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户外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户外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户外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户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户外活动的基本环保知识和原则。

2. 学生能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户外活动中的环保要求。

3. 学生能掌握户外活动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在户外活动中自觉遵循环保原则,正确处理垃圾、节约资源等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户外活动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

3. 学生具备组织、参与户外环保活动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绿色生活的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3. 培养学生遵循环保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户外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喜欢户外活动,但环保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实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将环保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达到知行合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环保知识学习:- 环境保护的定义、意义及其重要性。

- 户外活动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 介绍我国环保政策法规及户外活动中的环保要求。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

2. 实践活动:- 垃圾分类:学习如何进行户外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 节能减排:探讨户外活动中的节能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生态保护:学习户外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户外活动中的环保实践》。

3. 环保意识培养:-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环保案例,了解环保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第2章建筑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2章建筑外环境

描述风特征的要素:风速和风向。
测量开阔地面 10m 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测
数据Vmet
风速有梯度,地面为 0 m/s,可认为按幂函数规律分
布,如高度h处:
Vh

Vmet
(
met
hmet
)amet ( h )a

边界层厚度

气象站0.14 市中心0.33
42
6. 风玫瑰图
某地的风向频率分布
因素之一。
³¤²¨ºì Íâ Ïß 2.2%
½ü ºì Íâ Ïß 45.2%
¿É ¼û ¹â 45.6%
×Ï Íâ Ïß 7.0%
大气层上界太阳辐射能量分布
23
2.2.2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一部分被反射到宇宙空间; 被吸收的一部分为:
超短波 X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在通过电离层时, 被O2、 N2及其它大气成分强烈吸收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龚伟申 苏州大学
2014年
1
建筑外环境影响因素?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 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 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 要,必须了解建筑所在地主要气 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许多因 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与建筑密 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射、 气温、湿度、风、降水等等。
是常数
我国将大气透明度作了6个等级的分区,1级最透明
0.85
ó´ øÆ ¸Í Ã÷ȶ P
某地晴天
0.8
的大气透
0.75
明度逐月

0.7
0.65
为何6、7、8月P最低? 0.6

建筑外环境ppt课件教学教程

建筑外环境ppt课件教学教程
❖ 终日阴影:由于其他建筑物的遮挡,有 的地方在一天当中都无日照的现象。
❖ 永久阴影:指一年当中都没有日照的现 象。
建筑物的外形与阴影的形成
日照时间、南北方向相邻楼间距与纬度之间 的关系
§2-4 室外气候
❖ 一.基本概念 ❖ 二.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 ❖ 三.微气候范围内空气层温度随时间与空间
b)地面的覆盖面,如草原森林等不同的地形及地面覆 盖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本身温度变化的性质 均不同,所以地面的增温也不同。
c)大气的对流作用 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的空气流动都会使两地 的空气进行混合,减少两地的气温差别。
气温升降的主要原因 空气与地表的热交换量引起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微气候范围内空气层温度随时间与空间的 变化规律
一.基本概念 ❖ 1.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
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 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 自太阳的辐射能量。I0=1353 W/㎡。
❖ 2.太阳光谱: 在各种波长的辐射中,能转 化 为 热 能 的 主 要 是 可 见 光 部 分 ( 52% ) 0.38~0.76mm;0.76~3.0 mm的近红外线。
力比郊区大,储存水分的能力比郊区大, 蒸发沸腾作用比郊区小,城市的平均风 速小 ❖ 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 ❖ 3.城市中的云量
最低日照标准: 冬至日底层住宅内满窗日照时间 ≮1h;
1.紫外线: (0.2~0.4 mm)
作用: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危害:过度的照射会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氯氟碳 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 增强;是黑瘤的致病因素;
2.可见光(0.4~0.77mm):在照明学上有重要意义;
3.红外线(0.77~4.0 mm):造成热效果的主要因素; 日照强度大小和时间长短对人类行为的影 响;

第2章. 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2--绿化

第2章. 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2--绿化

三、室内绿化
建筑物内部空间(不论是敞开的或封闭的)的 绿化。室内绿化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气氛,是 室内装饰美化的重要手段。
1室内绿化的功能
(1)室内绿化可以调解温度、湿度,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和环境,又具有良好的吸音 作用,并能遮挡阳光,吸收辐射热以及隔热等作用。
(2)室内装饰植物同工艺品相比,更赋予生机活力 和动感。
●植物选择上应该遵循的条件 :
温度条件 光照条件 空气湿度条件 主人的爱好、兴趣、和需要 不能用于室内绿化的观赏植物
●居家绿化的应用原则
艺术性原则 景观性原则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 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 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 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原则
3屋顶绿化案例
北京市科委十五层植被屋面
欧洲的斜屋顶植被屋面
芝加哥市政厅的植被屋面
日本·筑波茅草屋
ACROS福冈台阶状 屋顶花园
二、垂直绿化及建筑外墙绿化
垂直绿化的传统定义是指利用藤本植物缠绕、吸附、 攀缘、钩搭的特性,绿化墙壁、栏杆、棚架、杆柱及 陡直的山石等。
墙面绿化是泛指用攀缘植物装饰建筑物外墙和各种围 墙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对建筑外墙进行垂直绿化, 对美化立面、增加绿地面积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 重大意义。
向时有充分的氧气供应。
“绿网+绿心”格局
3)节约能源的理想种植设计
理想的节能种植设计平面布局
(1)寒冷地区的植物布置 保证获取阳光热量的寒冷地区植物种植
(2)干热气候中的树木栽植
炎热干旱气候中阳光控制 及热量获取的种植布局
(3)湿热气候中的树木栽植

第二章 建筑环境学室外环境

第二章 建筑环境学室外环境

N d =+23º 27’ S
秋分:9月22 90º (d S =0º ~ 1.53×108 ) km
66º 33’
北回归线
赤纬d
南回归线
2.1 建筑环境中的太阳辐射
2.1.1 地球运行的基本知识
2、几个概念
当地太阳时(真太阳时):太阳在当地正南时为12点,地球自转一周 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 地区标准时间:规定在一定经度范围内使用一种标准时间。如世界时 间(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天文台),北京时间(东京120º/东8时 区)
2.1 建筑环境中的太阳辐射
2.1.3 太阳辐射能与日照
关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通过的路径长度密切相关,从
而影响日射强度,太阳高度角低则日射强度小; 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 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低,中午太阳高度角高;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 角高。
破坏时:
CFCs、Cl原子等
反应消耗O3
臭氧浓度↓
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 红外线:0.77-4 m范围的红外线(热效果强)是左右气
温的主要原因。
2.1 建筑环境中的太阳辐射
2.1.5 日照间距
1、日照的避免与保证
避免日照:防止室内过热(炎热地区的夏季),避免眩光和防 止化学作用的建筑(展览、阅读、药品管理)。 争取日照:病房、幼儿活动室,住宅要求日照以得到良好的卫 生条件,使房间冬季能得到太阳辐射以提高室温。
气候环境
室 外 气 象 参 数
中 国 气 候 环 境 设 计 的中 选室 用外 参 数
城 市 气 候
地 质 环 境
水 环 境
植 被
氡的形 成过程 地热
特征 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章第一节.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章第一节.战略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衡量经济环境的几项指标
信用消费
信用消费:是指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金融机构为 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或获取服务而提供的信用贷款。
信用消费对购买力的影响: ( 1 )使消费者购买超过自己现实购买力的商品,创造了 更多的需求。 ( 2 )一个社会信用消费的水平愈高,社会购买力愈强, 企业的机会也愈大。
衡量经济环境的几项指标
衡量经济环境的几项指标
银行利率
社会购买力受银行利率的影响,银行利率愈高,居民储蓄 倾向愈强,导致社会购买力的下降。反之亦然。 储蓄目的是不同的: ( 1 )以备意外急用,或投资于孩子的未来教育,或是为 了自己退休以后的养老生活。 (2)购买房屋、汽车和大件家电产品。 企业要求:了解储蓄目的,制定营销相关策略,为消费者 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
衡量经济环境的几项指标
全球基尼系数
衡量经济环境的几项指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GDP 社会购买力的决定 若经济发展快,人均GDP就高,社会购买力就大,企业 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多。
衡量经济环境的几项指标
消费收入水平
消 费 者 收 入 水 平
人均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总和除以总人口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在个人收入中减去直 接负担的各项税收和非税性负担之后的余 额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指个人可支配收入减 去用于维持个人和家庭生活所必须的支出后 所剩下的余额。
成熟期 成长期 投入期
衰退期
行业分为四个阶段:投入期(也叫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投入期
新行业刚刚诞生或初建不久,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投资 于这个新兴的产业。 研究、开发费用高,而产品的市场需求狭小(因为大众对其 尚缺乏了解),销售收入较低,因此此阶段创业公司可能不 但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课件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课件

竞争地位分析-战略集团分析
❖ - 目的:发现近处和远处竞争者、竞争方式、 可利用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
❖ - 细分变量:战略性(价格/质量,地区,纵向一 体化程度,产品线的宽度,渠道),不相关,可从 多个角度分析;
❖ - 移动障碍: 阻止公司改变战略集团的因素, 其基础为稀缺资源与能力
❖ - 战略空间: 战略地图上的不同区域
第二章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4 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战略集团
2.4.1 战略集团
› 战略集团的概念:指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
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 战略集团图 2.4.2 战略集团间的竞争
• 战略集团间的市场相互牵连程度 • 战略集团数量以及它们的相对规模 • 战略集团建立的产品差别化 • 各集团战略的差异
❖ 经济的(E):经济周期;GNP趋势;利率;货币供给;通货膨 胀;失业率;可支配收入;能源状况;要素成本等.
❖ 社会文化的(S):人口统计(年龄、家庭、收入分配;地 理分布,教育);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工作和休闲的态度.
❖ 技术的(T):政府对研究的投入;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 技术传播速度;折旧和报废速度等.
❖ 衡量上述因素的指标: 平均职工收入、平均消费水平、消费支出模 式、国民生产总值、利率、通货供应、政府 支出总额
关于产业集群
❖ 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 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话供应商、 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 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工会等)的经济积 聚现象
实用技术:环境分析技术
❖ 趋势外推(短期预测) ❖ 头脑风暴 ❖ 统计模型(回归分析、经济计量模型) ❖ 趋势-影响分析(Trend-Impact Analysis) ❖ 专家意见法/德尔斐法 ❖ 模拟(竞争模拟等) ❖ 信号监测法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2. 附近有较低温的海风 吹来
1. 工业城市的人为散热会加 剧
室外气候
湿度
• 来源
– 水体蒸发
– 植物蒸发
• 特点
– 绝对湿度一日中 相对稳定 – 相对湿度与气温 变化反相
室外气候
湿度
• 年变化 – 内陆和沿海地区差别较大
室外气候
降水
• 大地蒸发的水分进入大气层,凝结后又回 到地面,包括雨、雪、冰雹等 • 降水强度:24小时的降水总量,单位 mm (或cm) • 影响因素
• 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地面覆 盖等地方性条件所引起的
– 海陆风 – 山谷风 – 季风
室外气候
梯度风
• 下垫面对气流的摩擦作用,风速沿垂直方向存在 梯度,地面为 0 m/s,可认为按幂函数规律分布 • 边界层厚度取决于地表粗糙度
Vh = Vmet (
δ met
hmet
)
a met
( )a
太阳辐射
问题
太阳投射给地球表面能量的大小?
太阳辐射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
地球直径1.27万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110倍 太阳离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线是平行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入射到地平面的入射角变化
空间
时间
太阳辐射
影响因素
决定地球上被照面太阳辐射大小的因素
垂直面的太阳辐射照度 太阳光线与被照面的入射角 大气的吸收与反射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 地 区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 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 地 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 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 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绿化设计
2.4.1植物对绿色建筑的贡献: 1.微气候调节与节能; 2.净化空气; 3.净化水体和土壤; 4.减噪; 5.保护生物多样性。
2.4.2绿化设计的原则: 1.乡土植物优先利用原则; 2.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原则; 3.多样性原则。
2.4.3环境绿化设计
1.向阳的平地或山坡上 2.前方无固定遮挡 3.避免西北风 4.满足最佳朝向范围 5.合适的日照间距 6.合理布局或科学组合
通风策略
1.基地环境条件不影响夏季主导风吹向未来建筑, 并考虑冬季主导风尽量少地影响建筑;
2.植被、构筑物等永久地貌对主导风的作用研究; 3.对一些基地内的物质因素加以阻止、利用,以最
史文化性原 则
1.与自然和 谐共存 2.协调当前 与未来世代 发展的要求 的关系 3.满足人类 的生存生活 及发展需要
1.发展资源利 用与环境保护 技术 2.信息技术的 应用 3.发展新型绿 色建筑材料
综合性
满足人类 自身需求
节地、节 能、节水、 节材
因地制宜
2.2城市环境气候分析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加,因为城市是
集中收集排放,
土壤吸收较少,
所以相对湿度低。
利用较高反射率建筑材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反射率与地面物表的反光性 1
地表的加热作用 2
表面反射和能源的使用 3
人工地表的建筑材料表面反射值
各种材料在高温天气(30℃)的温度
2.2.2城市环境气候分析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1.城市环境气候分析
廉价的方式改造室外环境,以创造良好的风环境。
遮阴措施
1.绿化遮阴;2.建筑遮阴;3.地貌遮阴。
其他减少能量需求的措施
1.避免霜洞及窝风的影响; 2.避免辐射干扰; 3.避免不利风向; 4.避免局地疾风; 5.避免雨雪堆积。
2.3.3现状绿化与植被保护
首先,并非所有的树种都具有良好的景观 效果;
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 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
1
概述
2
城市环境气候分析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3
绿色建筑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
4
绿化设计
5
节地及公共设施集约化利用
2.1什么是环境?
(3)
环境角度
(2)
广义定义
(1)
现代建筑学与环境科学定义
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设计
物理
化学
绿色建筑
生物
舒适
节地
2.1.1室外环境设计的特征
02
2.场地安全 防汛能力按照《防洪标准》GB 50201-94(地下水) 电磁辐射(危害):1.电磁波的热效应;
2.电磁波的非热效应
2.3.2建筑气候分区
温和地区
严寒地区
1
5
2
夏热冬暖地区
4
3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分区 法
I区
VII区 VI区
II区 III区
V区 IV区
20
争取阳光
2.5节地及公共设施集约化利用
土地危机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应控制城市 用地增量,提高现有各项城市功能用地的 集约度。
途径:1.建造多层高层,提高容积率; 2.利用地下空间; 3.在城市,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 4.在农村,因地制宜,因形就势; 5.开发节地建筑材料。
旧区改造
旧建筑的利用
城市环境气候图
2.3绿色建筑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
1.选址与场地安全 2.建筑气候分区与节能设计 3.现状绿化与植被保护 4.水系与地貌的保护利用 5.光污染控制及室外绿色照明 6.创造良好的声环境
2.3.1选址与场地安全
01
1.绿色建筑的选址与规划的指导思想 一是考虑自然环境对建筑节能的正作用,避免场地周 围环境对绿色建筑本身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是减少建设用地给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原有植被的保护与利用; 2.城市区域环境绿化; 3.节约能源的理想种植设计
理想的节能种植设计
理想的节能种植设计(寒冷地区的植物布置)
干 热 气 候 中 树 木 栽 植
湿热气候的树木栽培
树木布局与通风
1.屋顶绿化
2.4.4建筑立体绿化
2.墙面绿化
3.窗台、阳台绿化
1 保护环境
基础、核心
2 利用环境
室外环境设计的是指就是充分利用各类无害自然环境资源实现绿色建筑设计。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3 防御自然,创造宜居环境
防御自然是人类修建建筑,构筑城市的最初动因。
2.1.2绿色建筑的设计包含两个要点
可持续发展 原则
科技性原则
整体优化原 则
以人为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则
经济性原则
地域性、历
热岛效应
主要原因:(50%+50%) 1.绿地的减少 2.能源的消耗
2.2.1城市内外的热平衡
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1.形成热岛环流
乡村风
2.影响市区降水量和 空气湿度
1. 热 岛 环 流 将 市 郊的污染凝结核 吹到城市上空, 从而增加降水量
酷暑天气日数增多,寒 冷天气日数减少
是喜是忧?
2. 虽 然 降 水 量 增
废旧建材的利用
谢谢!
其次,数目的保留应与场地功能组织相适 应;
最后,还应注意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
2.3.4水系与地貌的保护利用
水循环系统要求做到:1.增强地面透水能力。2.增加绿化面积。
2.3.5光污染控制及室外绿色照明
光污染
室外绿色照明
2.3.6创造良好的声环境
1.远离噪声规划;2.降低声源噪声辐射;3.噪声污染生态工程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