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急腹症和肝胆胰脾中大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为疾病早期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肝胆胰脾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其影像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基础、常见病症与检查方法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基础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在人体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同时彼此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代谢器官,胆囊则储存和分泌胆汁,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而脾脏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
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诊断的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超声、CT和MRI等。
常见病症与检查方法肝胆胰脾的常见病症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胰腺炎和脾肿大等。
针对不同的病症,医生会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例如,超声检查常用于诊断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CT则可以诊断肝癌和胰腺癌。
影像诊断技术B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CT通过X射线的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位置。
MRI则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器官进行详尽的成像,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
此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也为肝胆胰脾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结论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发现早期的病变,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在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医生能够结合多种影像模式,对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医学影像学课件急腹症

胃肠减压
通过插胃管的方式,减少 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 以减轻症状和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
对于病情较重的急腹症患者,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剖腹探查
,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腹腔引流
通过手术将腹腔内的液体或气体 排出,以减轻症状和缓解疼痛。
切除病变组织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清晰显示腹部器官、血管和肌肉等组织的病变。
无辐射损伤
对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较为安全。
03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消化系统急腹症
01
02
03
急性阑尾炎
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 压痛,恶心呕吐,发热。
急性胆囊炎
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 伴阵发性加剧,向右肩放 射,Murphy征阳性,恶 心呕吐,发热。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急腹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性、损伤性、肿瘤性和功 能性等五类。
常见病因
感染性
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感 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如急性阑尾炎、 胆囊炎等。
01
02
炎症性
由于腹部外伤、手术或邻近器官感染 扩散引起的炎症反应,如腹膜炎、胰 腺炎等。
03
损伤性
腹部外伤引起的内脏破裂、出血或穿 孔等,如肝破裂、脾破裂等。
详细描述
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与输卵管炎症、受精卵 着床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的症状包括突发 性下腹痛、阴道流血等。医学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MRI等)可协助诊断,治疗以手术
为主。
其他系统急腹症病例
总结词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表现为 突发性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⒈引言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疾,临床上需要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急腹症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⒉腹部常规X线检查腹部常规X线检查是急腹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主要检查腹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异常钙化等情况。
通过观察腹部X线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或结石等情况,但对于其他非机械性急腹症的诊断能力较有限。
⒊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的优势,是常用的急腹症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腹腔脏器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血流灌注情况。
对于胆囊、肝脏、胰腺、肾脏、腹主动脉等器官的病变以及液体积聚等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⒋ CT检查腹部CT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对急腹症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观察腹腔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腹部CT检查对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肝脓肿、腹主动脉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⒌ MRI检查对于某些需要详细观察腹腔器官的病变及其关系的情况,可以选择腹部MRI检查。
MRI具有无辐射、多平面重建和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对于盆腔器官、子宫和卵巢等妇科疾病的诊断较为敏感。
⒍结论腹部急腹症的准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腹部常规X线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和MRI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具优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机械性急腹症:由于腹腔内某些器官的机械性阻塞引起的急性腹痛,如肠梗阻等。
⒉三维图像:通过将多个二维图像叠加重建而成的具有空间形态信息的图像。
⒊盆腔器官:指位于盆腔内的各种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膀胱等。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

CT的应用
适应证:
异常气体及液体积留, 而普通X线检查不能 确认者。 异常钙化灶的的发现。 脏器外伤。 腹内肿块的确认及其 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CT分析步骤及原则
一、异常密度的改变 1、首先确定病变的位置 2、对异常密度改变的CT
值测量
CT 分析步骤及原则
二、病灶形态学分析 如病变占据整个脏器,则可根据CT值推测其 为炎症、水肿或肿块。
肿块及假性肿瘤阴影
由于肿瘤引起:如囊肿、肉瘤、 癌肿。 假性肿瘤阴影在X片上 有周围充气的肠管阴影对比而 形成致密团块阴影。
与急腹症有关的腹内钙化灶
钙 化
胆 石 症
胆囊壁钙化 乳状胆汁 阑尾内钙化 美克耳憩室内结石 胰腺结石
急腹症
胆囊炎 胰腺炎 胆石绞痛 胆囊积液 胆石肠梗阻 胆囊炎 胆囊炎 阑尾炎 急性炎症、穿孔 急、慢性胰腺炎
CT scans in a 36-year-old woman with a 36hour history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 Transverse CT scan obtained with intravenous and oral contrast agents demonstrates multiple dilated loops of proximal small bowel (black arrow) with inflammatory mass (white arrow) in right lower quadrant, in the region of the cecum. (b) Coronal CT scan shows small-bowel dilatation leading to an inflammatory mass involving the cecum. The point of obstruction (arrow) is at the level of the cecum. Examination of subsequent biopsy specimen of this mass demonstrated adenocarcinoma.
急腹症影像学

急腹症影像学急腹症影像学1. 简介急腹症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急症,常常需要紧急处理。
影像学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急腹症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2.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1 X射线检查X射线是最常用的急腹症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常规的腹部X射线检查可用于检测肠梗阻、肠扭转、腹腔积液等情况。
在检查中,患者需要保持站立或平卧,医生通过将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腹部进行拍摄,然后通过观察影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2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腹腔内脏器官的情况。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图像,医生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腹部肿块、囊肿、腹腔积液等异常情况。
2.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X射线的旋转扫描来多层次的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测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炎症、感染、肿瘤等。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腹腔积液、肠梗阻、肠扭转等急腹症的影像学征象。
2.4 MRI检查MRI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由于其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和多种成像模式的可选性,MRI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评估急性腹痛的患者时,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腹腔和盆腔结构的信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3. 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具体的病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腹症的影像学表现:- 肠梗阻:在X射线胃肠道造影中可见肠道扩张、液平面和肠气囊。
CT扫描可以显示肠道扩张和肠壁增厚。
- 肠扭转:CT扫描可以显示扭转的肠管、肠壁增厚和肠系膜血管异常。
- 肠穿孔:X射线胃肠道造影中可见肠道的外溢、肠道积液以及腹腔气体。
CT扫描可以显示腹腔积液、腹腔气体和肠道壁的破裂。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急腹症是指突然发生的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是各种严重疾病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急腹症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对于某些急腹症疾病如肠梗阻、肠穿孔等,X射线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常用的腹部X射线检查有腹部平片、胸腹部立位片等。
2.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腹部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腹部超声检查常被用于评估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胃肠道等器官。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计算机重建层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多层次的腹部器官图像。
在急腹症的诊断中,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肠梗阻、肠穿孔、腹腔脓肿等疾病。
4.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腹部器官图像。
MRI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常用于评估胰腺炎、肝脏病变等疾病。
急腹症的诊断方法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前,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其他方法对急腹症进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确定诊断或排除一些可能的病变。
急腹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全面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出可能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等。
如果急腹症的病情较为严重或无法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内窥镜检查、血液检查、穿刺活检等。
,影像学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医生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尽早确定诊断并实施合理的治疗。
急腹症影像学

急腹症影像学急腹症是指突然发生的腹部症状,常常伴随着剧烈的腹痛。
对于急腹症的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影像学技术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以及它们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X线X线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急腹症的初步筛查。
常见的腹部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和立位腹部片。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腹部有无肠梗阻、腹腔积液、腹部气体积聚等情况。
但是,X线在诊断急腹症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一些疾病,如肠系膜淋巴结增生、小肠憩室和肠套叠等,可能无法被X线检查准确诊断。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多种急腹症。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腹部器官的异常,如肝、胆、脾、胰等器官的病变。
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鉴别是否存在肠梗阻、囊肿、肿块等病变。
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创的优点,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诊断。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
在急腹症的诊断中,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更小的病变,如肿块、炎症、出血等。
CT扫描可以通过不同的扫描模式,如增强扫描、薄层扫描、三维重建等,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CT扫描使用的是有害的辐射,对于孕妇和儿童应慎重使用。
MRI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MRI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较少使用,主要用于评估盆腔病变、肝脏病变等。
MRI具有对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更细微的结构和功能。
MRI的操作时间较长,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影像学技术在急腹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
在使用影像学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减少辐射和对患者的不适。
急腹症影像诊断

急腹症影像诊断急腹症是指起病急、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腹腔内器官疾病,包括急性胃肠道疾病、急性胰腺疾病、急性肝脏胆道疾病、急性腹膜外疾病和急性器官扭转等。
因此,急腹症的诊断非常关键,而影像技术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像诊断的常用方法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主要是通过放射性检查来进行。
目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腹部CT检查:这是目前诊断急腹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腹部CT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同时,还可以观察病变的性质(肿块、出血、坏死等)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腹部超声: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方式,不会产生辐射,同时可以检查肝脏、胆囊、胰腺等腹腔内器官的情况。
腹部超声检查适合于早期发现肝脏和胆囊的病变。
3.腹部X线检查:这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检查方式,但其诊断能力比较有限。
腹部X线检查常用于诊断梗阻性肠道疾病。
急腹症影像诊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影像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鉴别诊断:急腹症涉及到多个腹腔器官,且疾病种类繁多,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2.临床结合:影像诊断只是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应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起来进行诊断。
3.辐射安全:放射性检查会产生辐射,尤其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更需要注意。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式,并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
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影像诊断在其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腹部CT、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检查,但在进行影像诊断时需要注意鉴别诊断、临床结合和辐射安全等问题。
通过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式,可以为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重点急腹症和肝胆胰脾中大
急腹症&肝胆胰脾
腹部是指膈肌以下、盆腔以上的解剖范围。
包括腹内脏器(以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为主)、腹膜腔、腹膜后间隙及腹壁。
检查技术
国内仍以腹部X 线和B 超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CT 检查。
一. X 线检查
最好在临床处理前进行,以反映腹部的自然状态。
腹部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改变时可改变腹部的自然对比,因而X 线平片常用于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一)X 线平片及透视
1.X 线平片
至少要求站立正、仰卧前后位,其它如侧位、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倒立正、侧位。
2.透视除可观察病变外,还可动态观察膈肌运动和胃肠蠕动。
(二)造影检查
1.钡剂、空气灌肠: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结肠癌。
2.钡餐:先天性幽门肥厚、十二指肠梗阻。
3.泛影葡胺: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肠梗阻。
4.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二. CT 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
第一节与急腹症有关的正常影像解剖
X 线平片正常表现:
腹壁与盆壁:腹膜后、肾周脂肪呈灰黑影,胁腹线
腰大肌、腰方肌、闭孔内肌、提肛肌
骨性结构。
实质器官:肝、脾、胰、肾、子宫。
空腔器官:胃肠道、胆囊、膀胱。
第二节急腹症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一、异常气体
(一)胃肠道内异常气体
空腔器官积气、积液并管腔扩大(可判断肠管位置、活动度变化)。
不同肠段胀气表现
空肠:肠腔内环状皱襞密集;
回肠起始段:肠腔内较多环状皱襞;
回肠末段:肠腔内不见环状皱襞;
结肠:可见结肠袋的间隔。
扩大肠腔的鉴别要点
(二)腹壁气体:沿肠壁走行的线状或串珠样小囊状透光影。
继发于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的肠坏死,也可见于中毒性巨结肠、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肠壁少、不贯肠腔
无多环状、贯肠腔黏膜皱襞 >5-7cm 略小 >3cm 大小腹周右下腹及盆腔左上腹部位结肠回肠空肠
气囊肿。
(三)腹腔内积气:游离、局限性。
立位:膈下半月形透光区
左侧卧位水平投照:肝与侧腹壁间线状透光带
二、腹腔积液(并积气):膀胱上方的水样密度影,“狗耳征”
三、腹内高密度影:钙化、结石、粪石
四、腹腔内肿块影:软组织密度块影,周围的肠襻和器官受压移位
五、腹腔或腹膜后脓肿:境界不清的肿块影,多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征象。
六、下胸部异常
七、骨骼异常
第三节常见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一.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
分型机械性:单纯性、绞窄性
动力性:麻痹性、痉挛性
血运性:血栓形成或栓塞
X线检查要回答:
a.有无梗阻
b.梗阻部位
c.梗阻性质
d.梗阻病因
(一)肠梗阻定性诊断
1.单纯性小肠梗阻
梗阻后3~6小时可出现X线异常表现。
a.积液平面超过三个;
b.胀气肠曲呈弓形,肠腔气柱渐高征;
c.立卧位肠管变化大,短拱形长管形;
d.肠壁、黏膜皱襞一般无明显增厚;
e.梗阻点以远肠管萎陷。
2.绞窄性小肠梗阻(strangulated obstruction)
原因:扭转、内疝、套叠(intussusception) 、粘连。
X线表现:
a.无肠腔气柱渐高征(但偶有),空回肠换位;
b.立卧位肠管变化不大,固定;
c.假肿瘤征,咖啡豆征,长液面征,空回肠换位;
d.肠壁增厚、黏膜皱襞增粗;
e.直肠、结肠可积粪、充气。
3.结肠梗阻
原因: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
X线表现:
1.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
梗阻近段结肠高度扩张、积液;
结肠造影检查示不规则充盈缺损。
2.乙状结肠扭转:
马蹄状扩张的肠袢,直径达10cm,内含大量气体与液体;
肠曲壁呈三条纵行致密线,向左下方集中;
结肠造影检查示削尖状、鸟嘴状狭窄。
4.麻痹性肠梗阻X线表现
原因:急性腹膜炎、脓毒败血症、腹部术后、低钾血症、
严重外伤、外伤性休克及腹膜后间隙感染或血肿等。
X线表现:
普遍性胀气,大小肠均受累;
气多液少呈蜂窝状,液面低;
肠运动减低;
短期内复查胀气肠曲多无变化。
(二)肠梗阻定位诊断
根据扩张与萎陷移行区
(三)肠梗阻病因诊断
较为复杂,综合诊断,CT检查。
二、肠套叠
分类: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结肠套叠。
套叠部分组成:外层(鞘部)、中间层(折入部)、最内层(折返部)。
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
三、胃肠道穿孔
一般情况下,发病4~5小时后,腹部平片才可见到腹腔内游离气体,随时间推移气体量逐渐增多。
约有10%~25%的胃肠穿孔病例不出现气腹,因此,X线所见阴性不能否
定穿孔的可能。
第二节肝脏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透视、平片价值有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
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二)CT检查
平扫: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ml-800ml充盈胃和小肠。
增强扫描:肝动脉期(20s-25s)、门脉期(60s)、肝实质期(2min-4min)、延迟期。
目的:
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
帮助鉴别病变的性质;
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显示平扫不能发现的病灶。
一、肝脏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形态异常
实质异常
局灶性(形态、大小、数目、质地、强化周围结构)
弥漫性
肝内血管异常
肝内胆管异常
二、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实质局灶性疾病
1. 原发性肝癌
90%以上为肝细胞癌,大体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影像学表现
1) 肝血管造影:可发现直径小至2cm的肝癌,并可确定部位、数目、范围、血供类型和门脉受累情况。
①供血动脉增粗;②出现肿瘤血管;
③占位征象;④血管浸润征象;
⑤肿瘤染色、充盈缺损;⑥静脉早显;
⑦门静脉血管改变。
2) CT表现:
①肿瘤病灶
平扫:边缘不规则低密度区,单发或多发,瘤内常出现坏死而呈密度更低区。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有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低于同层腹主动脉,门脉期病灶强化密度迅速降至至低于正常肝,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
瘤内有时可见粗细不均、迂曲的肿瘤血管。
②伴发改变
肝脏轮廓、肝门形态、门脉瘤栓、邻近器官浸润、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脾大、腹水等。
2.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
瘤体由血窦组成。
影像学表现
1)肝动脉造影
实质期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花状染色,出现早、消失。
无肿瘤血管和动静脉短路。
2) CT表现
①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者可密度不均。
②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
瘤体边缘先出现结节状强化,与血管密度相近;
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密度逐渐减低,直至全瘤充填,密度与正常肝相同;
瘤体较大者中心可始终保持低密度;
部分肿瘤先从瘤体中心开始强化,再向周围扩展;
瘤体小时可一开始就呈全瘤强化。
(二)囊性局灶性疾病
肝囊肿可单发、多发。
多发者常与肾、胰、脾等器官的多囊性病变同时存在。
CT表现:单发或多发边界锐利的囊性病灶,囊内CT与水接近,囊壁不能显示。
增强扫描无强化。
第三节胆道系统
一、胆道系统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一)管(囊)腔大小改变
(二)管(囊)壁改变
(三)管(囊)腔内容物异常
胆石症(gall stones)
影像学表现:
(1)普通X线:阳性结石(10% ~20%)为葡萄或石榴子样,中间密度较低,侧位片结石位于脊柱的前方。
阴性结石(80% -90%)不能显示。
(2)造影检查:圆形或多面形充盈缺损。
(3)CT:单个或多个高密度影,环状、分层状,位置随体位改变。
1. 胆囊结石
2. 胆管结石
(1)普通X线:可显示阳性结石及气体。
(2)造影检查:胆管内圆形充盈缺损,单发或多发。
(3)CT:直接显示胆管内高密度结石影,了解胆管的扩张程度及管壁的厚度,显示胆管内少量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