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上课笔记

合集下载

中医美容知识点重点总结

中医美容知识点重点总结

中医美容知识点重点总结一、中医美容的原理1.气血调理:中医美容强调气血调畅的重要性。

气血调畅是中医保持身体健康和美貌的重要保证。

调理气血可以改善肌肤的质地和光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的色素均匀分布,延缓衰老,提高皮肤的抗损伤能力。

2. 脏腑调理:中医美容注重脏腑的调理。

中医认为五脏是形成人体精华和充满体内生命活力的器官。

通过调理五脏,可以改善肤色、提亮气色、消除黑眼圈、改善皮肤状况等。

3.精神调理:中医认为情绪稳定对美丽非常重要。

情绪的波动会引起内分泌异常,从而破坏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加速衰老。

二、中医美容的方法1. 食疗美容:中医美容强调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使身体内外得到滋养。

中医认为一些食物可以具有滋养和补益作用,如桂圆、银耳、蜂蜜、燕窝等。

而一些具有湿热性质的食物如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则会影响皮肤的健康。

2. 中药美容:中药美容主要是通过中药药膏、中药浸泡、中药面膜等形式来改善皮肤、调理气血。

中药美容的特点是天然、温和,对皮肤的渗透力强,能够深层清洁毛孔,达到美白、保湿、抗皱等效果。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经络、加速药效吸收,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常见的中医按摩包括穴位按摩、推拿按摩、拍打按摩等。

4. 中医针灸:针灸对于美容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平衡体内的阴阳,从而使皮肤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提高皮肤的抗损伤能力。

5. 中医粉末敷贴:可以利用中药制成敷贴,贴敷于面部、颈部、手部等位置,可以缓解疲劳,改善皮肤问题。

三、中医美容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美容也在不断创新。

中医美容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美容器械:如中医美容导入仪、花茶蒸脸器等工具,美容时不仅可以起到按摩舒缓、提亮肤色等效果,还可以起到铺通经络、活血化瘀、养颜护肤的作用。

2.中医美容药品:目前很多中医美容药品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如中草药胶囊、中药面膜、中药粉末等产品,通过对皮肤进行滋养、调理气血,具有不错的美容效果。

第1章 美容中医学基础常识

第1章 美容中医学基础常识

八、阳证证候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了解机体内涵
一、气血辨证
二、津液辨证
第三节 脏腑辨证了解损容的关键病位
一、脏腑辨证
二、关注脏腑,关注容颜
第4章 传统中医美容特色疗法
第一节 美容调护原则
一、中医美容的特点
二、中医美容的原理
三、中医美容的方法
第二节 药物美容方法
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
,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从性别来讲,男为阳,女为阴。
自古以来,中医审美强调“阳刚阴柔”。这点从古代的许多古画、雕塑和
文学作品中可以得到充分佐证。这也是我们中医美容实践的最为基本的出
发点。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形体容貌美的产
、水五种物质本身,后经历代思想家将这五种物质的特性进行抽象,形成
理性概念,将这种理性概念作为推演络绎各种事物的基本依据,并以五行
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各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已不再特指五种自然物,而是指这五
种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因而宇宙中的万物也可以这五种物质的性质和作用
作为分类依据而分别归属到五行之中,从而构成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内涵、特性、生克规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五行
学说不仅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
动变化所生成,事物可以根据不同性质和作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
四、综合调护绝技
第三节 单纯糠疹
一、形成机制

中医与美容知识点总结

中医与美容知识点总结

中医与美容知识点总结随着人们对美容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美容。

中医美容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美容方法,它强调内外兼修,通过调理身体内在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改善皮肤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美容的知识点总结:中医美容的基本原理中医美容的基本原理是“内调外治”,即通过内部调理来达到外部美容的效果。

中医认为,外在的美丽是由内在的健康所决定的,只有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才能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

中医美容的主要方法中医美容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来改善肌肤的质地和延缓皮肤衰老;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来激活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中药内服可以通过中药的药物成分来调理体内的脏腑功能,改善皮肤质量;而中药外敷则可以通过将药材制成面膜或者药膏来直接作用于皮肤,起到美容和养颜的作用。

中医美容的适用人群中医美容适用于各种皮肤问题,包括痤疮、皱纹、色斑等。

同时,中医美容也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通过中医美容方法来改善皮肤问题。

中医美容的注意事项中医美容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

此外,由于中医美容主要是通过内部调理来达到外部美容的效果,所以在使用中医美容方法时,需要注意饮食和作息等生活习惯,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美容的局限性中医美容方法虽然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中医美容方法通常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效果,并且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此外,由于中医美容主要是通过内调来达到美容效果,所以对于一些外在问题,比如皮肤的局部炎症或者疤痕等问题,中医美容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总之,中医美容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美容方法,它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来改善皮肤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在选择中医美容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美容中医科普小知识点总结

美容中医科普小知识点总结

美容中医科普小知识点总结美容中医科普小知识点总结导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美容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美容的方法。

中医美容强调内外兼治,注重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以达到美容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美容中医的科普小知识点,帮助大家了解和应用中医美容的方法。

一、美容中医的理论基础1. 中医对美容的观点中医认为美容不仅仅是外表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的健康状态。

中医强调整体的平衡,包括气血的运行、脏腑的协调等方面,只有内外兼治,才能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

2. 中医的基本概念中医美容涉及到很多基本概念,例如气血、脏腑、经络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中医美容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中医美容的原理和方法。

二、美容中医的方法和技巧1. 饮食调理中医美容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根据个人体质和面部问题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食材调理。

例如,黄豆、黑芝麻有益于补血,红枣、杏仁有助于美白肌肤等。

同时,注意搭配食物,避免过量和油腻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2.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常见的美容中医方法,利用中药的挥发物质渗透皮肤并起到美容的效果。

对于痘痘、暗疮等肌肤问题,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熏蒸,改善皮肤状况。

3. 经络按摩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按摩经络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肌肤质量。

常见的经络按摩方法包括拍打、揉捏、推拿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按摩。

4. 美容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也可以应用于美容领域。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肤色、紧致面部等问题。

美容针灸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操作,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5. 中药面膜中药面膜是中医美容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将适合的中药煮制成面膜,可以直接应用于肌肤上,起到美白、紧致、保湿等功效。

选择适合自己肌肤类型的中药材料,或者在中医美容店购买专业的中药面膜进行使用。

三、常见的中医美容问题1. 暗疮问题暗疮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中医认为暗疮问题多与体内湿热有关。

第三章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医美容学的中医理论基础
• 保持皮肤的水分和血液不外溢,是皮肤滋 润、饱满、抗皱的基础。 • 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给皮肤提供营养。
功能异常
• 推动乏力 血液不能正常运行,颜面出现瘀斑,毛发 焦枯,眼睛不能正常视物。 如气聚不散,郁而化热上冲,则出现口气 臭秽,舌、颜面生疮。 • 温熙失常 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不能正常的运行, 颜面出现瘀斑或水肿。
(一)自然衰老
• 衰老是人类生长的自然过程,是人生不可避免 的自然现象,是脏腑功能衰退的表现。 • 脏腑功能衰退,精气血津液不足是自然衰老的 主要原因。自然衰老主要由肾脏衰老引起。 • 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和肾中精气关系密 切,瞳仁属肾,眼神的变化,可反应肾精气的 盛衰。 • 美容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维护脏腑的功能, 阻止或延缓这一进程。
轻则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重则出现大疱、脓疱、风团甚或溃烂坏死,如漆 疮、药毒等。
二、发病
(一)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前提
•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因 。 • 功能衰退是面容衰老的基础 。 • 脏腑气机失调是发病诱因 。
(二)气血失和是发病的关键
• 气血调和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基础。 • 气血失和,百病变化而生。 气不生血,则无血以荣肤; 血不养肝,肝筋外露,易生扁瘊; 气不行血,则虽有血而无以润肤, 而必肌肤甲错。
(五)劳逸所伤
• 劳动和安逸(休息、恢复体力) 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 劳逸应适度。 • 劳逸失度 过劳(劳力、劳神、房劳) 过逸(久卧则伤气) • 劳逸失度影响美容。
(六)环境因素致病
• 接触某些物质,如尘螨、毛、漆、毛虫、染料、 装修涂料及某些药品时,引起多种皮肤的损害。
• 各种毒蛇、疯犬、禽毒、兽害、蝎虫、蜈蚣等咬 伤,可直接导致皮肤病。

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中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关键词:美容方剂学教学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思考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

“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

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

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美容方剂学学习的建议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2.调查方法与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72名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72份,收回有效问卷1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整体认知、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整体设置的评价及课堂效果的评价。

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Microsoft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1.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整体认知3.对学校基础医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三、讨论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学生中只有42%的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感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按照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学生专业学习首先接触到的便是基础医学课程。

中医美容知识 (2)

中医美容知识 (2)

中医美容知识
中医美容是指使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改善外貌、调节身体
状态,达到美容效果的一种美容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
医美容的知识:
1. 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中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相互关联,通过经络系统
相互传导,外貌的美丽与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2. 中医美容通常采用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推拿、拔罐
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
排毒养颜,改善皮肤质量。

3. 中医美容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个人的体质、肤
质和症状来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达到针对性治疗的效果。

4. 中医美容强调内外兼治。

中医认为内外调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内外兼治才能达到长久的美容效果。

5. 中医美容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中医治疗美容强调调理整体身体的功能,达到美容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

6. 中医美容可以针对不同的美容问题进行治疗,如痘痘、色斑、皱纹、疲劳等。

同时,中医美容也可以通过整体调理来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美容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个体化美容方法,能够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功能来改善外貌和身体状态,达到美容效果。

经络美容笔记

经络美容笔记

经络美容笔记经络美容(⼀)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体内运⾏⽓⾎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奇经⼋脉、⼗⼆经别、⼗⼆经筋、⼗⼆⽪部、络脉⼗⼆经脉⼿之三阴从胸⾛⼿,⼿之三阳从⼿⾛头,⾜之三阴从⾜⾛腹,⾜之三阳从头⾛⾜。

交接规律肺⼤胃脾⼼⼩肠,膀肾包焦胆肝续奇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奇:不直接⾪属⼗⼆脏腑,⽆表⾥关系⼀源三歧:皆起于胞宫,同出于会阴。

督脉、任脉、冲脉⼗五脉络⼗⼆经脉、任督脉各别出⼀络与脾之⼤络共计⼗五条络脉。

别出部位:⼗⼆络脉肘膝关节以下络⽳。

阴经⾛阳经,阳经⾛阴经,且是相互为表⾥。

任脉鸠尾别出散于腹部,督脉长强别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太阳经。

脾之⼤络从⼤包⽳别出后散布于胸胁。

⼗⼆经别经别是⼗⼆正经离、⼊、出、合的别⾏部分。

是正经深⼊体腔的⽀脉。

经别多从肘膝关节附近正经别出(离),经过躯⼲深⼊体腔与相关脏腑联系(⼊),再浅出于体表上⾏于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的阳经经脉(合)加强:体表内脏关系,经脉与脏腑的联系,表⾥经的联系,经脉与头⾯的联系。

⼗⼆⽪部⼗⼆经脉在⽪肤上的分属部分。

经脉功能反映体表的部位。

络脉之⽓散布的部位。

(⼆)什麽是经络美容?经络美容就是在脏腑经络学说指导下,通过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位敷贴等等⽅法刺激经络⽳位⽽调整阴阳、畅通⽓⾎增强脏腑、驱除邪实,达到保健、治疗、美容三位⼀体的中医美容分⽀,是中医美容中最具特⾊和优势的组成部分。

经络与美容的关系(⼀)形神与经络五脏营养形神,经络联系内外,刺激经络腧⽳,调节脏⽓形神。

(⼆)⽓⾎与经络⽓⾎是美容的物质基础,经络是⽓⾎的运⾏通道。

⽓⿎舞⽣机⾎濡养形神,形神需要⽓⾎充盈通畅。

以动为要,动中求美(三)头⾯与经络⽓⾎上升营养头⾯五官,头⾯虽⼩却是诸经之会。

刺激经络升清阳降⽕热,安神洁肤疗疾均靠经络。

机理:1、经别:阴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2、六条阳经皆上于⾯部3、五华、五官通过经络联系脏腑:⼼—⾯;肝—⽬;脾—唇;肺—⽪;肾—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学说亦应用于中医学,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

内分泌,甚至男性的精液。

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的概念;日常生活举例常见的男为阳,女为阴,上方为阳.下方为阴;房子有阴面就有阳面.爱发脾气的女人多称肝阳上亢.性格内向诡计多端,多称为阴。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相互对立统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概念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或更早。

其理论的形成至迟在民国时期,《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确立了阴阳理论认为阴和阳这两个对立统的方面贯穿于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

《黄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阴阳学说与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反、斗争) 即指性质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个统体中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同时又相互制约。

(2)阴阳的五根互用(相成)阴阳相成是指阴阳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处在一个统体中。

(3)阴阳消长平衡(动态平衡)消,即为减少消失,长,即为增多=阴阳消长平衡是个动态平衡分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互制约的结果)及此消彼消、此长彼长(五根互用的结果)两种消长形式。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

也就是说,阴极必阳阳极必阴.正所谓物极必反.世间万物皆如此。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疾病或损美性美容问题的治疗改善就与体内阴阳的相互转化密切相关。

2.阴阳学说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1)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部位分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就大体部位来说,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2)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依赖于阴阳两个方面始终保持相互对立、相互消长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使:2.六腑功能及其与美容的关系胆:主要功能是储藏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

胃: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将摄入的食物初步腐熟消化,经过脾的运化下传小肠以进一步吸收。

小肠:上接胃,下接大肠。

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进一步消化分清别浊,清者即营养由脾升清输送至肺.再运送全身:浊者即糟粕下注大肠.废液渗入膀胱。

大肠上接小肠下通肛门。

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糟粕和水分,使之转化为大便排出体外。

膀胱位于小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上焦是指膈肌以上的胸腔包括心、肺的功能。

中焦为膈肌以下.脐部以上,包括脾、胃的功能。

下焦为脐部以下包括肝、肾、小肠、大肠的功能。

六腑与人体消化系统有密切关系,若六腑病变,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损容’陛改变如皮肤粗糙晦暗、生皮肤病等。

脏与腑存在配对的表里关系.脏为里为阴腑为表为阳。

具体配对如下:肝一胆心一小肠,脾一胃,肺一大肠.肾一膀胱。

四、中医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容貌美,形式美的物质基础。

它们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脏腑功能活动所化生,通过经络散布于全身上下内外同时又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提供能源并使人体颜面、五官、皮毛、形体等具有红润光泽、灵活有神的自然美、健康美。

1.气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同时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含义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体内存在或流动着的精微物质如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呼吸之精气等,是构成形体、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二是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如心气、肝气、脾气、经络之气等。

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

所以也可以说气是指体内某些精微物质及其包含着的能量,它充盈于全身上下、脏腑内外.推动着切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它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诸多方面。

2.血血是脉管中的红色液体,主要由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说明营卫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血液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精血之间可以转化.精可以化为血。

血液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

所以,血液的正常运用是在心、肺、肝.脾等脏器相互配合之下进行的。

血循环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3.津液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般认为质轻清稀流动大的为”津,存在于皮肤肌腠之间.起滋润作用。

浊而稠厚、流动’生小不与气同流行.仅藏于骨节筋膜、颅腔之问,起濡养作用者.称为“液”。

津液来源于水谷.经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而生成。

津液滋润人体皮肤毛发,使皮肤柔润、毛发亮泽。

津液不足可使皮肤干燥,这是引起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

如何通过中医望诊观察顾客皮肤问题美容技师在掌握其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后,是可以通过观察顾客的皮肤情况大致推测出病由的。

下面是对常见皮肤及皮损情况的望诊分析。

◇望面色东方人健美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有光泽,由于天生肤色的不同,可能会有偏于青、赤、黄、白、黑的情况,但若五色过于显露且无光泽,则提示身体有病变。

青色:多有淤血证和肝病。

妇女面青,多兼食少多怒、月经不调。

赤色:多体内有热。

满面通红多为实热;午后两颧潮红娇嫩,多属久病阴虚、虚火上炎之证。

黄色:若面色淡黄、枯搞无泽,为萎黄,多属脾胃虚弱;面黄而浮肿,为黄胖,多属脾气虚弱、水湿内停之证。

白色:白色是东方人向往的肤色,不健美的白为淡白无泽,或灰白暗滞,多为阳气不足,无力帅血上荣于面,或为血虚;白而浮肿,为阳虚水湿内停。

黑色:若面色黑而暗淡.属肾阳不足;黑而偏青紫,为淤血证。

◇望皮损斑:斑与周围皮肤在同一平面上,既不高凸也不凹陷于皮面,其色有红、紫、白、黑等。

多为1~2 CITI大小,也有更大的。

斑的种类及特点如下:红斑:多为热邪所致,压之退色者属血热,压之不退色者为血热夹淤。

常见于皮炎、过敏性紫癜紫斑多为血淤,常见于红斑性皮肤病后期白斑如界线清楚,平滑无屑,多为气血失和或气滞而作的白癜风。

若在面、颈部见钱币大小圆形白斑,表面有灰白色细糠状鳞屑,多为白色糠疹黑斑,多为黄褐斑或炎症后遗留的色素沉着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局限性突起。

一般为1 cm大小,高出部分可分为尖、圆、扁平、中心凹陷等不同形态。

不同的疹型为不同的疾病表现,要结合颜色和感觉进行诊断。

痤疮的特点是尖顶,中心有毛囊孔,色红。

丘疹色鲜红,属风热或血热;有渗水者属湿;色紫红,多由气滞血淤引起。

结节与肿块: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深在性、可触及的圆形实质性损害,或高出皮面,或隐没于皮下,可见于痤疮。

结节色紫红,按之疼痛,多属气血凝滞,若皮损不变、质地柔软,则为气滞,或为痰湿聚结。

风团:为一过性的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扁平,高出皮面,突然发生,又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时起时消,此起彼伏,游走不定,常伴有剧烈瘙痒,常见于荨麻疹。

多为风邪引起,风热所致为红色,风寒或血虚所致则色淡。

水疱:为局限性、空腔性、含液体的隆起性损害。

小于1 cm者为小水疱大于1cm者为大水疤。

多属水湿为患,伴有红斑、疼痛,水疱周围有红晕或呈大疱,疱液白色透明,多为湿热,常见于各种急性皮炎.脓包:为局限性、空腔性、含脓液的隆起性损害,多为热毒炽盛或湿毒而致常见于痤疮感染后。

囊肿:为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圆形或椭圆形的含液体或半固体性的囊状结构.可由汗腺或皮脂腺分泌物潴留而威,多属气血不运、阻滞络道而成。

常见于囊肿性痤疮。

鳞屑:为脱落的上皮积于皮损处而成,有秕糠状、大片状、云母状、蛎壳状等。

肤底红而起屑,为血热风燥:肤底淡红而屑多.则多为血虚生风生燥.或旰肾不足,皮肤失养所致。

常见于脂溢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后期.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多为水疤、脓包等疤疹破裂后演变而来.表皮损伤后露出的潮湿面,一般在表皮下层,最深到真皮乳头层,愈后不留疤痕.大多为水湿或湿热所致。

皲裂:由于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而出现的线状裂隙.损伤可达到真皮。

可因皮肤干燥,复用肥皂或遇冷风再牵拉而成,亦可因风寒外侵或血虚风燥所致.常见于手部慢性皮炎或手癣。

苔藓化:为边界清楚的大片和小片的皮肤增厚、粗糙.皮肤纹理增宽加深,呈席纹状,其上=有密集多角形小丘疹性损害,多由血虚风燥所致;亦可固气血淤滞或痰湿阻于肌肤,肌肤失养而成。

多见于慢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萎缩:为皮肤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皮肤雯薄、柔软、纹理消失,捏之易皱,毛细血管清晰可见。

若真皮萎缩,则可见皮肤凹陷,但纹理与肤色正常。

若真皮和表皮同时萎缩为暗红色且兼有上述两者的特点。

皮肤萎缩多系气血不运而成,或气血不足,或寒凝血淤,肌肤得不到营养所致.瘢痕:为深在的皮肤缺损愈合后新生的结缔组织修复而成的不规则性损害,它缺少正常皮肤所具有的纹理、汗腺、皮脂腺及毛发等,表面光滑发亮。

若低凹于皮肤表面,表面光薄柔软、呈白色者为萎缩性瘢痕,多由气滞血淤、肝肾亏虚所致;若高出于皮肤表面,表面较硬色红者为增生性瘢痕,多由体质特异、气血凝滞所致。

第三节:中医对面部典型皮肤问题的认识及处理健康的皮肤状态应该为白皙细滑、红润光泽、紧致无皱纹.而事实上,经常上美容院的顾客无论年龄大小多有这样或那样的皮肤瑕疵.如痤疮.斑、皱纹及松弛老化等.而这部分女性的爱美之心往往很迫切。

作为美容技师.应懂得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指导她们进行除瑕疵、驻颜抗老的保养。

本节着重介绍四例美容院常见的面部典型皮肤问题的中医处理原则与方法处理方法以中药和食膳为主。

一、中医治痤疮中医称痤疮为粉刺.1.典型症状多发于面颊前额尤其是面部T形区,亦可见于胸背。

初起皮疹为针头大小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与皮色相同或淡红(称白头粉刺),有的顶端可有黑头(称黑头粉刺)可挤压出黄白色粉渣。

皮疹继续发展可于丘疹周围绕有红晕,并且丘疹可发展至绿豆大小,若继发感染则顶端可见脓包。

日久可发生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炎性结节、囊肿,呈暗红色.消退后往往形成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2.病因病机血热:青年人或个别中年人属体阳热偏盛血热外滞于皮肤而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