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知识点 聚酰胺色谱简介解析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
聚酰胺柱色谱(Polyamide Column Chromatography,简称PAC)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常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纯化和分离。
其分离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电作用:聚酰胺柱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可以与待分离物质中的离子或极性分子发生静电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2.疏水作用:聚酰胺柱的内部是由非极性的聚酰胺材料构成,因此可以与待分离物质中的疏水性分子发生疏水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3.分子筛作用:聚酰胺柱的孔隙大小和形状可以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进行调节,从而形成一定的分子筛效应。
待分离物质中的分子可以根据其大小和形状被筛选出来,从而实现分离。
4.分子间作用:聚酰胺柱中的聚酰胺材料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可以与待分离物质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是多种作用机制的综合作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原理聚酰胺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技术的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聚酰胺材料与待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
聚酰胺是一种具有一定亲和性的高分子材料,常用于固相色谱分离中。
聚酰胺材料聚酰胺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聚酰胺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分析需求。
常见的聚酰胺材料有聚丙烯酰胺、聚甲酸酰胺等。
色谱分离原理聚酰胺色谱法利用聚酰胺材料与待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聚酰胺材料可以吸附待分析物,而不同的待分析物在聚酰胺材料上的吸附能力不同,从而实现它们的分离。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氢键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离子交换相互作用等。
聚酰胺色谱法的步骤1.样品预处理:待分析的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溶解、提取、稀释等,以获得适合分析的样品。
2.色谱柱的准备:选择适当的聚酰胺色谱柱,并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调整。
3.样品进样: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注射到色谱柱上。
4.色谱条件的优化:通过调整流速、温度、洗脱剂浓度等色谱条件,优化分离效果。
5.数据分析:利用色谱检测器检测样品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应用聚酰胺色谱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环境分析聚酰胺色谱法可以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如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分析等。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选择合适的聚酰胺材料,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敏感、准确的分离和测定。
食品安全聚酰胺色谱法可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聚酰胺材料的亲和性对于不同种类的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测定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药物分析聚酰胺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选择合适的聚酰胺材料,可以实现对不同药物成分的分离和测定,从而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物分析聚酰胺色谱法在生物样品分析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残留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残留量杨先炯王爱民兰燕宇李勇军何迅【摘要】目的成立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残留量的方式。
方式采纳内标法进样,以FFAP毛细管柱(30 m× mm,1 μm)为色谱柱,柱温为175℃,载气为氮气,柱前压20 kPa,进样口温度为22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空气流速400 ml·min-1,氢气流速40 ml·min-1。
结果己内酰胺在~374 μg·ml-1(r = 9)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别离为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 (RSD=%),洗脱液中己内酰胺%(RSD=%)。
结论该方式重复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关键词】气相色谱聚酰胺树脂己内酰胺残留量聚酰胺是由ε-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由于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是一个复杂的可逆进程,反映平稳后的产物含有必然量的单体和低分子环状齐聚物。
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的制备工艺中利用了聚酰胺树脂,由于聚酰胺中的己内酰胺对人体的眼睛和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专门是对脑干,可引发实质性脏器的损害[1],因此须对己内酰胺的残留量进行操纵。
参考有关文献[2~6],咱们采纳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树脂中残留ε-己内酰胺单体的含量,以此为聚酰胺处置成效的评判指标之一。
1 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14B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SE-54,OV-1701,FFAP大口径石英毛细管柱(30 m× mm,1 μm,自制),高纯氮气%),氢气%),丙酮、乙醇、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均为分析纯,ε-己内酰胺(美国ACROS,含量>99%,CAS:105-60-2),聚酰胺树脂(30~60目):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F);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批号:)。
2 方式与结果色谱条件色谱柱为FFAP大口径石英毛细管柱(30 m× mm,1 μm);载气为氮气,柱前压20 kPa,柱温175℃,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80℃,氢气流速40 ml·min-1,空气流速400 ml·min-1,进样量1 μl。
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原理

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原理聚酰胺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药学等领域。
它是一种快速、简单、低成本的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糖苷等。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它们在结构上相似,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来区分它们。
聚酰胺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亲和性的分离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样品被施加在聚酰胺薄层(TLC板)上,然后在TLC板上施加一个移动相。
移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它们的混合物。
样品分子会在TLC板和移动相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生分离。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中,最常用的移动相是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氨水(5:4:1:0.1)。
这种移动相可以使黄酮类化合物在TLC板上产生良好的分离效果。
当样品被施加到TLC板上时,它们会与TLC板表面的硅烷基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产生的。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较高,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较强。
但是,由于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它们与TLC板表面的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
当移动相通过TLC板时,黄酮类化合物会被带到不同的位置。
这些位置可以通过紫外线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确定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种类。
总之,聚酰胺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化学分离技术。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移动相和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1.宽泛的应用范围:聚酰胺柱色谱可以用于分离和测定多种化合物,包括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药物、天然产物、杂质等。
其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可以应对复杂样品的分析。
2.良好的峰形对称性:聚酰胺柱色谱具有良好的峰形对称性,峰形峭度高,基线噪音低,可提供准确且稳定的峰面积和峰高值。
这对于定量分析和溶质纯度评估非常重要。
3.高效分离:聚酰胺柱色谱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其分离离子能力强,分离效率高。
它能够有效地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同系物和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4.大载荷承载能力:聚酰胺柱色谱具有较高的载荷承载能力,可以分离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聚合物和多肽等。
这使得它在分离和纯化大分子化合物时非常有用。
5.高溶剂稳定性:聚酰胺柱色谱在使用常见有机溶剂和水作为流动相时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受溶剂影响。
这使得其在液相色谱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适应不同样品类型和分析目的。
6.长寿命和稳定性:聚酰胺柱色谱由于其使用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在适当的操作和维护下,聚酰胺柱可以使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并保持良好的分离性能。
7.良好的再生性:聚酰胺柱色谱拥有良好的再生性,可以多次使用。
当柱子出现失效或需要更换时,可以进行再生处理,而不必完全更换。
这有助于降低分析成本并提高分析效率。
总之,聚酰胺柱色谱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效分离能力,宽泛的溶剂适应性,良好的峰形对称性和稳定性。
它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化学、药学、环境和生物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化学 第五章 色谱分离技术-吸附色谱、聚酰胺

(二)吸附柱色谱操作技术
操作步骤
色谱柱的选择 内径与柱长比:1:10~1:20
装柱 上样 洗脱检查
1、装柱
干法装柱:直接用小漏斗将吸附剂均匀装入柱内的方法。 湿法装柱:将吸附剂装入盛有洗脱液的柱内,或将吸附剂 与洗脱液混合成混悬液再装入柱中,吸附剂慢慢沉降。
二、吸附色谱基本构成要素
吸附剂(固定相) 展开剂(流动相、移动相) 被分离的成分
(一)吸附剂
1、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吸附剂要有较大的表面积和适宜
的活性,与移动相溶剂及被分离各成分不起化学 反应、颗粒均匀,并且在所用各种溶剂中不溶解。
2、种类 极性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聚酰胺、氧化镁、 硅酸镁、碳酸钙和硅藻土等。 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
2、种类 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苯、 甲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亲水性有机溶剂:丙酮、乙醇、甲醇等。 极性吸附能力的大小与选择展开剂的极性 和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当选用常用的硅胶或氧化铝这类极性 吸附剂时,展开剂的极性越大,解吸附能力越强, 否则越弱。
色谱分离技术按色谱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色谱分离技术按操作形式分平面色谱tlcpc柱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色谱分离技术按流动相分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二分类由于色谱法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众多的分离模式和灵活的检测手段因而被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生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尤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精制定性和定量检测等方面行之有效
影响聚酰胺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1. 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一般聚酰胺在水中 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 在碱性溶剂中最弱。因此溶剂对聚酰胺的洗脱能力 的次序为: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溶液或稀氨水 〈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
第五章 色谱法__聚酰胺色谱与其他色谱

(2)硅胶薄层色谱Rf值大小:___ ﹥ ___ ﹥ ___ 氧化铝柱色谱出柱顺序:___ → ___ → ___ A.对甲氧基偶氮苯 B.对氨基偶氮苯 C.对羟基偶氮苯
(3)聚酰胺薄层色谱Rf值大小:___ ﹥ ___ ﹥ ___ A.3,7,4‘-三羟基黄酮 B.3-甲氧基- 7,4‘-二羟基黄酮 C.3,7,4‘-三甲氧基黄酮
R N+ Cl-+ NaOH
R表示树脂母体,上述交换反应是可逆的。
正反应方向, 交换过程; 逆反应方向, 洗脱过程— —树脂再生。
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构成要素
1.固定相——离子交换剂 种类:离子交换树脂、
硅胶化学键合离子交换剂。 1)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
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每类又各分为强酸、弱酸、 强碱、弱碱等类型。
成分的极性(水溶性)↗ Rf↘
离子交换色谱IEC
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
该色谱主要用来分离水离子型化合物或能离子化的成 分与分子型成分,例如无机盐、氨基酸、生物碱和有机酸 等。
+ + R SO3-H+ Na+Cl- R SO3 -Na+ HCl
R N+ OH- + NaCl
流动相及其解吸附能力的强弱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氢氧化钠水溶液氨水溶液丙酮乙醇水wwwdocincom影响成分被吸附能力的结构因素以酚类为例说明酚羟基越多的被吸附能力越强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的被吸附能力较弱酚羟基所连母核芳香化程度高的被吸附能力较强酚羟基在分子中所占比例越大的被吸附能力越强被分离成分要求
种类:硅胶 含水17%以上,可作为载体,吸水可 达50%。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规律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规律
聚酰胺柱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环芳香骨架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在聚酰胺柱色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疏水性:黄酮类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因此在无极性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较强。
疏水性较强的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的滞留时间较长。
2. 电荷性: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氢键供体和接受体,可形成氢键和离子对,对分离起重要作用。
正离子和阴离子对聚酰胺柱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对分离产生影响。
3. 芳香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多环芳香骨架在聚酰胺柱上可与固定相产生π-π作用力或防止π-π作用力而产生相互作用。
芳香性较强的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滞留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规律受到化合物的疏水性、电荷性和芳香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选择适合的分离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优化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
黄酮体苷元
氯仿-甲醇(94:6/96:4) 氯仿-甲醇-丁酮(12:2:1) 苯-甲醇-丁酮 (90:6:4/84:8:8) 氯仿-甲醇-甲酸(60:38:2) 氯仿-甲醇-吡啶(70:22:8) 氯仿-甲醇-甲酸(60:38:2)
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
1、装柱:一般将颗粒状聚酰胺混悬于水中,使其充分 膨胀,然后装柱,让聚酰胺自由沉降;当用非极性溶剂 系统时候,则用组分中低级性的溶剂装柱。 2、稀释适当浓度上样:一般每100ml聚酰胺上样1.52.5g,样品先用洗脱溶剂溶解,浓度为20%-30%。 水溶性化合物直接上样;若提取物水溶性不好,则用挥 发性有机溶媒溶解、拌适量聚酰胺、挥干或减压蒸干、 干法装入柱顶。
聚酰胺与物质的氢键缔合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
随着醇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 剂中则几乎不缔合。 强酸或强碱均可破坏聚酰胺与溶质之间的氢键缔合
分离机理
“氢键吸附”学说
溶剂分子与聚酰胺或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缔 合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吸附作 用将越弱。聚酰胺层析柱即是利用此性质对各种植 物中黄酮、茶多酚等进行吸附、洗脱而分离的。
分离原理
CH2 N H O C CH2 CH2 O C N CH2 CH2 CH2 CH2 CH2 C C CH2 O H N CH2 O H O H O O CH2
固定相
CH2 CH2 CH2 H N
移动相
吸附规律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在聚酰胺上的吸附相应减弱。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则吸附性越强;反之,则减弱。
前处理
用过的聚酰胺
一般用5%NaOH水溶液洗脱,洗至NaOH水溶液颜 色极淡为止。有时因某些鞣质与聚酰胺又不可逆吸 附,用NaOH水溶液很难洗脱,可用5%NaOH在柱 中浸泡,每天将柱中的NaOH水溶液放出一次,并 加入新的5%NaOH水溶液,这样浸泡一周后,鞣质 可基本洗脱完。然后用蒸馏水洗脱至pH8-9,再用2 倍量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蒸馏水洗脱至pH 中性,重复使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对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理想的吸附剂。 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数目 与位置。一般有以下规律: 1、苷元相同,连接糖越多,吸附力越大,流出越慢。 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缓。 3、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能力 〉邻位酚羟基。 4、不同类型的黄酮的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 〉二氢 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 5、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力强,晚出柱。 6、若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分离机理
“双重层析”理论
当用极性流动相(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 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当用有机溶剂洗脱
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正相分配层析。
但固定相(吸附剂)的极性是由其本身结构及性质决定的,不应 随洗脱液的改变而改变,况且聚酰胺层析属于吸附层析,不是 分配层析。因此,“双重层析理论”也没有揭示出产生这两种 相反现象的根本原因。
聚酰胺色谱简介
1. 什么是聚酰胺
聚酰胺(Polyamide)是通过酰胺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层析 分离中常用的聚酰胺是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和由己二酸和己 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 聚酰胺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碱 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 酸。 分子量:14000~17000 比表面:5~10m2/g PH值: 6~7 产品价格:30~60目 180元/KG60~100目 240元/KG100目以上 300元/KG
聚酰胺柱层析的溶洗脱系统
含水溶剂系统 非水溶剂系统 甲醇-水(4:1) 氯仿-甲醇(94:6) 乙醇-水(2:1)甲醇-乙酸 苯-甲醇(3:1/7:3) -水(90:5:5 )
含水系统洗脱能力:碱液>甲醇>水 溶剂洗脱能力与溶剂极性相关可使化合物得到较好的 分离。 选择系统时,可以将样品加入上述溶剂系统中,观察 样品在聚酰胺薄膜的层析行为,然后确定溶剂系统。
分离机理
洗脱机理
聚酰胺分子中有极性酰胺基团和非极性的脂肪键。作为一 个相对弱极性的化合物,当移动相为极性强的溶剂(如水、乙醇、
丙酮等)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
配层析,极性较大的吸附物易被洗脱。随着洗脱剂极性降低, 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可相继被洗脱下来。
应用范围
聚酰胺特别适应于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如 黄酮、醌类、酚酸、含羰基化合物、羧基化合 物等。 例如:葛根素中提取葛根黄酮、茶叶提取茶多 酚、 人参中提取人参皂苷、银杏叶中提取银杏 黄酮、甘 草中提取甘草皂苷、甜叶菊中提取甜 菊苷、发酵液中提取维生素和抗生素等成份 对鞣质吸附强,用于将植物粗提物中的鞣质除 去。
3、水洗:先用水洗脱。
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
4、醇洗:在水中递增乙醇浓度至浓乙醇溶液,或氯仿、 氯仿-甲醇,递增甲醇至纯甲醇洗脱。若仍有物质未被 洗脱,可用稀氨水或稀甲酰胺溶液洗脱,分段收集。 5、找到最佳吸附比:先小量试验找到最佳吸附比。
6、放大:根据小试及最佳吸附比进行放大试验。
7、聚酰胺的回收:使用过的聚酰胺一般用5%氢氧化 钠溶液洗涤,然后水洗,再用10%醋酸液洗,然后用 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
前处理
新买的聚酰胺 取聚酰胺以90-95%乙醇浸泡,不断搅拌,除 去气泡后装入柱中。用3-4倍体积的90-95% 乙醇洗脱,洗至洗脱液透明并在蒸干后无残渣 (或极少残渣)。再依次用2-2.5倍体积 5%NaOH水溶液、1倍体积的蒸馏水、2-2.5 倍体积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用蒸馏水 洗脱至pH中性,备用。
吸附原理
聚酰胺是由酰胺键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酰胺基可与羟基酚类,酸类,醌类,硝基 等化合物以氢键形成结合而被吸附 ,其脂 肪长链可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聚酰胺在含 水系统中层析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 其层析行为反向柱层析;在非水溶剂系统时, 聚酰胺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其层析行为为 正向柱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