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共54页文档
曼斯菲尔德庄园

《曼斯菲尔德庄园》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
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
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
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
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
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赏析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几户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
托马斯·伯特伦爵士是国会议员,一家人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是,他与伯特伦夫人在教养子女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光知道“严厉”,一个一味地“放纵”,致使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教养上存在严重问题,为人处世全然没有责任感,缺乏道德准则。
大女儿玛丽亚是个水性杨花的姑娘,一边动心于“粗大肥胖、智力平庸”,但“一年有一万二千英镑”收入的拉什沃思,一边又跟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私下调情,当发现后者对她缺乏真情时,便轻率地嫁给了拉什沃思,与此同时,还继续与克劳福德发展暧昧关系,直至跟他私奔,最后遭到被遗弃的可悲下场。
二小姐朱莉娅跟姐姐一样放荡不羁,差不多就在姐姐私奔的同时,也跟贵家子弟耶茨私奔。
就在两起丑闻发生之前,伯特伦家的大儿子汤姆突然染病,差一点丧命。
一时间,这兄妹三人几乎使伯特伦家陷入了绝境。
克劳福德兄妹是小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
这兄妹俩都是拥有大宗财产的年轻人。
他们长年寄住在叔叔克劳福德将军家里,两人一个受叔叔宠爱,一个受婶婶溺爱,因而都给娇惯坏了。
特别是将军是个“行为不端”的人,甚至想在家中豢养情妇,自然给两个年轻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道德空间磁场】曼斯菲尔德庄园概览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道德空间磁场】曼斯菲尔德庄园概览列数英国文坛的经典作家,简・奥斯丁绝对应占有一席之地。
生于英国乡间的奥斯丁用她幽默的笔调,道尽了她周围“微小世界”的婚恋嫁娶,但令奥斯丁跻身于经典作家之列的,并非只是她细微入至的人物刻画,还有其作品背后承载的道德思考。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丁的晚期作品,于1814年发表。
较之前《傲慢与偏见》中的轻松活泼不同,《曼》更为严肃,且将视角放在了人物的道德成长。
但在该书道德的因素又似乎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无不相关,正如Gary Kelly所说,小说中的曼斯菲尔德庄园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
(Kelly 155)因此将曼斯菲尔德庄园视为道德中心,并以它为最强辐射,对于解读主要的女性人物的道德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Harold Bloom的论述中,芬妮强调清教徒般的自主性,绝不允许外力对自我理智的侵犯。
(Bloom 56)对此,C.S.Lewis颇有微词,他认为芬妮的这一做法几乎是一种病态的自我克制,但Bloom却用Lionel Trilling的评论打消了这一疑虑,认为芬妮的自我克制与封闭视为走向自我完善的一条途径。
(Bloom 57)毫无疑问,芬妮的道德问题始终是评论家们的关注点,但奥斯丁在书中所做的道德空间划分更值得玩味。
自芬妮踏进曼斯菲尔德庄园的那一刻起,她便意识到,如若自己仍顽固地表现出不快,那“实在是不知好歹。
”(10)如果芬妮最初的这一举措只是孩童时的一时兴起,那么在接下来的时光中,她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自我道德不断规范则更能说明这个“寄居地”对她的影响。
当托马斯爵士因生意上的事,不得不前往安提瓜时,伯伦特一家顿时没了主人,而克劳福德兄妹却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关系日渐熟络。
汤姆迎合耶茨提出演出《山盟海誓》,这一动议立即收到实效,众人纷纷响应。
对此,芬妮的态度则是不置可否。
诺里斯姨妈甚至怪罪她是“忘恩负义的小姑娘。
”(142)因为这部《山盟海誓》说的尽是男女情爱之事,而考虑到克劳福德兄妹也将参加排演,这必定会增加玛丽亚与亨利的接触,但此时的伯伦特小姐已与拉什沃思有了婚约,这一举措无疑会令庄园蒙羞。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叙事策略

次要人物塑造
范妮·普莱斯
范妮·普莱斯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她是一个善良、敏感、聪明的女孩,对简·奥斯汀的生活和爱情观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她通过对当时社会阶级、婚姻和道德观念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道德 困境。
02
叙事手法
视角选择
单一叙述者
小说采用单一叙述者的视角,通过其 观察和叙述,展现庄园内外的故事和 人物。
限制性叙述
叙述者对庄园内外的了解有限,其视 角受到限制,使得故事更加神秘和引 人入胜。
时序安排
倒叙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叙述者回忆过去的事件,逐步揭示庄园的历史和秘密 。
女性爱情观
庄园中女性角色对爱情的 看法和态度,反映了她们 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04
人物塑造
主要人物分析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是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 明、机智、善良,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独立的见解。在小说中 ,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展现了她的性格特点和生 活态度。
亨利·克劳福德
读者反馈与评价
读者喜爱
该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视为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作品之 一。
高度评价
读者对该作品的评价极高,认为其情节紧凑、人物鲜活、语言优美 。
情感共鸣
作品中的情感描写细腻,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作品中 的人物和情节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学术研究与解读
学术研究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学 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和解读。
《曼斯菲尔德庄园》成长与自我发现学习心得

《曼斯菲尔德庄园》成长与自我发现学习心得《曼斯菲尔德庄园》这本书,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
刚开始读的时候,只觉得是个普通的故事,可越深入其中,越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就像在一个迷雾重重的森林里探险,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范妮,她初到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就像一只胆小的小兔子。
庄园的奢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她感到无所适从。
我仿佛能看到她那怯生生的眼神,还有紧紧攥着衣角的小手。
她在这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
范妮在庄园里的生活并不轻松。
那些表姐妹们有时候对她友善,有时候又会拿她开玩笑,甚至冷落她。
这让范妮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咱们在生活中也都经历过这种被人“忽冷忽热”对待的时候吧,那种感觉真不好受。
可范妮这姑娘特别坚韧,她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努力去适应这个新环境。
在庄园里,范妮也有自己的小快乐和小烦恼。
比如说,有一次她发现了一个秘密的花园角落,那里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她会偷偷跑到那里去,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感觉那就是属于她自己的小天地。
每次去的时候,她心里都充满了期待和欢喜,就像咱们发现了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宝藏地方一样。
还有啊,范妮特别喜欢读书。
在那个大大的书房里,她常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有时候读到一本好书,她能高兴好几天,还会反复回味书里的情节和道理。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时,也是那种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的感觉。
不过,范妮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家里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
范妮特别期待能参加,她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衣服,还在心里幻想了无数次跳舞的场景。
可到了最后,却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她没能参加成那场舞会。
当时她那失落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她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但是,也就是在这种挫折中,范妮慢慢学会了坚强,她明白了生活不会总是按照自己的期望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妮逐渐长大了。
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孩。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介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介
曼斯菲尔德庄园位于英国诺丁汉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庄园,建于18世纪。
庄园占地广阔,拥有美丽的花园、湖泊和森林,是一个理想
的度假胜地。
以下是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简介。
建筑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建筑风格为乔治亚式,建筑物均为砖石结构,外观
华丽典雅。
庄园主楼为三层,拥有宽敞的客厅、餐厅和卧室,内部装
饰精美,充满了古典气息。
此外,庄园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马厩、
仓库等,这些建筑物也都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和特色。
花园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花园是庄园的一大亮点,占地面积达到了100英亩。
花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如玫瑰、牡丹、郁金香等,每到春天,花园内便是一片花海。
此外,花园内还有一些喷泉和雕塑,增添
了艺术气息。
湖泊
曼斯菲尔德庄园内有两个湖泊,分别为大湖和小湖。
大湖面积较大,
湖水清澈见底,湖畔有一些小亭子和长椅,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和观景。
小湖则较为隐蔽,周围有一些树木和灌木,是一个非常适合散步
的地方。
森林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森林面积也很大,有许多小路和步道,游客可以在
这里散步和徒步旅行。
森林内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和野生动物,如橡树、松树、鹿等,是一个非常适合自然爱好者的地方。
总结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地方,建筑、花园、湖
泊和森林都各具特色,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
如果你想要远离城市
的喧嚣,来到这里,一定会有一段难忘的旅行经历。
曼斯菲尔德庄园人物 - 副本

*范妮·普莱斯(FannyPrice)敏感怕羞,朴实善良的女子。
母亲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海军军官,丈夫退役后抚养众多孩子捉襟见肘。
于是将范妮寄养在有钱姨母家。
范妮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长大,渐渐爱上表兄埃德蒙,但埃德蒙似乎只把她当作温顺的妹妹。
小说中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范妮15岁至17岁之间。
*贝特伦夫人(LadyBertram)范妮的姨母,嫁给了富有的托马斯爵士。
养尊处优,神经质。
*诺里斯太太(MrsNorris)范妮的的另一位姨母,苛刻的寡妇。
住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附近。
她过世的丈夫曾是当地牧师。
*托马斯爵士(SirThomasBertram)范妮的姨父。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在安提瓜也有产业。
严肃正经。
*汤姆·贝特伦(TomBertram)托马斯爵士长子,比范妮大七岁。
喜欢在伦敦和好友耶茨等人寻欢作乐,欠下大笔债款。
后得热病几乎死去。
*埃德蒙·贝特伦(EdmundBertram)托马斯爵士次子,比范妮大六岁。
理想是做牧师。
他是唯一平等亲切地对待范妮的人,对范妮有很大影响力。
认识玛丽·克劳福特后爱上了她。
*玛丽亚·贝特伦(MariaBertram)托马斯爵士长女,比范妮大三岁。
与富有的拉什沃思先生订婚,后来却迷上了亨利·克劳福特。
*朱丽亚·贝特伦(JuliaBertram)托马斯爵士次女,比范妮大两岁。
很喜欢亨利·克劳福特,却发现后者似乎更偏爱已经订婚的姐姐。
后来与耶茨先生私奔。
*格兰特太太(MrsGrant)曼斯菲尔德现任牧师的太太。
克劳福特兄妹的姐姐。
*亨利·克劳福特(MrHenryCrawford)风度翩翩的单身汉。
周旋于玛丽亚、朱丽亚之间,后来开始追求范妮。
*玛丽·克劳福特(MissMaryCrawford)漂亮迷人,观念新潮的小姐。
对埃德蒙青睐有加。
*拉什沃思先生(MrRushworth)富有但愚蠢的继承人。
《曼斯菲尔德庄园》折射出的英国海洋文化

索. 考 察 了小说 的 “ 英 国历 史 的定 位 ” 问题 。在 他 看 来. 小说 中不 仅包 括 “ 行 为 规 范 和礼 节 , 还 包含 观 念
之争 , 与拿 破仑 的法 国的争 斗 以及对 世 界 历史 中的 变革 时期 巨 大 的经济 和社 会变 化 的意识 ” _ 6 ] 。
第 3 7卷 第 1期 2 0 1 5年 1月
宁 夏大 学 学报 ( 人 文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i n g x i a U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e s&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和绅士、 淑 女 间 的感 情 纠 葛 , 小说 中的 次 要 角 色也 赋 予 了该作 品 的 独 有 气 质 若 将 小说 中描 述 的 海港 城 市 朴 次 茅 斯 和 海 军 人 物 威廉 置 于 英 国海 洋 历 史 的语 境 下 来 考 量 . 可 以看 出奥 斯 丁 是 以 一 种 巧 妙 的 方 式 隐述 1 9世 纪初 的 英 国海 洋 文 化 , 及 其 对 英 国 民族 经 验 的 个性 、 行 为 和 秩 序 所 产 生 的 间 接 影 响 。 而 这 种 从 海 洋历 史 来切 入 作 品 的 方 法 亦是 对 主 流 文 学 阅 读 和诠 释 方 式 的一 种 有 益 补 充 关键 词 : 简・ 奥斯丁 ; 《 曼 斯 菲 尔德 庄 园 》 ; 海 洋历 史 ; 海 洋 文 化
伟 大 的作 品 ” , 其 伟 大之 处 在 于 “ 它有 开 罪众 人 的力
小 说 似 乎 只 专 注 于英 国 “ 乡 间村 庄 里 的 三 四 户 人 家” , 但是在她的“ 小说 世 界 ” 里, 读 者 可 以尽 情 领 略 那些 引发 英 国人普 遍 乡愁 的美丽 、恬 静 的乡村 景 色
曼斯菲尔德庄园ppt

• 只是,在现实中的人生,人们往往不能预 见对的人,或者遇见对的人,遇见了又错 过,而犯了错误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改正, 即使人品才貌合适,但经济条件不般配而 遭到父母反对的,结果也常常是劳燕分飞。
• 人们不能凭借感情冲动选择婚姻,婚姻应 该在感情的基础上亦受到理性制约,只有 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能给人们真正意 义上的幸福和美满。
1814年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
• 译本:1984年秭佩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李业一译,南海出版 1998年项星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 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 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 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 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 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 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 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 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 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 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 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 斯爵士的器尔德庄园》 ——简· 奥斯丁
在获得爱情之前,必 须让人明白何谓真正 的爱情。
丘吉尔私宅
查茨沃斯庄园
查茨沃斯庄园
查茨沃斯庄园
桑斯菲尔德庄园
桑斯菲尔德庄园
• 简奥斯丁(1775—1817) • 出生于一个崇尚理性的牧师家庭,却与生俱 来拥有着与家人截然不同的感性气质。于 是,在冷静且对多愁善感嗤之以鼻的家人 面前,奥斯丁从小就学会了用幽默与嘲讽 掩饰自己敏感内心的真实感受。写作是奥 斯丁探索人生的方式。对那个时代的女性 而言,一张自己的桌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 唯一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差异与权力
▪ 差异必须成为社会与政治实践的背景,这种实践与空间分 析相连,这是关于(社会)空间的(社会)生产的分析。
▪ 争取差异权的斗争 ▪ 中心与边缘、构想的与实际的、真实的与比喻的辩证语境 ▪ 一个集体反抗的空间,一个“政治选择的第三空间”,同
时也是所有边缘化或外围化的“主体”聚首的地方,不管 这些边缘化主体置身何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政治色彩的空 间中,人们可以描绘并实现崭新的、另一种形式的“公民 身份”。
空间实践
▪ 空间性的生产
➢ 围绕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作为每一社会构成之特征的 具体地点和空间集。
➢ 一个社会的空间实践“藏匿那个社会的空间;它以一 种辩证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提出和预先假定这个空间; 它缓慢而稳妥地生产这个空间空间,一如它驾驭和占 有这个空间一样。”
➢ 空间实践是生产社会空间性之物质形式的过程,因此 它既表现为人类活动、行为和经验的中介,又是它们 的结果。
空间
▪ 边缘(反中心)与中心
➢ 形成于既成权力中心之外的反抗地带 ➢ 这种意识和想象又特别能够理解权力中心最深
层的运作方式,能够指导它们的危险和各种可 能,能够在其中停留,却又带着异乡人的那种 批判性的左右逢源:是有意选择置身局外的当 局者。兼具中心与边缘的两重特性使得列斐伏 尔具有了世界性的眼光。
伊丽莎白与芬妮
伊丽莎白与范妮
伊丽莎白 总在不断的运动中 跳舞 微笑 逗趣 健谈
▪ 范妮 ▪ 羸弱 ▪ 基督徒
彭伯里庄园
▪ 花园很大,只见里边高坡低洼, 气象万千。他们拣一个最低的 地方走近了园,在一座深邃辽 阔的魅力的树林里坐着车子走 了很久。
▪ 彭伯里大厦马上迎入眼帘。这 是一幢很大很漂亮的石头建筑 物,屹立在高垄上,屋子后面 枕着一连片树林茂密的高高的 小山冈;、、伊丽莎白顿时觉 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 错吧。
▪ ——《傲慢与偏见》142页
曼斯菲尔德庄园
▪ 公馆的富丽堂皇令她吃惊, 但是并不能安慰她。那些 房间太大了,她在屋里觉 得不自在;任何东西她都 不敢碰,怕弄坏它们;不 论走到哪里她都提心吊胆, 怕遇到什么意外,最后只 得退回到自己屋里啼哭。
▪ ——《曼斯菲尔德庄园》 第12页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道德
▪ 曼斯菲尔德-英国精神的核心 ▪ 朴茨茅斯-英国的边缘与伸向帝国海外的
中介
➢ 乡村与港口 ➢ 安宁与不安宁 ➢ 富庶与贫穷 ➢ 支配与服从 ➢ 秩序与混乱
朴茨茅斯向曼斯菲尔德的求救
▪ 芬妮的被收养、威廉的前途被仰仗
➢ “ 他们的家距离这么远,他们的社交圈子这么不同, 几乎拍出了在以后十一年中彼此获得对方消息的任何 可能…她的长子已经十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很 想有所作为,可是她能为他做什么呢?不知托马斯爵 士在西印度的商行是否需要人手,可以给他今后的生 活提供一个机会?他什么都肯干;或者托马斯爵士是 否可以在伍尔维奇给他安排一个职务?或者可否把一 个孩子派往东印度?”
艾德蒙·威尔逊:“一百年来,英国曾发生 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学趣味的翻新影 响几乎所有作家的影响,惟独莎士比亚和 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朱虹《奥斯丁研究》
奥斯丁笔下的英国
▪ “你现在令人高兴地把你的‘人’聚集起来, 使他们真切进入了我视为生活乐趣的那种 现场,——一个村镇上的三、四家人正合 适。”
曼斯菲尔德
▪ 安闲自在、温文有礼
▪ 伯纳特夫人 ▪ 温和的女人、没有恶意、既不原意思考,
也不原意行动
▪ 道德的地理空间所具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流动性 上,而且还在以其他方式发挥作用。…文学作品 或多或少揭示了地理空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关 系如何规范社会行为。这样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某 一地区或某一地域的层面上,也体现在家庭内外 之间,禁止的和容许的行为之间,以及合法的与 违法的行为之间。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含意比简单 的地理情感更微妙。总之,我们真正看到的仅是 文章中地理之间的相互关联,而非特定的文学形 式和风格。
▪ 在表现现代精神方面,《曼斯菲尔德庄园》 无疑占有一个特殊位置。
▪ 这本小说设想自我可以不受世俗化了的精 神那种恐怖力量的威胁。
▪ ——《简奥斯丁研究》245页
地理景观
▪ 地理景观首先指的是不同时期地球形态的 集合。地理景观不是一种个体特征,它们 反映了一种社会的——或者说是一种文化 的——信仰、实践和技术。地理景观就像 文化一样,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因为 文化也不是个体特征,它们只能存在于社 会中。
地理景观作为“历史重写本”
▪ 必须依据第二种地理景观的解释方法来进行—— 变化的空间传播。
▪ 英国的乡村住宅用于象征英国民族特征最本质的 部分;而热情的评论家们甚至提出这是英国人对 全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这一景观被作为维护保 守的不切实际的乡村价值观的法宝。作为代表乡 绅以及社会阶层之间那种互惠关系的地理景观, 它一直被用来反对国家福利制度,因为在这一景 观中,有人情味的依附关系和人们相互了解的方 式以及人们了解自己在这一景观中地位的方式都 与非人格化的国家官僚福利制度形成鲜明对比。
《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空间
▪ 曼斯菲尔德庄园 ▪ 朴茨茅斯 ▪ 伦敦
▪ 安提瓜
地点的象征
▪ 曼斯菲尔德庄园-地主乡绅的生活方式 ▪ 朴茨茅斯-嘈杂的小镇 ▪ 伦敦-有趣又危险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朴茨茅斯
▪ 范妮的母亲-肮脏破败的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粗俗的家庭
➢ 心胸狭窄、见识短浅、妄自尊大、无视他人 ➢ 对范妮的回来毫无兴趣
▪ 《文化地理学》
▪ 《曼斯菲尔德庄园》正是关于一系列空间 中的大大小小的迁徙与定居的小说,在小 说末尾,侄女范妮·普莱斯成为曼斯菲尔德 庄园的精神上的女主人。而曼斯菲尔德庄 园本身则由奥斯丁放在横跨两个半球、两 个大海和四块大陆之间的一个利害与关注 的圆弧的中心点。(《文化与帝国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与朴茨茅斯
《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年
▪ 《傲慢与偏见》1813 ▪ 《曼斯菲尔德庄园》
▪ 通过喜剧的形式获得一种 超验的特质
▪ 表现了一种圣洁的高大。
▪ 这本小说要表现的不是冲 动而是谴责。赞赏的不是
社会自由而是社会的静止。
▪ 赞颂精神饱满、生气勃勃、 敏捷迅速和轻松愉快的气
质,并把它们与幸福和德 行联系起来。
婚姻的主题
▪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 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 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 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 是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 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 女儿里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 ——《傲慢与偏见》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