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国网条码校验码计算
条形码校验码计算例题

条形码校验码计算例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条形码,它是一种用于标识和追踪物品的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特定的宽度和位置,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商品的信息。
而校验码则是条形码中用于验证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部分。
假设我们有一个条形码,其数字部分为1234567890,那么如何计算其校验码呢?
首先,我们需要将数字部分的每一个数字乘以相应的权重因子。
通常情况下,从右往左数,第一个数字的权重因子为3,第二个数字的权重因子为2,第三个数字的权重因子为1。
接下来,我们将所有的乘积加起来得到一个总和。
然后,我们将总和除以10,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最后,我们将余数加上一个字符,这个字符取决于总和的商。
如果商为0,则余数为0;如果商为1,则余数为3;如果商为2,则余数为4;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使用上述方法来计算1234567890的校验码。
首先,我们将数字部分乘以相应的权重因子:
1 * 3 +
2 * 2 +
3 * 1 +
4 * 3 +
5 * 2 +
6 * 1 +
7 * 3 +
8 * 2 +
9 * 1 + 0 * 3 = 15 然后,我们将总和除以10:
15 / 10 = 1 (5)
最后,我们将余数加上一个字符:
5 + 5 = 0
所以,1234567890的校验码为0。
条码校验码计算公式(含代码)

C=C+long(ls_tmp)
End If
Next
//A*3=B
B=A*3
//B+C=D
D=B+C
//D最小整數倍:D+10 - mod(D,10),D最小整數倍 -D
E=10 - mod(D,10)
ls_checkcode=string(E)
4,第二步結果加上第三步結果
B+C=D 即: 87+21=108 第四步的結果用D表示
5,用"大於"或"等於" 108(D的結果)且為10的最小整數倍的數減去108(D的結果)
其差即為所求校驗碼的值
110-108=2
(或 10 -3;ls_checkcode
Retur
n ls_rc
其差即為所求校驗碼的值
110-108=2
(或 10 - mod(108,10))
6,校驗碼乘以1
2*1=2
*/
string ls_rc,ls_checkcode
long A,B,C,D,E
long J,K
string ls_tmp
as_code=trim(as_code)
K=1
校验码X=2
//
6939334351042
1,從右到左,從倒數第二位 4 的偶數位相加
4+1+3+3+9+9=29
第一步的結果用A表示
2,將第一步結果乘以3
A*3=B 即:29*3=87 第二步的結果用B表示
校验码巧解之完整版

校验码巧解之完整版摘要作为几大热门专业之一,计算机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关于校验码这方面的计算总是困扰着历届学员,同时这方面的知识不光在组成原理里面出现,在网络里面也涉及到。
所以本论文认真总结了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检验码)计算的详细过程,希望能帮各位学员或初学者解决这方面困扰。
关键词解决;计算机;校验码;计算1相关背景介绍1.1海明码:(Hanming)1)海明码的用途:在计算机计算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出现差错。
为了能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通常可将原数据配成海明码。
2)海明码的引入:海明码是由Richard Hanming于1950年提出的,它具有一位纠错能力。
由纠错编码理论得知,任何一种编码是否具有检错能力和纠错能力,都与编码的最小距离有关。
所谓编码最小距离,是指编码系统中,任意两组合法代码之间的最小二进制位数的差异。
根据纠错理论得:L-1=D+C 且D>=C即编码的最小距离L越大,则其检测错误的位数越多、纠正错误的位数也越多,且纠错能力恒小于等于检错能力。
1.2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引入:磁表面存储器由于磁介质表面的缺陷、尘埃等原因,致使出现许多个错误位,循环冗余检验码可以发现和纠错数据在存储或传送过程中出现的多位错误代码,因此CRC码在磁介质存储器和计算机通信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例子精讲2.1设置一个信息流的海明码2.1.1题目设计:分别按“配偶原则”和“配奇原则”设置信息码1100101的海明校验码,要求能指出和纠正一位错。
【解析】1)确定海明码的校验位的位数:设r为校验位的位数,则整个码字的位数应满足不等式:2r>=k+r+1,其中k为信息位数,这里k=7,所以可计算出r>=4,所以至少需要4位校验位。
2)确定校验位的位置:用位号(1-11)为2的权值的那些位,即20,21,22,23的位置作为校验位,分别记作P1,P2,P3,P4,余下的位有效信息位。
车辆识别码VIN校验位计算方法

车辆识别码VIN校验位计算方法
VIN码各位数字的“对应值”: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ABLeabharlann CDEF
G
H
J
K
L
M
N
P
R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7
9
2
3
4
5
6
7
8
9
VIN码从第1位到第17位的“加权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7
6
5
4
3
2
10
9
8
7
6
5
4
3
2
计算方法
VIN码从从第一位开始,码数字的对应值×该位的加权值,计算全部17位的乘积值相加除以11,所得的余数,即为第九位校验值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例子:
如何生成国家电网条码校验码

国家电网标签上的条码是22位数据的Code128C条码,其中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Code128C类型本身不带校验码的,这就需要用校验算法把校验码算出来,这个校验算法是MOD10。
批量生成含校验码的电网条码数据可以参考如下操作:
1、启动软件,点击条码批量生成工具,在弹出的设置框里,输入21位条码数据,编制规律选择“递增”,勾选“自校验”,算法选择“Mod10”。
2、生成数量里输入要一次生成的数据量,点击生成,带校验码的数据就生
成了。
点击“导出”可以把这些数据保存成TXT文本格式。
3、软件的模板里自带有国家电网标签模板,可以将上述生成的条码数据跟软件连接,自动批量生成电网标签。
校验码计算方法范文

校验码计算方法范文校验码是一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中是否出现错误的方法。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定的运算,生成一个额外的数字或字符,将其附加在数据后面发送,接收方再利用同样的运算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生成的结果与校验码匹配,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校验码有多种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校验码计算方法。
1.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校验方法之一,适用于英文字符的传输。
校验方法是计算字符中所有字节的二进制位中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
如果是奇数,校验位就设置为0,如果是偶数,校验位就设置为1、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统计,校验位是否与计算结果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2.校验和:校验和是将数据中的所有字节进行相加,并将结果取补码作为校验码。
发送方计算校验和后,将其附加在数据中一起发送,接收方将数据中的所有字节相加并取补码,如果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校验码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3.CRC校验码:CRC校验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校验方法,广泛用于数据通信中。
计算CRC校验码需要用到一个多项式,称为生成多项式。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通过对数据与生成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运算,得到余数(也就是校验码),将其附加在数据中一起发送。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再次对接收到的数据与生成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运算,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否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4.哈希校验码:哈希校验码是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校验方法。
发送方将数据通过哈希算法处理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将其附加在数据后发送。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同样通过哈希算法计算数据的哈希值,并与接收到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校验码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传输需求,选择适合的校验方法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值得注意的是,校验码可以检测出一部分错误,但不能检测出所有错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15位和18位校验规则代码设置

15位和18位校验规则代码设置1. 15位和18位校验规则代码的概念和作用唯一识别信息号码是每个公民的标识,它包含了个人的身份信息,并在很多重要场合使用。
在我国,根据公安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唯一识别信息法》,唯一识别信息号码一般有15位和18位两种规则代码设置。
这两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设置规则是为了便于核对、验证和辨认身份信息的真伪。
其中,15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是早期所采用的规则代码,而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则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的。
在本文中,我将会对15位和18位校验规则代码的设置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研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规则代码的作用和设计。
2. 15位校验规则代码的设置15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由6位地区码、6位生日和3位顺序码组成。
其中,地区码代表了公民的户口信息所在地,生日是公民出生的年月日,顺序码是在同一地区、同一生日的人中的序号。
通过这种设置,唯一识别信息号码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公民的身份信息,并便于相关部门辨认和核对。
在15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设置中,采用了一定的校验规则代码,以确保号码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3. 18位校验规则代码的设置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的,它比15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多出了一位校验码。
通过加入校验码,能够更好地保障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唯一性和真实性,减少唯一识别信息号码被伪造或篡改的可能。
在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设置中,校验规则代码更加严格和详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信息安全的需求。
4. 15位和18位校验规则代码的对比在15位和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校验规则代码中,都包含了地区码、生日和顺序码,以及校验码(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法规的调整,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校验规则更加详尽和严格,能够更好地保障身份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
在使用唯一识别信息号码的时候,应当优先选择18位唯一识别信息号码,以确保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条码计算方法

商品条码数字的含义以条形码 6936983800013 为例此条形码分为4个部分,从左到右分别为:1-3位:共3位,对应该条码的693,是中国的国家代码之一。
(690--695都是中国的代码,由国际上分配)4-8位:共5位,对应该条码的69838,代表着生产厂商代码,由厂商申请,国家分配9-12位:共4位,对应该条码的0001,代表着厂内商品代码,由厂商自行确定第13位:共1位,对应该条码的3,是校验码,依据一定的算法,由前面12位数字计算而得到。
编辑本段编码规则唯一性: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不同规格应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
根据产品的不同性质,如:重量、包装、规格、气味、颜色、形状等等,赋予不同的商品代码。
永久性:产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
当此种产品不再生产时,其对应的产品代码只能搁置起来,不得重复起用再分配给其它的商品。
无含义:为了保证代码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的需要,最好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条形码校验码公式:1.首先,把条形码从右往左依次编序号为“1,2,3,4……”从序号二开始把所有偶数序号位上的数相加求和,用求出的和乘3,再把所有奇数序号上的数相加求和,用求出的和加上刚才偶数序号上的数的和乘3的积,然后得出和。
再用大于或等于这个和的最小的10的倍数减去这个和,就得出校验码。
举个例子:此条形码为:977167121601X(X为校验码)。
1.1+6+2+7+1+7=242.24×3=723.0+1+1+6+7+9=244.72+24=965.100-96=4所以最后校验码X=4。
此条形码为9771671216014。
商品条形码的标准尺寸是37.29mm x 26.26mm,放大倍率是0.8-2.0。
当印刷面积允许时,应选择1.0倍率以上的条形码,以满足识读要求。
放大倍数越小的条形码,印刷精度要求越高,当印刷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易造成条形码识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