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生产中的木材干燥
家具木材干燥基础知识讲解

家具木材干燥基础知识木材干燥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的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
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各类木制品之前必须进行强制(受控制)干燥处理。
木材干燥设备-烘炉?木材干燥设备要实现对木材的强制干燥,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功能:加热、调湿和通风。
加热功能不言而喻;调湿(喷蒸汽或雾华水)用于保障干燥某些阶段所需的高湿度环境,防止木材开裂、变形等;通风设备必须保证湿热空气均匀地穿过材堆的各个部位,使干燥后的木材含水率均匀。
木材含水率是木材干燥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科学的干燥工艺是围绕木材含水率制定的。
木材含水率较高时,必须采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木材含水率在30%左右是关键时期,干燥必须平缓进行;不同材堆的木材含水率差异较大时,必须进行均衡处理......。
含水率(w%)=(含水木材之重量-干木材之重量)/(干木材之重量)x100%=0.76/3.4x100%=22.3%木材置于一定的环境下,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其含水率会趋于一个平衡值,称为该环境的平衡含水率(EMC)。
当木材含水率高于环境的平衡含水率时,木材会排湿收缩,反之会吸湿膨胀。
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15.1%,北京地区年平均含水率为11.4%。
干燥到11%的木材用于北京是合适的,可用于广州将会吸湿膨胀,产生变形。
真空干燥窑把木材堆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在低于大气压力的条件下进行干燥的方法称为木材真空干燥。
其特点是木材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较快的干燥速度。
一些常规窑干中易开裂,皱缩的木材、较难干燥的厚锯材,采用真空干燥法干燥周期明显缩短,提高干燥质量。
木材干燥窑自动控制系统真空干燥窑体主要特点:◆由于是在真空下干燥,在较低温度下有较高速率,比一般干燥设备速度提高2倍,能源热利用率高,特别适合热敏性物料和易氧化物料的干燥。
◆封闭干燥,产品无漏损,不污染,适合强烈刺激,有毒害性物料的干燥。
红木家具生产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生产工艺流程红木工艺流程红木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史的魁宝,其生产流程非常严谨,每个环节都需要高标准,高要求,生产周期3个月以上。
从原木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按工艺流程分为:设计一原木切割一干燥一开料一木工一雕刻一组装T打磨T上蜡或油漆每个大工序又有具体的小工序组合而成,具体示下:设计:红木家具与其它家具一样,设计是生产前最重要的环节。
红木家具生产中是经过两次创造,一是设计图,1:1的设计图只是一个雏形,因为设计图是把所有的想法首先通过设计图来表达。
二是跟据设计图实际创造。
因为红木家具是立体的用具,所以很多地方平面设计图是无法想象的,那就要靠实际制作中去创造,因为平面图的弯度和木料的粗细都无法预知的,特别是开好料没倒圆之前和倒圆之后的落差都特别大。
比如说圈椅的圈靠背那块料你用4公分那就非常粗非常笨拙了如果用3公分那又太细太弱不禁风了一看就要断的感觉,所以那个料最标准就是3.6-3.5公分之间,而且圈椅的圈最粗3.6-3.4-3.2-3公分他有一个跨度,并不是整个圈都一样粗。
这个尺寸的把握只有实际生产种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红木家具的要求实际上是非常苛刻和严格的。
一个好的设计师是先有家具原有的神韵,然后还原它原有的韵味。
接下来的流程根据设计图进行家具制作,家具的比例、尺寸按照设计图制作,当影响红木家具原有的神韵时,生产过程再酌情修改。
原木切割:故名思义切割是指把原木或大料依据产品的需要进行分割,以树心为基点调平,两侧中心高度不能超IOmm,切割有裂纹的中心部位,必须使裂纹平放。
干燥:干燥在家具成形后对红木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的红木种类,由于木性不同而干燥处理也会不一样。
特别是要注意:原木不能直接进行干燥。
板材最好的方式是先放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自然干燥,使红木的含水率降低到20%—30%之间。
自然干燥后,再放入专门的红木干燥设备内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水分含量在7%—12%间。
达到这个标准,不但保持了红木的活性,还大大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延长使用年限,保证家具的经久耐用,防止开裂变形。
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

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木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家具、造船、交通运输等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木材应用过程中,木材的干燥工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木材打湿后会引起木材的各种缺陷,如开裂、变形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
一、木材的干燥方式目前,常见的木材干燥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将木材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通过自然风吹晒使木材逐渐失去水分;而人工干燥则是通过专业干燥设备,对木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和蒸发处理,从而使木材快速失去水分,以达到干燥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干燥方式更为常用,因为自然干燥比较耗时,且不易控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导致木材质量不稳定。
二、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在进行人工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控制因素。
1.温度控制温度是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过低会造成干燥效率低下,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益;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木材变形、开裂等缺陷。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得木材能够快速干燥,同时又不会造成质量缺陷。
2.湿度控制湿度是影响人工干燥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湿度过高会导致干燥不充分,木材质量下降;而湿度过低则会造成木材干燥过快,造成开裂等缺陷。
因此,在进行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环境的湿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3.压力控制在人工干燥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干燥设备的压力,以确保木材在干燥过程中不被压坏或变形。
同时,压力还可以调整干燥设备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从而加快木材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干燥效率。
4.干燥时间控制干燥时间是指木材从进入干燥设备开始,到完成干燥的时间长度。
干燥时间的控制需要结合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木材干燥的充分程度,并避免过度干燥导致木材的质量下降。
三、常见的木材干燥设备现代化的木材加工工厂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人工干燥设备。
红木家具生产标准

红木家具生产标准红木家具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其生产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红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环保要求等方面介绍红木家具的生产标准。
首先,材料选择是红木家具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红木家具的质量和美观程度与所选用的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选择红木原料时,应当注重木材的种类、树龄、干燥度等因素。
只有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红木家具。
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伐和使用,避免非法砍伐和滥用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其次,在红木家具的加工工艺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保证产品的尺寸和结构的准确性。
加工工艺中还需要注意工艺的精细化,避免出现瑕疵和缺陷。
此外,还需要注重工艺的环保性,采用低碳、低污染的加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红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环保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固体的排放。
同时,还需要推广绿色生产理念,采用可再生材料和清洁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总的来说,红木家具的生产标准涉及到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环保要求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环保的红木家具产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红木家具生产标准的重视,共同为推动红木家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红木家具保养清洁与护理

红木家具保养清洁与护理红木家具因其精美的质地和独特的纹理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家具选择。
然而,要保持红木家具的美观和耐用性,正确的保养清洁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红木家具保养清洁与护理的方法,帮助您保持红木家具的亮丽和生命力。
一、日常保养1.保持干燥:红木家具对湿度非常敏感,应放置在相对稳定的室温环境中,避免接触到多余的水分。
更好地放置位置是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窗户、暖气和其他加热设备。
2.避免阳光直射:长时间阳光的曝晒会使红木家具的颜色变淡,同时也会加速木材的老化。
因此,应将红木家具放置在不直接阳光照射的地方,或使用遮光窗帘保护家具。
3.定期清洁:可以用干净、柔软的棉布轻轻擦拭红木家具表面,去除灰尘和污垢。
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酒精或酸性溶液,以免损伤木材表面。
二、污渍处理1.蜡笔或彩色笔:如果在红木家具表面发现了蜡笔或彩色笔的污渍,可以用酒精轻轻擦拭,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注意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刮伤木材。
2.水渍:立即用吸水质材将水渍吸干,然后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
如果水渍较深或较大,可以用砂纸轻轻打磨,并涂抹一层木蜡进行修复。
3.油渍:用干净的棉布蘸取少量中性洗涤剂,轻轻擦拭油渍处,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定期保养1.打蜡:红木家具可以定期使用木蜡进行保养。
先用柔软的棉布擦拭家具表面,再均匀地涂抹一层木蜡,并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至光亮。
木蜡可以起到保护木材、增强光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2.修复划痕:如果红木家具出现划痕,可以使用相应颜色的修复蜡进行修复。
先用砂纸打磨划痕处,然后将修复蜡涂抹于划痕上,用棉布轻轻擦拭至光亮。
3.定期擦拭:每一段时间,可以用湿布擦拭家具表面,去除难以清洗的污渍和灰尘。
然后再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至干燥。
四、防护措施1.使用垫布:在红木家具上放置垫布,可以有效保护家具表面不被刮伤。
尤其是放置热物品时,更应该使用隔热垫,避免烫伤或留下热斑。
2.避免重物挤压:避免将重物长时间堆放在红木家具上,以免造成家具变形或破损。
红木烘干标准

红木烘干标准引言红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在家具制作和装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红木具有较高的含水率,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红木烘干的标准,以确保红木经过适当的烘干过程。
红木烘干的重要性烘干是红木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红木制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未经适当烘干的红木容易发生变形、开裂和虫蛀等问题。
因此,制定红木烘干标准对于保证红木制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提高稳定性红木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如果直接制作家具或进行装饰,由于水分的挥发,红木容易变形和开裂。
通过烘干可以将红木的含水率降低到合理范围,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防止虫蛀红木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容易受到虫蛀的侵害。
在烘干过程中,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杀灭红木中的昆虫和害虫的卵,防止虫蛀问题的发生。
提高耐久性烘干可以将红木中的水分蒸发,降低含水率从而提高红木制品的耐久性。
干燥的红木材质更加稳定,不易受潮、变形和开裂。
同时,干燥后的红木更加坚硬,增加了抗压和抗弯强度。
烘干方法自然风干自然风干是一种传统的红木烘干方法。
将红木材料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利用自然风力将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
尽管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
热风烘干热风烘干是一种常用的红木烘干方法。
通过引入热风并控制温度和湿度,加速红木中的水分蒸发。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红木的烘干过程。
蒸汽烘干蒸汽烘干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红木烘干方法。
通过将红木材料放入密闭的烘干室中,通过加热水生成蒸汽,使红木中的水分蒸发。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红木材料进行温和干燥的情况。
烘干标准合理的含水率范围红木的含水率是判断烘干效果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含水率范围可以提高红木的质量和稳定性。
根据红木的具体用途和加工要求,确定不同的含水率标准,一般情况下红木家具的含水率应控制在8% - 12%之间。
控制烘干时间烘干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红木的含水率和质量。
木材干燥工艺

影响木材干燥速度之因子分析前言木材干燥时,其中所含水分(自由水,约束水,水蒸气)是利用不同的机构(me-chanism),经由不同的流通管道,自中心移至表面而蒸发。
在移动过程中,水分可能随木材中的实际状况自某一形式转换为另一形式(图2.8.)。
一般生材在常温下其约束水约占其全干重的30%,余者除极微量的水蒸气外,均为自由水。
以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为例,其原始含水率约60%左右:故可粗估一半为约束水,一半为自由水。
若为台湾杉(Talwanla cryptomerioides),因其原始含水率高达150%以上,故其自由水亦增为约束水的4倍以上。
约束水的含量永远是一常数(30%左右)。
水分移动的速率完全受制于下列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循环等物理因素对木材水分移动的影响乃一深奥而复杂的学科,本文仅简要叙述其基本原理。
(1)温度热(heat)是木材水分蒸发时必须获得运动能量(kinetic energy)的根源,同时水分蒸发的快慢全赖单位时间内热能的供应情形以及加热媒体(空气)吸收水分的能力而定。
干燥是由木材表面逐渐向内层进行,假如温度一定,则蒸发率会随木材水分的减少以及空气中蒸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所以,欲保持稳定的蒸发率,必须能使木材水分获得附加热能(additional energy),或者降低干燥窑内的蒸气压力。
此可藉提高温度(更多的热能)或降低相对湿度(较低的蒸气压力)以达成。
故欲使温度在50℃(122下)时之蒸发率等于70℃(158oF)之蒸发率,则必须尽量降低相对湿度;藉增加干燥空气的水分亲和力(moisture affinity)来补偿热能的减少。
但如此处理可能会形成剧烈的水分梯度,使木材发生干裂而招致“贬质”(degrade)。
另一方面,提高温度可加速水分的移动,虽需维持较高的湿度以防干裂,但不致过份影响干燥速率。
谈到温度,有一事应牢记于心,即在干燥过程中窑内之干球温度必高于木材温度。
木材的干燥方法

木材的干燥方法
木材的干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自然风干:将木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依靠自然风力和阳光将木材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月至几年的时间,取决于木材的种类和尺寸。
2. 烘干:使用专用的烘干设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来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室内烘干和外部烘干。
室内烘干是将木材放置在烘干室中进行干燥,而外部烘干是将木材暴露在日光下进行干燥。
3. 蒸汽烘干:将木材放置在蒸汽烘干室中,利用蒸汽的高温和湿度来加速木材的干燥。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木材的干燥,但需要专用的蒸汽烘干设备。
4. 微波干燥:利用微波加热的原理,将木材暴露在微波设备中进行干燥。
微波的加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木材中的水分迅速蒸发。
这种方法需要专用的微波干燥设备。
无论使用哪种干燥方法,都需要控制好干燥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木材干燥过快或过慢造成开裂、变形等问题。
同时,干燥后的木材还需要进行储存和保护,以防止重新吸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木家具生产中的木材干燥小编:张新空发布时间2014-02-11 来源:林业英才网【关键词】红木家具木材干燥红木家具是一种纯实木家具,它的各个零件几乎都由实木制成。
因此,木材干燥就成为它的首要问题。
如干燥不当,在继后的零部件加工、装配、油漆上都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甚至在销售和使用中,由于干缩湿胀,也会产生各种张缝或变形而引起各种投诉。
在红木家具生产中,要解决的木材干燥问题包括:红木原木的贮存、板材的预干、板材的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和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等。
1 红木原木的贮存由于我国现用的红木大都从东南亚国家如缅甸、柬埔寨等国进口,有相当部份是以原木的方式进料,可采用浸没在贮木池中的方法来进行存贮。
由于红木内有较多的内含物,这种存贮方式可以浸提出这些内含物,打通木材内部水分的通道,有利于日后的干燥。
此外,还可避免原木受菌类的腐害和原木的干裂。
如无条件建立贮木池,也可采用周期性连续喷水的方法,将贮木场加以适当规划,输水管埋于地下并接长距离洒水器,利用加压泵适时喷水,可使原木得到很好的保护。
这种方法较之贮木池法,投资及管理的费用较低,同时对地点的选择及贮存量富有较大的弹性。
2 板材的预干红木属于难干阔叶材,因此其干燥宜分两阶段进行,即先进行预干,干燥至含水率20—30%,再进行窑干。
红木板材先经过各种方式的预干,再进行窑干,就有可能降低能量消耗,并可减少降等,保持木材本色。
用气干作为预干措施可以提高干燥窑生产率约40%,减少废品60%。
预干在国外已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红木家具厂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我国红木家具厂来说,比较可行的预干方法有两种:2.1 气干以大气干燥作为预干。
将锯下的板材堆放在板院内进行气干,使含水率达到20%—30%,然后窑干。
采用气干与窑干相结合的干燥方式是比较经济的,但须占有较大面积的场地,并须严格管理。
红木家具厂的气干一般以自然气干为宜。
2.2 低温预干把板材置放于预干窑内进行干燥,窑内配有风机及通风道,气流通过材堆的风速在1.0—1.5米/分,温度为20—40℃。
低温预干窑可采用木质构件建造,内部通风装置与加热装置的容量较小,低温预干周期比气干短,降等损失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促进红木的干燥,采用预刨光的方法也是十分有用的。
生材在窑干前先以平刨机两面刨光,可以消除锯切时留下的微小的缝隙,有很好的防裂效果。
这种微小的缝隙,也是造成干燥开裂的原因之一,包括干燥的表裂和内裂,木材的内裂大约有98%是由表裂加深所导致的。
有研究表明,预刨光可减少表裂约75%,缩短干燥时间7%。
但需注意的是,进行预刨光的板材厚度要略加大,以免因刨光损耗而厚度不够。
这可能会造成材积损失的感觉,但是木料经刨光后,使用前仅细刨即可;而未经刨光的板材在使用前也必须经过平刨与细刨处理,所以实际上总损耗相同。
木材的端部涂漆也有很好的防裂效果,木材干燥时若采用端部涂漆,对于2米长的板材,可增加木材利用率8%左右。
当然端部涂漆应在木材锯切后立即进行,只有在锯切后1—3 天内涂布,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3天以后,则只能收到一半的效果。
3 板材的干燥工艺红木是难干的阔叶材,红木中的水分移动非常缓慢,木材中的水分通道不畅,因此表层与稍下部的内层的含水率相差很大,必须多次地进行中间处理,缓解含水率梯度和解除较大的内部应力。
因此,干燥宜采用热水和蒸汽干燥方式。
这是由于这两种方式均采用热湿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易于调节温、湿度,并可利用喷蒸或喷水来方便地进行中间处理和后期的平衡处理与终了处理。
热水和蒸汽干燥窑在国内均有很好的设备生产厂家,能够保证设备的提供。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为了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消除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和平衡材堆各块板的最终含水率,需要分别进行预热、中间、平衡和终了处理。
3.1 预热处理材堆装窑后,在开始干燥之前,通常应进行预热处理,目的是对木材加热,并提高木材芯层的温度,以便在进入干燥阶段后,能加速内部水分向表面移动。
对于半干材和气干材,预热处理还可消除锯材在气干过程中所产生的表面张力。
对于湿材和生材,预热处理可使含水率偏高的木材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初含水率趋于均匀。
预热处理还可降低纤维饱和点和降低水分的粘度,并使半气干材和气干材的表层毛细管舒张,从而提高水分的传导性。
预热处理可分两步进行。
首先使介质温度升高到40—45℃,并维持半小时到1小时,使窑内设备和窑内壁及木材表面加热,以免在高湿处理时在这些表面上产生冷凝水。
然后再进行预热处理,它主要通过喷蒸、或喷蒸与加热相结合,使温、湿度同时升高到所要求的介质状态,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让木材热透。
红木干燥是一种低温常规干燥,它的预热温度应比基准第一阶段的温度高5℃;相对湿度,可控制干湿球温度差为1—3℃,新锯材或初含水率较高时,干湿球温度差应偏小,即湿度偏高;半干材或气干材,干湿球温度差偏大,即湿度偏低。
总的原则是使绝大多数木材保持既不干燥也不吸湿的情况下进行预热。
预热的时间应使木材的中心温度不低于规定的介质温度3℃为准,可按以下经验方法估计,材料每厚1cm,时间维持1.3—1.5小时,冬季可再延长50%—100%。
预热结束后,应将介质的温、湿度降到基准相应阶段的规定值,即进入干燥阶段。
3.2 中间处理锯材在窑干过程的前期会产生表面张应力,严重时会引起表裂,而中、后期会出现表面硬化,严重时会造成内裂。
中间处理就是在窑干过程中以消除表层张应力和表面硬化的调湿处理。
即通过相对的高温高湿处理,使木材表层充分润湿并提高塑性,因而可消除干燥应力和解除表面硬化,同时还能使表层毛细管舒张并减缓含水率梯度,以利于继续干燥。
经中间处理后再转入干燥时,在一定时间内,干燥速度明显加快而不会引起木材的损伤。
中间处理的介质状态,干球温度比当时干燥阶段的温度高8-10℃,湿度按窑内介质的平衡含水率比当时阶段基准的平衡含水率规定值高5%-6%来确定,或近似地控制干、湿球温度差为2-3℃。
处理的时间对红木来说,每1cm厚,可为1.5-2小时。
中间处理的时机和次数,与树种、厚度、初含水率及干燥基准的软硬度有关。
对于红木来说,应处理3次或3次以上,可考虑在含水率45%、35%、25%、15%附近进行。
红木容易发生内裂,中间处理的重点是防止后期干燥发生内裂,必须比较充分地解除表面硬化。
但防止前期发生表裂,保持锯材的完整性,对确保整个干燥过程的顺利实施和确保干燥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间处理结束后应将介质状态降到下一阶段的基准参数。
3.3 平衡处理当锯材的含水率达到要求的终含水率时(通过检验板测知),可能窑内还有一部分锯材的含水率尚未完全达到要求,或沿锯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分布还不均匀(即内层尚未干透)。
若对干燥终含水率均匀性要求较高,须进行平衡处理,使已达到要求部分不再干燥,未达到要求部分继续干燥,以提高整个材堆的干燥均匀度和沿厚度上含水率分布的均匀度。
平衡处理的介质状态,温度可以比基准最后阶段高5—8℃,但对红木来说,处理温度最好不要超过基准最后阶段温度。
因为此时木材表面已有相当程度的硬化,而平衡处理的相对湿度不算高,此阶段是一部分木材的延续,温度太高,容易引起木材内裂或使强度降低。
平衡处理的介质湿度,按介质平衡含水率值比锯材终含水率低2%来决定。
例如,当要求锯材干燥到终含水率10%,那么,平衡处理的介质平衡含水率应为8%。
由干球温度和平衡含水率值,便可通过查图表获知相对湿度或干湿球温度差。
平衡处理的维持时间与初含水率状况的不均匀程度、干燥窑的干燥均匀性、含水率检验板在材堆中的位置,以及树种、厚度和干燥质量要求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硬性规定。
应以含水率最高的样板和窑内干燥速度较慢的部位的含水率及锯材沿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都能达到要求的终含水率允许偏差的范围内为准。
若不能对这些部位和样板进行检测,可凭经验,按每1cm厚度维持2—6 小时估计,并在窑干结束后进行检验,以便修正。
3.4 终了处理锯材干燥到所要求的终含水率并经过平衡处理之后,无论沿横断面(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是否均匀,其内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干燥应力存在。
为了消除这种应力所进行的调湿处理叫做终了处理。
对于要求干燥质量为一、二、三级材的锯材,必须进行终了调湿处理。
终了处理的介质状态:温度比基准最后阶段高5—8℃,或保持平衡处理时的温度,湿度按介质状态的平衡含水率比锯材终含水率高4%决定。
例如,当要求锯材终含水率为10%时,终了处理介质的平衡含水率应为14%,再由温度和平衡含水率查平衡含水率图表得知相对湿度或干湿球温度差。
假定终了处理的温度为70℃,则该例终了处理的干湿球温度差为3℃。
因此,终了处理的介质湿度,也可近似地采用干湿球温度差为3℃。
终了处理维持的时间与树种、厚度、基准软硬程度、有无中间处理和平衡处理,以及干燥质量要求等因素有关,对红木来说,每1cm厚可处理2—5小时,板材越厚,处理的时间越长。
3.5 推荐的红木干燥基准及干燥工艺红木是一种难干的阔叶树种木材,适宜用低温进行干燥。
本人根据自己在江苏东达红木厂的干燥经验,推荐以下基准,供大家参考。
表1 红木板材干燥基准板厚:3.5cm含水率(%)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湿球温差(℃)相对湿度(%)平衡含水率(%)35以上 38 36 2 86 17.635-30 38 35 3 83 16.430-25 44 39 5 76 1325-20 49 41 8 62 9.920-15 55 38 17 35 5.715以下 60 38 22 264、干燥工艺(1) 材堆的堆置1)材堆中应堆放同一厚度的板材。
2) 若板材长短不齐,长板应堆放在材堆两侧,短板放在中间。
3)两层板材之间要放置隔条,隔条断面尺寸25×25mm,其长度等于材堆宽度。
上、下层隔条要对齐,材堆两头的隔条应与板材端头平齐。
4)材堆顶部对准隔条位置应放置重物以防板材翘曲,或顶部堆放次质的板材。
(2)干燥过程中的调湿处理1)预热处理:木材干燥前须进行预热,使木材热透,以利于干燥。
介质条件:干球温度比基准第一阶段高5℃,干湿球差为2℃维持时间:按木材厚度估计,每1cm厚1.5小时。
2)中间处理:木材干燥过程中当干燥应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避免发生开裂,应进行中间处理,以消除干燥应力和表面硬化。
介质条件:干球温度比当时阶段的干球温度高8 ℃,干湿球温度差2—3℃。
维持时间:按木材厚度估计,每1cm厚为2小时。
中间处理可在含水率35%,25%,20%,15%时分别进行4次。
3)平衡处理:当检验板含水率达到要求的终含水率后,为提高干燥均匀性和缩小沿厚度的含水率偏差,必须进行平衡处理。
介质条件:干球温度为最后阶段的干燥温度,干湿球温度差由比终含水率低2%的平衡含水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