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的发展

合集下载

对网络环境下信息分类法的思考

对网络环境下信息分类法的思考
完整性与缺乏逻辑性 ; 目类 名设立 的随意性 与不统一性 ; 目 类 类
网络搜索引擎一般提供 两种途径 的检索 :一种 是基于关键 词的检索 , 比较著 名的有 At ia G ol等 ; lvs 、 og a t e 另一种是基于分类
目录的检索 , 其典型代 表是 Y h o Drcoy a o 的 i tr 等。 e
( ) 0 一 . 3 : 7 I4 1 1
第一作者简介 : 毛岳梅 , ,9 3年 1 女 16 O月生 ,97年 毕业 于 18 湖南广播 电视大学 , 工程 师 , 浙江师范大 学图书馆流通部 , 江 浙
省金华市迎宾 大道 6 8 ,20 4 8 号 3 10 .
[ ] 丘玲. 3 提高高校 图书馆 流通服务 质量之 我见 [ ] J. 图书馆论
Dic s i n o o t o e n Un ve st br r s u so n H w heM d r i r iyLi a y
t r v eQu lyo ruainS r ie oI mp o e h ai f c lt evc t t Ci o
M Ao Yue m e . i
引擎的门户网站 的出现 , 在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这个 问题 。
体 系 , 照 目录列表 式 的方法 , 按 将类 目层层列举 , 并通 过超链 接 对各类 目加以组织 和联 系 ,将相关信 息放 在该类 目所在 的 U L R 网页下 。用户查找时 , 通过类名 的导航作用 , 点击类名 , 逐层 直到 找到 自己所需信息的类 目。 实际上 , 这些 门户 网站 的分类体系就是他们的分类法。他们 都是 通过这种分类 法对 网络信息加以组织 、揭示并提供 给用 户 检索的。但 由于其分类体系不是图书馆学情报学 的专业人员 所 编, 这些 网络分类法都存在着一些共性 的不足 : 如分类体 系的不

关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

关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

挥信息 资源 的价值与 作用 。 信 息 组 织是 信 息 检 索 利 用 的 基 础 。 有 它 . 没 语 言学 、 辑 学 、 逻 知识 分 类 是 信 息 组 织 的 方 就 不 会 有 信 息 检 索 系 统 , 不 会 有 信 息 检 索 , 也 从
法 基 础 。 体 表 现 在 :1要 把 庞 寻 分 散 的 信 息 组 现 时 谈 不 上 信 息 的 有 效 利 用 信 息 组 织 为 人 们 具 ()
是 信 息组 织 的 一 种 理 想 模 式 。
关键 词 : 网络 信 息 资 源 ; 息 组 织 ; 类 法 ; 题 法 信 分 主 这 () 1 信 息 组 织 及 其 在 信 息 资 源 建 设 上 的 地位 信 息 集 台 , 是 信 息 组 织 的 语 言 学 基 础 。2信 息 组 织 是 一 种 思 维 活 动 , 必 须 遵 循 科 学 的 思 维 它 与 作 用

关 键 因 素 , 于 关 节 点 的 地 位 。 时 , 息 组 织 处 同 信 又 是 直辖 市 现 代 社 会 信 息 庞 杂 性 和 人 们 信 息 需 内 时 信 息 组 织 是 由来 已久 的 一 种 人 类 社 会 实 践 求 的 高度 选 择 性 、 容 精 良性 、 间 的 紧 迫 性 之 活 动 ,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 断 从 相 关 学 科 的 理 论 间 的 矛 盾 在 不
有 了 理 论 基 础 。 信 息 组 织 上 , 果 将 大 量 的 、 信 息 流 通 , 挥 信 息 效 用 , 信 息 流 形 成 良性 循 在 如 发 使 分 散 的 、 乱 的 信 息 组 织 成 一 个 系 统 , 立 起 内 环 , 信 息 在 时 间 上 更 快 速 、 空 间 上 更 广 泛 地 杂 建 使 在 在 的 关 联 性 , 么 , 息 系统 的 总 体 功 能 将 大 于 传 播 , 足 人 们 尽 快 、 早 地 获 得 “ 球 村 ” 处 那 信 满 尽 地 各 各 个 信 息 单 元 的 功 能 的 总 和 , 样 才 能 充 分 发 的 信 息 。 这

零售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方案

零售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方案

零售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方案第1章研究背景与市场分析 (4)1.1 市场环境分析 (4)1.2 消费者行为研究 (4)1.3 线上线下销售现状及发展趋势 (4)第2章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规划 (4)2.1 战略目标 (5)2.2 战略布局 (5)2.3 战略实施路径 (5)第3章商品管理与供应链优化 (6)3.1 商品分类与管理 (6)3.1.1 商品分类 (6)3.1.2 商品管理 (6)3.2 供应链整合与优化 (6)3.2.1 供应链整合 (6)3.2.2 供应链优化 (7)3.3 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 (7)3.3.1 库存管理 (7)3.3.2 物流配送 (7)第4章线上销售平台搭建与运营 (7)4.1 平台架构设计 (7)4.1.1 系统架构 (7)4.1.2 技术选型 (8)4.1.3 用户体验设计 (8)4.2 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 (8)4.2.1 技术支持 (8)4.2.2 安全保障 (8)4.3 平台运营策略 (8)4.3.1 商品管理 (8)4.3.2 营销活动 (8)4.3.3 用户服务 (9)4.3.4 社交媒体运营 (9)第5章线下实体店转型升级 (9)5.1 实体店布局优化 (9)5.1.1 空间布局调整 (9)5.1.2 商品陈列与展示 (9)5.1.3 智能技术应用 (9)5.2 体验式消费场景设计 (9)5.2.1 购物氛围营造 (9)5.2.2 互动体验设计 (9)5.2.3 社交互动空间 (10)5.3 线下活动与促销策略 (10)5.3.1 主题促销活动 (10)5.3.2 联合促销策略 (10)5.3.3 会员专享优惠 (10)5.3.4 线下活动宣传 (10)第6章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策略 (10)6.1 跨渠道营销策划 (10)6.1.1 渠道整合策略 (10)6.1.2 全渠道营销活动策划 (10)6.1.3 跨渠道顾客关系管理 (10)6.2 社交媒体营销 (11)6.2.1 社交媒体渠道选择 (11)6.2.2 内容营销策略 (11)6.2.3 网红合作与粉丝互动 (11)6.3 大数据营销 (11)6.3.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1)6.3.2 个性化推荐与精准营销 (11)6.3.3 营销效果监测与优化 (11)第7章客户关系管理 (11)7.1 客户画像与标签化管理 (11)7.1.1 客户画像构建 (11)7.1.2 标签化管理 (12)7.2 客户忠诚度提升策略 (12)7.2.1 个性化服务 (12)7.2.2 会员制度 (12)7.2.3 积分奖励 (12)7.2.4 优质售后服务 (12)7.3 客户服务与售后支持 (12)7.3.1 客户服务 (13)7.3.2 售后支持 (13)第8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3)8.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3)8.1.1 数据采集 (13)8.1.2 数据处理 (13)8.2 数据可视化分析 (14)8.2.1 销售数据分析 (14)8.2.2 客户数据分析 (14)8.3 决策支持系统 (14)8.3.1 销售预测 (14)8.3.2 供应链优化 (14)8.3.3 营销策略优化 (14)8.3.4 门店布局优化 (14)第9章组织结构与人才培养 (15)9.1 组织架构调整 (15)9.1.1 设立线上线下融合部门:负责协调线上线下销售业务,整合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

安徽省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考试《信息组织》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组织概述 1.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Internet及其他网络获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

2.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

即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与编码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

4.信息组织的内容:广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搜集与选择、信息分析与标引、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存储。

狭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和信息排序。

5.信息组织的功能●描述、揭示、报导信息特征的整序功能。

●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

●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

●方便、有效提供的用户利用目标功能。

6.信息标引含义信息标引是依据一定的标引规则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

7.信息标引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主题分析与转换标识。

●信息标引类型●●按照信息标引所用的检索语言可主要分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两种类型。

●●按照使用标引设备可分为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 8.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描述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9.信息排序信息排序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

10.信息组织的必要性 1现今各类信息资源由于数量大、种类多、来源广加剧了信息增长与使用的矛盾。

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开发信息资源其基本内容与环节包括信息组织、检索和利用。

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为人们查找、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分为一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二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和三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一次网络信息资源是指网上传输的原始信息资源是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第一手信息资源;二次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将一次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描述、揭示、分析和存储后,形成了有序化、系统化的网络信息资源;三次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对二次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而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

一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有:文件方式(以文件名标识信息内容,用文件夹组织信息资源)、数据库方式(将搜索引擎的巡视软件采集和标引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主题树方式(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层层遍历)、超文本方式(以节点和链接在网上相关信息间建立关联,将众多的网络文本信息组织成某种网状结构,可从任一节点开始随机、自然地浏览查找自己所需信息)、超媒体方式(将文字、图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自由文本方式(全文数据库的全文检索)。

二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有:机器人搜索引擎方式、指示数据库方式(贮存的是有关网上一次信息的网址以及相关信息的描述信息)、元数据库方式(对特定网络资源的总体管理和记录)、浏览器书签方式。

三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有:网络数字图书馆组织方式(对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中的二次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的再组织)、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网站组织方式、元搜索引擎目录组织方式。

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两方面:1.主题指南与分类法的结合利用主题指南和分类法对网络资源进行组织,有助于为网络资源构造基本结构和框架,从而使信息分布有序化。

虽然现在有些网站已经使用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式来组织信息,但是现有的主题指南和分类法在涵盖网络信息的数量和规模上还是有限的,但它反映了网络信息组织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且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网络环境对传统文献标引工作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传统文献标引工作的影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总第100期)J o ur n a l of t h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09(Sum,100)社会学研究网络环境对传统文献标引工作的影响冯晓红(濮阳市图书馆,河南濮阳457000)摘要:文章从标引工具、标引手段、标引内容、标引人员、标引管理等方面论述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传统文献标引工作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文献标引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文献标引;信息工作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9)04—0069—02一、网络环境对传统文献标引工作的影响1.对文献标引工具的影响。

对文献进行标引,必须依据按一定检索方法编制起来的某种标引工具,即某种枪索语言的工具。

如果采用主题法就必须具有一部主题词表作为标引工具,利用分类法则必须具有一部分类表作为标引工具。

依据主题法和主题词表所建立起来的是主题检索系统,属主题目录、主题索引之类的检索工具;依据分类法和分类表所建立起来的是分类检索系统,属分类目录、分类索引之类的检索工具。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检索系统、检索工具的建立,是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检索方法和标引工具的结果。

在文献标引的实践中,这两种检索方法和标引工具只有紧密结合起来使用,标引工作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采用《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等作为分类标引工具,主题标引方面有《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教育主题词表》等。

这些传统标引工具能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知识全貌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

就目前国际上对传统标引工具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看,传统标引工具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主要作用有排架、联机浏览检索工具、组织非文本信息、管理超文本系统、浏览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等等。

另外,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在信息网络中的应用,将促进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情报语言学探讨

我国情报语言学探讨

我国情报语言学探讨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情报语言学对图书馆、情报、档案、新闻、出版以及其他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通过对情报语言学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并探析在新时期下情报语言学的今后发展方向,以期能为我国情报语言学研究作出些许之贡献。

标签:情报检索语言;自然语言;情报语言学1 情报语言学概述情报语言学是指以情报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情报检索学的一个分支。

其主要包括情报检索语言的应用和自然语言的应用两类。

所谓情报检索语言,是指根据情报检索的需要而创造的人工语言,专门用于各种手工的和计算机化的文献情报存储检索系统,是体系分类法、组配分类法、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以及各种代码体系和引证关系追溯法等的统称。

其实质是表达一系列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标识系统。

而自然语言,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的语言,其与情报检索语言相比,具有标引速度快、标引难度低、标识专指度高、易为读者掌握使用以及词汇无滞后等优点。

情报语言学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结构功能分析法。

情报检索语言功能的完善,都是通过其结构的增加和改进来达到的。

因此,弄清某种结构产生什么功能,某种功能是由哪种结构产生的,产生同一种功能的不同结构的优劣,以及某种结构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等,是极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2)比较分析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情报检索语言进行比较,或将产生同一种功能的不同结构、方法进行比较,或将情报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及优劣。

(3)历史演进研究法。

情报检索语言一直在不断进化中,所以要了解它们所采用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优缺点,可以从历史演进过程中观察那些原理和方法是如何被扬弃的。

为什么被扬弃?通过分析历史,寻找现实的切合实践的研究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为我所用”。

(4)理想语言设计法。

也就是说,设想某种功能较完善的理想情报检索语言,然后努力寻找达到这些理想标准的具体方法,进行编制——试用——优化,最后成为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结构形式。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500823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时数:54学分:3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实验目的】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

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等。

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

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

【实验步骤】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1)博客(Blog)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2)播客(Podcasting)播客的由来与发展【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Wiki简介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4)交友网站谷歌Orkut:Myspace交友网站:【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的比较分析(如功能、版面等)(5)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4、实验小结(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着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大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SNS等;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的发展[摘要]:文章讨论了分类法和主题法和其在网络上的应用,以及展示了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和主题法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检索的发展
1.1分类、主题检索语言的特点
将表示各种知识领域(学科及其研究问题)的类目按知识分类原理进行系统排列并以代表类目的数字、字母符号(分类号)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的一类情报检索语言,亦称分类法。

使用分类检索语言建立的文献情报检索系统能够使检索者鸟瞰全貌、触类旁通,对系统地掌握和利用一个学科或专业范围的知识和情报十分方便、有效。

分类检索语言可分为等级体系分类语言(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和分析—综合分类语言(组配式分类法),它们可统称为分类系统1。

体系分类法是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

它是对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和系统排列而构成的2。

组配分类法的构成是基于概念的可分析性和可综合性的。

即一个复杂概念可以分析为若干简单概念(或概念因素),若干简单概念可以综合为一个复杂概念。

等级体系分类语言属于先组式语言,分类体系明显,容易理解,但因其采用列举式列类方法和类目的单线排列方式,所以存在着不能无限容纳概念的局限性和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分析综合分类语言就本质而言属于后组式语言,不过通常采取先组散组式的使用方式,它基本克服了等级体系分类语言的缺点,但分类体系不够明显,较不易理解。

1周宁.信息组织(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5.
2张琪玉. 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使用语词标识的一类情报检索语言,亦称主题法3。

其基本的、共同的特点是:①用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经过规范化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直观性好;②按字顺序列排列标识,检索者较易使用;③具有按文献主题(文献所论述的事物)集中文献情报的功能,对有关某一事物的检索效率较高;④用参照系统及其他方法间接显示文献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其系统性不及分类检索语言,对一学科或专业文献作全面、系统的检索比较困难;⑤较接近自然语言,所以较易与自然语言结合使用。

2.网络环境下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传统情报检索语言在情报检索中起到语言保证作用,因为它是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的共同语言,起到沟通情报的存贮和检索两个过程及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双方思想的桥梁作用。

情报检索语言4是根据情报检索的需要而创制的人工语言,专门用于各种手工的和计算机化的文献情报存储检索系统,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课题概念,亦称文献工作语言。

按其结构原理,可分为分类检索语言(分类法)、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法)和代码检索语言;按其标识的组合使用方法,可分为先组式(列举式)语言和后组式(组配式)语言。

目前,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主要是基于范畴层次的搜索引擎和基于语词层次的搜索引擎。

传统检索语言经过网络适应性改造后,能够成为目前及将来相当时期内最主要、最重要、最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依然能为网络信息检索提供语言保证。

2.1 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法检索语言
网络上现在主要有两类分类体系:一类以传统分类法的简本为结构,类目级别一般为二、
3周宁.信息组织(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3.
4Daichuan情报检索语言. 2011-06-20 22:31:27
/wiki/%E6%83%85%E6%8A%A5%E6%A3%80%E7%B4%A2%E8%AF%AD%E8%A8%80
三级,基本保留原有体系,主要用于学术性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查询;另一类是指南型分类体系,其设计主要用于从普通用户出发,用于通用性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查询。

它根据需要,构建新的多维分类体系,揭示多维信息空间联系,适合网络环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改进技术和方法。

尽管类目的划分和设置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它多是“应需而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逐步发展成为通用性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主流。

现在网上信息资源中非文献型的信息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分类法独有的聚类功能和代码标识,这在组织和揭示多媒体信息中占有极大的优势;按事物与学科范畴分类组织网上信息资源5,具有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系稳定等优点,而且符合人们的一般查询习惯,同时不受语种限制,因此分类组织法可能成为新世纪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揭示的工具,成为国际通用信息检索语言。

2.2 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法检索语言
主题法是网络信息组织的另一种主要模式。

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主题法的使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现有的词表包括叙词表和标题表;另一种就是广泛采用关键词法6。

关键词法将信息原来所用的,能描述其主题概念的关键词抽出,不加规范或只作极少量的规范化处理,按字顺排列,以提供检索途径的方法,它是直接使用自然语言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法选词灵活、广泛,适应性强,组织揭示网络信息速度快、专指度高、查准率高,适宜于不同用户层次检索网络信息。

关键词检索已经成为网上绝大多数搜索引擎最重要的检索方式。

5周宁.信息组织(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2.
6周宁.信息组织(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7.
2.3 互联网上需要分类查询与主题查询的一体化
网络信息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整序,就是既对信息进行分类整词、信息形式特征、信息编码特征等关联起来,从而向用户提供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检索功能。

所谓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检索功能,就是用户除了可以独立进行分类检索和字顺检索并随意转换检索方式外,还能通过分类与主题的相互限定改变检索范围,达到最佳的搜索效果。

单一的检索方式即使功能再强,也无法完全满足不同知识背景的网络用户多种多样的查询需要。

在网络信息查询中,分类与主题的一体化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特定的知识范畴内进行字顺检索
用户为缩小字顺的搜索范围,一般先选择一定的类目,在该类控制下进行主题检索;或者在浏览过程中发现类目关系比较复杂、不易把握时,在该类中转向字顺检索。

这两种不同的思路都是把检索范围控制在一定的知识领域内,达到较精确的检索。

目前少数搜索引擎具备这种由分类对主题检索的控制。

(2)用特定的类限定字顺检索
在进行主题检索时,常使用一定的条件进行限制,以便把检索结果控制在某种范围内。

一是使用信息的形式属性加以限定,例如信息的编码属性(如中文/英文,简体/繁体);信息来源或分布属性(如网站、网址、网页、全文、新闻、中国/台港澳/世界);信息的载体、用途、使用对象等属性(如MP3、图片、软件、硬件、游戏)。

经过这样的限定,就可以过滤掉很多无关的信息,多数搜索引擎都具有这种限定功能。

分类主题自然语言一体化是检索语言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分类主题一体化能很好地适应网络环境,可以满足网络用户的多种检索需求,为用户提供经济有效的多种检索途径。

自然语言依然是最优选的检索接口,是用户检索用语言。

三者一体化才能发挥最佳整体效益,满足网络信息检索多方面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