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能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初稿)
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公共服务学院文秘和空中乘务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公共服务学院现有文秘和空中乘务两个专业,两个专业都是在2013年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改革,成长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两个专业始终坚持以学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知识为支撑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经过多年的实践、凝练形成了专业特色突出、职业特点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负责人分别是韩博、严丽。
2019年公共服务学院的文秘和空中乘务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在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的的基础上,按照学校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修订调整,形成现在的初稿。
现汇报如下: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一)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满意不满意,关键看社会、单位。
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牢牢把握校企合作企业反馈、毕业生跟踪及社会行业评价信息跟踪这个晴雨表,动态调整,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例如我们的文秘专业从需求类型上看,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做事、又懂法规、管理、还要掌握市场的高效全能复合人才,特别是中小型用人单位,由于规模比较小,文秘岗位分工不是很细,文秘人员要身兼数职,做文秘、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了《电子商务概论》、《经济法基础》、《会计基础》、《市场营销》等专业拓展课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岗位引导,反向设计,靶向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悉尼协议成果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采用“反向设计,靶向定位”的思路,即围绕学生培养达成成果这个核心目标,按照““岗位—能力—课程””目标逻辑,实施人才培养。
新的方案更注重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以及课程之间的前后逻辑顺序,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设计培养方案,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文秘、空中乘务两个专业,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特别是空中乘务专业,校企合作极大地补充提升了专业的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就业安置、学生管理水平。
2024版年度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制定pptx(ppt3)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2024/2/2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28
06
总结与展望
2024/2/2
29
总结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成果
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制 定pptx(ppt3)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原则 • 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流程和方法 •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措施 • 总结与展望
2
01
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2024/2/2
3
定义与目的
2024/2/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 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 养。
26
教学资源建设与优化配置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改善教学 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024/2/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现资源 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践 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
27
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2024/2/2
5
重要性及意义
• 为教育机构提供评估和改进的依据,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2024/2/2
6
重要性及意义
01
意义 2024/2/2
02
03
0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 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推动教育改革备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社
12
学校特色与资源优势依据
学校办学定位
13年26号关于制定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定)DOC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件陕工院院字〔2013〕26 号关于制定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各处级单位: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为了做好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根据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特对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安排如下:1.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陕工院院字[2013]25号文件《关于印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的通知》。
2.为了加大学分制改革的力度,鼓励各二级学院在院内按专业大类推动学分制改革。
3.各学院在实践教学设置上,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共享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对需要在协作单位进行的实践教学项目,各学院吸收协作单位参与方案制定,讨论实践教学合理学时、开设时段,避免项目过度集中造成的资源短缺现象发生。
4.鉴于以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经验教训,各学院部应广泛发动学院部专兼职教师、校外专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如果需要,学院部可以召集校企合作委员会进行对方案进行论证。
5.2013级毕业设计时间仍放在第五学期。
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考虑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学业作品。
学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制作的实物、产品设计方案、加工工艺方案、调查分析研究报告、专题策划方案、商业计划书、应用性研究论文、参赛的作品等等。
学业作品经过批准允许学生结合参加竞赛、参加科研项目等从第二学年开始在任何时间段完成。
6.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各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全部要完善辅修专业方案,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选修辅修专业,使辅修专业工作得以实施。
7.课程名称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于各课程名称要和开设课程部门联系保证全院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名称必须一致。
8.已开设课程代码不变,新开设课程代码按教务处编制规则执行,代码由各专业负责进行编制。
9.入学教育仍为新生报到的第1周进行,军训2周按校历安排在教学周数内进行,考试仍为1周,第一学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总周数按16周编排。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图

本科人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养方案制定流程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决定修订人才培培养 方案,并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
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
教务处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 下发系部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
教务处下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
系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系部组织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论证 系部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改
教务处审查人才培养方案并请相关专家论证 系部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改
上报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定稿 印刷、下发、执行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下达教学任务并编制课表
如有调整,系部于学期末填写教学计划异动审批表报教务处,教务处 报教学指导委员会备案后反馈到系部执行
责任科室:教研教材科
办公电话:X
调研 起草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计划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计划一、调研背景。
咱们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一个菜谱,得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口味(需求),还得满足社会这个大餐厅(市场)的要求。
所以呢,咱得好好调研一番,给这个“菜谱”来个大修订。
二、调研目的。
1. 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就像厨师要知道食客喜欢啥菜一样。
2. 找出当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优缺点,哪些地方像盐放多了(不好的地方),哪些地方像加了秘制酱料(优秀的地方)。
3. 探索如何更好地结合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让咱们的学生出去后个个都是“招牌菜”。
三、调研对象。
1. 企业: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各类企业,包括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
毕竟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像不同菜系对食材的要求一样,各有特色。
2. 毕业生:近三到五年从我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在社会这个“大厨房”里历练了一番,最有发言权了,能告诉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像吃过菜的人能说出菜的真实味道。
3. 在校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正在接受咱们的“烹饪”(教育),知道哪里火候不够(教学问题),哪里调味正好(教学亮点)。
4. 教师:各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可是直接掌勺(教学)的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和改进有很多宝贵的想法。
四、调研内容。
1. 企业方面。
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有哪些,是想找会雕花(精细技能)的,还是会颠勺(基础技能)的。
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比如是更看重守时(纪律性),还是创意(创新性)。
企业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建议,是觉得我们的课程像大杂烩(太杂),还是像清汤寡水(内容太少)。
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的意愿和方式,是想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像大厨亲自指导小厨师(校企深度合作),还是简单地买“成品菜”(接收毕业生就行)。
2. 毕业生方面。
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的对接情况,是严丝合缝(专业对口),还是像硬凑的拼图(不对口)。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共3篇)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共3篇)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15]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使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
2、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该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每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按此精神,将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表述清楚、准确。
3、人才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制观念、法律常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与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各专业还应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及基本技能进一步具体化。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适应地方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要针对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育教学环节,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地方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方案】人才梯队建设与人才培养(60页).ppt

【⽅案】⼈才梯队建设与⼈才培养(60页).ppt ?????????沟通影响⽰例:杰克韦尔奇时期领导⼒需求客户质量⾄上诚信愿景共同承担责任⼼/投⼊团队建设与授权主动速度知识技能智慧全球化思维清晰的战略思考⽰例:杰夫伊梅尔时期领导⼒需求市场和外部导向想象⼒和勇⽓专业能⼒吸引⽹罗⼈才培养企业管理者通常的途径外部商学院/培训机构——外派培训、培训课程引进内部培训中⼼、企业⼤学——内部课程、知识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严格选拔新⼈+长期培训+实习+导师+评估接班⼈计划——多位后备新⼈选拔+培养+实习+评估管理者的成长需要多种⽅法的结合管理者培训需求展望趋势1:组织需要的管理者主要由技术专家做起,项⽬、⼈员、资⾦统筹管理与实际操作,是管理的实际内涵。
趋势2:组织快速发展要求结构扁平化,权利下放的趋势导致专职“中层管理者”逐渐消失,被“兼职管理者”取代。
结果1:更多的⼈需要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作职责;结果2:商业教育和管理教育需求普及化——查尔思·汉迪《经理⼈制造》优秀经理⼈的成长需要商业教育与管理培养的长期结合培训参加在岗或脱岗的管理、技能培训,系统的学习。
在职指导与导师制上级主管或指定导师在⼯作中经常指导下属和对其⼯作状况进⾏反馈。
见习与职责扩⼤增加⼯作范围,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作,提⾼其在⼯作中的重要性。
轮岗调换岗位,或是在部门内承担不同的⼯作,丰富知识和技能。
项⽬参与参与公司的重要项⽬,丰富员⼯知识和技能,锻炼员⼯技术和管理能⼒。
⾃我学习通过⾃我学习提⾼知识和技能等。
项⽬参与⾃我学习轮岗培训在职指导梯队⼈才选拔认定职责扩⼤梯队⼈才培养⽅法(⽰例)梯队建设与⼈才职业发展路径(⽰例)XXX公司⼈才梯队建设管理应涉及的任务(建议)核⼼能⼒要素研讨提炼能⼒词典与⾏为指针开发设计各岗位⼈员能⼒匹配表开发设计梯队⼈才胜任⼒模型(分类分级描述)培养内容匹配(任职资格与胜任⼒模型结合、系统具体分类分级系统)培训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内部讲师、培训评估、实施管理、资源管理等)梯队⼈才培养⽅法与培养周期、相关培养责任单位等衔接⼈才晋升通道⼈才保留计划⼈才激励计划⼈才考核与淘汰机制等⾯向未来的⼈才队伍任职资格体系/梯队⼈才胜任⼒模型与领导⼒核⼼要素考核/选拔梯队⼈才培养⼲部任免⼲部提名360度考评、评价任免、推荐企业⽂化年综合考评制业绩评估素质评价沟通/反馈制度业绩评估任职资格/胜任⼒评价培养使⽤⽅向薪酬调整发展措施⼯作⽬标培养任免审批后备⼈才库⼈才标准⼈才盘点梯队⼈才培养模型(⽰例)本项⽬⼈才梯队建设⼯作后期安排⼈才梯队建设的具体操作办法针对⾼端岗位--⼈才盘点与选拔--培训与培养--跟进与评估针对中端岗位--蓄⽔池员⼯的选育⽤留针对⾼端岗位梯队⼈才的操作流程⼈才盘点⼈才选拔跟踪培养效果评估全程管理营造关注和培养⼈才的氛围搭建⼈才发展晋升通道贯彻⼈才遴选、培养机制配套的⼈才管理措施⼈才盘点的⼯具—综合素质评价表效果评估跟踪培养⼈才选拔⼈才盘点全程管理初步形成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提炼的科学化评价过程的标准化引⼊胜任⼒模型的概念,提炼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形成综合素质评价表初稿。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管理办法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修)定办法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学校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制(修)订科学、合理的专业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搞好专业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的关键。
为了加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定(一)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由教育部或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按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有关行业和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以下部分组成: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岗位导向与职业资格、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专业主干课程、指导性教学安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专业教研室建设建议、实训(实验)装备基本标准、实施建议、学习评价建议、有关教学说明。
(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技能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规范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管理,最终实现优化用工结构、提升组织效率的长期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能源事业部各下属企业员工。
第二章组织体系
第三条组织构成
1.各下属企业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项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等工作。
委员会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委员会执行主任:由人力主管副总担任。
委员会执行机构:人力资源部。
2.各部门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小组组成
各部门专业经理、培训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四条职责分工
1. 工作委员会职责
(1)委员会主任职责:对公司的多技能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年度主题及工作计划进行审批。
(2)委员会执行主任职责:指导公司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对总体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3)人力资源部职责:组织实施公司级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监督、检查、考核各部门的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提供服务与支持。
2. 各部门工作小组职责
(1)负责本部门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需求调研及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估、总结工作;
(2)负责贯彻、落实公司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政策和规划;
(3)负责本专业操作技能培训规范的制定、课件的制作。
第三章多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细则
第五条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通过机制引导,将现有电、仪、维修专业资源优化和调配,使人员、专业技能、运行操作共享,实现作业一体化。
2、结合TPM管理,逐步将设备巡检、维护等工作纳入到操作岗位职责,实现全员生产维护。
3、对工艺衔接的上下工序或临近的看护性岗位进行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岗位技能人才的平台。
4、职能及管理岗位逐步打破模块界限,培养综合型职能及管理人才。
5、识别工作量季节性变化岗位,实施在岗人员动态管理。
第六条培养方式
第七条实施细则
1、多技能人才的考核与人才发展多通道、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人才任用、考核体系。
2、各企业根据多技能培养目标,重新确定岗位作业规范,整理不同岗位的培训需求,建立统一的培训学习资源库,可实现网上教学。
3、不同岗位员工休完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的考试。
4、理论考试合格人员参加能力评定,对评定合格的人员按规定进行相应的职级或薪酬调整。
5、员工能力提升的同时进行组织优化。
6、对享受相应待遇的多技能人才,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评,达到标准的继续享受相应待遇,达不到标准的薪酬降级或重新调配岗位。
第八条薪酬政策支持
1、作业一体化岗位根据评定结果确定职级,不再限定职数(但一定
要少于评定前职数),执行本企业对应的专业技能职级薪酬。
2、对全员生产维护类岗位薪酬结构进行调整,增加能力薪酬,月标准划分为三级(一级300元、二级200元、三级100元),各下属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与细则,针对“参与生产维护的能力”进行考核,并执行对应的能力薪酬。
3、复合型技能岗位和综合型职能及管理岗位,优化重组后岗位薪酬范围为优化前两个及以上岗位薪酬总额的0.6-0.9倍,各企业根据优化后岗位作业方式\业务调整等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薪酬标准。
4、季节性调配的人员按其调入岗位和原岗位薪酬中较高标准执行,并享受调入岗位的劳动保护等福利待遇。
5、从事业部层面组织各下属企业进行同类可比性岗位“多技能人才比武”,分专业对排名前三的多技能人才给予薪酬级别调整或一次奖励等激励。
第四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