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

合集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质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质课件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夸美纽斯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死不了就还好。 孩子,你是老师捧在手里的微笑。——王静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别拿自己的无知说成是别人的愚昧! 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生命在闪光中显出灿烂,在平凡中显出真实。 当我对你越来越礼貌时,我们或许就越来越陌生了。
同学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 的志向。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 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 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2.魏校长为什么“睁大眼睛”让他“再说一遍”?。
“睁大眼睛”“再说一遍”表现了魏校长的震 惊,从侧面反映了这位同学志向的远大。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 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 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 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 综合相同的内容。
教材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 明了自己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晰】 清楚。
【坚定】 (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崛起】 ①(山峰等)突起。②兴起。本文中是第二种
意思。
【抱负】 远大的志向。 【租界】 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
“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
【沉郁】 低沉郁闷。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造句:那个小伙子站在那里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文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文课件

01 想像一下,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示例:这个女人边哭边说:“我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家里上有老人,
下有孩子,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您可得为我做主啊!”巡警很不耐烦地训斥

道:“哭什么哭?这是外国人的地盘,我们也没有办法,快走吧!”


02 你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了吗?具体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
群众敢怒不敢言。
从“热闹非凡”的街道上大多数是外国人中,从妇女的哭拆中,从中国巡警的不公
正处理中,从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中,都可以体会到“中华不振”。
04 延伸拓展
SELF INTRODUCTION
结构图解 jié ɡòu tú jiě
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之中拯救出来。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少年周恩来听伯父讲“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他偷偷进入租界目睹了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的事。
教材习题 jiào cái xí tí
02 课文中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 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效 组词:效益 效应 效用 上行下效 造句:这种药要趁热喝,才能起效。


左右结构 共14画 组词:疑问 疑心 疑点 半信半疑 造句: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huò

上下结构 共12画 组词:惑乱 疑惑 迷惑不解 造句: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我感到疑惑。
fán

独体字 共3画 组词:平凡 非凡 凡尘 自命不凡 造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9
你还看到了谁?
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 又敢怎么样呢?
10
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不,他们还紧握着无奈,紧握着痛 苦,紧握着屈辱。
11
“中华不振”的含义
当时的政分角府色 腐败无能 割地:173.9万平方公里 赔款:13亿多白银
12
二 十 世 纪 初 的 中 国 社 会
25
“有志者当效周生!”
26
你为什么而读书?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 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7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 陈君芳
1
考考你
惩处 轧死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2
三个故事: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振兴中华
3
阅读就是一种不断的探索!
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 感受表达出来: 有疑问处可以打个“?”; 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用简洁的文字写感受;
4
分享交流
13
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
14
圈占土地
15
建造楼房 强占租界 16
外国巡捕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
17
横行霸道 为所欲为 18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的公园里乘马车游玩,竟不得 “华人与狗”入内 。
19
横行霸道 欺凌中国人
20
❖ 中华不振就是

❖ 中华不振就是

❖ 中华不振就是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不振
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
难道 这是 他们 的土 地
把中国人当什么
1、12岁来到东北,听伯父说“ 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
2、来到租界,看到一位妇女受洋 人欺辱,目睹“中华不振”。
3、在课堂上,立志“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 在华争夺的焦点。
焦点:指集中点。在文中指的是当 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 夺的集中点,是民族危机最深重的 地方。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 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 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指中国。 崛起:指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1898 ~1976),伟大的无产 周恩来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1898~1976),伟大的无产 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 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 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 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 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 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 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让我们为了理想而读书吧 !!!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 影子看出“中华不振”
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
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 不振” 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头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腐败无能 无助可怜
愤慨和无奈
任务一 志从何而起,感受“不振” 师生朗读体会
师:这个妇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 生:轧死了
课本
读 出
她原指望

“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

惩处

“这个洋人" 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助 和
反而

“把她训斥了一顿”

任务一 志从何而起,感受“不振”
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任务一 志从何而起,感受“不振”租界外—— Nhomakorabea拓展资料
中国老百姓(
),租界内却灯红酒绿,热
闹非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饥寒交迫、穷困潦倒
任务一 志从何而起,感受“不振”
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已 经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满大街傲然行走的 竟是那些外国人!
任务一 志从何而起,感受“不振”
任务三 我辈当效此生 民族复兴 难怪魏校长在听到年仅12岁的周恩来的志向后连
声赞叹在在:中中华华民不族振走的向昨强天大,的少今年天们,要少:年们依然要:
有志者当效此生!
如今的中国
拓展延申
中国的经济潜力非常 大。我国GDP破110万 亿对世界经济增长平 均贡献率超30%。
中国的军事实力增强。4 亿军队,双航母,属于自 己的完整的防空系统和 能力,军事实力居世界 第三。
小结
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如今的祖 国繁荣富强,昔日沉睡的狮子,已经是屹立 在东方之巅的雄狮。国家已经崛起,当下的 你们需要树立远大志向,为民族伟大复兴继 续奋斗!我们坚信,把志向付诸于实践,胜 利就在前方!
凌云壮志、战斗豪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

青年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青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方式,为社会做出 贡献,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青年应该关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通过努力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自 身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青年在民族复兴中的使命
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
爱国主义精神在个人层面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在国家层 面表现为对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支持和维护,在国际层面表现为对国际和 平与发展的推动和贡献。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爱国意 识,培养孩子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03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
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青年应该担负起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学习、传承 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
青年应该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的 现代化和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
社会环境
社会应该积极营造爱国主义氛围,鼓励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01
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强烈的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青年应该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美版).ppt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美版).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阅读
链接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后,在同学们和师友的
帮助下,筹到了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 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了临 别赠言是
“愿相会在中华腾飞世界时”。
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 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东去,邃密群科济世穷。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 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崛 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 答:“为中华崛起而读 书!”
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周书恩”来的刚志到向沈?阳,
பைடு நூலகம்就听伯父叹着气说
“中华不振”,这使
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立志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
读书” 。
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
“为什么?中华北不是振怎啊样!的”地伯方父? 叹了口 气,焦没点有:再比说喻什引么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
儿 东 是民,北“族而是租危外 帝界机国 国地极人 主是其却 义什深可争么重以夺周样的住在恩的地在华来?方那利为怎。里益什?的么么这一想中不个和国是重说人中 点?不国 地能的 区去土 ,那地
在 奉 天年 东周 关恩 模来 范

(12 )

关 模 范 学
周 恩 来
(
校十
的四
留岁
)
影在
1911
东关模范学校全景
周恩来同志在东关 模范学校时的读书教室
放大后的像, 前排中间是周恩来
这张合影照片, 前排中间是学校的 鼓乐队和教师
1922年,在柏林。 少年周恩来
1924年黄埔军校的 周恩来。 年轻的周恩来帅气 的容貌、坚毅的表 情倾倒众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周恩来在课堂上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父叮嘱周恩来不要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
周恩来不理解。 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看到洋人横行霸道、
中国人被欺侮,理解了“中华不振”,立下志向。
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讲的3件事,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
背景资料
建造楼房, 强占租界
横行霸道, 为所欲为
阅读理解
默读第三部分,完成下面的阅读目标。 1.画出描写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中华不振”? 3.周恩来为什么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多音字运用
chǔ(处理)

chù(到处)
bēi(背包)

bèi(后背)
却给不了一个中国人起码的公道,深刻地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 义,也联想到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这种贫穷、积弱、被人欺 凌、列国侵略的现象。他想改变中国的现状,想中国能崛起,能独 立自强。
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讲的3件事,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
读音:zhèn 部首:扌 笔画:10 组词: 振翅 共振 振幅 振奋 姓振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右边 的“辰”三个横画都从竖中线起笔, 最后一笔捺从横和撇的交点起笔。
读音:xiōng 部首:月 笔画:10 组词: 胸部 心胸 胸有成竹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月”窄长,“凶”的大小 要适当。
街道办事处( chù )将集中处( chǔ )理这类问题。 她背( bèi )着妈妈偷偷地拿走了背( bēi )包,准备把 里面的东西扔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在想____________;他在想_____________。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 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 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
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 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 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 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 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 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近义词
诸生 —( 诸位) 胸怀—( 胸)襟 得意扬扬—(神气十)足耀武扬威—( 张)牙舞爪
反义词
热闹 —(冷清) 清楚—( )模糊 左顾右盼 —(目不斜)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不振——疑惑不解

中 华
租界
之 察看


而 读 书
立下 宏志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妇女含冤,无处申辩
深刻体会 中华不振
同学读书;升官发财——满足自己
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
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远博 大大 抱胸 负怀
为明理而读书 为做官而读书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想一想,写一写:
今天我们应该为什么 而读书?
1917 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 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 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 写下的临别赠言是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 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什么叫“租界地”?
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 的通商都市以“租借”的名义划出 的由他们管辖的地区。
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 出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周恩来立下“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壮志的原因是 什么?
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
圈占土地
建造楼房 强占租界
横行霸道 为所欲为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 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 去玩啊!”
崛帝范巡 嚷惩铿锵
帝义伯租振范 闯凡巡嚷妇惩
伯父 模范 巡警 惩处 抱负 胸怀 喝彩 帝国主义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振兴中华
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 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集中地区,是民族 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
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 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 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 1949—1958 年曾兼任外交部 长。任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 第二、三、四届主席。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这里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遂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 群科:各种科学。 面壁:面对墙壁而坐。 破壁: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 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 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 意,神气十足。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 亮而有节奏。
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 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 界。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 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 再说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 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 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