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红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制作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高价值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繁复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介绍一下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
首先,制作红木家具的工艺流程开始于原料的选择。

优质的红木家具需要选用具有良好纹理和质地的红木材料,如紫檀木、鸡翅木等。

2. 设计图纸
接下来,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家具的功能,绘制出家具的设计图纸。

3. 材料加工
在得到设计图纸之后,木工师傅便开始将原料进行切割、铣削、开榫等加工工序,将木材加工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各种零部件。

4. 零部件组装
接下来,木工师傅将加工好的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包括框架、抽屉和扶手等,以确保家具的结构牢固稳定。

5. 手工雕刻
对于一些精美的红木家具,还需要进行手工雕刻工艺,以增强家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6. 打磨和上漆
经过组装和雕刻之后,家具需要经过打磨工序,使表面光滑细腻。

然后再进行上漆,以增加家具的光泽度和耐用性。

7. 装配和包装
最后,家具的所有部件将进行最终拼装,进行质量检查和包装,最终完成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

以上就是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整个工艺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并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因此红木家具以其高质量和精湛工艺而备受人们喜爱。

红木家具打磨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打磨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打磨工艺流程红木家具打磨工艺流程红木家具作为一种古典、高档的家居产品,因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红木家具的打磨工艺则是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红木家具打磨的具体工艺流程。

首先,打磨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需要准备砂纸、打磨机、磨盘、磨料等工具和材料。

对于红木家具的打磨,选择合适的砂纸颗粒粗细,一般从300目开始,根据家具的实际情况逐渐细化。

磨料一般有氧化铁颗粒、氧化铝颗粒和石英沙等材质,不同磨料的选择需根据家具木材的硬度和情况来定。

接下来是打磨的具体过程。

首先,用较粗的砂纸将家具表面的毛刺和凹凸不平的部分去除。

这个过程需要均匀用力,保持打磨的平稳性,避免过分磨损家具表面。

然后,换上较细的砂纸,逐渐将家具的表面磨平,并去除砂纸留下的痕迹。

同时,要注意多角度的打磨,保持家具表面的均匀度。

在家具表面打磨平滑后,接下来就是家具的抛光工艺。

使用专业抛光剂和抛光机进行抛光,可以增加红木家具的光亮度和光泽感。

抛光也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要把抛光剂涂得过厚,以免影响抛光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抛光的方向要与木纹方向保持一致,以保持家具表面的一致性。

最后一步是进行涂层保护。

在家具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后,需要给家具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止红木家具在使用过程中被刮花或者受到污渍的侵蚀。

常用的保护膜有蜡油、蜡膏等,可以有效地保护家具表面,同时还能增加家具的光泽感。

红木家具打磨工艺需要经过耐心和细致的操作,以保证家具的质量和外观。

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操作和细致入微的处理,以确保红木家具的光亮度和光滑度。

只有选择了适当的工具、材料和打磨流程,才能打磨出高品质的红木家具。

在家具制作过程中,打磨工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打磨工艺流程,可以使红木家具展现出其独特的质感和光泽,让人们在欣赏其美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韵味。

红木家具打磨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也正推动着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红木家具无缝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无缝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无缝工艺流程一、选材。

红木家具嘛,那选材可重要啦。

咱们得找那些质地优良的红木呀。

就像挑水果一样,得挑那种长得好的。

好的红木纹理漂亮,密度合适,这可是做出好家具的基础呢。

比如说紫檀木,那颜色深沉又大气,木质坚硬,就很适合做高档的红木家具。

还有黄花梨,它的纹理像山水画一样,特别迷人。

选材的时候,咱们还得注意木材有没有瑕疵。

那些有裂缝或者虫蛀的木材肯定是不能要的呀。

这就好比找对象,肯定得找个健健康康的嘛。

木材要是有毛病,做出来的家具就不完美啦。

二、干燥处理。

选好木材之后呢,干燥处理可不能少。

木材要是湿乎乎的,那做出来的家具肯定会变形、开裂的。

这干燥就像是给木材做个瘦身计划。

把木材里多余的水分去掉。

一般呢,会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方法。

自然干燥就是把木材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它慢慢地把水分散发出去。

这就像是让木材在大自然里做个悠闲的SPA。

不过自然干燥的时间比较长,要有耐心才行。

人工干燥呢,就快一些,像是给木材开个快速减肥的小灶。

但是人工干燥要是处理不好,也容易出问题,所以得掌握好火候。

三、开料。

干燥好的木材就可以开料啦。

开料就像是给木材做个初步的规划。

根据家具的设计尺寸,把木材切成合适的大小。

这就需要师傅有很熟练的技术啦。

就像厨师切菜一样,刀工要好。

在开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节省木材。

红木可珍贵啦,不能浪费。

师傅们得精打细算,就像过日子一样,每一块木材都得用到刀刃上。

而且开料的时候,还得注意顺着木材的纹理来,这样做出来的家具才更牢固,也更美观。

四、榫卯结构制作。

榫卯结构可是红木家具的灵魂呢。

这榫卯就像是家具的关节一样。

制作榫卯结构可考验师傅的手艺啦。

榫头和卯眼要严丝合缝。

师傅们得一点一点地精心打磨,就像给它们做个定制的衣服一样。

榫卯结构不用钉子,靠的就是木材之间的巧妙拼接。

这样做出来的家具不仅结实,而且还很有艺术感。

每一个榫卯都是师傅们的心血结晶。

而且榫卯结构还能适应木材的伸缩变化,让家具更加耐用。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一、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介绍1. 裁料原木运回工厂后,木工将原木用带锯锯成厚薄不同的板材,可以长短搭配,综合利用,减少浪费,节约红木稀缺资源。

2. 干燥红木家具是一种纯实木家具,它的各个零件几乎都由实木制成。

因此,木材干燥就成为它的首要问题。

如干燥不当,在继后的零部件加工、装配、油漆上都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要解决的木材干燥问题包括:红木原木的贮存、板材的预干、板材的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和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等。

木材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大的强度,耐酸碱腐蚀,绝缘性能较好,易于切削,纹理和色泽美丽等优良性质。

但是,用未经干燥的木材制成的产品不能保证质量的。

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

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各类木制品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厚薄不同的板材通过分类,分别进入干燥窑进行干燥。

一般厚的板材需要干燥40天左右,薄的板材需15天左右,直到将木板干燥至水分含量在8%—12%,目前很多红木家具制作厂家都有比较好的干燥方法,但是这个过程最少也不低于10天。

因为一定要控制好木材与本地湿度保持平衡,日后制成的家具才不易开裂和变形。

正确的干燥处理可以克服上述木材缺陷,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延长使用年限。

它是合理利用和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木材加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

3. 选材备料选材备料是木材干燥后的第一道工序,是做好一件家具的关键,俗话说“万丈高,从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量。

材料选得好,选得顺,榫卯就好做,家具也牢实。

料配得好,看上去就美观,就能增加家具本身的价值。

4. 榫卯结构名鼎檀家具沿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明代红木家具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

明代红木家具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

明代红木家具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明代是中国家具制作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红木家具的发端。

红木家具其质地坚硬、色泽美观、纹理优美,造型古朴典雅,堪称中国古典家具的“珍品”。

明代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精湛,是中华传统工艺中的珍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明代红木家具的材料明代红木家具的主要材料是紫檀木、鸡翅木、黄花梨木、鸟瞰木等。

这些材料质地坚硬、耐久,又具有自然纹理,非常适合于家具制作。

其中,紫檀木是明代红木家具的代表之一,其质量精良,纹理独特。

明代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明代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精湛,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之一。

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材:选材是制作红木家具的第一步。

工匠需要在大量的木材中选择质地最好、纹理最美的原材料。

2. 制板:制板是制作家具的重要工艺环节。

在选好的原材料上,工匠需要根据家具的大小和形状,将木材切成相应的大小和形状的板材。

3. 榫卯:榫卯是将不同的部件连接起来的重要工艺。

这需要精湛的手艺和准确的工具。

4. 雕刻、磨光:红木家具的外观设计和装饰十分丰富,工匠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精细的雕刻和磨光。

5. 上漆:在家具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上漆。

漆色要与家具的颜色相协调,也需要注意涂漆的均匀度和质量。

明代红木家具的文化价值明代红木家具在材料、工艺、造型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美审美和智慧。

1. 代表明清宫廷文化:明代时期,红木家具被广泛应用于宫廷中的建筑装饰和家具制作。

因此,明代红木家具代表了明清宫廷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体现中国传统工艺精髓:明代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精湛,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之一。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艺,也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 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美审美:明代红木家具造型古朴典雅,简约而不简单,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代表了华夏人民的艺术高度。

红木家具生产流程

红木家具生产流程

红木家具生产流程红木家具生产流程一、红木家具生产流程1、备料:(1)原料:采购回来的原木或大的方材,外形不规则,目前原料的采购主要有在本地直接购买,国外采购。

(2)选材:根据设计部的图纸,到仓库由专人负责选材。

(3)选料:根据要生产的家具结构,对选回来的木材再进行细选。

(4)开料:进行合理的横截与纵解,将锯材按开料单的要求锯成相应的部件。

(5)烘干:对开好的规格料进行烘干。

(6)拼板:对烘干好的料材先进行压刨,使其达到与设计要求接的尺寸,然后按料单的规格将颜色、纹理等接近的同一种料材拼在一起,最后再进行打板。

(7)放胚:①平创:用来加工料材粗糙的翘面及不平表面,并可按一定角度刨平相临的表面。

②压刨:通过压刨使相同规格的料材达到与设计要求相同的厚度。

2、木工零配件加工:(1)开榫机:根据图纸要求的尺寸与角度,通过五片锯进行锯长度和榫头。

(2)钻孔机:根据图纸的要求对要打眼的部件进行打眼。

(3)铣床:主要用于铣型裁口、开槽、起线以及异行部件的加工等。

(4)镂铣机:主要用于起线条、做弧面,加工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仿形曲线凹槽等。

(5)手拉锯、推拉锯:在固定工作台上都配制了可调节的靠尺,可以精确的调整锯切板材的尺寸。

3、安装(局部):对家具的局部以及小件的家具进行组装。

4、电脑雕刻:(1)画图:根据故宫图样及木工规定的尺寸,画出准确的手工图。

(2)编程:把手工图扫描到电脑里,先设计成浮雕图,然后再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刀路程序编程。

(3)电脑雕刻:将编好的刀路程序通过局域网输入电脑雕机,电脑雕机按照刀路程序进行电脑雕刻。

5、雕花:对电脑雕机刻出来的雕花板及其它部件模糊的地方进行手工再加工处理,或者对电脑雕机无法处理的细节,如细致的纹路,人物的五官等地方在进行手工雕刻。

6、刮磨:用专用的刮磨工具对家具凹凸不平的地方和线条等进行刮平,刮顺。

7、磨光:用不同的砂纸经过(180目、240目、320目、600目、800目、1000目、1200目)多道程序把产品磨到一定的光洁度。

红木加工的工艺流程

红木加工的工艺流程

红木加工的工艺流程
红木加工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高质量的红木家具和工艺品。

以下是红木加工的工艺流程:
1. 原材料选择:红木家具的原材料是红木树,需要选择纹理清晰、材质坚实的红木树。

2. 切割和刨削:将红木木材进行切割和刨削,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切割出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3. 雕刻和修整:将木材进行雕刻和修整,打磨出平整、光滑的表面,同时进行雕刻和细节处理,打造出精美的红木工艺品。

4. 拼接和组装:将红木木材进行拼接和组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拼接和组装,形成各式各样的红木家具和工艺品。

5. 涂漆和上光:将红木家具和工艺品进行涂漆和上光,使其外观更加美观,保护木材不受损坏。

6. 包装和运输:将红木家具和工艺品进行包装和运输,确保其安全到达客户手中。

以上是红木加工的工艺流程,每一步都需要精细的手工操作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才能制成高质量的红木家具和工艺品。

- 1 -。

红木家具做旧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做旧工艺流程

红木家具做旧工艺流程红木家具做旧工艺流程是一种独特的工艺,通过精心设计和加工,能够为红木家具赋予优雅、典雅的古旧氛围,让家具更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红木家具做旧的工艺流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红木家具原料。

红木家具的原材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选用高质量的红木材料,才能保证做旧效果的出色。

常用的红木原材料有红木、紫檀、花梨等。

这些原材料质地优良,纹理美观,非常适合做旧工艺的加工。

其次,进行必要的设计和制作工序。

在进行做旧工艺之前,需要对家具进行必要的设计和制作工序。

首先,设计师根据家具的属性和样式,确定合适的做旧程度和方式。

然后,木匠师傅根据设计师的要求,制作出与设计相符的家具。

接下来,进行表面处理。

红木家具的做旧工艺主要是通过对家具表面进行处理来实现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打磨、刮痕、拍打、褪色。

打磨主要是通过磨砂机或砂纸对家具进行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刮痕则是通过利用刀具在家具表面制造一些刮痕,增加家具的历史感。

拍打是通过使用特殊的木器工具,对家具进行轻轻拍打,营造家具曾经被拆卸、重装过的痕迹。

褪色是对家具表面的某些区域进行局部漂白,使其显得更为古旧。

最后,进行上蜡和抹油。

在做旧工艺完成之后,需要对家具进行上蜡和抹油,以增加家具的光泽和保护家具。

蜡和油都需要选用高品质的产品,并且要根据家具的品种和材质选择合适的种类和用量。

蜡和油的使用需要注意适量,不可过多,以免影响家具的外观。

红木家具做旧工艺的流程虽然简单,但是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还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工艺师傅的细致操作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通过这样的工艺加工处理,红木家具不仅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能增添家居的雅致和魅力。

红木家具做旧工艺的流程有助于保护传统工艺和文化产业的传承,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中国传统的红木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一、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介绍1. 裁料原木运回工厂后,木工将原木用带锯锯成厚薄不同的板材,可以长短搭配,综合利用,减少浪费,节约红木稀缺资源。

2. 干燥红木家具是一种纯实木家具,它的各个零件几乎都由实木制成。

因此,木材干燥就成为它的首要问题。

如干燥不当,在继后的零部件加工、装配、油漆上都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要解决的木材干燥问题包括:红木原木的贮存、板材的预干、板材的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和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等。

木材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大的强度,耐酸碱腐蚀,绝缘性能较好,易于切削,纹理和色泽美丽等优良性质。

但是,用未经干燥的木材制成的产品不能保证质量的。

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

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各类木制品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厚薄不同的板材通过分类,分别进入干燥窑进行干燥。

一般厚的板材需要干燥40天左右,薄的板材需15天左右,直到将木板干燥至水分含量在8%—12%,目前很多红木家具制作厂家都有比较好的干燥方法,但是这个过程最少也不低于10天。

因为一定要控制好木材与本地湿度保持平衡,日后制成的家具才不易开裂和变形。

正确的干燥处理可以克服上述木材缺陷,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延长使用年限。

它是合理利用和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木材加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

3. 选材备料选材备料是木材干燥后的第一道工序,是做好一件家具的关键,俗话说“万丈高,从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量。

材料选得好,选得顺,榫卯就好做,家具也牢实。

料配得好,看上去就美观,就能增加家具本身的价值。

4. 榫卯结构名鼎檀家具沿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

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

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水平,与榫卯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尤为国外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

中式家具之所以被称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榫卯结构是红木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个部件紧密组合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合牢固的一个整体。

5. 雕刻名鼎檀的每件家具,都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

雕刻艺术大师们以凿、雕、修、刮、磨等精妙艺术手段,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创造出构图生动,形象鲜明,线条流畅、技艺精湛的家具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富含传统家具特有的艺术气质。

雕刻是一种古老的装饰工艺,其工艺手法主要有阴雕、阳雕、圆雕及透雕。

阴雕又称阴刻或沉雕,常以文字或梅、兰、竹、菊等图案的形式见于屏风、隔扇门、牌匾、橱柜、箱匣等家具的装板雕刻;阳雕也称浮雕,有深浮雕和浅浮雕之分,前者常用于建筑的装饰雕刻,后者则常见于家具的装饰雕刻;圆雕又叫立体雕,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作品常以为题材,佛像、神仙、珍禽异兽、花果等方面;透雕,南方又称通雕,有立体透雕和平面透雕之分。

浮雕技术主要是指雕刻的工艺步骤及其相应的操作方法。

名鼎檀红木雕刻工艺主要由“原坯拓样”、“纹样粗凿”、“轮廓修饰”、“精工铲雕”、“修磨处理”五部分构成;常用于浮雕的传统工具可以分为四大类:凿活类、铲活类、修活类和辅助类工具。

工艺步骤和工具使用技法结合紧密,构成了雕刻技术的主体。

手工的操作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旨在意会,不可言传”的手艺,以浮雕的主要工艺过程为依循,通过相应的分析,以期达到知其表象而解其根基的目的。

6. 组装一块块面板雕刻好后送回到木工车间,开始组装的环节,慢慢的,一件红木家具的雏行就出来了。

在组装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差分毫地掌握好榫卯的紧密,接口的吻合,不然紧了硬拷会至木材裂缝,松了则使家具扭动散架。

7. 刮磨刮磨是为了使产品线条流畅,表面平坦无波浪感,使其视觉流平度佳,纹理流畅清晰,该道工艺是采用纯手工做法,用刮刀对材质进行刮磨,同时对树材经过长年生长时所产生的材质缺陷进行修补,使其完好无损,达到经久耐用之效果。

在这个阶段为了使家具平顺、无波浪,光滑,也用到粗磨与细磨工艺。

刮磨是红木家具制作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

刮磨的要点是平和直,要做到该平的平,该圆的圆,该直的直,棱角的地方线条更加分明。

如果刮磨工艺做的好,可以让家具锦上添花;否则,就可能把好的东西刮烂。

名鼎檀红木家具非常注重刮磨这道工序,聘请了技术高超、熟练的刮磨工。

8. 表面涂饰红木家具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光身,一种是生漆,再一种就是打蜡。

光身,即家具表面打磨后不再做任何处理;擦漆,即家具表面饰以生漆;而打蜡,则是家具表面附着上去一层蜡。

我国传统家具外表处理有“南漆北蜡”之说。

即南方天气潮湿,为保证新家具不变形和防虫害,流行用生漆进行外饰。

而北方天气干燥,为防止新家具开榫变形,讲究外表打蜡处理。

当然,“南漆北蜡”并不是绝对的,南方有时也使用上蜡工艺,北方有时也会大量用到生漆。

打蜡工艺是中国明清硬木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工艺,它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环境对木材的腐蚀。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模由于不断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抹布的试擦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边线等处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透亮的、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即所谓的“包浆”。

在众多硬木家具表面形成的“包浆”当中,唯黄花梨的包浆最惹人喜爱。

打蜡分为开放打蜡与封闭打蜡,开放打蜡是将木头的木眼(针眼)、木纹露在外面,好材料的木头、工艺水平高的产品一般采用开放打蜡,以此显示工艺品档次。

封闭打蜡是把木头的木眼(针眼)毛孔填充满,以增强光滑感,一般用生漆,因为生漆环保无毒无味。

填毛孔时采用蜂蜡打蜡,先用高温先把蜡烘化渗入木头,再用电热器烘烤渗入木头,最后用柔软的棉布、棉纱擦光滑,把多余的蜡擦掉。

名鼎檀打蜡工艺为开放打蜡;生漆是一种能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

我国传统家具制作中所用的漆一般都是天然生漆。

天然生漆又名国漆、生漆、土漆、木漆、大漆、上漆等。

这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来自原始森林和自然漆树科类,是由人工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漆树液,而天然生漆漆液内主要含有高分子漆酚、树胶质及水。

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和耐土抗性等功能,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

天然生漆也有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普通的生漆经过过滤、晒、露、烘、焙等过程,就可以成为合格的用漆。

二、家具上的楔、钉、销、砦工艺在中国古代家具结构上,有一类极其细小的零件,即各种楔子、竹钉、销子及砦(音zhài)。

这类小零件体积微小,常不被世人和研究者注意。

然而这些貌似微不足道却有重要作用的小零件,和家具上的其它部件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研究它们,可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家具的构造全貌,对其历史发展、流派形成以及形制分布形成更加明确的概念。

楔楔儿是一种一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形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可使二者结合严密。

通常用与家具同样的材料制成,大致有以下几种:挤楔:大凡家具榫卯配合,榫的尺寸总略小于眼,二者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使之牢固。

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如使用得当,可使家具部件由不平变平,不正调正,不严调严。

如明式椅子椅腿穿过椅面的部位,靠背板的上下两端,牙条的两端等等,都是使用挤楔的地方。

破头楔:亦称“头楔”,通常是在透榫端部靠近外侧的适当位置预先锯开或凿开楔口,待榫入卯后,再备入楔子,使榫头开,体积增大,木质增密。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备楔形式,常用在攒边的桌面、椅面、床面的四角等重要结构部位的透榫上。

大进小出楔:亦称“假大进小出楔”。

是在半榫的结构上,用较壮而规整的木楔穿透家具表层将半榫备牢,其外观与大进小出榫无异。

虽有“偷手”之嫌,但省工省料,可兼顾美观与坚固。

常在内外料不一致的家具上用,也可对断损的大进小出榫进行修理时使用。

楔还作为一种斜面工具,频繁地在家具制造和修理过程中使用,功不可没。

钉这里所说的是竹钉,不是铁钉。

除我国西北干燥地区古家具上偶见铁钉外,其他地区极少使用铁钉。

因铁钉除日久锈损失效外,还会腐蚀污染木材,并不如竹木钉延年,另外,铁钉制备起来不如竹木方便,还常损伤工具刃口,所以,用铁钉是中国古家具工艺上之大忌。

明清之际,大部分宫廷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南洋硬木,为保持华丽的外观质感不受破坏,往往做成半榫、闷榫、抄手榫等不漏木材立茬的暗藏结构。

为防止半榫日久脱落,还用竹钉来固定。

这种工艺尤以苏作家具为盛。

竹钉的应用地域性很广,多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竹木家具上,尤以吴中地区为最,而广大北方及岭南地区则较少使用。

常见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两三枚竹钉来固定,历经数百年仍完好如初。

这几枚小竹钉四两拨千斤,令人叹服。

竹钉常被北京鲁班馆师傅戏称为“管门丁”,言其就像古代掌管门锁钥的兵士一样重要。

竹钉多用老竹之皮青部分削制,或方或圆。

竹钉是苏作家具重要的标志之一,在流派鉴定上有着重要意义。

销通常是指顺向木材间用于管束其相关位置的小木块,有管而不死、可拆卸活动的意思。

栽销:是最常用的一种销。

栽销是在两顺向木材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

如用在桌案面芯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桌子芯与罗锅枨之间等等。

走马销:“走马”二字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又可自由活动的意思。

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

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者既亲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故又称“仙人脱靴”,它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销。

清代讲究大料拼合,也常用此销粘埋其间,使其在年久鳔胶失效后,不见仍不会散坏。

如紫檀大穿衣镜厚重的牙板拼合,宝座底足的拼合等都用走马销。

砦砦,即寨也,字典上指打入地下阻止敌人前进的一些木桩。

鲁班馆老匠人说“打个砦儿”,即是此“砦”字。

家具上的砦,是垂直打入木材表面,有一端明露在外面的小木橛,其露在外面的部分有阻挡某些方向运动的作用,即有单向定位的作用。

在柜门和抽屉后立栽的“碰头”、柜子“拴杆”下立栽的扁销,原则上都应称作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