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安全事故案例
2023年油田安全案例剖析

2023年油田安全案例剖析【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2023 年油田安全案例概述1.案例一:钻井平台倾覆事故2.案例二:油气管道泄漏事故3.案例三:油田火灾事故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钻井平台倾覆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2.案例二: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3.案例三:油田火灾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四、总结五、建议正文一、引言石油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油田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 2023 年油田安全案例为例,剖析案例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以期提高油田安全管理水平,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2023 年油田安全案例概述1.案例一:钻井平台倾覆事故2023 年 1 月,某油田公司在进行钻井作业时,钻井平台突然倾覆,导致多名工作人员落水。
经过搜救,失踪人员全部被找回,但仍有一人不幸遇难。
事故原因主要是钻井平台承重结构存在设计缺陷,同时作业过程中存在超载现象。
2.案例二:油气管道泄漏事故2023 年 3 月,某油田公司的一条油气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的石油和天然气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为管道老化,加之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管道破裂。
3.案例三:油田火灾事故2023 年 5 月,某油田公司在进行井口作业时,突发火灾事故,导致一名工作人员受伤。
事故原因为井口周围的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引发火灾。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钻井平台倾覆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事故原因:钻井平台承重结构存在设计缺陷;作业过程中存在超载现象。
防范措施:加强钻井平台设计审查,确保设计符合安全标准;严格控制钻井平台上的作业载荷,防止超载现象发生。
2.案例二: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事故原因:管道老化;日常维护不到位。
防范措施:定期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加强管道日常维护,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3.案例三:油田火灾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事故原因:井口周围的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引发火灾。
防范措施:加强井口作业安全管理,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对井口周围的天然气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泄漏,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换。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Ⅱ.对储存、集输、生产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装置、管线等必须采取 防化学腐蚀措施,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测。
Ⅲ.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管线、场站安全距离内禁止修建房屋、宿 舍、必须合理选择应急逃生通道。
现场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支持。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4、经验教训 (1)施工前必须将变扣接头与钻杆旋塞连接好。, (2)起管柱前,必须要压稳地层。 (3)起管柱过程中,必须要按规定灌满压井液。 (4)拆装井口前,必须要按规定时间静止观察。 (5)在“三高”地区作业,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气 体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Ⅳ.对于投产、大修改造等关键施工必须要有领导干部和现场安全监督 进行严格把关。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4
提纲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三 长庆“3.30”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四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塔里木塔中823井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3)管理原因: Ⅰ.甲方现场监督人员在夜间进行换装井口高风险作业时,没有到达现
场。 Ⅱ.乙方没有按照规定,在进行换装井口高风险作业时,通知甲方监督
和技术部人员。 Ⅲ.现场没有制定硫化氢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没有配备检测仪和呼吸
器,在井喷时人员被迫逃离。 Ⅳ.60130钻井队的技术人员现场经验严重缺乏,导致出现复杂情况后,
案例二 西南“1.20”爆炸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2、事故经过
中国石油七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经过
该井进行裸眼试油射孔后,坐 封隔器不成功,油、套管相互连 通,压力上升。决定进行压井, 压井之后静止观察时,套压回升。 再次压井后10分钟拆井口采油树。
当吊开采油树约2分钟左右,井 口有轻微外溢。于是抢接油管变
扣接头及旋塞,此时泥浆喷出高 度已达2m左右,抢接失败。试油 监督到现场后指挥重新抢装采油 树,再次失败,这时井口泥浆已 喷出钻台面以上,最终导致井喷 失控。
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应汲取的教训:
施工前必须将变扣接头与钻杆旋塞连接好。 起管柱前,必须要压稳地层。 起管柱过程中,必须要按规定灌满压井液。 拆装井口前,必须要按规定时间静止观察。 拆装井口过程中,必须快速连续作业。 在“三高”地区作业,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 施和应急预案,配备气体检测仪和正压呼吸器。
被拖倒的大罐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计量罐内因射 孔、高能气体压 裂产生的高浓度 CO气体,造成 违章进入计量罐 内的三人中毒死 亡。
由此进入大罐
大量CO气 体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2、 间接原因
罐内管线连接由壬丢失,人员进入罐内进行捆绑作 业。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未经许可,在没有对 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罐内进行作 业。 现场没有配备气体检测仪和
第6套脱水脱烃装置
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二 、事故经过
2019年6月3日, 克拉2中央处理厂爆炸示意图
该 厂 组 织 投 运 第 六 损毁点
凝析 油罐
脱水脱 烃装置 。10 时 50 分 对 装 置 区 开 爆炸点
始进气建压,运行
正常。15时10分,
首站 装置
中石油七起事故案例统计

中石油七起事故案例统计一、中原工程“2.1”物体打击事故2018年2月1日20:53,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塔里木分公司70811钻井队承钻的中古15-7X井在处理卡钻故障过程中,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事故,造成一名员工死亡。
(一)事故经过:2月1日,70811钻井队按照中原塔里木分公司制定的处理卡钻技术方案要求,在1400KN-2100KN之间活动钻具并起出了一个单根。
20:53,当活动起出第二个单根约5米时,钻具自325.96米发生断裂,悬重由2022.4KN 降至87.7KN,悬吊系统发生剧烈摆动,水龙带摆动中撞击右侧气动绞车钢丝绳;钢丝绳突然受力而摆动上行,吊钩端上部U型绳卡挂住站在死绳固定器旁的钟X右下颌,将其掀翻并摔至转盘右侧距井口1.4米处,在送往医院途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井内钻具在上部突然断裂后引发的一系列破坏作用是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风险识别和管控不到位。
钻井队对卡钻故障处理过程中的“断钻具”风险后果严重性认识不足,防范措施明显不到位。
事发时,钻台上作业人员多达8人,说明当班人员风险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3人身处危险区域浑然不觉;当班干部及骨干没有采取警告并强制撤离措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管理原因。
(2)专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处理卡钻故障方案安全措施不具体,监督执行不严格。
(3)“三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日常培训不到位,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岗位风险识别能力、操作技能、制度执行力亟待加强。
3.下步措施:(1)狠抓“三基”工作。
强化日常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狠反“三违”和“低、老、坏”现象,切实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2)狠抓风险管控。
严格工作安全分析,严格作业许可制度执行。
(3)狠抓专业安全管理。
严格钻具和工具管理,防止不合格钻具和工具入井;严格工艺参数,避免满负荷作业,杜绝超载作业;严格安全措施,任何工程技术措施实施必须充分考虑人身安全。
井喷事故案例

井喷事故案例井喷事故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失控或者井筒完整性破坏等原因,导致油气从井口喷涌而出的突发事件。
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井喷事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井喷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喷漏事故。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一座石油钻井平台上的油井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同时油井开始不断喷涌原油。
这次事故导致了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二,中国大庆油田井喷事故。
1979年,中国大庆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由于注水不当和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了一口油井的井喷。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原油喷涌而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控制事故,当地油田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才成功控制了井喷事故。
案例三,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口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事故。
事故导致了大量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形成了巨大的火球,造成了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处置,并最终成功控制了事故的蔓延。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井喷事故对人类、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对井筒完整性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减少井喷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井喷事故案例汇编

井喷事故案例汇编一、钻进过程的事故案例:案例一赵 1 井井喷事故专家点评:赵 1 井井喷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对井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井控制度及井控设备是造成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职工无井控知识,对井喷的危害认识不够,在钻井液发生石膏侵及气侵密度下降后,没有采取措施,发生井喷后还不进行加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当时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革命加拼命的思想使三位同志献出宝贵的生命。
这一教训值得深思。
1、基本情况赵 1 井是华北油田赵兰庄构造上的第一口资料井,位于河北省晋县周头乡赵兰庄大队,由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四钻井工程公司 3222 钻井队承包施工任务。
该井设计井深 3200m,钻探目的是了解古生界及第三系含油气情况,并查第三系及古生界地层剖面特征及其生储盖组合。
该井于 1976 年 5 月 20 日开钻,用 400mm3A 钻头钻至井深97.87m,324mm 表层套管下至井深 84.14m,水泥未返至地面,人工灌水泥近 100 袋。
井口未装防喷器。
5 月 25 日用 248mm3A 钻头二开。
1/ 32、事故发生经过 1976 年 6 月 25 日0∶ 15,泥浆中散发出了强烈的硫化氢气体,熏倒了柴油机助手邵战荣,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同志们继续坚守岗位,队长李仁杰换下了司钻梁通荣及钻工张永宁,坚守在钻台上,0∶36 当钻进至井深435.80m 时,第一次井喷发生,强大的天然气带着强烈的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呼啸而出,李仁杰使尽最后的力气刹死刹把,摘掉转盘离合器,司钻梁通荣和钻工黄生存为抢救同志,保护井下设备安全,也倒在于队长李仁杰身旁,李仁杰、梁通荣献出了宝贵生命。
0∶ 45 发生了第二次井喷,地质工陈禄明为了取准资料,卡准井喷井深,在抢救下战友后登上钻台丈量方入,被第二次井喷冲下钻台,英勇献身。
由于从井内喷出了大量的原油及天然气,继第二次井喷后造成严重井塌,井喷停止,在这次井喷事故中,先后 3 人死亡, 6 人昏迷,井深2424.60m 钻具被卡。
全球石油石化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石化业风险事故案例一、北海石油平台爆炸事故1988年7月6日,Piper Alpha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平台在北海发生大爆炸。
当时平台上共有229人,最终167人死亡,62人受伤,保险理赔高达13亿英镑。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石油灾难。
由于派珀·阿尔法钻井平台上的机械技术先进,几乎不存在漏油的可能,最先起火的区域装有耐火性极好的防火板。
专家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惊讶地发现:事故起因源于一个接一个的小小疏忽。
一个已拆下安全阀的泵被当作备用泵起动,液化石油气从堵板处泄漏,引起爆炸。
这只是一次小型爆炸,平台上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可以隔离大火。
但是,能够承受住高温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却不能经住爆炸的冲击力,碎片撞断了一根天然气管道,引发了第二次爆炸,大火的高温熔断了输送管道,导致原油泄露。
燃烧的原油淌进网格式潜水平台,本来事故到此可以缩小,着火的原油由此流进大海。
却不料工作人员觉得网格平台硌脚,在上面大面积铺设了一层厚厚的脚垫,漏下的原油堆积在脚垫上,着火的原油不能流进大海,上窜的火苗炙烤另一根高压天然气输出管,引起更大的爆炸和火势,灭顶之灾发生了。
那么,最开始的问题泵是如何被当作安全泵起动的呢?原来发生事故当晚,问题泵已拆下安全阀,办理了出口管道安全阀工作票。
但这张安全阀工作票是放在柜子中的,当班的人员只找到泵体维修票,并不知道安全阀已拆,于是下令起动了问题泵。
最终的原因不是科技故障,而是简单的一纸文书!许可证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悲剧。
如果把维修单据放在一起,问题泵就不会起动爆炸;如果防火墙能挡住爆炸,原油就不会泄露;如果原油泄漏时没有被脚垫阻挡起火,高压管道就不会爆炸。
悲剧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有一个环节不成立,灾难就不会发生。
二、墨西哥湾漏油事故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市东南约80公里处海域的“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于夜间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大约在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
大庆油田9.4事故案例

中国石油
六、“9.4”事故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要严格动火、吊装、有限空间等特种作业 的现场监督。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外埠作业项目的 派驻监督,通过科学制定监督工作方案,合理分 配资源,加大对高风险作业项目的巡检力度,降 低安全风险。按照“不安全就不建设”,“不安 全就不投产”的原则,注重施工过程中突发事件 或作业环境改变等情况的应急应对,发现任何不 满足安全施工条件立即停止施工,重新进行风险 评估,重新制定落实风险削减措施。
2008年,该公司第三工程处承担了大庆采油二厂 新南II-2含油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施工任务,新 南II-2含油污水处理站改造工程,是大庆油田公 司采油二厂2007年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工程量为 新增外输泵、升压泵、改造700m3回收水罐工艺 管线等。其中,改造700m3回收水罐罐间阀室内 工艺管线主要工作量包括: 1、将1#、2#两罐φ219mm排泥管在阀门外侧切 头后用φ219mm管线连接; 2、用φ219mm管线通过弯头与φ630mm回收水罐 溢流管相连(A10动火点),施工连头共 计11道焊口。
往复锯将溢流管汇管上方切割开一个50×50cm的天
窗,采取黄油拌黄土的方法,将开口处两侧的管线
内分别打上防火墙,以阻止动火点与回收水罐之间
的空气连通。9月3日,施工单位第三工程处办理了
二级动火报告。
中国石油
2008年9月4日6时,建设单位相关专业部门和 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核实,确定相关流程已经倒完, 消防车和相应的措施、人员已经全部落实到位。上 午9时,在接到建设单位的施工命令后,建设集团 安装公司第三工程处开始组织施工在封堵完成后要 进行焊接作业之前,以及天窗焊口打底焊缝还差 5cm就要完成的时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关人 员两次对焊缝缝隙处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 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安全事故案例篇一:两起安全事故案例两起安全事故案例20-10-21十七年前(1988年7月6日),在北海的派帕阿尔法石油平台上泄露出来的天然气冷凝液发生爆炸。
爆炸使通讯中心瘫痪,紧接着出现火球和油田大火。
大火损坏了来自其他钻井平台输送天然气到派帕阿尔法平台的气管。
大量的气体释放出来,引发了吞噬整个钻井平台的更大的爆炸和火灾。
165名工人和2名救援人员丧生。
钻井平台被彻底毁坏。
事故发生的过程:派帕阿尔法平台钻取石油,并处理来自其他平台的天然气。
一支维修队正在对气体处理单元中的一只泵进行维修。
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他们把泵的出口管上的安全阀取下来,但是没有用正规的盲板来封住开口,他们在那个班上没有完成维修任务,于是告诉当班值班长那个泵不能使用,不幸的是,这个消息没有传递到下一班的运行人员。
当主要的运行泵出现问题时,操作人员启动了处在维修状态的泵,天然气的冷凝液立即从安全阀所在的位置的开口处逃逸出来,爆炸和大火发生了,破坏了防火墙和控制室,大火的热量使得来自其他钻井平台的气体输送管道破裂一一导致了更大的火灾和损失。
因为在白天早些时候有潜水者在海里,消防泵放置于“手动” 位置,在紧急情况期间,没有人启动消防泵,人员居住区的紧急疏散通道也被烟和火所阻挡。
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1、交班时,要进行有效的沟通。
就哪些设备已经退出运行及其原因,要通报接班人员。
交班本是这类交接工作的有效的工具和载体!2、不要在维修和安全程序上走捷径。
完成所有的许可证,确认接班人员知道这些要求并理解其重要性。
3、知道你的工作单元施加给其他单元什么危害,以及其他单元施加到你的单元上的影响。
知道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关闭什么。
4、要尽快把自动火灾保护系统恢复到工作状态。
当系统因为维修或测试而退出运行状态时,要特别小心,要尽快将其返回到运行状态!5、对所有类型的紧急情况和危害位置,要知道其疏散路线。
案例2:当你在做安全检查时,确认你工作在正确的设备上晚班被指派了一件工作,就是要清理一搅拌混合容器。
值班长要求主操去完成“锁定”。
主操在电机控制中心对启动器进行了锁定和挂牌,并且通过按下启动按钮确认了电机没有启动,他在容器附近的启停开关盒上加了锁并挂上了“危险不要操作”的警示牌。
然后值班长签发了限制空间进入许可证,两个工人随后进入了容器,在中班的时间里清理容器。
接下来的白班需要重新签发限制空间进入许可证。
当他们实验启停开关盒上的启动按钮时,这个搅拌器启动起来了!这个搅拌器居然没有被锁定!事故发生过程:或许比你想象的要简单些。
锁定会自行打开吗?不是。
锁定搞错了对象。
当启动器的标签标识与搅拌器一致的情况下,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而且,为什么第一次试验启动按钮时,搅拌器没有启动?让我们来解释。
几个月前,搅拌器的电机更换为一个更大的电机。
这个更大的电机需要一个更大的电机启动器和重新接线。
由于考虑到工厂也许某一天还会需要这个“老”系统,于是这个系统就没有被取消。
而是在容器旁边安装了一个新的启停盒,事实上就在老的启停盒旁边。
老启停盒在容器旁的立柱外侧部分,而新的启停盒在同一个立柱的内侧部分。
当主操人员锁定和实验系统时,也实际上实验了已被解除的“老系统”。
而新系统任然有电!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1、执行书面规定的安全程序,不要走捷径,不要把你的职责转派给其他人员。
2、保持与你的工厂的变化同步。
了解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这些改变可能如何影响你的工作。
3、使用变更管理程序来保证所有停用设备都得到标识而不致于与现用设备混淆。
4、一旦存在不确定的情况,考虑将电线头断开。
5、要进行检查,尤其涉及到安全事宜时,要再确认。
记住你的安全取决于他人以及你自己的个人行动上。
不要把你的生命赌注压在其他人的言语上,你自己要确认安全检查的情况。
篇二: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20(20精华)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刖言油库是接卸、储存、供应石油及成品的基地。
加油站是石化销售系统面向社会,直接为用户服务、零售成品油的场所。
石油及成品油(以下简称油料)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渗漏、易于积聚静荷的特性。
油库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保证油库安全生产、经营。
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的。
为了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有些油库安全管理的还不够牢固,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油库安全教育和管理编写了《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油库事故可分为火灾爆炸事故、跑(漏、冒)油事故、油品变质事故、设备损坏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等五类。
本书共搜集到100多起在油库发生的典型案例。
本案例剖析基本是按照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教训的顺序开展,力求做到案例叙述简明扼要、符合事实;原因分析清晰透彻、客观具体;教训总结切中要害、发人深省。
在编排安全事故案例时,一般都是按事故的类型进行,而本书则是按照事故发生场所或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
通过对搜集到的多起安全事故整理、分析之后,我们认为这种编排针对性更强,安全教育效果更好。
希望广大油库工作人员,进一步加深对油库事故发生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吸取事故血的教训,增强落实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油库安全管理水平。
本书公分四章、第一章由陆朝荣编写,第二章由张永国编写,第三章由黄永平、胡利明编写,第四章由刘新建编写,最后由陆朝荣、张永国统稿定稿。
第一章收发、输转作业中的事故分析收发油料是油库(加油站)最经常基本的业务工作,经常发生油库安全事故。
据统计在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发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4。
在收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接卸铁路油罐车、油船运输的油料,加油站主要是通过自流方式接卸汽车运送的油料。
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
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
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
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第一节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 《石油库管理制度》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一、事故概况2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
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
东边是内有14 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
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
离着火油库21m 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
东边墙外,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
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 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
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
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
4名作业人员根本没有把油料倒罐作业安全放在心上,既没有仔细检查液面上升情况,又不坚守岗位,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
(2)根调查该库员工大部分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消防常识,对油料易燃易爆特性和跑油等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和知之甚少。
在溢油发生后,作业人员不会报警,不会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
如果此时能够处理得当,罐壁阀门,避免点火源出现,着火爆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因此,必须落实所有新入库职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专院校实习学生等)必须经入库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和学习这一规定。
(3)该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施。
8个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式空间,极易造成油气的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就在事故发生前3个月,当地消防部门在列行的消防安全大检查中,对其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并罚单位和法人罚金。
但该公司置若罔闻,未做任何整改,依旧作业,致使发生着火爆炸后,没有任何办法控制火情,错过了火灾初期灭火的最佳时机。
【案例2】油罐车装油无人看管,冒油引发火灾一、事故概况某年4月24日下午4点,一辆十轮油罐车到某石油站油库提汽油。
业务员开单制定管理人员灌油。
管理员打开流量表阀门后让司机代为看管,本人擅离开了岗位。
司机看流量表的指针离制定数尚差1000多公升,便到离灌油间20多米的公路上去吸烟聊天。
汽油冒出油罐,百一个小女孩发现,立即呼喊。
司机等人到现场关闭了阀门。
大量汽油已流到车上和地上。
司机进入驾驶室启动发动机,踩油门时排气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点燃。
霎时,烟火冲天。
烧毁十轮汽油罐车1辆、汽油4.5t、90m2灌油间1栋。
扑救中20多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篇三: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道路管理公司第三工程处第一项目部二0 一二年七月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安全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作为一名路管的员工我们更应该加强安全技术的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通过事故案例的观看分析和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故虽然都有这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共性问题比较突出,这都是我们应该接受的教训和引以为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