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系列-人造血管内瘘[内容充实]

合集下载

血管通路系列人造血管内瘘ppt课件

血管通路系列人造血管内瘘ppt课件

并发症及处理
心力衰竭
高流量内瘘的定义:临床可用内瘘自然血 流量(Qa)与心输出量(CO)比值评估内瘘 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当Qa≥1500ml/min, Qa/CO≥20%为高流量内瘘,心衰发生风险增 加。
术前准备
术前设计并标记切口位置,人造血管走 形
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
一般选用直径 6-7mm 的人造血管
美国巴德(BARD)公司Impra人造血管、 美国戈尔公司Core-Tex人造血管、德国贝朗 (BRAUN)及美国百特(BAXTER)人造血管 等。
手术步骤---前臂U型
修剪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吻合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8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吻合肱动脉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局麻后切开皮肤,暴露腋静脉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移植血管材料的种类和选择

合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膨体(ePTFE)
聚醚-氨基甲酸酯(PEU)
涤纶人造血管
生物移植血管
自体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牛颈动脉
牛肠系膜静脉
人造血管内瘘特点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局麻后切开皮肤
手术步骤---前臂U型
游离肱动脉及回流静脉

人造血管内瘘医学PPT课件

人造血管内瘘医学PPT课件



肱动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间插式移植
6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7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8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9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10
适应症
上肢血管纤细无法制作自体内瘘。
38
并发症及处理
心力衰竭
高流量内瘘的定义:临床可用内瘘自然血 流量(Qa)与心输出量(CO)比值评估内瘘 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当Qa≥1500ml/min, Qa/CO≥20%为高流量内瘘,心衰发生风险增 加。 处理方法:移植内瘘缩窄术,间插式血管移 植,内瘘结扎。
13
术前准备
术前设计并标记切口位置,人造血管走 形 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
一般选用直径 6-7mm 的人造血管
美国巴德(BARD )公司 Impra人造血管、 美国戈尔公司 Core-Tex人造血管、德国贝朗 ( BRAUN )及美国百特( BAXTER )人造血管 等。
36
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发生率5.3%-22%,多与穿刺有关,表现 为局部红肿、压痛、肿块或窦道形成,可出现全 身症状:发热、血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病原学:金葡球菌(32-55%),肠球菌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20-32%),革兰氏阴性菌(1018%),其他(15%) 处理:静脉应用抗生素;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 佳,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
37
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瘤 AVG内瘘由于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 与内瘘血管相通,伴有搏动成为假性动脉瘤,其瘤 壁是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壁。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穿刺研究进展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穿刺研究进展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穿刺研究进展摘要: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

但反复多处穿刺AVG会引起人造血管内膜增生和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

正确使用、护理AVG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研究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要走的一条血管通道,但由于自身的血管状况较差,或者在多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后,自体血管无法再利用,所以选择自体、异体和人造血管作为支架。

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可任意选择,可反复穿刺。

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和良好的护理可以延长其应用的时间。

一、AVG穿刺(一)穿刺时机AVF术后至少10 d后进行穿刺,而AVG则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选用ePTFE材料行AVG术后,由于移植物管壁较多空隙存在,导致血清渗出,出现移植侧肢体水肿;移植物腔内压力越大,越易出现严重持续的水肿。

术后2周或更长,在移植物与周围血管粘连后水肿开始消退,才可以进行穿刺。

(二)血流方向判断一般AVG可通过人工血管走行区正中以手指阻断人工血管,但对动静脉吻合口距离近者需通过触诊:压迫AVG中点阻断血流、另一只手触摸受压点两侧血管、有搏动者为动脉侧,无搏动者为静脉侧[[1]]。

(三)穿刺方法绳梯式穿刺,距离原则同AVF,即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3cm,动静脉穿刺点间距至少5cm,两次穿刺点之间至少0.5~1cm[[2]]。

穿刺角度更大,为30°~40°[[3]]。

①即穿型AVG:PTFE-弹性层-PTFE的特殊三明治结构,中层的弹性层可在穿刺后快速回缩,降低出血风险[[4]]。

②对于“U”形人造血管,可以将动静脉端反方向穿刺,在针尖都向上的情况下静脉端从上往下穿刺,动脉端从下往上穿刺反之亦可。

血液透析患者植入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植入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1) 4 个月 , 析 2— w, 4 5h 次 ; 造血管 内瘘使用 透 3I X/ 4~ . / 人
下确定动 、 静脉 的走 向。在穿 刺 “ ” U 型人造 血管 内瘘时 , 穿 刺点在吻合 口下不少于 5c 两点间距 离不少于 5CI不宜 m, I, T
在瘘管弧形转弯部位穿 刺。每次穿 刺点相 隔 1c m左右 , 让 每个穿刺点有间 隔时间愈合 恢 复 ; 穿刺 以 4 。 5 角进 针 , 使 血管壁形成“ 片” 应 , 皮 效 拔针 时皮 片起到减 少穿 刺点 病例资料 .
8例人造血管 内瘘 患者 , 中男性 5例 , 其 女
22 2 瘘穿刺方法 ..
首次使用 人工血 管内瘘时 , 应在 B超
性 3例 , 龄 5 年 8—8 ( 5 8±2 8 岁 。原发 病分别 为 : 尿 16 . .) 糖 病 肾病 4例 , 高血压 肾病 2例 , 多囊 肾 1 , 例 慢性 肾小球 肾炎 1 。行人 造 血 管 内瘘 前 维 持 性 透析 时 间 l 例 4~7 3 6( 1±
立 即拔 出, 避免反复穿刺 , 注意加 压止 血方 法。 23 2 感染 .. 人 造血 管 内瘘感 染发 生率 为 3 5 2, . %I 本组 ] 发生 2例 。表 现为 发热 、 战 , 管局 部表 现为红 、 、 、 寒 瘘 肿 热
2 1 围手术期护理 . 2 11 术前准备 .. () 1 术前 积极控制 感染 , 护术肢 血管 , 保
痛 。护理应注意 : 1 严格无菌操作 , 刺部位严 格消毒 , () 穿 避 免污染 ;2 提高穿刺 技术 , 免在有 血肿 、 染 、 () 避 感 破损 的皮 肤上穿刺 ;3 内瘘感染时 , () 改临时性 血管通路 , 同时积极控

人工血管内瘘术

人工血管内瘘术

人工血管内瘘术血管通路一直是透析患者不可逾越的难题,部分病人前臂静脉血管耗竭,如何在没有痛苦和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情况下建立这种通路,使透析象普通的静脉穿刺输液一样简便易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人工血管内瘘术的开展使这个理想变为现实。

血液透析需要一条将血液引出体外进入透析器的有效通路,短期血液透析以及高龄患者可以进行临时性及半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建立通路,但是却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中心静脉的血栓形成和狭窄,导管感染等。

前臂动静脉侧端吻合内瘘术为他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们现代的血液透析可以象普通的静脉穿刺输液一样简便易行,真正使科技简单而高效的服务于我们的广大尿毒症患者。

这里面分为两类,一类是前臂静脉条件较好的,可以实行自体动静脉的吻合;但还有部分人由于经常静脉输液,前臂表浅静脉已经破坏殆尽,这样就必需使用人工血管分别和前臂或上臂的动静脉分别端侧吻合制作内瘘,同样实现了患者轻轻松松生活,简简单单透析的梦想。

我科目前常规开展了这类手术,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人工血管取材简单, 长度、口径可随意选择, 透析流量大, 透析效果满意, 手术后至透析间隔时间短的优点。

用聚氟四乙烯(PTFE) 人工血管移植造瘘,在臂丛麻醉下,肱动脉- 人工血管-自体静脉行U 字型吻合,自体血管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术后行抗感染,抗凝治疗。

3~4 周内瘘成熟后即可作为透析通路使用使用同时我们也提醒我们广大的医疗护理人员,如果患者不可避免要进入透析状态,比如说内分泌常见的糖尿病肾病、肾病科各型慢性肾脏疾病以及泌尿外科慢性尿潴留患者,请一定认真保护他们的前臂表浅静脉,这也是对生命另外一种贴心的呵护和尊重!我科目前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6岁,因在某医院血液透析不充分转来我科,15年前曾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行肾脏移植术,术后移植肾失去功能,持续行血液透析治疗,近期透析通路流量不佳。

曾经行在多家医院行前臂自体内瘘术多次,前臂静脉已耗竭。

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关键词】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必须有一条可靠耐用的血管通路,有些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行自身血管内瘘,或多次自身血管内瘘闭塞而不得不采取另外措施建立血管通路。

本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成功地为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3、74、76岁。

原发病:慢性肾炎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

2例系自身血管内瘘闭塞,1例曾使用带涤纶套长期留置导管后因导管血栓形成而无法使用。

均选用美国Gore-Tex公司生产的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直径6mm。

手术方法3例均行肘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袢型吻合。

臂丛神经麻醉下常规消毒铺巾,取桡骨小头水平处动静脉方向纵行切口(长约3~5cm),分离暴露并游离一段长约3cm左右的肱动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动静脉外膜尽量剥离干净,取肝素盐水浸泡过的人造血管30cm,将其两端修剪成斜面,在吻合水平以下10cm、前臂正中纵向作一小切口,用大弯钳从皮下深层向上分离一隧道至肘部水平,然后将人造血管呈袢型植于皮下深层,两端向上显露于肘部切口之外。

检查人造血管有无扭曲、压迫,用肝素盐水冲洗干净人造血管内可能流进的血液,然后分别与肱动脉和静脉行端侧吻合。

检查吻合口通畅无渗漏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本组采用头静脉吻合2例,与贵要静脉吻合1例,均一次获得成功。

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d,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临床应用术后3~4周开始使用,分别在人造血管动静脉端进行穿刺,动脉端穿刺针与血流逆向,引出血液;静脉端穿刺针与血流方向一致,作为血液的回路。

3例血流量均达到250ml/min以上,血透结束时用手指压穿刺点10~20min,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加压2h。

使用时间最短9个月,最长已达3年,现仍在使用中,透析效果良好。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应用背景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应用背景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应用背景1. 引言1.1 简介人工血管内瘘技术(AVF)是一种用于治疗血管功能障碍或血管搭桥手术后引起的瘘管闭塞的新技术。

通过在血管内种植一种人工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

AVF技术的原理是在瘘管位置引入人工血管,使得血液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实现病人的恢复和治疗目的。

近年来,AVF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就AVF技术的原理、国内外应用背景、技术优势、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 研究背景人工血管内瘘技术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透析通路。

在过去,慢性肾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动静脉瘘术或人工血管进行透析治疗,但是这些传统的透析通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

研究人工血管内瘘技术成为了当前医学界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人工血管内瘘技术可以通过将人工血管植入到动、静脉之间形成内瘘通路,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动静脉瘘术或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内瘘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国外,人工血管内瘘技术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可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国内,这项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对人工血管内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3 研究意义研究血管内瘘技术的意义在于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传统的血液透析治疗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血管将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和使用寿命限制。

而人工血管内瘘技术通过在患者体内形成一个血管内瘘,可以有效地提高透析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还可以解决传统动脉-静脉血管连接需要外科手术切开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得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就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得血管通路就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以实施得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与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动静脉内瘘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生命线。

然而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以及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得血管耗尽,尤其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半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时,患者得自身血管不能建立良好得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为这类患者血液透析得首选血管通路、人造血管内瘘具有血管通畅、血流量大、穿刺方便、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得生活质量,就是血液透析得理想血管通路之一。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所以人造血管内瘘在护理上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以及人造血管内瘘围手术期得护理到并发症得护理。

制造人造血管得材料有天然真丝,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现在应用最多得就是涤纶与PTFE得人造血管、PTFE内瘘手术方法患者取平仰卧位,外展术侧上肢,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用龙胆紫进行肱动脉、肘部静脉标记及人造血管位置定位。

根据拟采用得动静脉选择切口,垮血管走向做一长4~5cm得横切口,如所选动静脉相距较远,可分别于动静脉处做两个切口,分离暴露并游离一段长约3cm左右得动脉与静脉,静脉用胶片牵引,动脉两侧分别用动脉夹阻断血流,根据人造血管长度,在前臂人造血管弯曲部顶部做切口,用人造血管皮下隧道器分2次做皮下隧道,将人造血管引入皮下,两端分别与分离准备好得动静脉端行侧吻合,形成U形人造血管袢管。

如图:一、围手术期得护理1、术前准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大多会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进行必要得化验、检查与治疗,为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奠定了基础。

术前有必要进行详细得检查,尤其就是自体血管造瘘失败后,其肢体血管已产生不同程度得病理变化,故术前应认真检查肘部动脉搏动情况及肘部浅静脉情况,并行彩色多普乐超声检查,以明确血管条件、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造血管内瘘
长沙市中心医院 刘峻
医学精制
1
长期血管通路
• 自体动静脉内瘘 • 人造血管 • 带涤纶套长期留置导管
医学精制
2
人造血管内瘘应用现状
美国人造血管内瘘占65%,加拿大35% 国内开展较好的透析中心10%左右,多数不足2% 上海2008年统计,自体血管内瘘占82.56%,移植血 管内瘘1.63%,长期导管5.01% 省内:湘雅三医院、怀化535医院
游离并显露肱动脉
医学精制
26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建立皮下隧道
医学精制
27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引入人造血管
医学精制
28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吻合静脉
医学精制
29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吻合动脉
医学精制
30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检查吻合口,缝合皮肤
医学精制
31
手术要点
确保无菌操作,防止人工血管污染。 静脉选择顺序: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 静脉、深静脉。 任何交通静脉不得轻易结扎。 人造血管内不能加压注射生理盐水,易引起 血清肿。 移植物深浅适宜。 注意边距与针距。
医学精制
3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口服双嘧达莫或肠溶阿司匹林1-2周, 高凝状态患者,可每12~24 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 肝素3000-5000U。
抬高术侧肢体,避免受压迫。
AVG术后2-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并可触及血管 走行,才能进行穿刺;如病情允许,推荐3-6周后 再开始穿刺。
穿刺顺序与方法: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 避免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与皮肤呈30-40̊角。
医学精制
33
并发症及处理
血清肿 血栓形成 感 染 动脉瘤 心力衰竭 窃血综合征 肿胀手综合征
医学精制
3
移植血管材料的种类和选择
合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膨体(ePTFE) 聚醚-氨基甲酸酯(PEU) 涤纶人造血管 生物移植血管 自体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牛颈动脉 牛肠系膜静脉
医学精制
4
人造血管内瘘特点
医学精制
5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腋动脉 –股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肱动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间插式移植
医学精制
6
人造血管瘘类型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医学精制
7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医学精制
8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医学精制
9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医学精制
10
适应症
上肢血管纤细无法制作自体内瘘。 反复制作内瘘使上肢动静脉血管耗竭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等使上肢自身 血管严重破坏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用移植 血管搭桥。
医学精制
21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吻合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医学精制
22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吻合肱动脉及人造血管
医学精制
23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医学精制
24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局麻后切开皮肤,暴露腋静脉
医学精制
25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医学精制
11
禁忌症
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 血栓形成或闭塞。
严重动脉狭窄
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 个月。
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获控制,低血 压患者。
手术部位存在感染,脓毒血症。
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医学精制
12
术前准备
询问病史:有无中心静脉插管史,起搏器安装 史,糖尿病,SLE等病史
通过物理检查及血管彩超检查上肢血管(必要 时进行血管造影),选择拟做吻合的动静脉,动 静脉内径应不小于3mm。
评估患者心功能,存在心功能不全应予以改善。
评估凝血状态。
术前1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医学精制
13
术前准备
术前设计并标记切口位置,人造血管走 形
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
医学精制
16
手术步骤---前臂U型
游离肱动脉及回流静脉
医学精制
17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前臂远端切开,建立皮下隧道
医学精制
18
手术步骤---前臂U型
通过皮下隧道引入人造血管
医学精制
19
手术步骤---前臂U型
通过皮下隧道引入人造血管
医学精制
20
手术步骤---前臂U型
修剪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医学精制
35
并发症及处理
血栓形成 :是AVG失功能最常见原因,发生 率9-19.8%,分为早期血栓形成和晚期血栓形成, 术后1月内为早期血栓形成。
原因:吻合口狭窄、移植血管隧道内扭曲、术 中血管内膜损伤、术后血管受压、动脉血供不 足,静脉回流不畅,高凝状态等。
处理:尿激酶溶栓、球囊导管取栓、手术切开 取栓、间插式血管移植、球囊扩张等。
医学精制
34
并发症及处理
血清肿 :上肢袢式移植发生率高达95%, 是由无菌性血清样液体聚集在人造血管周围, 液体外周由无分泌性纤维膜包裹。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术后1-3天,表现为移 植血管周围弥漫均匀性肿胀,一般持续3-6 周常可自行消退。
处理:抬高术侧肢体;红外线照射;必要 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放液。
医学精制
37
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瘤 AVG内瘘由于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
医学精制
36
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发生率5.3%-22%,多与穿刺有关,表现 为局部红肿、压痛、肿块或窦道形成,可出现全 身症状:发热、血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病原学:金葡球菌(32-55%),肠球菌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20-32%),革兰氏阴性菌(1018%),其他(15%)
处理:静脉应用抗生素;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 佳,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
一般选用直径 6-7mm 的人造血管
美国巴德(BARD)公司Impra人造血管、 美国戈尔公司Core-Tex人造血管、德国贝朗 (BRAUN)及美国百特(BAXTER)人造血管 等。
医学精制
14
手术步骤---前臂U型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医学精制
15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局麻后切开皮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