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总结分享
腹部超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掌握腹部超声诊断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在实习期间选择了腹部超声作为实习方向。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对腹部超声诊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腹部超声的基础知识,包括超声成像原理、超声设备操作、超声检查方法等。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我对这些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腹部超声的实际操作。
首先,我学习了如何正确摆放患者体位,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掌握超声图像的采集和保存。
随后,我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的检查。
3. 诊断思维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诊断思维。
通过观察和分析超声图像,我学会了如何判断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案例分析在实习期间,我积累了大量腹部超声病例。
通过分析这些病例,我对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其他科室医生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2. 诊断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断思维。
这对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老师共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四、总结通过腹部超声实习,我对超声诊断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将珍惜实习期间的所学所得,为我国超声诊断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超声腹部诊断知识点总结

超声腹部诊断知识点总结一、超声腹部诊断的适应症1、腹部疼痛:腹部疼痛是病人就诊时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超声腹部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对腹痛的病因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2、腹部肿块:对于发现的腹部肿块,超声腹部诊断可以直观的观察其性质、大小、形态等,有助于对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腹部包块、腹部振水感:超声腹部诊断可以判断腹部包块的病因,以及辨别腹水的种类和程度。
4、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胆道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5、胰腺疾病、肠胃疾病的诊断。
6、肾脏结石、肾积水、肾肿瘤、肾积脓等的诊断。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类症状之外,超声腹部诊断还适用于其他一些腹部器官和结构的病变诊断,例如腹主动脉、腹膜后区肿块的诊断等。
二、超声腹部检查的方法及步骤超声腹部检查是通过超声探头将超声波传入人体,经过腹部内部器官的反射而形成回波图像,再通过对图像的观察来对器官的病变情况进行诊断。
一般而言,超声腹部检查有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的准备:患者在进行超声腹部检查前需要提前6-8小时禁食,以减少肠道气体的干扰。
另外,患者需要口服大量的水进行充盈膀胱,以便于对盆腔器官进行观察。
2、检查位置:一般来说,超声腹部检查患者需要处于仰卧位,检查头部稍微抬高,以舒展腹部皮肤和腔腹。
3、超声探头的使用:医生会在腹部皮肤表面涂抹透明的凝胶,以利于超声探头的传导。
然后,医生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腹部不同位置,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
4、图像的观察:医生通过超声仪观察显示屏上的图像,观察腹部内部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病变情况。
5、报告和诊断:医生通过观察图像,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报告和诊断。
三、超声腹部诊断的注意事项1、对于孕妇和幼儿患者的超声腹部检查需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减小对胎儿和幼儿的影响。
2、患者的身体条件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例如体重肥胖的患者、气体积聚较多的患者,都会影响到图像的质量。
3、对于需要行超声造影的检查,需要注意对造影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腹部超声知识点总结

腹部超声知识点总结1. 腹部超声检查的适应症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评估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胃肠道等腹部器官的病变。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胰腺炎、脾脏肿瘤、肾脏结石等。
此外,腹部超声还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病变,如肝门静脉血栓、肝动脉瘤等。
2. 腹部超声检查的准备患者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
一般来说,需要空腹6-8小时,以便于检查者观察到脏器的清晰度。
此外,患者可能需要饮水,以填充胃肠道,使其更易于观察。
在检查前,患者需要脱掉上衣,穿着舒适的衣服,以便检查者进行操作。
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的准备工作。
3. 腹部超声检查的方法腹部超声检查通常采用经腹壁或经食道途径。
经腹壁腹部超声是最常用的方法,检查者通过在腹部涂抹凝胶,用超声探头在腹部滑动来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
经食道超声适用于评估食管、胃、肝脏等器官的病变,通过咽鼓室插入超声探头进行检查。
4. 腹部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以便于观察膈肌的升降运动。
此外,患者需要配合检查者进行体位变换,以便于观察不同角度下的脏器结构。
患者需要保持放松,并配合检查者的指示进行呼吸调整,以便于观察脏器的动态变化。
5. 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腹部超声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腹部超声可以观察到器官的形态、大小、结构、质地等特征。
同时,还可以评估器官血流情况,观察肿块的性质、位置、边界等。
此外,腹部超声还可以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脂肪肝程度等。
6. 腹部超声对疾病的诊断腹部超声检查对一些常见腹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如对于肝囊肿、肝脏肿瘤、肝硬化、胆囊结石、胆管梗阻、胰腺炎、肾囊肿、肾结石等疾病,腹部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评估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边界等,对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总之,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简便、无创、安全的特点,对腹部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超声实训总结

腹部超声实训总结引言腹部超声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和诊断腹部器官的情况。
本文将总结我在腹部超声实训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包括主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遇到的常见问题等。
主要操作步骤在进行腹部超声实训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实训前,需要对超声设备进行正确的设置和准备,包括调节图像质量、选择正确的探头、连接好设备等。
2. 准备患者接下来需要准备患者,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并告知患者需要做的操作,如呼吸等。
3. 选择扫描区域根据医生的要求或病人的症状,选择需要扫描的腹部区域,并标记好扫描的起始位置。
4. 进行扫描使用超声探头对选择的腹部区域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要保持手的稳定和探头的合适角度,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5. 观察图像一旦腹部图像被获取,医生需要仔细观察图像,寻找任何异常情况,如肿块、积液、结石等。
6. 记录和报告根据观察到的图像,医生需要记录相关的发现和观察结果,并进行报告。
注意事项在进行腹部超声实训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1.保持手的稳定:手的稳定对于获得清晰的图像至关重要。
在扫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的稳定,避免突然移动或晃动。
2.控制探头角度:探头的角度对于获得正确的解剖结构和图像很重要。
在进行扫描时,要根据需要调整探头的角度,以获得想要的图像。
3.病人合作度:病人在扫描过程中的合作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需要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告知他们需要做的动作和注意事项。
4.多角度扫描:有时候,腹部超声的一个角度可能无法获取到完整的信息,需要在不同的角度下进行扫描,以获得更全面的图像。
常见问题的解决在腹部超声实训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图像质量不清晰、探头位置不准确等。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图像质量不清晰:如果图像质量不清晰,可以尝试调节超声设备的设置,如增加增益、调节深度等。
•探头位置不准确:如果探头位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图像不清晰或无法获得完整的结构信息。
医院超声进修个人工作总结

正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影像学分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我于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在XX医院超声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
现将进修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二、进修期间的学习与工作1. 理论学习在进修期间,我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深入学习超声医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
通过学习,我对超声诊断的原理、方法、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方面,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腹部超声:在进修期间,我参与了大量腹部超声检查,包括肝、胆、胰、脾、肾等器官的检查。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腹部超声的诊断技巧,提高了对腹部疾病的诊断能力。
(2)心脏超声:在心脏超声方面,我参与了心脏结构的观察、心脏功能的评估以及心脏疾病的诊断。
通过学习,我对心脏超声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浅表器官超声:在浅表器官超声方面,我参与了甲状腺、乳腺、淋巴结等部位的检查。
通过实践,我提高了对浅表器官疾病的诊断能力。
(4)妇产科超声:在妇产科超声方面,我参与了胎儿超声检查、妇科疾病诊断等。
通过学习,我对妇产科超声的诊断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 科研工作在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科研工作,参与了一项关于超声诊断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参与科研,我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三、进修成果1.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通过半年的进修学习,我在超声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学术水平得到提高:在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撰写了一篇关于超声诊断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的论文,并成功投稿。
3. 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增强:在进修期间,我与其他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科室的和谐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本次进修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腹部超声进修个人总结

腹部超声进修个人总结前言在本次腹部超声进修的学习中,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实际操作以及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使我对腹部超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我对这次进修的个人总结。
学习过程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部分,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腹部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像解剖学以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特点。
通过听课、研讨和练习,我们逐渐掌握了超声机的操作技巧和图像分析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腹部超声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实际操作为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通过亲自操作超声仪器并观察真实的超声影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设置参数、调整探头位置、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法,以及判断和记录超声影像的结果。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交流此次进修还安排了与专业人士的交流环节,我们有机会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超声技师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腹部超声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
同时,我们还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对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收获与体会学术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次腹部超声进修,我对腹部解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影像表现有了更敏锐的观察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合理设置参数和选择扫描方法,提高了我的图像质量和结论的准确性。
这些学习成果让我对临床超声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求在一组中完成各种超声检查任务。
这要求我们学会与团队成员协作,分工合作,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来提高工作效率。
这次进修使我意识到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我相信这将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拓展在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中,我深感腹部超声技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领域。
超声心得小结

超声心得小结(精品5篇)超声心得小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超声心得小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超声心得小结(精品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超声心得小结篇1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心脏疾病、腹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在本次超声检查中,我主要负责了患者的二维超声检查,通过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运动情况等,对心脏疾病进行了初步诊断。
同时,我还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腹部和泌尿系统进行了检查,观察了这些部位的血流情况,以辅助疾病的诊断。
在检查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如心脏疾病的诊断需要仔细观察心脏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患者的呼吸情况等,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而腹部和泌尿系统的检查则需要观察血流情况,需要熟练掌握超声造影技术。
此外,我还遇到了一些优点,如二维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运动情况等,而超声造影技术则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以辅助疾病的诊断。
通过本次超声检查,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以更好地完成检查工作。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超声检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超声检查技能,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和诊断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支持。
同时,我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检查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
超声心得小结篇2超声检查,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内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领域。
我在这里分享的是我在使用超声技术中的一些体验和总结。
1.分辨率与清晰度:超声检查的核心在于其高分辨率和清晰度。
它可以生成实时的、高清晰度的图像,使得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体内的结构和异常。
然而,分辨率和清晰度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探头的质量、扫描的角度和深度、以及图像处理和后处理技术等。
超声工作总结范文6篇

超声工作总结范文6篇超声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年来,在院长的领导下,在同事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本人注重提高政治修养,加强世界观改造,能够遵纪守法、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政治信念认清形式、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积极参加组织各种政治活动,做到:不缺课、不早退、认真学、认真记、写体会、谈感受、说想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为做好临床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遵守规章制度,强化作风纪律作为一名医务工,本人平时注重强化作风纪律观念,严于律己,能够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用正规有序的工作环境来促进个人行为素质养成和捉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把强制性的规定、被动式的服从转变为自觉行为,坚决避免和克服工作中拖拉疲沓、浮躁松垮和差错误漏现象,做到工作之前有请示、完成工作有汇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控能力,做到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强化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医学是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从其他途径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
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
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考核并取得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超声总结分享第一篇:腹部超声总结分享腹部超声总结分享胆道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
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
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
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
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
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
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
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
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
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
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
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
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2.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1)探查前准备: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
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
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
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②胆囊的观察: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
探头方向与胆囊的长轴平行时,先观察长轴切面,然后探头原地转动90o,可清晰显示胆囊底、体、颈,并可见肝门处肝总管和其后方与之平行的门静脉横断面。
③肝外胆管的观察:右上腹斜切显示门静脉后,其右侧前壁可见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
胆囊切除或胆囊显示困难的患者,可利用肝左叶内门静脉呈“工”字形结构的特征,向右追踪至门静脉主于,来发现肝外胆管。
④肝内胆管的观察:探头置于剑下右侧肋缘下,侧动探头可显示门静脉左、右支。
向右扫查可显示门静脉右前支及右后支。
各级肝管与相应的门静脉伴行,胆管走行于门脉前方。
向左可显示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内胆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
3.正常胆道超声图像及正常值有哪些?(1)胆囊:正常多数纵切呈梨形或椭圆形。
囊壁为轮廓清晰的光环,边缘光滑,胆囊颈部常有皱折。
囊内胆汁为无回声区,胆囊后壁回声增强。
超声测量正常胆囊的长径<7cm,前后径<4cm,囊壁厚<0.3cm。
(2)肝内胆管:正常肝内小胆管内径较小,肝切面图像显示不清。
若管腔增宽并与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应考虑存在扩张。
左右肝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前方,正常内径<2mm,若>3mm,则提示存在扩张。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和外侧支的分支构成特征性的“工”字形结构,肝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
可据此识别肝管和门静脉。
(3)肝外胆管:在声像图上胆总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位于门静脉主干前方,易于显示;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走行于胰头背外侧。
下段因肠道气体回声的干扰,多不易清晰显示。
正常肝总管内径一般0.4cm,>0.6cm时提示有扩张(如有胆囊切除及胆系手术史除外)。
胆总管内径一般<0.6cm,多为相应门静脉内径的1/3。
胆总管>0.7cm提示扩张,多因部分梗阻或炎症影响。
>1.0cm时为显著扩张,可确定胆总管存在病变。
4.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主要病因为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
视炎症轻重分为3种类型:(1)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稍大,壁轻度增厚,粘膜充血水肿,胆汁正常或略显混浊。
(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明显,壁明显充血水肿,胆汁混浊或脓性。
胆囊周围组织有炎性渗出或脓肿形成。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轻度肿大,壁坏死穿孔,胆汁外流形成腹腔脓肿。
单纯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增厚,厚度>3mm。
化脓性胆囊炎超声图像表现为:囊壁增厚明显,可达0.5-1.0cm,常有“双环征”改变。
胆汁暗区可清晰显示多少不一、强弱不等的细小点状回声,常可见到结石图像。
脂餐试验可见胆囊无收缩功能。
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即超声莫非征(Ultrasonic Murphy’s sign)阳性。
急性胆囊炎穿孔时,可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陷,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周围探及局限性积液或囊腔内积气。
时间较长后胆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胆囊可形成一边界模糊的炎性肿块,呈实性低或强回声。
国外有学者提出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标准为:①胆囊壁增厚>5mm。
②胆囊壁呈双环征,回声减低。
③胆囊扩张,最大前后外径>5cm。
④多有胆石症史。
5.慢性胆囊炎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轻度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可稍增厚,毛糙或无明显的声像图改变。
多数病人声像图表现为:(1)胆囊增大,前后内径>4cm。
(2)囊壁毛糙,增厚呈强回声,厚度>3mm。
(3)胆囊腔内可出现中等或较弱的点状回声区,呈团块状,乳头状或长条状,无声影。
改变体位时可缓慢流动,系稠厚淤积的胆汁所致。
(4)有时可见结石强回声伴声影。
(5)少数病人胆囊萎缩。
空腹8-12小时后胆囊腔变小,内径小于1.3-1.5cm,囊壁明显增厚、毛糙。
或仅可见胆囊区呈一弧形光带,后壁显示不清,囊腔闭合即可诊断胆囊萎缩。
如合并结石,可出现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
慢性胆囊炎脂餐试验胆囊多无收缩功能。
6.胆管炎的类型及超声诊断依据是什么?胆管炎分化脓性胆管炎和硬化型胆管炎两种类型。
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特征为胆道梗阻和化脓性感染。
其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肝外胆管明显增粗,管腔扩张,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为粘稠脓性胆汁,壁增厚、回声增强或模糊。
部分患者可伴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炎、胆管内结石、胆道蛔虫肝脏肿大,少数可出现肝脓肿。
硬化性胆管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病理特点为胆管壁均匀性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继发性胆管炎多由手术损伤、引流管及肝动脉插管化疗等引起,病理多表现为局限性管壁增厚,纤维化狭窄。
声像图均表现为胆管壁明显增厚,可达5mm以上,回声明显增强;管腔显示不同程度狭窄。
肝内小胆管受累者可见肝内散在多个“=”状强回声。
胆囊受累时囊壁增厚,收缩功能减低或消失。
肝门区可探及肿大淋巴结。
7.胆结石的化学成分及超声图像特征是什么?(1)胆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胆色素、胆固醇、碳酸盐及钙。
常见结石有以下三类:①混合型结石:由上述多种成分混合构成,表面光滑,呈深绿或棕色。
②胆色素结石:主要由胆色素构成,呈泥沙状。
③胆固醇结石:主要由胆固醇组成,类圆形,表面较光滑,大小不一,切面呈放射状,外层可有钙盐沉积。
X线对后两种结石不显影,但超声可清晰显示。
(2)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特点:①胆囊形态清晰,囊腔内有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团块。
②强回声团块可随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沿重力方向移动。
③在强回声团块后方有与之相应的清晰声影,呈一条无回声暗带。
这是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反射、衰减和折射使能量丧失的结果。
一般在结石直径>0.3mm、超声束垂直射于结石表面时,即可形成声影。
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是超声诊断典型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
(3)不典型结石的声像图特点:①胆囊泥沙状结石:显示清晰的近侧胆囊壁轮廓,远侧胆囊壁则因多量结石堆聚以至明显增厚和粗糙,回声增强,后方伴有声影。
变换体位,胆囊后壁强光带随重力方向移动并且形态有改变,可散开呈细小点状回声或堆积成团。
②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的液性暗区消失,仅在胆囊区见一半圆形或弧形强回声带,后方伴有相应宽度的声影。
③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表现为典型胆囊结石图像,但结石位于颈部,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也可表现为胆囊颈部囊腔被结石充满而不显示,呈团块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④无声影的疏松结石:表现为囊内中等回声团块,无声影,随体位移动。
此型结石需与凝血块、蛔虫残体、脓液、淤积胆汁、炎症坏死组织等鉴别。
后者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且体位改变时移动缓慢,可出现漂浮状或分层征。
8.胆管结石的种类及超声表现有哪些?肝内胆管结石应与哪些疾病鉴别?(1)种类:胆管结石按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后者含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
(2)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①有结石的胆管近端扩张,内径>0.6cm,胆管壁增厚,回声较强。
②胆管腔内可见到形态固定不变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
③强回声光团与胆管壁之间分界清楚,典型的可见到细窄的液性暗区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团。
④胸膝卧位或脂餐后结石强回声团发生位置变动,或直接观察到结石强回声团的移动过程。
(3)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①在肝内沿胆管的走向出现形状、大小差异较大的强回声区,可为斑点状、条索状、圆形或边界不规则的片状。
②强回声区后方伴有声影。
③结石阻塞部位以上的小胆管扩张,多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亦可成分叉状,合并感染时可呈囊状。
(4)肝内胆管结石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肝内胆管积气:多有胆道手术史,其虽沿胆管分布,呈条索状强回声,但与胆管壁分界不清,有气体多重反射的慧星征。
一般不伴胆管扩张,深呼吸或体位改变后形态位置可改变,另X线片上可见气体影像。
②肝内钙化斑:分布在胆管分枝和门脉分支之间。
为边界清晰的强回声斑块,后方多伴声影,但无胆管扩张。
③胆管慢性炎症:呈散在“=”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胆管不扩张。
④肝圆韧带:其横切面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团块,后方常伴声影。
但原地转动探头90o改纵切面后,可显示条索状强回声,并延伸至腹壁。
9.胆总管结石与壶腹周围癌如何超声鉴别?壶腹周围癌可来源于主胰管末端,胆总管末端或十二指肠乳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