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修订版资料全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修订版资料全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修订版资料全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一~六级)一级语法项目表

二级语法项目表

三级语法项目表

四级语法项目表

古汉语语法、词性

语法词性 词分虚词、实词两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词 一、名词的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二、名词的分类 (一)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二)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三)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四)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五)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六)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 一、动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二、动词的分类: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 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定义: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 一、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二、数词的分类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掇、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概数:十几个、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量词 一、量词的意义: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二、量词的分类 l_名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l)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现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部分:现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哪个的“语法”是“语法规律”的含义?(B)A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 B汉语语法有不同于英语语法的特点。 C《现代汉语》包括语法。 D你那本语法太难懂。 2、下列哪种词类是实词?(A) A副词B助词C介词D语气词 3、下列哪种词类是虚词?(C) A叹词B形容词C連词D量词 4、下列哪种词类是加词?(D) A数词B名词C代词D副词 5.、下列哪种词类是体词?A A数词B区别词C拟声词D动词 6.、下列哪种词类是谓词?D A区别词B副词C量词D形容词 7、下列词属于名词的是(A) A开关B勇敢C忽然D谢幕 8、下列词属于数词的是(B) A条B半C人D亮 9、下列词不属于量词的是:(C)

A关B山C趟D家 10、下列词属动词的是:(C) A清B别C请D很 11、下列词属形容词的是:(A) a.黑乎乎 b 夺取 c 休息 d 喜欢 12、下列词属区别词的是:(A) a、民用 b 努力 c 相继 d 依旧 13、下列词属于连词的是(C) a 在 b 至于 c 而且 d 我 14、下列词属于介词的是:(C) a 明确 b 的确 c 被 d 清醒 15、下列词属于助词的是:(A) a.所 b 够 c 就 d 朝 16、下列词属于语气词的是:(C) a关于 b依照 c 而已 d自从 17、下列词属于代词的是:(A) a 怎样b可以c愿意 d 十分 18、下列词属于叹词的是:(A) a 喂 b 在 c比 d 的 19、下列词属于拟声词的是;(B) a哎呀 b 哗然 c 唉 d 恩 20、下列短语属于主谓短语的是:(A)

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 一、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内环式高粘度泵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nyp内环式高粘度泵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NYP转子泵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高粘度齿轮泵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LC型罗茨泵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NYP高粘度泵安装尺寸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CYB系列稠油齿轮泵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CYB稠油泵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燃烧器油泵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ZZR重渣油燃烧器油泵

古汉语语法

古汉语语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而言的,是区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的组词造句的规律。一、文字 文字之前结绳记事,图画记事,都不是文字。 1、造字法 六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后两种是用字法)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独体字:一个偏旁组成的文字,即象形和指事,而指事字只有二十几个(也有版本是36个),其余都是象形字。 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的文字,即会意和形声,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少数是会意字。 ※指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上、中、下、本、末、亡、元、旦、刃、丹、引、寸、兮、凶、朱、亦、勺、血、玉、牟、 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 口诀:殷商甲骨西周钟(钟鼎文、金文),秦朝前后篆不同(大-小) 秦至汉朝手写隶(失去图画意),东汉楷书因毛笔。 隶书草写为章草,演变之后今、狂草,草、楷之间普及行。 3、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中学课本把这三种字都叫做通假字,“同”为古今字,“通”为通假字。 二、词汇 1、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扩大的,例如:江(长江)、河(黄河)、菜(蔬菜)、鸣(鸟叫) 缩小的,例如:谷(粮食的总称)、丈夫(男子)、臭(气味) 转移的,例如:股(大腿)、涕(眼泪)、烈士(壮烈的勇士)、穷(政治上失意) 2、词的本义、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本义:是汉字的最初意义。 基本义:就是词的常用义,一般来讲,古代汉语字典上的第一个义项是词的本义,现代汉语词典上的第一个义项是词的基本义。 比喻义:是通过修辞的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 词的比喻义是固定的,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 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方法而产生的词义。 3、偏义复词(偏义词):由两个单音词组成,一个有实际意义,另一个陪衬。 例如:昼夜勤作息、今晚没动静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卑鄙、明哲保身、复辟、爪牙、衣冠禽兽、乖、谤、祥等。 5、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日——太阳。 6、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例如:前——前面,敌——敌人。 三、词法 1、名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翻译时①译为状语+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②译作一个相应的动词。例如:徐庶见先主,先主器(器重)之。 ③相当于一个动宾短语。例如:许子冠(戴帽子)乎? 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名词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即不作状语,文言文作状语其实是译 作一个介词短语(介词+名词)。例如: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格模板版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 ( 一级语法项目表 目标描述1掌握简单常用基本句型 2、掌握常用疑问句 3、掌握表达领属关系的定语 4、掌握程度副词做状 语 5、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钱数的表达元(块)、角(毛)、 分 10块5毛8分 一百以内的数词:基 数词 1~99我爸爸46岁。 常用量词个、名、本、口一个弟弟、一名学 生、十本书、三口人 表达情感态度的动 词:爱、喜欢、想 主语+爱/喜欢/想+ 名 词(/动词(短语)) 我爱你。 我喜欢看电影。 助动词 能 会 能/会+动词(短语)你能来吗? 我会打网球。 副词的意义及位 置 程度副词:很、非 常、真 程度副词:太 副词:也(表类同) 副词:都(表总括) 很/非常/真+形容词 太+形容词 太+形容词+了 主语+也+动词(短 语) 主语+都+动词(短 语) 我很好。 他非常漂亮。真好! 这本书太贵。 太好了! 我也去。 我们都是学生。 连词“和”A+和+B我和他都学习汉语。 结构助词“的”(表 领属) 代词/名词+的+名词我的书包 语气助词“了”小句+了他去医院了。 动词谓语句 “是”字句 “有”字句 主语+动词+宾语 主语+是/有+宾语 主语+没有+宾语 我姓王。 马力是美国人。 我有一个弟弟。 我没有电子词典。 句子成分、句型和句类

二级语法项目表

虚词的动词 觉得 希望 (短语)/小句 主语+希望+动词 (短语)/小句 我觉得太贵了。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 做。 我希望明天去。 我希望你努力学习。助动词 要 可以(表允许) 可能 主语+要+动词(短 语) 可以+动词(短语) 可能+动词(短语)/ 小句 马力要去图书馆。 这儿可以拍照。 明天可能下雨。 离合词唱歌、跳舞、上班、 考试、游泳 她游了一次泳。 动词重叠(动量少、 时量短) VV或者V 一V我试试这件衣服。 我看看那本书。 形容词重叠(表状 态) AA式 AABB 式 高高、长长 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他个子咼咼的。 他的房间干干净净 的。 程度副词最、更这件衣服最漂亮。 这个更好。 副词“正”或“正 在”(表动作正在进 行) 正/正在+动词(短 语)(+呢) 玛丽正在打网球呢。 结构助词“的” (“的”字短语) 名词/代词+的 形容词+的 这是马力的。 哪个是你的? 红的好看。 语气助词“了”(表 变化) 名词+了 形容词+了 要/就要/快要/快+ 你几岁了? 几点了?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语法(一) 古代汉语的词类 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根据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标准,古代汉语有以下词类: 一、名词 名词是人和事物的名称。如:孔子、赵威后、国、家、阿房宫、东、年、星、箕畚。 名词不受“不”、“很”、“将”这些副词的修饰,能受“大”、“好”等形容词的修饰,能受数词或数量词的修饰,如“一人”、“良马”。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 客.从外来,与坐谈。(《战国策·齐策》)(“客”作主语) 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诸侯”作宾语) 制,岩邑 ..也。(《左传·隐公元年》)(“岩”作定语,修饰“邑”;“邑”与“岩”构成名词性词组,一起充当判断谓语。) 古汉语的名词在功能上的特殊之处是可以作状语。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比拟。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像……一样地”。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过秦论》)“云”、“响”、“影”分别译作“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态度。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含有“像对待……”、“把(宾语)当作……”等意思。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兄”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 3.表动作方式。某些名词作状语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面”译作“当面”。 4.表工具。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含有“用……”的意思。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丹”译作“用丹砂”,“丹书”即“用丹砂写”。 5.表凭借。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有“按照……”、“根据……”等意思。如: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法”译作“根据法令”。 6.表处所。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或方位,含有“在……”之类的意思。如: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山、”“谷”分别译作“在山上”、“在山谷”。 7.表趋向。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含有“向……”、“往……”等意思。这类词主要是方位名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东”译作“向东”。 8.时间名词“年”、“月”、“日”、“岁”等作状语时,除了起一般的时间修饰作用外,其表示的意义与原来的词义有所不同。以下三种情况值得注意: ①时间名词置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经常发生、频数很密,含有“年年”、“每年”、“月月”、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一、词类 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 (一) 名词 (附) 方位词 表示人 或事物名 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 联) 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 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 “了”(楹联了) ①具体名词 人、牛、山、水、 对联 ②抽象名词 友谊、立场、观点、 思想 名词中 表示方向 位置的词 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的后面 东、西、南、北、 前、后、中间、下 边 (二) 代词 具有替 代或指示 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 ①人称代词 我、你、他、我们、 你们 ②指示代词 这、那、这里、那 边 ③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多 少 (三) 动词 (附一) 能愿动词(助动词) (附二) 趋向动词表示行 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 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 “着”“了”“过”之类时 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 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 讨论讨论) ①不及物动 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 悟 ②及物动词 (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 讨论、认为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 “着”“了”“过”表示时 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 的 能、能够、可以 ②表示必要 的 该、当、应当 ③表示愿意 的 敢、肯、愿意 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 进、出、进来、出 去、上来、下去 (四) 形容词 表示人 或事物的 性质或状 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 坏)。 ②后面能加 “着”“了”“过”这类时 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 去(红着、红了、红过)。 ①性质形容 词 好、坏、大、小、 方、高、美丽、英 明、宽广 ②状态形容 词 通红、雪白、红通 通、黑不溜秋

常见地汉语语法错误

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 一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 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 (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对外汉语语法等级大纲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8691493.html,/s/blog_4835e3000100fs sw.html 汉语水平等级语法大纲(甲级) (2009-10-12 11:25:54) 转载▼ 一词类 (一). 名词 1. 一般名词:妈妈教室词典自行车水平精神 2. 方位名词:里外上下前后中左右东西南北 复合方位名词: 里边外边上边下边前边后边旁边中间东边西边 南边北边 3. 时间名词:年月日星期小时今天去年 4. 名词重叠:年年月月天天人人家家 (二). 代词: 1.人称代词:你(您) 你们我我们他(她) 他们(她们) 咱咱们 2.疑问代词:谁哪哪里(哪儿) 什么怎么怎么样几 多少 3.指示代词:这这些那那些这里(这儿) 那里(那儿) 这么那么这样那样 4.代词:各每有的有些别人别的它它们 (三) 动词: 1. 一般动词:看写打参观爱想喜欢希望像姓在进行 2. 动词重叠:想想看看学习学习研究研究说(一)说试(一)试听了听走了走 3. 助动词:能会要想可能可以愿意应该得(dei) (四) 形容词: 1. 一般形容词:大红多错全安静漂亮男女老少 2. 形容词重叠:高高长长好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五) 数词: 1. 基数:零0 一十百千万二两半 2. 序数:二年级331路14楼6门15号2月5号第一 3.概数:三四个十几个几十年四十多人两年多两个多小时 4.分数.百分数:三分之二(2/3) 百分之四十(40%) 5.倍数.小数:五倍七点八(7.8) 三点一四一六(3.1416) (六) 量词: 1. 名量词:个位本件种斤公斤克间棵课张把只条口米公尺 2. 名量词重叠:个个(都不错) 张张(笑脸) 条条(大路) 种种(事情) 3. 动量词:次遍回下口

古汉语语法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汉语语法 二、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古汉语语法专题达到四个教学目标 1、复习新教材古文中词类的变化 2、复习新教材古文中句式的变化。 3、复习新教材古文中语序的变化 4、复习新教材古文中的固定结构 三、专题知识点 (一)回顾新教材中必修、选修学过的古文篇目 1、《国语·勾践灭吴》 2、《殽之战》 3、《烛之武退秦师》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冯谖客孟尝君》 6、《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7、《齐桓、晋文之事》 8、《逍遥游》 9、《庖丁解牛》《秋水》《安知鱼乐》《庄周梦蝶》10、《劝学》11、《五蠹》12、《非攻》13、《察传》14、《鸿门宴》15、《信陵君窃符救赵》16、《游侠列传》17、《苏武牧羊》18、《谏伐匈奴书》19、《陈情表》20、《归去来兮辞并序》21、《兰亭集序》22、《滕王阁序》23、《与韩荆州书》24、《师说》25、《原毁》26、《种树郭橐驼传》27、《阿房宫赋》28、《洛阳牡丹记》29、《游褒禅山记》30、《前赤壁赋》31、《活水源记》32、《聂小倩》33、《游栖霞紫云洞记》34、译《天演论》例言 (二)古汉语中的词类变化(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1)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谏伐匈奴书》 ▲反欲斗两主《苏武牧羊》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谏伐匈奴书》 ▲靡敝中国《谏伐匈奴书》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2)意动用法 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甘心匈奴《谏伐匈奴书》▲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谏伐匈奴书》 ▲高帝悔之《谏伐匈奴书》▲臣窃危之《谏伐匈奴书》 ▲宁大奇之《聂小倩》▲心德之《聂小倩》 ▲意甚乐其幽杳。《聂小倩》▲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3)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

古汉语语法

古汉语语法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汉语语法 二、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古汉语语法专题达到四个教学目标 1、复习新教材古文中词类的变化 2、复习新教材古文中句式的变化。 3、复习新教材古文中语序的变化 4、复习新教材古文中的固定结构 三、专题知识点 (一)回顾新教材中必修、选修学过的古文篇目1、《国语·勾践灭吴》2、《殽之战》3、《烛之武退秦师》4、《邹忌讽齐王纳谏》5、《冯谖客孟尝君》6、《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7、《齐桓、晋文之事》8、《逍遥游》9、《庖丁解牛》《秋水》《安知鱼乐》《庄周梦蝶》10、《劝学》11、《五蠹》12、《非攻》13、《察传》14、《鸿门宴》15、《信陵君窃符救赵》16、《游侠列传》17、《苏武牧羊》18、《谏伐匈奴书》19、《陈情表》20、《归去来兮辞并序》21、《兰亭集序》22、《滕王阁序》23、《与韩荆州书》24、《师说》25、《原毁》26、《种树郭橐驼传》27、《阿房宫赋》28、《洛阳牡丹记》29、《游褒禅山记》30、《前赤壁赋》31、《活水源记》32、《聂小倩》33、《游栖霞紫云洞记》34、译《天演论》例言

(二)古汉语中的词类变化(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1)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谏伐匈奴书》▲反欲斗两主《苏武牧羊》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谏伐匈奴书》▲靡敝中国《谏伐匈奴书》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2)意动用法 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甘心匈奴《谏伐匈奴书》▲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谏伐匈奴书》

常用汉语语法

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处所词语+ 来/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来/ 去+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事物词语+ 来/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上来/ 上去、下来/ 下去、进来/ 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去”前: 你拿出书来! 11.程度补语

古汉语语法

一、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1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2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3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字句。 a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省略“于”字,“动+ 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c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 “乎”(介词)的语法功能与介词“于”同。 (2 )“为”字句。a “为+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b “为+ 及物动 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 )“见”字句。a “见+ 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b “见+ 及物动词+ 于+ 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 南北朝后,“见+ 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

句)(4 )“为……所……”句。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东汉 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4 )“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东汉后,“为……之所……”“为……所见”在汉魏六朝常见,唐后消亡。 (5 )“被字句”。 a “被+ 施事者+ 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b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c 汉代后,至今,“被+ 及物动词”。如:杯子被打破了。 二、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1 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2 宾语前置的种类: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 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 b 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需要注意的是: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摘要:语法是语言中蕴含的使用规律,汉语文化延绵至今,其语法规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力图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明晰两者的区别,以便促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古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研究 任何语言的组合都不能缺少一定的规则,所谓语法,正是语言表达习惯中所蕴含的规律。伴随着时间的递进,语言在演进过程中其语法规律也会发生相应的流变。从时间纵向轴上来看,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从中发展而来。但受到各类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作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毕竟是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规律也有着必然的差异性。无论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应当把握住两者的规律,并正确认识古今汉语语法所存在的差异性,从而站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化对两者的本质理解。 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虽没有词汇、语音方面的差异大,但归结到词类、句式的微观层面上,可以发现两者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在此,本文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古今汉语语法差异性的表现。 一、古今汉语词法上的差异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词类也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除了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的代词,每类虚词的构成成分也与现代汉语存在不同。除此之外,古今汉语中的实词活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法上的区别主要可表现为: 其一,词类活用上的不同。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上也并不严格,存在词类分工不细、不明的状况,词类活用的使用较为复杂。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范围则相对广阔许多。例如: (1)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或者直接作状语。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即为名词作动词使用。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王为使&&称王的意思,属于使动用法。在此不赘述详例。 (2)动词活用作名词、使动词。如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中的宿指歇宿的鸟,动词当作名词。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为使动用法。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或者使动词。例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指坚硬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再如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则是典型的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4)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中的一是使&&一致起来的意思。 可以看出,词类活用在古今汉语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古代汉语中数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代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没有的。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用于语法表意,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则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现象。 其二,数量表示法上的不同。由于古代汉语中的量词使用并不发达,动量词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当表示数量的时候,数词直接放置在名词或动词之前。三、五、九等定数往往表示虚数,或者在数词前加上将、几、且等字来表示概数。另外,在表示分数时,分子分母连用。 二、古今汉语句法上的差异 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句式上的差异。按照句式的类型划分,首先,在判断句中,古代汉语以名词或者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6、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⑴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古汉语语法

第二章語法基礎 本章首先介紹與句子、短語、詞有關的一些基礎概念,然後再由這些基礎概念出發來介紹與句子、短語和詞有關的基礎分類。由於古代漢語是以單音節詞為主,與詞的構成有關的問題,在詞的後面作些簡要的說明。 第一節語法的基本單位 這一節我們先簡要說明句子、短語、詞及它們最基礎的分類。 一、句子、短語和詞 句子是前後都有停頓,並且帶有一定的語調、表示相對完整意義的語言形式。古代漢語是書面語言,句子前後的停頓是通過後人所加的標點符號中的句號、問號、感嘆號等來表示的。如: (1)[齊師]{大敗}。(公羊傳·成西元年) (2)[子]{見夫子乎}?(論語·微子) (3)[子玉]{無禮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以上三例都是句子,例(1)句子的停頓用句號表示,後兩例是用問號和感嘆號來表示。至於這些句子的語調,今人只能根據現代漢語的語調比照地來認識,很難確切地知道古人當時到底用一種什麼樣的語調來說這些句子。以上三個句子全都表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一個句子常由主語和謂語這樣兩個句子成分構成,在以上四個句子中,

用點和△標示的不同部分,分別是主語和謂語。主語表示一句話的話題,通常是說話者和聽話者已知的資訊,所以主語趨向於有定。謂語則是對主語的陳說,對於聽話者來說,謂語對主語的陳說常是未知的信息。主語、謂語可以由詞直接充當,也常由短語來充當。短語又叫片語,它有時可以直接成句,但更常見的形式是,在它用做主語或謂語之後,再構成句子。以上例(1)中的主語“齊師”和謂語“大敗”,就都是短語。詞是語言中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以上例(1)中的“齊”、師”等就都是詞。詞是由語素構成的。 短語、詞與句子是不同的語法單位,句子是使用單位,人們用句子來進行言語活動;而短語、詞則是備用單位,它們並不在言語活動中直接使用。從大的方面看,一個句子在使用時,可以有兩種不同的作用。一種作用是關於客觀世界說了些什麼,邏輯學上稱之為表述了一個命題;另一種作用則並未直接表述命題,即關於客觀世界沒有直接說些什麼。以上三個例句中,例(1)直接表述了命題:說了一件事實。後兩個例句與例(1)不同。例(2)是提出問題,關於客觀世界沒有說出什麼。例(3)是感歎,這樣的句子主要是表示說話人的感情,它間接地表述了命題,但不直接表述命題。短語和詞不是使用單位,它們沒有語調,也不存在句末停頓的問題。短語和詞既不表述命題,也不提出問題和表示感情,而是表示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通常是存在於使用語言者的頭腦中的。詞表示的是比較單純的概念,而短語則表示由片語合成的比較複雜的概念。

古汉语语法 GAME怀旧魔兽独家撰写

古汉语语法 GAME怀旧魔兽独家撰写 本章首先介绍与句子、短语、词有关的一些基础概念,然后再由这些基础概念出发来介绍与句子、短语和词有关的基础分类。由于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与词的构成有关的问题,在词的后面作些简要的说明。 第一节语法的基本单位 这一节我们先简要说明句子、短语、词及它们最基础的分类。 一、句子、短语和词 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形式。古代汉语是书面语言,句子前后的停顿是通过后人所加的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来表示的。如: (1)[齐师]{大败}。(公羊传·成公元年) (2)[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3)[子玉]{无礼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以上三例都是句子,例(1)句子的停顿用句号表示,后两例是用问号和感叹号来表示。至于这些句子的语调,今人只能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比照地来认识,很难确切地知道古人当时到底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来说这些句子。以上三个句子全都表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一个句子常由主语和谓语这样两个句子成分构成,在以上四个句子中,用点和△标示的不同部分,分别是主语和谓语。主语表示一句话的话题,通常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已知的信息,所以主语趋向于有定。谓语则是对主语的陈说,对于听话者来说,谓语对主语的陈说常是未知的信息。主语、谓语可以由词直接充当,也常由短语来充当。短语又叫词组,它有时可以直接成句,但更常见的形式是,在它用做主语或谓语之后,再构成句子。以上例(1)中的主语“齐师”和谓语“大败”,就都是短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以上例(1)中的“齐”、师”等就都是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短语、词与句子是不同的语法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人们用句子来进行言语活动;而短语、词则是备用单位,它们并不在言语活动中直接使用。从大的方面看,一个句子在使用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作用是关于客观世界说了些什么,逻辑学上称之为表述了一个命题;另一种作用则并未直接表述命题,即关于客观世界没有直接说些什么。以上三个例句中,例(1)直接表述了命题:说了一件事实。后两个例句与例(1)不同。例(2)是提出问题,关于客观世界没有说出什么。例(3)是感叹,这样的句子主要是表示说话人的感情,它间接地表述了命题,但不直接表述命题。短语和词不是使用单位,它们没有语调,也不存在句末停顿的问题。短语和词既不表述命题,也不提出问题和表示感情,而是表示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通常是存在于使用语言者的头脑中的。词表示的是比较单纯的概念,而短语则表示由词组合成的比较复杂的概念。 在短语中,词和词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词在短语中是“中心词”,有的不是;有的短语有中心词,有的短语没有中心词。中心词是指与短语的整体功能相同的一个或几个词,这一个或几个词能够决定该短语的功能。中心词之外的其他词是非中心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两个句子: (1)段入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2)晋侯、秦伯围郑。(左传·僖公三十年)

现代汉语语法习题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语法习题

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 为依据。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 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 11.兼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短语套合而成。 12.“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14.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一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表示不同的语气。 15.从主语关系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 16.根据结构关系,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 17.根据主谓句中谓语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四种,即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句。 18.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 19.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的句子。 20.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 21.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祈使、感叹四种。 22.根据结构特点,疑问句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 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7.从语义类别看,补语可以分为、、 、、、、七类。 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

三字汉语常用词汇

阿富汗阿根廷阿拉伯埃菲社癌细胞艾滋病爱国心爱国者爱好者爱科学爱劳动爱面子爱人民爱学习爱滋病爱祖国安哥拉安徽省安家费安乐死安乐窝安理会安全带安全阀安全感安全局安全帽安全区安全性氨基酸氨碱法按比例按惯例按规定按计划按键式按理说按钮式暗地里凹面镜凹透镜奥地利奥委会奥运会澳门元八宝山八达岭八进制八路军八小时八一队八月份巴不得巴格达巴拿马芭蕾舞白茫茫白热化白细胞百多吨百分比百分点百分率百分数百分之百分制百慕大摆阔气摆事实班务会班主任班组长办不成办不到办得到办公费办公楼办公室办公厅办公桌办实事办事处办事员半辈子半边天半成品半导体半封建半决赛半脱产半文盲半月刊半月谈半自动绊脚石包干制包工队包装费包装箱孢子囊保持者保持着保存期保管员保护层保护国保护区保护人保护网保龄球保密锁保守党保守派保税区保卫科保卫者保温瓶保险单保险费保险柜保险金保险期保险业保修期保育员保育院保证金保证书报道说报复性报告会报告团报务员暴发户暴风雪暴风雨爆冷门爆炸性北冰洋北戴河北极光北极圈北极星北京人北京市北京站备忘录备用金背包袱背地里背对背被剥削被称为被称作被乘数被除数被告人被加数被减数被劫持被评为被压迫被誉为本报讯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本科生本年度本世纪本系统本专业苯甲酸苯乙烯比得上比较好比利时比例尺比如说彼得堡笔杆子笔记本必然性必修课必须品必须有必需品必要的必要时必要性毕业班毕业生闭门羹闭幕词闭幕式避风港避雷针避免了避难所避孕药边锋线边界线边线球编辑部编委会编者按便携式变电所变电站变压器辩护人辩证法标语牌标志着标准化标准件表决权表面化表面积表面性表土层表现出表现力表兄弟表彰会冰醋酸冰棍儿兵工厂兵役法丙烯酸丙酰胺并不能并不是并发症并没有病虫害病原菌病原体波士顿玻璃板玻璃杯玻璃窗玻璃粉玻璃钢玻璃瓶玻璃丝玻璃体玻璃瓦玻璃纸剥削者播音员播种期博览会博士生博物馆博物院渤海湾薄钢板补偿费补贴费补助费补助金捕获量不必要不必因不称职不道德不得不不得了不得已不等式不等于不低于不定期不动产不多见不发达不服气不服输不符合不甘心不敢当不规则不过关不过是不合法不合格不合理不及格不急于不几天不间断不简单不见得不结盟不仅仅不尽然不经济不景气不久前不科学不可不不可能不客气不来往不利于不了解不能不不平等不平衡不容许不少人不胜举不失为不适应不舒服不停息不同意不同于不外乎不完全不稳定不相称不相干不相容不行了不锈钢不需要不亚于不延误不要紧不一定不一样不应该不用说不由得不愉快不在乎不知道不值得不至于不属于不自在步兵师部长级部机关材料厂材料费财产权财神爷财务处财务科财政部财政局财政厅裁判员采购员采矿业采石场菜篮子菜市场参观团参加者参考书参谋长参赛者参议员参议院参与者参照物残疾人操纵杆操纵者操作台操作员侧重点侧重于测试仪策划者策略性策源地插秧机查号台查询号查字法茶话会差不多差点儿柴油机产出率产供销产粮区产销量产业化产业界产油国长安街长长的长春市长方体长方形长距离长期化长期性长沙市长时间长时期长一智肠梗阻常见病常委会常用字畅销货畅销品畅销书倡导者倡议书唱反调唱高调唱主角超标准超大型超导体超短波超负荷超高频超高压超阶级超声波超水平超外差超消费超小型超新星超音速超自然朝阳区车船费车旅费车轮子扯后腿沉甸甸沉淀法沉积物沉醉于陈列品陈列室称得上称之为撑杆跳撑门面成都市成功率成活率成绩单成交额成交量成年人成品率成气侯成问题成员国成正比呈现出承办人承包人承包商承包者承包制承受力承压水承运人承租人城建局乘务员程序包吃不开吃不消吃喝风吃老本吃闲饭吃一堑持久战持续性赤裸裸赤霉病赤铁矿充其量冲锋枪冲击波崇文区筹备组筹委会出版界出版商出版社出版物出版业出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