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针灸学》——围刺法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06中西医结合《针灸学》试卷A卷(12_26)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9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2006年级中西医临床本科《针灸学》试卷(A卷)姓名学号专业年级一、单选题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A.南宋·王执中B.晋代·葛洪C.元·滑伯仁D.明代·杨继洲E.北宋·王惟一2.足三阳经在下肢部的分布规律是: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分布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脉C.十五络脉D.十二经别E.十二经筋4.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A.胸部B.足部C.手部D.面部E.头部5.哮喘发作期.症见声高气粗、呼吸深长、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
根据五输穴本经“补母泻子法”宜选用哪个穴位:A.太渊B.尺泽C.列缺D.孔最E.少商6.“一源三歧”是指:A.任脉、督脉、阳维脉B.任脉、阴维脉、带脉C.任脉、督脉、带脉D.督脉、冲脉、带脉E.任脉、督脉、冲脉7.手三阴经循行走向的规律为: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8.以下不属于“四海”的为:A.气海B.血海C.水谷之海E.阳脉之海9.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分寸为:A.12寸B.15寸C.18寸D.19寸E.9寸10.张口取耳门、听宫、听会穴运用的是:A.骨度分寸法B.活动标志定位法C.固定标志定位法D.手指同身寸法E.简便取穴法11.以下关于“中指同身寸”的定义.哪项正确:A.以医生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B.以患者中指中节尺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C.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D.以患者无名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E.以医生无名指中节尺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12.五输穴位于:A.四肢部和躯干部B.四肢腕踝关节附近C.相关脏腑所处部位D.四肢肘膝关节以下E.以上均不对13.以下哪项不属于腧穴的近治作用:A.天枢穴治疗腹痛B.率谷穴治疗偏头痛C.昆仑穴治疗外踝扭伤D.后溪穴治疗腰扭伤E.曲池穴治疗网球肘14.咽喉肿痛实热证的首选腧穴为:A.合谷B.太溪D.太渊E.孔最15.以下哪个穴位位于眼周.且属于足阳明胃经:A.睛明B.四白C.光明D.地仓E.攒竹16.位于腕横纹处.常用于治疗神志疾病的穴位是:A.外关B.太渊C.后溪D.内关E.神门17.以下不宜直刺的穴位是:A.中府B.伏兔C.大肠俞D.曲池E.肩髃18.以下既是井穴.又具有催乳作用的穴位是:A.少商B.涌泉C.肩井D.少泽E.大敦19.夹脊穴的定位方法是:A.第一胸椎至第四骶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B.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C.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1寸D.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1寸E.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20.孕妇不宜针刺的穴位是:A.大椎C.太溪D.太冲E.三阴交21.以下关于环跳穴定位的描述.哪项正确:A.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B.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2/3与内1/3的交点C.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2/3与内1/3的交点D.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E.以上均不正确22.在胸部距离前正中线6寸.腹部距离前正中线4寸的经脉为:A.胆经B.脾经C.胃经D.膀胱经E.肾经23.任脉循行经过下列那个部位:A.足外侧B.足内侧C.腰部D.下肢内侧E.腹部24.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背俞穴是:A.膈俞B.胃俞C.肾俞D.肺俞E.心俞25.下列哪项不是委中穴的主治范畴:A.腹痛、吐泻B.丹毒C.痛经D.下肢痿痹E.小便不利26.关于太冲穴的表述.哪项不正确:A.输穴.原穴B.归属于足厥阴肝经C.位于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D.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患E.直刺0.5-0.8寸27.Which is the indication of Zhiyin (BL67):A.constipationB.asthamC.malposition of the fetusD.toothacheE.sorethroat28.Which belongs to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A.YinlingquanB.JianliaoC.JianjingD.DadunE.Chengshan29.以下哪项不属于针具的范畴:A.砭石B.雷火针C.骨针D.毫针E.磁针30.关于睛明穴的刺灸法操作.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宜用指切进针法B.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向外侧推开并固定C.进针时.针沿眶缘缓慢进针D.进针后.可使用提插捻转等行针方法以促使得气E.刺入0.5-1寸.最深不宜超过1.5寸31.徐疾补泻中的补法操作正确的是:A.缓慢进针.疾速出针.少捻转B.缓慢进针.缓慢出针.多捻转C.疾速进针.疾速出针.少捻转D.疾速进针.缓慢出针.多捻转E.缓慢进针.疾速出针.多捻转32.关于晕针的处理.哪项不正确: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B.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C.给饮温开水D.重者指压人中、内关.艾灸关元、气海穴E.可采取吸氧等急救措施33.以下关于提插法的表述.哪项不正确:A.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谓之“插”B.指力要均匀.幅度不宜过大C.为方便操作.可适当改变针刺角度、方向D.频率不宜过快.60次/分左右E.刺激量大小与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有关34.呼吸补泻的泻法是:A.医生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B.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C.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D.医生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E.医生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35.下列病证中.适用于隔姜灸的是:A.瘰疬B.风寒感冒、呕吐泄泻C.肺痨D.溃疡初起E.中风脱证36.温针灸的正确操作方法是:A.用艾条灸所针刺部位B.施灸后针刺C.针刺延长留针时间后出针D.使用太乙针施灸E.针柄上穿置长度适宜的艾条施灸37.下列关于灸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顺序先阳后阴B.部位先上后下C.艾炷从小到大D.灸法不存在补泻的方法E.颜面、大血管部位不宜用直接灸38.头针额中线位于:A.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B.神庭穴起.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C.眉冲穴起.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D.头临泣穴起.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E.前神聪穴至悬厘穴的连线39.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拔罐时.多选用的方法是:A.闪罐法B.走罐法C.药罐法D.刺络拔罐法E.留针拔罐法40.三棱针治疗中暑、急性吐泻适宜用下面的那种方法:A.点刺法B.散刺法C.刺络法D.挑刺法E.叩刺法41.下列哪组穴位需慎用电针治疗:A.肺俞与大杼(同侧)B.环跳与次髎(同侧)C.乳根与膻中(左侧)D.双侧阴陵泉E.关元与天枢42.皮肤针不宜用于治疗:A.痛经B.皮肤溃疡C.腰痛D.神经性皮炎E.便秘43.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于:A.耳垂B.耳舟C.对耳轮上、下脚D.耳甲E.对耳轮体部44.下列可进行针刺操作的情况是:A.孕妇的下腹部B.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C.皮肤感染、溃疡部位D.体质虚弱的患者E.自发性出血患者45.下列属于原络配穴法的是:A.内庭、梁丘B.神门、少海C.太渊、列缺D.太溪、涌泉E.劳宫、内关46.以下符合“菀陈则除之”原则的是:A.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B.点刺水沟用于急救C.温针灸治疗膝痛D.艾灸百会治疗子宫脱垂E.针刺大椎治疗风热感冒47.行痹的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A.膈俞、血海B.阴陵泉、足三里C.大椎、曲池D.肾俞、关元E.风池、百会48.针灸治疗面瘫所选取的主要经脉应是:A.手足少阳经B.手足阳明经C.手足太阴经D.手足厥阴经E.手足少阴经49.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可在基本处方上加:A.行间、侠溪、太溪B.气海、脾俞、胃俞C.肾俞、悬钟、三阴交D.合谷、曲池、太阳E.中脘、丰隆、阴陵泉50.以面色苍白、二便失禁、气息短促、脉散或微为主症的中风患者.宜选用下列哪组针灸处方:A.内关、水沟、关元、气海、神阙B.内关、水沟、十二井穴、太冲、合谷C.内关、水沟、三阴交、尺泽、委中D.内关、水沟、太冲、太溪E.内关、水沟、大椎、曲池51.下列穴位除哪个外.均可用于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A.行间B.侠溪C.四神聪D.足三里E.神门52.下列哪个不是三伏天灸治疗哮喘常用的腧穴:A.肺俞B.膏肓C.膻中D.定喘E.列缺53.关于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方法.哪项不正确:A.疱疹局部阿是穴宜用围刺法B.疱疹局部可用刺络拔罐法C.疱疹初起.相应夹脊穴不宜用针刺补法D.疱疹后遗神经痛不宜使用艾条灸E.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54.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或矢气后痛减.宜选取下列哪组针灸处方:A.中脘、内庭、三阴交、太溪B.中脘、关元、天枢、太冲C.天枢、水分、阴陵泉、足三里D.脾俞、胃俞、大肠俞、神阙E.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55.以下关于双手进针法的内容.哪项不正确:A.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腧穴的方法B.针刺膻中穴宜选用提捏进针法C.针刺环跳穴宜选用夹持进针法D.针刺气海穴宜选用舒张进针法E.针刺中府穴宜选用指切进针法56.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为:A.《内经》B.《灵枢》C.《足臂十一脉灸经》D.《阴阳十一脉灸经》E.《针灸甲乙经》57.下列哪些经脉的名称是错误的:A.手厥阴三焦经B.手太阳大肠经C.手少阴心包经D.足少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58.有关奇经八脉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直接隶属于脏腑B.均左右对称地分布于身体两侧C.无所属腧穴D.均上下循行E.均起于胞宫59.以下属于特定穴的是:A.五输穴B.奇穴C.八会穴D.八脉交会穴E.交会穴60.有固定名称和固定位置的是:A.经外奇穴B.阿是穴C.十二经穴D.任脉穴E.督脉穴61.以下关于血海穴的叙述.哪项正确:A.位于屈膝时.髌骨外上缘上2寸处B.归属于足阳明胃经C.善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D.直刺1-1.5寸E.善治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62.大椎穴可用于治疗:A.感冒、发热B.癫狂痫C.颈项强痛D.耳鸣耳聋E.痤疮63.捻转补泻的泻法操作正确的是: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B.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C.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D.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E.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操作时间长64.“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A.热痹B.冷痹顽麻C.实热性疾病D.急性痈肿E.虚寒性疾病65.关于针刺深度的说法.哪项正确:A.体质壮实者.宜深刺B.头面、胸背部宜浅刺C.阳证、新病宜深刺D.年老体弱宜深刺E.寒冷季节宜浅刺66.导致滞针的因素有:A.精神紧张B.体质虚弱C.单向捻针D.过度劳累E.留针时间过长67.关于针灸治疗痛经.下列哪项正确:A.次髎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穴B.虚证痛经可加用灸法C.气滞型加肝俞、太冲D.耳针治疗痛经可选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等穴E.穴位注射法治疗痛经常用当归注射液68.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基本处方包括:A.肾俞、命门B.肺俞、脾俞C.百会、神门D.关元、中极E.膀胱俞、三阴交69.针灸治疗前额头痛.宜选取下列哪些腧穴:A.印堂B.合谷C.内庭D.太阳E.外关70.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伴头胀、面赤、烦躁易怒.宜选取哪些经脉的腧穴治疗: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阳三焦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71.请写出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针刺起源于(B )A.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E .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 A )A.圆针 B .圆利针 C .长针 D .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 )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B .《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 D .《孟子·离娄篇》 E .《黄帝明堂灸法》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2.《内经》主张补泻手法分层而施。
( × ) 3.《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着。
( √ )三、填空题 1.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进行系统总结的专着是《针灸大成》 。
2.比较成熟的特定部位刺法有耳针法、头皮针法和腕踝针法。
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 四、名词解释 1.刺法灸法学: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 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九针:《内经》 中创制的针对各种疾病使用的九种针具。
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3.微针:指现代针灸学发展起来的头皮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等针法,目前将之称为 “微针”系统。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1.毫针由哪几个部分构成?2.毫针的规格主要是根据什么区分的? 3.简述纸垫练针法的目的与操作方法? 4.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5.什么叫揣穴?6.简述针具器械消毒的主要方法? 7.常用的持针法有哪些?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 A .《灵枢》 B .《针经指南》 D .《针灸大成》 E .《神应经》 (二) B 型题.天灸 E .温针灸 D .间接灸 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 B 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 A .十二字手法 B .下手八法 C 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D ) A .苍龟探穴 B .赤凤迎源 C .子午捣臼 D .青龙摆尾 E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 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 C (三) C 型题 A .间接灸 B .实按灸 C .两者均是 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 B ) 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 A )A .电针B .水针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 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D ) 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 C ) (四) X 型题 1. B ) C .《金针赋》A . 2. A . D . .灯火灸B .艾条灸 A . E ) .阳中隐阴 D .青龙摆尾C )D D .两者均非 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 ABCD ) 圆针 B .锋针 C .大针 D .长针E .皮内针 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E ) 腧穴特种治疗技术 B .灸法技术 C .针刺技术 推拿技术 E .特定部位刺法技术 、判断题E .进水泻法 .白虎摇头具体名称: 镵针、 圆针、鍉针、锋针、.押手有什么作用?8.9.双手进针法有哪些?简述其操作要点与适应范围?10.简述插入速刺法与压针缓进法的操作方法?11.何谓直刺、斜刺、平刺?简述各自的适应范围?12.确定针刺深浅的依据是什么?13.什么叫提插法?简述其操作方法?14.什么叫捻转法?简述其操作方法?15.简述导气法的操作方法?16.简述平补平泻法的操作方法?17.简述动留针法、静留针法的操作与应用?18.临床上应如何出针?一、选择题(一)A 型题1.温针灸法时装置艾绒之处是( D )A.针尖 B .针身 C .针根 D .针柄 E .针尾2.针刺肺俞穴的适宜体位是( B )A.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E.侧伏坐位3.旋转揣穴法的适宜穴位是(D )A.内关 B .阳池 C .解溪 D .养老 E .中脘4.高压蒸气灭菌法要求在规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保持分钟以上。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针灸围刺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70例疗效观察

针灸围刺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70例疗效观察徐颖;李涛;鲁超;田卫卫;陈国瑞【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围刺法联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围刺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结节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67%)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效率(78.33%)(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THS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TGAb、TMAb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缩小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方面均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研究阶段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围刺法联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甲状腺功能,并有效地抑制结节体积,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13【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针灸围刺法;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作者】徐颖;李涛;鲁超;田卫卫;陈国瑞【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其中95%为良性肿瘤[1-3]。
目前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会导致形成手术瘢痕。
刺法灸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刺法灸法重点整理1.刺法、灸法、灌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略)2.古代的九针名称、应用及治疗作用。
3.局部多针刺法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治不愈的痹症和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
(所谓治留痹久居)齐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又缠绵不愈的痹症和疼痛。
(所谓治寒气小深、痹气小深者)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闭阻所致的疼痛、麻木、局部肿胀,而病变范围较大、病位浅表者。
适用于风湿痛、皮神经炎、软组织损伤等。
(所谓治寒气大博)围刺: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临床用于局限性肿块、结节、麻木、疼痛。
4.病位深浅刺法(刺皮、刺肉)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刺肉之法恢刺和关刺——刺筋之法短刺和输刺——刺骨之法直针刺法: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刺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5.眼部腧穴针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承泣、睛明、球后等眼部腧穴针刺时做到:①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②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o.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③进针后,一般不提插捻转。
④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⑤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防止出血。
6.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晕针、气胸)晕针现象: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伏。
甚而神智昏迷,卒然扑倒,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灸法学重点知识归纳
刺法和灸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其重点知识的归纳:
1. 刺法:
- 刺法是通过使用针具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 古代刺法主要有针灸、刺络等,现代刺法还包括微针、电针等。
- 针刺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舒缓疼痛,改善身体功能,促进自愈能力。
- 刺法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位置、深浅、角度等技巧,避免可能的不
良反应。
- 使用器械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和交叉传染。
2. 灸法:
- 灸法是一种通过燃烧中草药或其他物质,将热量作用于穴位或特定
部位的治疗方法。
- 灸法分为直灸和间接灸,前者将物质直接燃烧在穴位上,后者将物
质燃烧在容器中,间接作用于穴位。
- 灸法可以温通经络,驱寒散寒,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 灸法具有保健作用,如艾灸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舒缓疲劳等。
- 使用灸具时要注意燃烧物品的火候和温度,避免皮肤烫伤。
- 对于特定疾病和体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灸法的方法和频次。
以上是刺法和灸法的重点知识归纳,这两种方法在中医学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但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正确使用。
在接受这些治疗方法时,请寻求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
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
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
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
适应病症考试用书
可用于偏头痛、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疖肿、腮腺炎等急性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