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向心力6个公式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汇总一、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 v = v_0+at,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 x=v_0t+(1)/(2)at^2- 当v_0 = 0时,x=(1)/(2)at^23.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 位移公式。

- v^2-v_0^2=2ax4. 平均速度公式。

- ¯v=(x)/(t)(定义式)-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v_0 + v)/(2)二、相互作用。

1. 重力公式。

- G = mg,其中G是重力,m是物体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g = 9.8m/s^2)2. 胡克定律。

- F=kx,其中F是弹簧弹力,k是弹簧劲度系数,x是弹簧形变量。

3. 滑动摩擦力公式。

- F_f=μ F_N,其中F_f是滑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因数,F_N是正压力。

4. 静摩擦力。

- 0≤ F_静≤ F_max,F_max为最大静摩擦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其中F是合外力,m是物体质量,a是加速度。

四、曲线运动。

1. 平抛运动。

- 水平方向:x = v_0t,v_x=v_0- 竖直方向:y=(1)/(2)gt^2,v_y = gt- 合速度:v=√(v_x^2)+v_y^{2}=√(v_0^2)+(gt)^{2}- 合位移:s=√(x^2)+y^{2}2. 圆周运动。

- 线速度:v=(Δ s)/(Δ t)(定义式),v = ω r- 角速度:ω=(Δθ)/(Δ t)(定义式)- 向心加速度:a=frac{v^2}{r}=ω^2r- 向心力:F = ma=mfrac{v^2}{r}=mω^2r五、万有引力定律。

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 F = G(Mm)/(r^2),其中F是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G是引力常量(G = 6.67×10^-11N· m^2/kg^2),M、m是两物体的质量,r是两物体质心的距离。

高中必背88个物理公式

高中必背88个物理公式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பைடு நூலகம்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十一、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高中物理【向心力的分析及表达式的应用】学案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向心力的分析及表达式的应用】学案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向心力的分析及表达式的应用】学案及练习题学习目标要求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掌握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并会应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能够建立圆周运动模型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1.科学思维:(1)控制变量法分析讨论问题。

(2)微元的思想。

(3)实际问题模型化。

2.关键能力:(1)数学方法的应用。

(2)建模能力。

一 向心力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2.大小:F n =m v 2r或F n =mω2r 。

3.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

4.来源(1)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2)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由某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

5.作用: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二 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受力特点1.变速圆周运动的合力不等于向心力,合力产生两个方向的效果,如图所示。

(1)跟圆周相切的分力F t :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2)指向圆心的分力F n :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2.一般的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1)一般的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

(2)处理方法:可以把曲线分割为许多很短的小段,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都可以看作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对向心力的理解如图所示,在线的一端系一个小球(请注意不要用较轻的球,如塑料球等),另一端牵在手中。

将手举过头顶,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1)运动中的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改变小球转动的快慢、线的长度或球的质量,小球对手的拉力如何变化?提示:(1)运动中的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

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小球转动的越快,向心力越大,小球对手的拉力越大;线越长,向心力越大,小球对手的拉力越大;小球的质量越大,向心力越大,小球对手的拉力越大。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公式a 、万有引力=向心力GMmR hm()+=2)(4)()(2222hRTmhRmhRV+=+=+πω=m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MmR2g = GMR2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R2V=gR GM R=/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BV (B⊥V) 方向一左手定则(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I)方向一左手定则11、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或者∑F x = m a x∑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体性(5)同系性(6)同单位制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 t = V0 + a t S = v o t +12a t2几个重要推论:(1) V 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负值)(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t2+=st(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o t222+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Vgo22(2)上升的时间:t=Vgo(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o(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 o t一12g t2V t = V o一g tV t2一V o2 = 一2 gS (S、V t的正、负号的理解)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T角速度:ω=φππt Tf==22向心加速度:a =vRRTR222244===ωππ2 f2 R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 R =m42πn 2 R注意: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表

变速运动1) 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0)/2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 +vt2)/2]6、位移s= v平t=v0t + at2/2=vtt/27、加速度a=(vt-v0)/t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等时间间隔(T)的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2)自由落体运动1、末速度vt=gt2、位移公式h=gt2/23、下落时间t=√(2h/g)4、推论vt2=2gh注:重力加速度在赤道最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公式s=v0t- gt2/22、末速度vt= v0- gt3、有用推论vt2 –v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ax=v0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0/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4)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0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0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 (通常又表示为√(2h/g))6、合速度vt=√(vx2+vy2)=√[v02+(gt)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β=vy/vx=gt/v07、合位移s=√(sx2+ sy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α=sy/sx=v0gt/2 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1)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与频率T=1/f2、角速度ω=θ/t=2π/T=2πf3、线速度v=s/t=2πR/T =2πRf=ωR4、向心加速度an=v2/R=ω2R=4π2R/T2=4π2f2R5、向心力Fn=mv2/R=mω2R=4mπ2R/T2=4mπ2f2R2)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3、天体上的重力、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 ω=√(GM/R3), T=2π√[R3/(GM)]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r地)=7.9km/s(人造卫星的最大飞行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v2=11.2km/s, v3=16.7km/s6、近地卫星v=√(gr地)7、地球同步卫星GMm/(R+h)2=4mπ2(R+h)/T2h≈3.6 km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不知道各位同学是否还是要高中生活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必背公式,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好物理!第一章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第6节 向心力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第6节 向心力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向心力一、向心力┄┄┄┄┄┄┄┄①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

3.公式:F n =m v 2r 或F n =mω2r 或F n =m 4π2T2r 。

4.来源:(1)向心力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2)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可能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也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

5.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说明]根据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 n =v 2r =ω2r =4π2T2r =4π2n 2r =ωv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 n =ma n 就可得到向心力表达式。

①[判一判]1.向心力是除物体所受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以外的一种新力(×) 2.向心力的方向时刻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3.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4.向心力既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也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 5.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越大,向心力一定越大(×) 二、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②1.变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圆周运动,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2.一般的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

(2)研究方法:将一般的曲线运动分成许多很短的小段,质点在每一小段的运动都可以看做圆周运动的一部分。

[说明]对于变速圆周运动,F n =m v 2r =mω2r ,a n =v 2r=ω2r 仍可用。

②[填一填]荡秋千是小朋友很喜欢的游戏,当秋千向下荡时, (1)小朋友做的是________运动; (2)绳子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指向悬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秋千荡下时,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公式归纳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速度:Vx=V 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 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 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向心力6个公式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则表示方向恰好相反,f、f′各自促进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领域:气动式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Immunol:fn>g,舱内: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
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备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力的制备与水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
2.能斯脱角度力的制备: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备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就是耦合替代关系,需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促进作用,反之也
设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大;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
运算。

1.重力g=mg(方向直角向上,g=9.8m/s2≈10m/s2,作用点在战略重点,适用于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恰好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
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同意;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高于μfn,通常视作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率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行经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更多,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运转于赤道飞过,运转周期和地球进动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小环绕速度和最轻升空速度均为7.9km/s。

听得懂
高中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去听课,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去听到,记诵高中物
理概念定义,这就是“知其然”,老师传授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得懂,才可以
运用。

记牢固
尤其就是基本的概念。

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作Meu可不录的科学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问题的认知、运用就可以中断,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就可以因概念不
明而没把握,掌控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甜、基本方法可以,这些都就是必须忘
记的范畴。

只有这样,高中生自学物理才可以得心应手,各种难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会运用
可以运用才就是提升成绩的显然,就是对概念、公式等必须掌控有效率,活学活用,
不是死记硬背,相同的题型使用相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就是努力做到有效率多样,以达至恰当解题的目的。

比如说对于牛顿三小运动定律、什么就是动量、为什么动量可以
动量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认知,仅仅逗留在字面上学出来就是乏味的,甚至就是难于
认知的,而这些科学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自学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自学过程中,
打声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会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为高中生的基本知识,新辟思路,学
出来就难得多了,自学效益可以翻倍。

练得熟
高中物理科学知识就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自学过程中,练习就是很存有必要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习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够构成一定的投影,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科学知识融会贯通,由点燎原之火的综合运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