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十二指肠引流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验 诊断学
《诊断学》 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检测

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在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据估计,正常成人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10~50ml,在腔内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不易采集到。
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体贮留,称为浆膜腔积液(serousmembrane fluid)。
区分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一、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制正常人浆膜腔内少量液体来自壁浆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出,并通过脏浆膜的淋巴管和小静脉的回吸收,当液体的产生和回吸收不平衡时,引起积液。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产生原因及性质不同,将其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大类。
(一)漏出液漏出液(transudate)为非炎性积液。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当血浆清蛋白低于25g/L时,导致血管与组织间渗透压平衡失调,水分进入组织或潴留在浆膜腔而形成积液。
常见于晚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等;②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使过多的液体滤出,组织间液增多并超过代偿限度时,液体进入浆膜腔形成积液。
常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栓塞;③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等,此时积液可以是乳糜样的。
前两种原因形成的漏出液常为多浆膜腔积液,同时伴有组织间液增多引起的水肿。
(二)渗出液渗出液(exudate)为炎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及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
渗出液形成主要原因有①感染性:如化脓性细菌、分枝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②非感染性:如外伤、化学性刺激(血液、尿素、胰液、胆汁和胃液),此外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渗出液的积液。
渗出液常表现为单一浆膜腔积液,甚至是一侧胸膜腔积液,如结核性胸膜炎。
二、检测项目(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渗出液的颜色随病因而变化,如血性积液可为淡红色、红色或暗红色,见于恶性肿瘤、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风湿性及出血性疾病、外伤或内脏损伤等;淡黄色脓性见于化脓菌感染;绿色可能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乳白色系胸导管或淋巴管阻塞引起的真性乳糜液,如积液中乳糜微粒增加,或含有大量脂肪变性细胞,也呈乳糜样,称假性乳糜液。
医学院大学--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医学ppt
4
2、胃液颜色
▪ [临床意义] 1.少量红色:因咽管擦伤粘膜所致。 2.咖啡残渣样:提示胃内有陈旧性出血,
常见于胃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外伤 等。
3.灰白色:见于胃内粘液增多(如胃炎)。 4.黄绿色:见于胆汁返流。 5.食物残渣:见于胃扩张、胃下垂、幽门 溃疡、肿瘤所致阻塞或部分阻塞等。
医学ppt
9
5、镜检红细胞(RBC)
▪ [正常参考值]无。
医学ppt
10
5、镜检红细胞(RBC)
▪ [临床意义] 1.少量红细胞:见于插导管时损伤
所致。 2.大量红细胞:见于胃溃疡、糜烂
炎症以及肿瘤等。
医学ppt
11
6、镜检白细胞(WBC)
▪ [正常参考值]少量。
医学ppt
12
6、镜检白细胞(WBC)
▪ [正常参考值] 无。
医学ppt
39
6、引流液镜检红细胞(RBC)
▪ [临床意义]红细胞阳性,常见于引流管擦 伤,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出血 性炎症及肿瘤等。
医学ppt
31
2、引流液颜色
▪ [临床意义] 1.十二指肠液(D液)可因混入胆汁而呈黄绿
色,如带有血色则表示十二指肠或胃部溃疡。 2.胆汁液颜色变淡,表示胆囊浓缩能力减
退;如同时伴有血液,可见于急性十二指肠炎、 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如B胆汁呈绿色或黑褐色, 多见于胆道扩张伴有感染。
医学ppt
32
3、引流液透明度
(2)胃泌素瘤患者胃酸增高,BAO>15mmol/h, PAO>30mmol/h,BAO/PAO常>0.6。
(3)单纯性胃溃疡患者,BAO及PAO值常与正常人数 值相近。
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分析“胃液”文档)共26张PPT

印戒样癌细胞
2.细菌学检查
八叠球菌
博-奥杆菌:对胃癌诊断有价值
幽门螺杆菌
抗酸杆菌
化脓球菌
(四)化学检查
胃酸测定 包括基础胃酸排量(BAO)、最大胃酸排量(MAO)、高峰
胃酸排量(PAO)等。
1.BAO 采集无食物和药物刺激1小时内分泌的全部胃液量。 2.MAO 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剂,每隔15分钟采集1次胃液,
大量RBC
(三)显微镜检查
少量WBC
1.细胞学检查
(2)白细胞:正常胃液可见 少量白细胞,100~1000个/μl, 以N为主。胃黏膜炎症时WBC 常>1000个/μl,且中性粒细胞
>50%。
大量WBC
(三)显微镜检查
柱状上皮细胞
1.细胞学检查 (3)上皮细胞:胃黏膜炎症 时可见柱状上皮。
(4)癌细胞:镜检时若见有大
以B胆汁多见; 胆总管炎症——黏液呈螺旋状排列。
胆固醇结晶与胆红素结晶同时出现——混合性胆结石。 ③咖啡残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幽门闭锁不全等; 1.试验前 1 天停用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 (3)上皮细胞:胃黏膜炎症时可见柱状上皮。
胆固醇结晶与胆红素结 4.肌内注射五肽胃泌素,
2.MAO 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剂,每隔15分钟采集1次胃液, 十二指肠卡他炎症——伴少量白细胞增多黏液呈平行状排列;
(1)红细胞:正常胃液中无
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红细胞,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 ④胃液混有新鲜胆汁——黄色,放置后则呈绿色。
血性标本应涂片染色检查,对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及胰头癌诊断有帮助。 共留取 4 次分别计量送检。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验 诊断学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其它脑膜(脑)炎
氯化物
参考值
120~130mmol/L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 (<102mmol/L)
↓↓:化脓性脑膜炎
(102~106mmol/L)
↓:低氯血症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3. 显微镜检查
①细胞计数 ②细胞分类
细胞计数与分类
临床意义
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细胞为主,找到肿瘤细胞有确诊意义。
三.脑寄生虫病 ↑,嗜酸细胞为主,找到虫卵或虫体有确诊意义
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为主,吞噬细胞(红细胞、含铁 血黄素),各种白细胞。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4. 细菌学检查
①涂片
•革兰氏染色:细菌 •抗酸染色:结核菌 •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 ②培养 细菌、真菌。 ③动物接种 结核菌
⑥癌胚抗原(CEA)测定
CEA ↑:癌性积液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3.显微镜检查
①细胞计数 ②细胞分类 ③脱落细胞检查 ④寄生虫检查
①细胞计数
漏出液:<100×106/L 渗出液:>500×106/L
②细胞分类
漏出液:淋巴细胞、间皮细胞。 渗出液:多种细胞
• 中性粒细胞→化脓性感染等 • 淋巴细胞→结核、肿瘤等。 • 嗜酸粒细胞→寄生虫感染、气胸等。
②蛋白定量试验 <25g/L >30 25g/L
③葡萄糖测定
↓↓↓:化脓性 ↓↓:结核性、癌性。 ↓:类风湿性
=:漏出液
④乳酸测定
>10mmol/L:细菌性 轻度增高:非细菌性
⑤酶活性测定
• 乳酸脱氢酶(LDH)↑:肿瘤、感染。 • 淀粉酶(Amy) ↑:胰腺疾病 • 腺苷脱氨酶(ADA) ↑:结核
浆膜腔积液脑脊液检查

蛋白质含量增多见于:
➢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 脑脊液循环障碍
➢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
➢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 损伤性腰椎穿. 刺
18
蛋白含量减少见于: ➢ 脑脊液更新加快
➢ 损伤或腰穿引起的脑脊液漏 ➢ 颅内压增高及甲状腺功能亢
进症患者
.
19
2、葡萄糖检查
[原理]
脑脊液中葡萄糖来自血糖,其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52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脑脊液检验
.
1
脑脊液
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 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循环流动于 脑和脊髓表面,大约70%来自脑室系 统脉络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余由 脑室的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产生,
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
2
主要功能包括:
➢ 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 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 供给脑及脊髓的营养物质,运
可找到病源菌
.
47
积液/血清总蛋白 <0.5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0.6
LDH
<200IU >200IU
.
48
几种常见渗出液的特点
及其临床意义
➢ 浆液性渗出液
➢ 脓性渗出液
➢ 血性渗出液
➢ 乳糜性渗出液
临床检验基础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讲义

第十九章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一)理学检查1.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
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
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
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
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
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2.酸碱度正常胃液pH值为0.9~1.8。
pH值3.5~7.0为低酸,pH值>7.0为无酸。
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二)化学检查1.胃酸分泌量测定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基础胃酸分泌量(BAO):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 (男),女性略低。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20.60±8.37mmol/h。
BAO/MAO: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仍可受患者的性别、精神、年龄、食欲、酒烟嗜好等影响。
故胃酸分泌量测定对诊断疾病的特异性较差,仅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2.乳酸测定正常空腹胃液中有少量乳酸,但一般方法不易检出。
当胃液呈中性或碱性而食物在胃内潴留6h以上时,由于细菌分解糖类而使胃液中的乳酸、醋酸等增多。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检验ppt课件

一般由临床医师或有经验的护士采集。采 用插胃管法,检验前12小时禁食,禁水和禁服抗 酸分泌的药物,插管成功后抽胃液,连续抽1小 时的胃液,全部作为空腹胃液送检,然后再给五 肽胃泌素刺激剂连续采胃液1小时,(每15分 钟留一份,共4份)用于测MAO与PAO。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2、胃液检查的禁忌症有:
(1)食管V曲张,食管狭窄,食管肿瘤等; (2)严重心脏病,高血压,主动脉瘤等; (3)休克或妊娠晚期; (4)胃大出血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3 粘液 正常胃液有少量分布均匀的粘 液.若出现大量粘液提示胃有炎症,特别是 慢性胃炎.
4 气味 正常胃液可略带酸味。 5 食物残渣 正常胃液在12小时后胃内无食
物残渣.若有食物残渣或呈食糜样,表示胃 蠕动功能减退,幽门狭窄或梗阻,胃扩张, 胃下垂等引起的胃排空延长,有胃滞留.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检验
❖ 要求: 1、了解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的含义,标本 的采集、适应症与禁忌症 2、熟悉检验的项目、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_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_l

C 、临床意义:
蛋白质↑可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化脓性脑膜炎↑↑↑ 定性 ++++ 定量可达50g/L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定性 ++ ~ +++ 定量达10 g/L
定性 + ~ ++
出血: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蛋白质多轻度↑
脑部肿瘤、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蛋白质 ↑↑
13
② AST↑: 见于脑栓塞、脑萎缩、中毒性脑病等 ③ CPK↑:见于化脑、结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④ ADA↑:见于结脑等 ⑤ Lzm↑:结脑>化脑
16
三 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计数
1. 2. 细胞总数计数 白细胞计数 改良牛鲍氏计数盘 冰醋酸破坏红细胞,其他同上
3.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数=细胞总数-白细胞数
<25g/L
与血糖相近 常<100×106/L
>30g/L
常低于血糖水平 常>500 ×106/L 根据病因,分别以N 、L 为主 可找到病原菌 >0.5 >0.6
以L 、间皮细胞为主 阴性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LDH
<200IU
②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
③显微镜细胞计数检查(EDTA-K2抗凝) ④不抗凝观察凝集现象 &每管收集 1-2毫升 及时送检
36
Case 5
女性,3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胸闷、腹 胀。为午后中度发热,体温波动于38.3℃一38.6℃,伴 有盗汗。感胸闷不适,气短,活动后明显。 胸透及B超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及腹腔、盆腔积液, 双侧卵巢多发无回声灶。为求进一步诊疗以“多浆膜腔 积液原因待查”收入我科。 胸水常规:草黄色、微混,pH7.0,比重1.015, 李瓦特(+),蛋白定量33 g/L,单核细胞60%,多核 细胞40%,LDH 235U/L,胸水CA125:203 KU/L, 胸水ADA:37.4U/L,找到抗酸杆菌。 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胸腔抽液1次,抗炎、 抗结核、利尿治疗20余天,体温下降至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2. 化学检查
①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氯化物 ④酶(略)
蛋白质
参考值:
定性……阴性(-)或 弱阳性(±)
定量……0.2~0.4g/L(儿童,腰穿) 0.2 ~0.45g/L(成人,腰穿)
蛋白质
临床意义
增高: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各种脑(膜)炎、出血、 肿瘤、内分泌或代谢病、中毒等。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5. 免疫学检查
①免疫球蛋白(Ig)检测 ②结核性脑膜炎的抗体
(TB-IgM,TB-IgG)检测 ③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 ④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癌细胞
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 脑脊液特点
• 正常人 • 脑膜炎
①化脓性脑膜炎 ②结核性脑膜炎 ③病毒性脑膜炎 ④流行性乙型脑炎 • 脑肿瘤 •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⑥癌胚抗原(CEA)测定
CEA ↑:癌性积液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3.显微镜检查
①细胞计数 ②细胞分类 ③脱落细胞检查 ④寄生虫检查
①细胞计数
漏出液:<100×106/L 渗出液:>500×106/L
②细胞分类
漏出液:淋巴细胞、间皮细胞。 渗出液:多种细胞
• 中性粒细胞→化脓性感染等 • 淋巴细胞→结核、肿瘤等。 • 嗜酸粒细胞→寄生虫感染、气胸等。
②蛋白定量试验 <25g/L >30 25g/L
③葡萄糖测定
↓↓↓:化脓性 ↓↓:结核性、癌性。 ↓:类风湿性
=:漏出液
④乳酸测定
>10mmol/L:细菌性 轻度增高:非细菌性
⑤酶活性测定
• 乳酸脱氢酶(LDH)↑:肿瘤、感染。 • 淀粉酶(Amy) ↑:胰腺疾病 • 腺苷脱氨酶(ADA) ↑:结核
③脱落细胞检查
恶性肿瘤细胞
④寄生虫检验
微丝蚴、阿米巴滋养体。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2. 胃液pH测定 及其临床意义
适应症
1. 有脑膜刺激症状 2. 疑有颅内出血 3.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4. 神经脱髓鞘疾病 5. 剧烈头痛、昏迷、抽搐、瘫痪,疑为中枢神
经系统疾患者 6. 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禁忌症
1. 颅内压明显升高者 2.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 3. 局部皮肤有炎症
标本采集
腰椎穿刺术 测压 收集脑脊液 (3~4管)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 第二管: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细胞计数和分类 第四管:脱落细胞检查(必要时)
标本采集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1. 一般性状检查 2. 化学检查 3. 显微镜检查 4. 细菌学检查 5. 免疫学检查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1. 一般性状检查
①颜色 ②透明度 ③凝固物
②透明度:
透明→漏出液;浑浊→渗出液、乳糜液
③比重:
<1.018 →漏出液;>1.018 →渗出液
④凝固性:
不易凝固→漏出液;易于凝固→渗出液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2.化学检查
①粘蛋白定性试验 ②蛋白定量试验 ③葡萄糖测定 ④乳酸测定 ⑤酶活性测定 ⑥癌胚抗原(CEA)测定
漏出液 渗出液
①粘蛋白定性试验 - +
①颜色
• 黄色:蛛网膜下腔出血(陈旧), 黄疸
• 红色:各种原因的出血,注意多管 比较
• 乳白:脓性 • 绿色:绿脓杆菌感染
② 透明度
• 清澈透明:正常 • 微浊:病毒性脑(膜)炎等 • 毛玻璃样浑浊:结核性脑膜炎 • 乳白色浑浊:化脓性脑膜炎
③ 凝固物
• 液面薄膜形成:结核性脑膜炎 • 凝块或沉淀物:化脓性脑膜炎 • 黄色胶冻状物:蛛网膜下腔阻塞
氯化物
参考值
120~130mmol/L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 (<102mmol/L)
↓↓:化脓性脑膜炎
(102~106mmol/L)
↓:低氯血症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3. 显微镜检查
①细胞计数 ②细胞分类
细胞计数与分类
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 主要为少量白细胞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 椎管梗阻、肿瘤等。 ③鞘内蛋白合成增加→ 多发性硬化等。 ④→①+③ ⑤损伤性 减少:①更新加快 ②脑脊液漏 ③颅内压增加
葡萄糖
参考值
成人:2.5~ 4.5mmol/L
儿童:2.8~ 4.5mmol/L
脑脊液/血浆: 0.3~0.9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其它脑膜(脑)炎
浆膜腔
概念
胸 膜 腔→胸膜腔积液(胸水)
(<20ml)
腹 腔 →腹腔积液(腹水)
( <50ml )
心 包 腔→心包积液 (10~50ml )
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制
漏出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肝硬化等)
静脉压↑ (心力衰竭等)
淋巴管阻塞 (丝虫病、肿瘤等)
渗出液
血管通透性↑ ①感染性:各种病原体 ②非感染性:外伤、化学 刺激、恶性肿瘤、风湿 性疾病等。
胃液、十二指肠引流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验 诊断 学
浆膜腔积液检验
1. 概念 2. 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制 3.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4. 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诊断 5. 几种常见渗出液的特点及其
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1. 适应症 2. 标本采集 3.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胃液检验
1. 胃酸分泌量测定 及其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 7 ∶3
细胞计数与分类
临床意义
一.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①↑↑↑:数千×106/L,中性粒细胞为主,见于
化脓性脑膜炎。 ②↑↑:数百×106/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并存,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细胞为主 见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③↑:数十×106/L,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 (脑)炎。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1. 一4. 细菌学检查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1.一般性状检查
①颜色 ②透明度 ③比重 ④凝固性
①颜色
• 红色(血性):癌性、结核性、 风湿性、出血性、损伤等。
• 黄色(脓性):化脓性感染 • 绿色:铜绿假单孢菌感染 • 乳白色:胸导管、淋巴管阻塞。
细胞计数与分类
临床意义
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细胞为主,找到肿瘤细胞有确诊意义。
三.脑寄生虫病 ↑,嗜酸细胞为主,找到虫卵或虫体有确诊意义
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为主,吞噬细胞(红细胞、含铁 血黄素),各种白细胞。
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4. 细菌学检查
①涂片
•革兰氏染色:细菌 •抗酸染色:结核菌 •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 ②培养 细菌、真菌。 ③动物接种 结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