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步骤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步骤
一、一般性状检查:记录标本颜色、透明度、有无凝块,可按浆液性、黏液
性、黄色透明、脓样混浊、乳糜样、血样等到报告。
二、蛋白定性(李凡他试验):取100ML量筒,加蒸馏水100ML,滴入冰乙
酸0.1ML,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千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前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下降速度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不显雾状可疑(±):渐呈白雾状
阳性(+)加后呈白雾状(2+)白薄云状(3+)白浓云状
注意应与生化蛋白结果相吻合
三、细胞总数
1.非血性标本:混匀标本直接充入计数池,计数4个大方格红、白细胞总数,
总数÷4×10即为计数结果(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个大方格后×10为计数结果),报告为计数结果×106/L
2.血性标本:将混匀的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液稀释后进行计数,稀释比例按细
胞总量决定
四、白细胞计数
1.非血性标本: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
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标本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计数4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总数÷4×10即为计数结果(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个大方格后×10为计数结果),报告为计数结果×106/L
2.血性标本:将混匀的标本用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进行计数,稀释比例按细胞
总量决定,计数结果应按下公式进行校正
白细胞校正数=积液标本白细胞计数结果—积液标本红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外周血红细胞数(单位应一致)
3. 白细胞分类:计数过程中直接进行分类,如需进一步进行形态学检查,应对穿刺液离心取深沉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
【实用】浆膜腔积液检查-临床检验手册

浆膜腔积液检查参考值胸膜液:<30ml;腹膜液:<lOOml;心包膜液:20-50ml。
临床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若有多量液体贮留,形成积液,即为病理变化。
这些积液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胸膜积液(胸水)、腹膜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
临床上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漏出液为非炎症所致,渗出液为炎症、肿瘤所致。
2、颜色1.红色血性:常见于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穿刺损伤等。
2.黄色脓性或脓血性: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时。
3.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淋巴结结核及肿瘤、肾病变、肝硬化、腹膜癌等。
4.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5.黑色:提示胸膜曲霉菌感染。
6.粘稠样积液:提示恶性间皮瘤。
7.含”碎屑”样积液:常见类风湿性病变。
8.混浊性积液:见于结核性胸、腹膜炎,阑尾炎穿孔,肠梗阻等引起的腹膜炎等。
3、透明度漏出液清晰或微混,渗出液多混浊。
4、比重小于1. 018为漏出液;大于1.018为渗出液。
5、pH测定浆膜腔积液pH测定有助于鉴别良性积液或恶性积液。
恶性积液pH多>7.4,而化脓性积液则多<7.2。
6、计数及其分类漏出液细胞较少,常<0.1×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少量间皮细胞。
渗出液细胞较多,常>0.5×109/L,各种细胞增高见于:(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结核性浆膜炎早期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增多:主要提示慢性疾病,如结核性、梅毒性、肿瘤等渗出液。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乳糜性积液时,也可见淋巴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和寄生虫病所致的渗出液。
多次穿刺刺激、人工气胸、脓胸、手术后积液、肺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何杰金病、间皮瘤等,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在积液中增多。
(4)组织细胞增多:在炎症情况下,除可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外,常伴有组织细胞。
检验科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使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标准化,特制定本规程。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3.1样本类型:新鲜浆膜腔积液3.2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3容器添加剂类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二钾(EDTA钠盐或钾盐)抗凝管3.4实验试剂:冰醋酸3.5【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由穿刺取得的标本为防止细胞变性,出现凝块或细菌破坏、溶解等,送检及检查必需及时。
为防止凝固,最好加入1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二钾(EDTA钠盐或钾盐)抗凝,每0.1ml可抗凝6ml浆膜腔积液,及时完成细胞涂片检查。
PH测定应用肝素抗凝专用采样器。
4.【测定原理】蛋白定性原理:渗出液中可含多量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5.【操作步骤】5.1一般性状检查5.1.1记录标本送检量、颜色及透明度;有无凝固物质或沉淀物,可按浆液性、粘液性、黄色透明、脓样混浊、乳糜样、血样等报告。
测比密前,标本应充分混匀,其方法与尿比重测定相同。
量少时可用折射计法测定。
5.2浆膜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s应)5.2.[原理]:渗出液中可含多量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5.2.[操作]:取1ml量筒,加蒸馏水1ml,滴入冰乙酸0.1ml(PH3-5)充分混匀,静止数分钟,将穿刺液靠近量筒液面,逐滴轻轻滴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白色雾状沉淀的发生及其下降速度等。
5.2.[结果判断]:阴性:清晰不显雾状。
阳性(土):渐呈白雾状。
(+):加后呈白雾状。
(2+):白雾云状。
(3+):白浓云状。
5.2.[附注]:在滴下穿刺液后,如见浓厚的白色云雾状沉淀很快地下沉,而形成较长的沉淀物,即Rivalt反应阳性;如产生白色混浊不明显,下沉缓慢,并较快消失者为阴性反应。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标准化操作规程20150921 - - 副本

一、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1目的:掌握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内容和方法。
2范围:适用于体液室,急诊化验室3定义:无4内容:4.1试验原理因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产生机制不同,故各种体液的颜色,透明度,凝固性等也有不同,可以通过肉眼和感官的方法区别。
4.2标本要求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或试管内约需2ml,于室温下立即送检,必要时用EDTA抗凝管留取。
4.3操作步骤4.3.1观察颜色: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颜色,渗出液浑浊,可呈深浅不同的黄色、红色、乳白色等;漏出液多为淡黄色,稀薄透明根据观察到的颜色如实报告。
4.3.2观察透明度: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的变化。
漏出液清晰透明;渗出液可出现不同浊度。
4.3.3观察凝固性:倾斜浆膜腔积液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块形成,渗出液常有凝固性,漏出液一般无凝固性。
4.3.4报告方式:根据不同性状和颜色如实报告。
4.4 参考值:漏出液为浅黄色清晰透明或微浑;渗出液为黄色,黄红色,褐色,咖啡色等不同的颜色,浑浊。
4.5 注意事项:4.5.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检,除此之外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容等,宜用EDTA.K2 抗凝,加留一管不加抗凝剂的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4.5.2结果判读: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或难以观察时,可在试管后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灯光下仔细观察。
4.5.3妥善处理残余标本:检验完毕后,余留的标本和使用的器皿应按照《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的规定处理,以免造成污染。
二、浆膜腔积液黏蛋白定性试验检查1 目的:掌握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李凡他)的方法。
2 范围:适用于体液室,急诊化验室3 定义:无4 内容:4.1 试验原理浆膜腔积液漏出液中,只有微量的黏蛋白,李凡他试验为阴性。
当炎症时,浆膜腔上皮细胞被刺激,分泌黏蛋白增多,李凡他试验为阳性。
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或PH 为3-5,因此可在稀乙酸中出现白色沉淀。
4.2 标本浆膜腔穿刺液4.3 器材100ml量筒滴管吸头4.4 试剂冰乙酸蒸馏水4.5 操作4.5.1 加试剂:在100ml量筒加入0.1ml冰乙酸,再加入蒸馏水100ml,使PH值为3-5,充分混匀静置数分钟。
浆膜腔积液、胸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测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护士采样和注意事项等操作

浆膜腔积液、胸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测检验项目、患者准备、护士采样和注意事项等操作检验项目:浆膜腔积液(胸腹水)常规、生化(胸水乳酸脱氢酶,腹水乳酸脱氢酶,胸水生化,腹水生化,腹膜透析液生化,穿刺液生化,胸水常规,腹水常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需要在安静状态下、避免情绪紧张。
护士采样1、消毒用具,无菌试管或小瓶,正确黏贴条码。
2、采集容器:无菌试管或小瓶。
3、采集方法: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4、采集量:如有可能,常规检验留10ml,生化检验留10ml,细胞学检验留100~200ml,细菌学检验留5-10ml(注意无菌采集在无菌瓶内),厌氧菌培养5ml,结核杆菌培养100ml为宜。
5、采集后保存及运输: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一般不要超过1h。
注意事项1、第一瓶做细菌学检查(试管口及盖子应用酒精灯火焰灭菌),第二瓶做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瓶做细胞计数。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 盐抗凝。
3、标本应尽快送检,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胸腹水或穿刺液蛋白定量。
4、送检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
解读浆膜腔积液常规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参考范围:(方法:手工法)正常胸腔、腹腔、心包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一般胸腔积液小于20ml,心包液小于50ml,腹膜液少于100ml。
正常胸腔、腹腔、心包腔内的液体是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放置后不会出现凝块。
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细胞数为0。
临床意义1、积液量增多:在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内的液体会增多,其增多的程度与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浆膜腔液体的颜色:红色:即血性,见于外伤、肿瘤、结核、血栓性疾病等。
白色:呈脓性或乳白色,可由化脓感染时大量白细胞和细菌、胸导管阻塞或破裂时的真性乳糜积液,存在大量脂肪变性细胞时的假性乳糜积液所致。
有恶臭气味的脓性积液多为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所致。
黄绿色:见于风湿病、化脓性感染。
绿色:见于由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
棕色:多由于阿米巴脓肿破溃进入胸腔或腹腔所致。
浆膜腔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浆膜腔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浆膜腔液常规检查对许多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2 检测原理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李凡它(蛋白)定性试验;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
3 性能参数浆膜腔液常规检查是手工试验,目前还没有试验性能指标。
4 标本采集与接收4.1 浆膜腔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约留取 2 毫升,生化检验留 2 毫升,厌氧菌培养留 1 毫升。
如查结核杆菌则约需 10 毫升。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宜用 EDTA-K2 抗凝,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
加留 1 管不加任何抗凝剂用以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4.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的浆膜腔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
5 设备和试剂5.1 仪器:复星公司 ACT-2000 超高倍显微镜系统,Sysmex XT-4000i 分析仪。
5.2 试剂:冰醋酸。
5.3 设备:血细胞计数池。
6 容器和添加剂浆膜腔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添加剂(可用EDTA 盐抗凝 1:10 抗凝)。
7 操作步骤7.1 检验申请单及标本的审核检察浆膜腔液常规检验申请单标本,审核合格后,对浆膜腔液检验申请单姓名和标本标识进行复查,确认一致后进行检测。
7.2 一般性状检查浆膜腔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测量采用目测法。
7.3 李凡它定性试验7.3.1 取冰醋酸 2ml 置于 100ml 量筒内,用滴管滴入浆膜腔液 1~2 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7.3.2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阳性:有明显白色浑浊或浓絮状沉淀;强阳性:有白色絮状物凝块。
7.4 细胞计数7.4. 1 手工法:对澄清的浆膜腔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混浊或带血的浆膜腔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管壁带有冰乙酸的小试管中,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04-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

2.浆液性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在30-50g/L, 浆液性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在 浆液性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在 , 积液呈半透明稍稠,细胞数500× 积液呈半透明稍稠,细胞数 ×106/L, , 常见于癌转移早期、结缔组织病。 常见于癌转移早期、结缔组织病。 *结核性胸膜炎时积液中葡萄糖降低 结核性胸膜炎时积液中葡萄糖降低。 结核性胸膜炎时积液中葡萄糖降低
华油总医院检验科
2. 涂片染色采用改良的瑞吉氏染色方法
瑞吉染色使细胞形态染色鲜艳、结构清晰 便 瑞吉染色使细胞形态染色鲜艳、结构清晰,便 于良恶性细胞的辨认和鉴定。 于良恶性细胞的辨认和鉴定。 方法:涂片滴加瑞吉氏染液 抹匀,覆盖涂片 方法:涂片滴加瑞吉氏染液2~3滴,抹匀 覆盖涂片 滴 抹匀 覆盖涂片, 混匀,置 置10~15秒, 再加缓冲液 秒 再加缓冲液3~4滴,混匀 置30~40秒。流 滴 混匀 秒 水冲洗,晾干、镜检。 水冲洗 晾干、镜检。 晾干 华油总医院检验科
华油总医院检验科
积液涂片在显微镜下所见形态: 积液涂片在显微镜下所见形态:
细胞: 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 间皮细胞、浆细胞、肿瘤细胞、 间皮细胞 、 浆细胞 、肿瘤细胞 、 巨核细 胞、肥大细胞等。 肥大细胞等。 病原体: 病原体: 细菌、真菌、寄生虫、 细菌、真菌、寄生虫、结晶等 其他: 其他:特殊形态
华油总医院检验科
6.胆固醇性渗出液呈黄色混浊在强光下 胆固醇性渗出液呈黄色混浊在强光下 胆固醇性渗出液 观察可见很多闪光物悬浮于积液, 观察可见很多闪光物悬浮于积液,镜检 时可许多胆固醇结晶, 时可许多胆固醇结晶,胆固醇定量测定 度很高。可见于胸膜炎慢性化、 度很高。可见于胸膜炎慢性化、胸化长 期潴留时,病因多与结核病有关。 期潴留时,病因多与结核病有关。
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作业指导书

浆膜腔积液化学检查作业指导书1. 实验原理同血清相应检测项目相同。
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2.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至少留2毫升。
2.3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除应即时送验及检查外,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
3. 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实验试剂:参见相应血清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
7 实验仪器:参见相应血清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
8. 操作步骤8.1 PH测定时标本应抽取在肝素化的真空注射器具内,注意与外界空气隔绝。
即时送验及时检查。
8.2 蛋白质、葡萄糖、酶学定量测定方法与血清定量相同。
1.结果判断与分析9.1 PH:漏出液PH>7.4;渗出液一般偏低。
化脓性感染时积液PH<7.0,同时伴有葡萄糖含量降低。
PH降低还可见于类风湿病、结核、恶性肿瘤、红斑狼疮性胸膜炎。
胸水PH在6以下,对诊断食道破裂有参考价值。
9.2 蛋白定量:一般认为渗出液蛋白质含量大于30g/L,漏出液常小于25g/L。
蛋白质如为25-30g/L,则难以判明其性质,蛋白电泳时漏出液的α2和γ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比例低于血浆,而蛋白质相对较高。
但渗出液的蛋白电泳谱与血浆相近似,其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显著高于漏出液。
9.3 葡萄糖定量:漏出液葡萄糖含量比血糖稍低些。
渗出液葡萄糖因受细菌或炎症细胞的酵解作用,积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更低,结核性次之。
9.4 酶学检查浆膜腔种液中所含的各种酶有数十种,其中有诊断价值的有以下几种。
9.4.1 乳酸脱氢酶:浆膜腔积液中LD>200U/L,积液LD/血清LD比值>0.6可作为渗透出液的指标。
在各类渗液中经化脓性感染和积液LD活性最高,其次是癌性种液,结核性略高于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浆膜腔积液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检测项目
浆膜腔积液颜色、透明度、比密、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3. 检测原理
3.1肉眼观察和显微镜形态学识别。
3.2蛋白定性(李凡它反应):浆膜粘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白色云雾状沉淀。
3.3蛋白定量:双缩脲法。
4.标本采集及运送
4.1 标本采集: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4.2 标本要求: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至少留2ml。
为防止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自溶等,应即时送验及检查,生化检查标本宜用肝素抗凝,常规检验宜用EDTA-K2抗凝。
4.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运送。
4.4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无标识、条码标本拒收。
5. 仪器、器材及试剂
仪器:TOSHIB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光学显微镜
器材:牛鲍氏计数板;比重计;移液器
试剂:TOSHIBA总蛋白检测试剂盒;李凡他试剂;冰乙酸
6.检验程序
6.1浆膜腔积液理学检查
6.1.1观察浆膜腔积液颜色
6.1.2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
观察时可轻摇标本,以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透明度变化。
6.1.3比密测定
充分混匀的浆膜腔积液,缓慢倒入比重筒中,以能悬浮起比重计为宜。
将比重计轻轻放入装有浆膜腔积液的筒中并加以捻转,待其静置自由悬浮于浆膜腔积液中(勿使其接触
比重筒壁),读取液体凹面相重合的比重计上的标尺刻度数值并作记录。
6.2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
参见临床生物化学TOSHIB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检测操作规程。
6.3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6.3.1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
6.3.1.1取洁净试管一只,滴入1-2滴冰乙酸,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
6.3.1.2充分混匀浆膜腔积液,滴加3-4滴于试管内。
6.3.1.3数分钟后将标本混匀,用微量吸管吸取标本充入牛鲍氏计数板,计数10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如细胞较多可计数1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再乘以10,即为每µl浆膜腔积液中细胞总数。
6.3.2 白细胞分类(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及间质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
6.4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测
取李凡他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吸取浆膜腔积液靠近试管液面垂直逐滴轻轻滴下,立即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白色云雾状沉淀生成及其下降速度。
7.结果报告
7.1理学检查
7.1.1颜色:根据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颜色直接报告。
7.1.2透明度:根据肉眼观察浆膜腔积液的透明度报告“清”、“微浑”、“浑浊”。
7.1.3 比密:直接报告比重计检测刻度值。
7.2 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检测
浆膜腔积液蛋白直接报告仪器测定值。
7.3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
7.3.1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报告计数池10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
7.3.2 浆膜腔积液白细胞分类报告白细胞中单个核细胞、多核细胞及间质细胞百分率。
7.4 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检测
阴性:清晰不显雾状
±:渐呈白雾状+:加后呈白雾状2+:白薄云状3+:白浓云状
8. 生物参考区间
漏出液与渗出液区别
漏出液渗出液
外观淡黄不定可为黄色、血色、脓样、乳糜样
透明度透明,偶见微混多为混浊
比密<1.015 >1.018
粘蛋白试验阴性阳性
蛋白质定量<25g/L <30g/L
细胞总数常<100×106/L 常>500×106/L
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为主因病因不同而异,一般急性感染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慢性以淋巴细胞为主
9.临床意义
9.1红色血性积液常见于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穿刺损伤等。
黄色脓性或脓血性积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时。
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淋巴结结核及肿瘤、肾病变、肝硬化、腹膜癌等。
绿色积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黑色积液提示胸膜曲霉菌感染。
9.2 漏出液因含有大量细菌、细胞而呈不同程度的混浊,渗出液则外观清晰透明。
9.3漏出液中细胞数较少,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少量间皮细胞。
渗出液中细胞数较多,红细胞增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或穿刺出血。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感染和早期浆膜结核。
淋巴细胞增多提示慢性感染、病毒和结核杆菌感染或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渗出液。
间皮细胞增多:提示浆膜受损或受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