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再别康桥[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再别康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7《再别康桥》课件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7《再别康桥》课件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4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 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 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 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 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 1922年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又有散 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见诗人对康桥的感 情深切。究其原因: 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 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 另一方面,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 所在。
5
英国剑桥大学
6
, !
______
康 河 是
我 敢 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徐 志 摩
一 条 水
7
“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
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
水,河水里飘着柔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 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 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 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 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 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 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 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 阳……
10
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笙(shēng)箫
11
鉴赏 . 品味
1.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 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语言美)
2.体会全诗意境鲜明, 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意境美)
12
第1节,连用三 个“轻轻的”,实 写只身悄悄来到和 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同时透露了难分难 舍的离情。并且以 轻微跳跃的节奏, 衬托了缓步飘然而 去的形象,给全诗 定下抒情的基调。

再别康桥[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共46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共46页
再别康桥[PPT课件白板课件 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
教版初中语文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31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31张)
诗人却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带走/一片云彩. 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惊
动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 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 加眷恋。至此,将诗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 “沉默”、“悄悄”、“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 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洒脱之感。
《再别康桥》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 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
——《再会吧,康桥》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 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最神秘 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 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 的性灵。”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五节,诗人迷恋的感情 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 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 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 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 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 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 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 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 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 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 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 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 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 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 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 人以整体之美。
5陶醉
撑篙寻梦图
4眷恋
榆阴清潭图
3执着
水草招摇图
2喜爱
河畔金柳图
1惜别
作别云彩图
6 失落
夏虫沉默图

人教版本-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本-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并尝试背诵。

2、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精神之乡。

那么当他离开康桥时,作者是怎样诉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吧!一、初读——正音,感知诗歌的建筑美做注音题。

两生板演,(2分钟),订正,点讲,齐读字音,不会的难点写在积累本上。

1、正音:漫溯(su )、朔月(shuo )、斑斓( lan )长篙(gāo)、蒿莱(hāo)、嵩山(song )、枯槁(gāo)记载(zǎi)、一年半载(zǎi)、载歌载舞(zài )、下载(zài )河畔(pàn)、挑衅(xìn )大家自由朗读一遍,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建筑美在具体的句子和每节的排列形式。

1分钟后,提问。

2通过诵读,我们基本熟悉了这首诗歌,那么我们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结构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共七节,每节两句四行,字数相近(每句字数6—8字,大致相等)、错落排列(单行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而这便是建筑美。

二、范读——听录音,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1、指导朗诵:①《再别康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听录音的范读,仔细感受它的意境。

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歌也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要认真感受他的断句、韵脚、节奏。

2提示:注意音乐美往往体现在有韵脚、韵律节奏、音步(几字一节)。

本首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叠音词和叠韵词的使用。

诗中使用的叠音词有“轻轻”“悄悄”“油油”,叠韵词有“荡漾”“招摇”“斑斓”。

这些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语调轻盈,音韵和谐,节奏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建筑美—— •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 相近,回环呼应。
美 • 音乐美—— • 节奏轻快, 韵律柔和,抑扬 顿挫,朗朗上口。
• 绘画美—— • 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星辉、夏虫。
“梦”的意脉:个人、潇洒、无声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过去/现在
“沉默”、“悄悄”
独特的情感
再 别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 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软泥上的/青荇,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悄悄的/我走了,
我/甘做/一条水草!
正如我/悄悄的来,
那榆阴下的/一潭,
我/挥一挥/衣袖,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 “轻轻”,使我们体会到 康桥是美丽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轻轻的/我/走了,
揉碎/在浮藻间,
正如/我/轻轻的来。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我/轻轻的/招手,
寻梦?撑一支/长篙,
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那/河畔的/金柳,
满载/一船星辉,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

人教版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语文《再别康桥》教案《再别康桥》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2、感受诗歌的独专门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从诗的意象中掌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迄今为止,我们差不多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

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因此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关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阅读注释① 回答问题:由康桥您想到了什么?[解释]: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

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

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

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特别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三、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2、指名朗读3、欣赏配乐诗朗诵4、体会、找差距①感情:能够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依然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③句式:四行一节(整齐)④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⑤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6、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1、[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大伙儿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关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美丽)能够说是风光如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5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5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诗歌赏析
5.星辉 “寻梦”的“梦”指什么?第五节写什么?
“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对逝 去的康桥留学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诗歌赏析
4.柔波 “甘做”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
徐志摩
题解
又一次离别
再别康桥
康桥cambridge,即英国剑桥大学。诗人曾在剑 桥大学学习生活过.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 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 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 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 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 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诗歌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你就是诗人徐志摩,请放飞想像 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诗段用散文化 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 (50字左右)
友情提醒:
1、融情于景 2、发挥想像,善用修辞
示例:黄昏中的夕阳真多情啊!为河边
的柳树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 柳条随风摇摆,姿态婀娜,影子映在清 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 光里的艳影在康河的水波中荡漾,也在 我的心头荡漾,如此美景教我怎能离去!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请同学再读诗歌,同桌思考交流以 下问题: 你知道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哪些 景物上吗?借助这些景物诗人为我们营 造了关于康桥的哪些画面?(请你抓住景 物为每幅画面取个动人的名字)
作别云彩
金柳夕照
青荇招摇
清潭虹影
泛舟寻梦
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两个美的画面读一读,说 说你是如何处理具体段落的语速、语调的?请简 述理由。
“漫步”康桥
走进诗歌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 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 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 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 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一手 奠定了中国新诗 坛的基础。
金柳夕照
假如你就是诗人徐志摩,请放飞想像 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诗段用散文化 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 (50字左右)
作别云彩
金柳夕照
青荇招摇
清潭虹影
泛舟寻梦
1、课后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 《沙扬娜拉》。 2、背诵全诗。
在干涸的嘴唇上我引歌浇灌, 在心灵的稻田里我用诗歌插秧。 年轻的你, 走进诗吧! 给她春风 , 梦会起航! 给她翅膀 , 她将飞翔!
友情提醒:先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体味诗人
情绪变化,然后确定语速、语调。 思考思路:“我从__一词中,读 出诗人_____的情感,读时应 该 ________。”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 最美的一条河! ——徐志摩
徐志摩
多情才子 情系康桥 信仰单纯
美\自由\爱
——梁启超
诗 坛 才 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志摩与康桥的渊源:1921年春, 诗人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 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 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 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 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 性解放冲动的地方。
• 请同学大声朗读诗歌 提示: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