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原因的了解,学会如何保护眼睛和矫正视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睛保健意识;(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光具座,蜡烛,火柴,焦距不同的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光屏1个,近视眼镜一架,远视眼镜一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播放蛇年2013春晚公益广告《美丽中国》视频。
学生:观察、欣赏视频中美丽的场景.学生感知自己眼睛的重要性,并建立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回答-—美!眼睛.【【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场景美吗?我们用什么看到的?【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要感谢自己的眼睛,是它让我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画卷;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成像的吗?这节课就来学习《眼睛和眼镜》。
学生听讲,形成“爱眼”的意识.二、新课教学眼睛的结构眼睛如何看清物体()【提出问题】:1、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照相机能成一个怎样的像?2、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出示眼球模型】:学生回答: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观察投影说出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睫状体、晶状体、瞳孔、视网膜晶状视网膜睫状角膜玻璃体瞳视神近点、远点、明视距离教师演示模拟眼睛成像实验【演示实验】:利用凸透镜演示照相机原理实验:当 f=10cm,烛焰距透镜u较大时,调节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教师指出】:我们的眼球像是一架照相机.特别说明: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继续实验】:保持光屏位置不变, f=5cm,调节烛焰的位置u,仍能在屏上成像,u=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4 眼睛和眼镜【学习目标】1、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
3、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P1001,小组讨论并阐述眼睛各结构及主要作用。
2、用自己的语言或自制模型来说明正常人眼的调节功能。
二、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1、交流讨论: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近视眼?2、交流讨论:近视眼应佩戴______透镜,佩戴近视镜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3、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图。
3、各小组设计一个表格归纳对比近视眼和远视眼。
三、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1、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________。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________,用Φ表示。
平时说的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2、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一副老花镜的度数。
【达标测评】一、基础题初显身手1、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5、下图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二、能力题挑战自我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课题眼睛和眼镜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比较,体验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初步养成学物理、用物理的习惯,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养成良好的爱眼、护眼习惯.重难点重点近视和远视的形成与矫正.难点眼睛的自我调节,矫正视力的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单独展示某某日出、黄果树瀑布、庐山雾景、探月卫星的发射和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等图片.然后展示一X多图图片,故意使视力有问题的同学看不清.同学们,我们是通过眼睛看清这些美丽、激动人心的图片的,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周围的物体的呢?有些同学看不清最后这幅多图图片,可能是因为他们近视了,那么近视眼是怎样形成展示祖国的美好河山、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图片,情境导入的,又该如何矫正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眼睛和眼镜》. 是物理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现.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眼睛【课件(挂图)展示】看课件,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图5-4-1【读一读议一议】问题1:对照眼睛的结构图思考:人眼的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中的哪个类似?图中哪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哪部分相当于光屏?人眼成像的特点是什么?答:人眼的成像与照相机类似.图5-4-1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和照相机一样,人眼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问题2:人眼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某某处的物体,眼睛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答:当物体离眼睛比较远时,如果眼球的形状不变,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所以这时需要放松睫状体,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人眼为何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之所以感到像是正立的,是因为图像信息经过了视神经和大脑的处理加工.眼睛的调节是本节的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分析.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二:运用举例类型一:近视眼及其矫正例1.如图5-4-2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D).图5-4-2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解析】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他是近视眼,而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应配戴发散透镜(凹透镜)加以矫正.故选D.类型二:远视眼及其矫正例2.如图5-4-3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D).通过例题巩固所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活动二:运用举例图5-4-3A.近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远视眼凸透镜【解析】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是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太弱造成的,所以应该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D.检测反馈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26,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课堂小结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应该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布置作业【正式作业】教材P10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73-P74板书设计第4节眼睛和眼镜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眼睛和眼镜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眼睛和眼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眼睛和眼镜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通过透镜来矫正视力问题。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物理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眼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透镜来矫正视力问题。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眼睛和眼镜的重要性,学生将培养对视觉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他们将明白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学生将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眼睛和眼镜的物理课,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掌握透镜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将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物理知识,对实验和观察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眼睛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眼睛的重要性和意义。
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成像原理。
过程:
讲解眼睛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眼睛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眼睛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眼睛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眼睛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眼睛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2)结合教材P47-48,分析眼睛的成像原理,并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眼睛保健”主题进行讨论,总结出保护视力的方法和建议,并将讨论结果形成一篇短文。
2. 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作业反馈如下: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四节,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睛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3.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 近视眼的成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大;
- 远视眼的成因: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角膜曲率过小;
-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戴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矫正。
4. 眼睛和眼镜的成像实验:
- 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不同焦距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讨论和实验环节,时间安排可能过于宽松,导致后续内容讲解时间不足。
2. 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可能过于沉默,没有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去。
3.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可能过于依赖讲授法,而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眼睛视物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眼睛和眼镜的更多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在真实情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对于教学重点中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眼镜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以及为何戴不同类型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问题。
对于教学难点中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眼镜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为何戴不同类型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创造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增强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交流的意愿,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难点: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近视眼镜、白纸板。
一、情景导入情景1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书或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小强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呢?小强的眼睛怎么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相关内容。
情景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人脑的信息有80%以上是通过人的双眼获得。
人的眼睛就是一个凸透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
人眼为什么能感知外界的光和影?人眼又为什么会出现近视和远视现象呢?学完本节内容,你就会知道了。
二、合作探究眼睛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吗?眼睛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展示(1)眼睛的结构(2)眼睛的原理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正常的眼睛具有全自动的变焦功能,可以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并储存在大脑里,当我们回忆往事时,过去的一幕幕就像翻阅照片一样,重现在眼前,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呢?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讨论眼睛的结构及眼睛能看见物体的原理,并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2.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眼睛成像的原理。
【教学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课前准备
课件、眼睛模型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幻灯片上眼睛图片,教师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请你提出几个有关眼睛的问题。
2、新课教学:
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
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
教师总结:人眼视物类似于照相机工作。
思考:由凸透镜成像可知,当物体在不同位置时,像的位置也发生变化,而人眼的视网膜与晶状体的距离是一定的,那么人眼是怎样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幻灯片上的图片,让学生总结。
结论:正常人眼视物,靠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互动3:实验探究:模拟近视眼
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做是近视眼的晶状体。
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相当于给眼睛戴上了近视眼镜。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相当于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
拿开眼镜,屏上的像有什么变化?这时屏上的像就是近视眼不戴眼镜时看到的物体的情形。
互动4:探究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师:近视眼大国,我国近视眼就有近4亿人数,据调查初中生近视眼的发生率就有55.2%。
那究竟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看正常眼看远处物体时视网膜上成了清晰的像,如果近视眼看同样远的物体,视网膜上没有清晰的像,这时我们会想到怎么办?
生:把物体拿近些。
师:哎,很好,大家看当物体移近了后视网膜上果然呈现了清晰的像。
那大家想想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前还是后?
生:前。
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作图分析一下。
正常眼
近视眼
师: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就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
那能不能验证呢?
生:能,将光屏向前移动看像能否清晰地成在光屏上?
师:嗯,那我们看光屏上有没有清晰的像呢?光屏上确实出现了清晰的像。
那对于近视眼我们该如何矫正呢?
生:加凹透镜。
师:因为近视眼是因为会聚能力增强,那我们就该想办法使它的会聚程度减弱,所以我们就可以加一个凹透镜,这样就可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了。
所以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就是:配戴合适的凹透镜。
2、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师:既然有近视眼那肯定也有。
生:远视眼。
师:大家看这位老奶奶穿针时是不是拿的比较远,因为老年人一般都是远视眼,他们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那远视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远视眼的成因就是:晶状体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
那对于远视眼又该如何矫正呢?
远视眼
生:加凸透镜。
师:因为远视眼是因为会聚能力减弱,所以我们就该想办法使它的会聚程度增强,加了凸透镜后像就可以成在视网膜上了。
所以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就是:配戴合适的凸透镜。
3、用眼习惯
师:现在大家来听听这段对话(甲:哟!老同学,怎么回事?一学期不见你就戴上一副眼镜啦,可没以前帅了啊!乙:唉,都怪我原来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现在看书看黑板都不得不靠着副眼镜了。
)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戴上眼镜呐
生:因为他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
师:那怎样才算是良好的用眼习惯呢?大家看下面几幅图片哪些对眼睛不好。
生:B、D、F。
师: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做好眼保健操、书写姿势要端正、不要长期用眼。
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都有一双美丽而健康的眼睛。
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课通过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
板书设计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一、眼睛
1.人眼视物类似于照相机工作
2.正常人眼视物原理:靠改变晶状体的凸度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像成在视网膜前
2.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像成在视网膜后
2.矫正方法:戴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