包括液体化和浓缩痰液。

3.痰液培养:将预处理后的痰液接种到培养基上,通常是液体
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将逐渐增殖形成菌落。

4.鉴定:通过常规培养、染色和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已培养
的菌落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
哪些药物对其具有抗菌作用,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因为它能够准确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可以确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结果。

但是,该方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周)来进行培养和鉴定,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需要其他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来尽早确诊结核病。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

三种肺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估发布时间:2023-02-24T03:39:06.7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2期作者: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导读] 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赵静2 田敏敏1 邓淑文1 李金方3 赵蓉芬1*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1292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江苏苏州2151313苏州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苏苏州215011【摘要】:目的阐明LAMP技术联合痰涂片和培养检测在肺结核确诊诊断的价值,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防控指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63份,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LAMP)检测。

结果检测563份结核门诊送检痰标本中,257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例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子检测LAMP阳性率最高(53.7%),培养阳性率次之(47.5%),直接涂片阳性率最低(15.2%);35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三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占13.6%,培养和LAMP检测同时阳性率64例,最高(24.9%);306份临床诊断非肺结核病例痰标本,272例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未检到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阴性率占88.9%,假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LAMP检测5%,培养4.2%,涂片1%。

结论 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可以作为培养方法的替代技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确诊肺结核,并进行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肺结核;涂片;固体培养;lamp2020 年苏州高新区发病率为 49.13/10 万,肺结核仍居苏州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首位,防控形势仍旧严峻。

急需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技术和预防结核病感染新疫苗、新药品的出现[1]。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及意义PPT课件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及意义PPT课件
IGRA都要检查
BCG接种者(如果也属于其 它风险人群)
推荐用IGRA
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 触
TST或IGRA
医务工作者
TST或IGRA
无法再来确认TST结果的人 群(例如,流浪汉,注射吸
毒者或交通不方便)
推荐用IGRA
TST,如果TST阴性要用 IGRA确认
没有特定的推荐
TST,用IGRA进一步确认 TST阳性 推荐用TST
非血 样本 的T-SPOT结果 很 强的话 (即 存 在大量 的结 核 效应 T 细 胞),揭示在这个器官或部位存在活动性结核。
各国对潜伏感染风险人群的筛查指南
风险人群
美国指南Hale Waihona Puke 加拿大指南英国指南
免疫力抑制人群(例如, HIV感染者,使用强的松或
TNF-α抑制剂治疗)
TST或IGRA;如果是阴 性或高度怀疑的,TST和
与BCG的交叉反应
存在
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与NTM的交叉反应
存在
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与M.TB暴露的相关性
存在
相关性较PPD皮试大
阳性结果与随访期间罹患结核的相互关 系
可重复性
中到显著的正相关 中等,但可变
无充足的证据 较高,但证据较少
T-SPOT实验
阴性结果 提示患者体内不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T细胞。假阴性结 果: ①感染阶段不同;②少数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疾病;③实验非正 常操作。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
适用于多种标本;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2份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
结核杆菌培养
传统方法:L-J固体培养基 快速培养法: 检测细菌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生的CO2或消耗的O2, 显微镜直接观察、变色液体培养基等BACTEC MGIT960系统等。

结核实验室检查项目

结核实验室检查项目

结核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痰涂片、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等。

1. 痰涂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液中的结核杆菌是否存在,是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2. 痰培养:将痰液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检测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3. 结核菌素试验: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皮肤反应,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

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

4. 胸部X线检查:通过X光照射胸部,观察肺部是否有结核病变,如结节、空洞等。

对于早期病变或隐匿性病变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结核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这些检查也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和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

这种病菌会侵入肺部并引起肺结核,而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其他部位,如淋巴、骨髓和肝脾等。

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结核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通常涉及多种类型的检测,例如:1.酸杆菌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是酸杆菌,因此酸杆菌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患者的样本可以是咳嗽的痰液、唾液或肺组织,也可以通过胃镜获得胃肠液。

如果酸杆菌检测呈阳性,则可以确诊结核病。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不能检测出结核分支杆菌,如某些菌株可以耐受某些药物。

2. 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抗体检测是另一种可以用于诊断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其他类似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结核抗体,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则表示患者可能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

但是,结核抗体检测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这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结核病PCR检测PCR检测是检查抗原核酸序列的一种方法。

由于PCR技术可以扩增极微量的DNA,并且非常特异和灵敏,因此可以检测出非常小的感染量。

在结核病中,PCR检测可以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DNA,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

但是,该方法对样本中的DNA污染非常敏感,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质量控制。

总之,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结核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些测试方法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并且结果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必须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考虑这些方法的结果和临床表现,以取得最佳的诊断结果。

同时,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受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最佳治疗效果。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介绍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介绍

1.结核分枝杆菌鉴定方法1. 1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我国结核病实验室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快捷,特异性高,设备要求低,但是灵敏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病人。

1.2 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LED荧光显微镜)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管利用二极管光源,延长了显微镜使用寿命,不需要暗室,且价格低廉,可以提高涂片的阳性检出率。

目前在国内应用评估结果显示灵敏度较明场显微镜明显提高,已在部分区县开始使用。

1.3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结核病诊断技术在恒定温度下,特殊的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在酶的作用下,反应体系在一个密闭的反应管内反应。

扩增反应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最短半小时。

目前应用玻璃化试剂,稳定性好,便于运输。

目前在国内区县级应用评估。

1.4 夹层杯结核病诊断方法将痰标本(或其它标本)用专用消化灭活液充分消化,完全暴露并保留抗酸杆菌,通过自动离心涂片机(或半自动制片染色机)对消化后的标本进行充分集菌。

直接在夹层杯装置中进行抗酸染色,取出基片或膜片置于普通显微镜进行观察。

夹层杯法操作方便快捷,便于标准化操作,通过消化灭活,安全性改善,阳性检出率也比直接涂片法大大提高。

夹层杯的装置有沉降式和虑过式,适用于不同工作量的医疗机构。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采用2对引物在等温条件下即可完成DNA的扩增,扩增结果通过肉眼观察荧光进行判定,诊断是否为结核病。

同时整个反应体系采用封闭系统减少了工作区域扩增子的污染,整个反应过程只需一个小时即可完成,通过肉眼观察荧光判读结果。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2.1 固体培养培养是结核病诊断的精标准,也是获得分离菌株开展耐药检测的前提,我国结核病实验室最常用的是固体罗氏培养法,包括简单法和中和离心法。

虽然培养是诊断的精标准,但是花费时间长,需要4-8周时间。

2.2 液体培养液体培养通过添加生长刺激剂,改变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等方式缩短了阳性报告时间。

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

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

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断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三个方面,介绍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

一、标本采集结核病的标本采集是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采集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采集的标本应包括痰液、胸腔积液、尿液、脑脊液等。

在采集痰液时,应让患者深呼吸数次,然后咳出痰液,避免口腔分泌物的污染。

采集胸腔积液时,应在穿刺前进行消毒,并在穿刺后立即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采集尿液时,应让患者在清晨第一次排尿时采集,避免尿液的稀释。

采集脑脊液时,应在穿刺前进行消毒,并在穿刺后立即将标本送至实验室。

二、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涂片法、培养法、PCR法等。

涂片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快速,但灵敏度较低。

培养法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金标准”,其灵敏度高,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PCR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支持。

实验室检测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标本污染和交叉感染。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报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三、结果判读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读。

涂片法和PCR法的阳性结果可以初步诊断结核病,但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培养法的阳性结果可以确诊结核病,但需要排除其他细菌感染。

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流程标准包括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三个方面。

标本采集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检测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结果判读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才能确保结核病的及时发现和诊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评价

耐多药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条件:因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险性,1)需P2及以上实验室,目前我院实验室条件基本具备即将投入运行,2)日常培养及涂片用的生物安全柜滤膜已超出使用年限,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得不到保障,应定期予以更换。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以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作为其诊断依据。

因此其基础是培养,只有培养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才能进一步通过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诊断是否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1.已进人临床常规应用的测定方法:目前包括绝对浓度法、比例法及应用BACTEC460、BACTEC 960、BacT/ ALERT 3D、ESPII等仪器系统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

其中:绝对浓度法以最低抑菌浓度或以无生长为终点作为判断标准,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比例法以是否能够抑制99%的细菌生长作为判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方法;后四种仪器方法则是比例法的特化,其特点是以细菌的代谢过程指示细菌生长状况。

2.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测定方法:此类方法很多,抗性比例法、Etests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液体变色培养基测定法、荧光素酶测定法、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已有一些进入临床检测。

基因突变是引起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

多种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与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作为快速耐药性检测方法在实验室或临床得到开展。

这些方法具体包括:主要是DNA序列分析法,聚合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另外还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异质性双链构象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线性探针杂交技术、RNA/RNA错配检测技术和分子灯塔技术等。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基因突变的确切关系未完全阐明,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但由于判断药物敏感性时存在固有的缺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基因型鉴定法不能完全替代表型鉴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临床实验室检测
当前,我国结核病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分类:光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微生物学检测,其中微生物学检测是结核病检测的金标准,也是我国疾控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光学检测包括胸透和X光片,该方法主要是临床用于肺结核的筛查,发现肺部的阴影和继发性结核的病灶,是临床上用于检测继发性结核的主要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非常差。

免疫学检测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细胞免疫是利用结核分支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对患者的免疫细胞进行刺激,致使患者的免疫细胞释放出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再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来间接的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该方法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的一个项目,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医院,因为该项目收费高,各医院开展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体液免疫就是利用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抗原(LAM、38KD、16KD等)来检测患者体液中的lgM或lgG,灵敏度和特异性大概都在70%左右,该方法在前几年比较流行,但现在因为WHO的文章的反驳,大部分临床医院已经放弃了这种方法,还有少量的单位在使用,主要用于临床的辅助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结核分支杆菌的药敏检测,结核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主要是通过PCR等方法来检测痰标本或胸腹水等中的DNA或RNA片段,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微生物学来说具有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缺点就是操作比较麻烦,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结核药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就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该方法也比较快速,但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仅限于一线抗生素中的利福平和异烟肼等仅有的几种药,而我国是一个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比较严重的国家,仅仅有一线抗生素还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微生物学检测包括染色、培养和药敏实验,微生物学检测是结核病临床检测的金标准。

染色有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两种,是目前我国结防系统进行结核病初期筛查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费用低,但阳性率比较低,据统计我国根据染色法进行结核病的筛查阳性发现率还不到10%;培养法包括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基分改良罗氏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标本的要求不同,改良罗氏培养基要求的是PH值中性的标本,酸性罗氏培养基要求接种碱性标本即痰标本经过消化后不经过中和直接接种,据临床统计固体培养的阳性率在10~15%之间,阳性报阳时间21~28天为多,临床收费在10~40元之间。

液体培养是以7H9培养基为基础,添加生长因子和抑菌剂,目前市场上的液体培养基以进口的为主,辅以仪器,以BD、赛默飞世尔和梅里埃,国产试剂和仪器目前还没有,在进口仪器中以BD公司的MGIT960一家独大,在中国90%的疾控系统和临床单位都拥有该仪器,该仪器是以购买为主,不投放,价格在70万元左右,据临床统计液体培养的阳性率30~45%左右,平均报阳时间在14天左右,临床收费在100~180元之间。

药敏实验目前在中国有绝对浓度法和比例法,该方法是以固体罗氏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一线或二线抗生素,比例法的平均出结果的时间在28天,该方法无法做结核一线抗生素中的吡嗪酰胺,液体药敏的出结果时间在7~14天,结核药敏的临床收费是按每种抗生素收费的,固体法每种药的收费在7~25元/种药物,液体全自动药敏的收费在90~120元/种药物。

我国结核病临床检测的流程:疑似患者--三次抗酸染色(分子生物学检测)--取标本培养--阳性结果的进行药敏实验(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耐药基因)。

我们的构想--打造我们的全自动结核检测方案
全自动培养--依托我们的结核快培试剂盒(手工)、BC120仪器和上机血瓶,进行结核分支杆菌的全自动培养,根据国家的行业规定,阴性报警时间设为42天,阳性报警时间平均为15天左右。

目前,软件和相关的数学模型都没有问题,但因为我们的BC120仪器只有120个瓶位,满负荷运转,每台仪器每月只能做120瓶,而三甲结核病医院标本每月均在600个左右,将来对我们的销售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全自动药敏--依托我们现有的结核分支杆菌药敏试剂盒和BC120仪器经验,进行结核分支杆菌药敏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药敏检测要实现自动化,我们目前的构想有两种方案:
一、借助BC120的平台,实现每种抗生素单管检测,同时可以实现一线抗生素和二线抗生素同时检测,与目前市场上BD的药敏检测方式相同(BD的仪器目前只能进行一线抗生素的检测),这种方法我们目前已经积累了一部分数据,平均出结果的时间是8~10天,从技术的角度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技术相对成熟,药敏组合比较灵活,我们可以一次性注册临床上需要的所有一线和二线抗生素,各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的选择,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在BD的仪器上已经体现出来),我们的仪器孔位严重不足,要按照这种路线进行,必须对我们的BC120仪器进行改造,仪器检测的方式不变,将仪器的孔位和试剂瓶小型化,即在仪器外观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BC120改造成240甚至480,也就是增多仪器的检测孔位,而成本不会增加很多,试剂的生产工艺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实现起来相对容易,所有的检测都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生物安全性高,同时接种改造也解决了培养时孔位不足的问题。

二、实现板式药敏的自动化,借助我们目前的结核药敏试剂盒的平台,再开发一台检测底部沉淀的仪器来实现(可以采用底部拍照的方式),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药敏板底部沉淀的多少来判断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学上是可行的。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者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快速,就目前手工结核药敏的试剂的经验来看,这种方案比较受操作者欢迎,但这种情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这种情况抗生素的种类固定,使用者必须适应我们的试剂盒的抗生素选择,二是这种方案要重新开发一台崭新的仪器,对于我们的仪器研发来说是从零开始,是否有难度还不得而知。

总之,就目前结核市场来说,自动化的培养与药敏主要以进口试剂和仪器为主,国产试剂和仪器国内还没有公司在做,虽然整个市场容量不大,但竞争也相对较小,我公司目前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