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第四讲魏晋风度与魏晋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
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士族和庶 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就成 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政治动荡,导致思想的解放,儒学的
独尊地位发生动摇。 摆脱经学束缚,形成新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它与老 庄思想有密切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 佛学的成分。 魏晋风度:崇尚自然,“越名教而任自 然”(嵇康《私论》)——法天贵真
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 者,他可知矣。”(《六朝选诗定论》卷六) 沈德潜:“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 诸篇之祖”(《古诗源》卷五)
陶渊明:“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 馀。”(《归园田居》其四)
曹丕《与吴质书》
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卷二十二上:此篇犹
有闵劳恤下之意。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宋·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大约武帝诗沈郁 直朴,气直而逐层顿断,不一顺平放,时时 提笔换气换势。寻其意绪,无不明白,玩其 笔势文法,凝重屈蟠,诵之令人意满。
: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 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毎至觞酌流行, 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 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 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 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録。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 可复道哉。
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为中
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 传》) 的局面。 “王与马,共 天下”(《晋书·王敦 传》)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文学与文化集
中在世家大族手里,与政治权利一起 世代相传。
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
曹植);阮瑀 及其子阮籍;嵇康及其子嵇绍、绍从子嵇 含;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 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 从子潘尼);傅玄及其子傅咸;谢安及其 孙谢混,谢混及其族子谢灵运、谢瞻、谢 晦、谢曜,谢灵运及其族弟谢惠连、其同 族的谢朓;萧衍,其子萧纲、萧绎。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 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 题、 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 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 和酒遂与这个 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 解之缘。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系》

2、门阀制度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
呼是庶族、寒门。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 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 于宗族的血统。在汉代,已经日益明显地 形成许多世代官宦的豪门大族,他们的子 弟,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政治权力。经过 汉末大乱,这些豪门大族成为具有很强独 立性的社会力量。他们有自己的庄园、私 人武装和大量的依附农民,使任何统治者 都不敢忽视。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 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许多文人莫 名 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 嵇康、陆 机、陆云、张华、潘岳、石 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 璞、谢混、谢灵 运、范晔、袁淑、鲍 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 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 的战乱之中, 如杜育、挚虞、枣嵩、王浚、刘琨、 卢谌等。

《后汉书》卷七十九《仲长统传》:常以为凡游帝 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 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论 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 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 难,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 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 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 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 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 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 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 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 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 入帝王之门哉?
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孟德所传诸 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 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 能,亹亹之词,数者而已。本无泛语,根在 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借古乐府写时事, 始于曹公。

元刘履《风雅翼》卷二:赋也。太行山在河内,按 厚斋王应麟地理考,首自孟州,连亘至。幽州凡有 八陉,是为天下之脊。羊肠阪,史记正义云即太行 阪道也。今沁州有羊肠山,石磴盘纡,若羊肠然。 熊罴皆猛兽,色黄赤相似罴尤多力,能拔树。怫郁, 忧滞也。东归,指谯郡而言。谯即今亳州也。薄, 迫也。斧冰,谓天寒水冻,碎之以供爨也。糜,粥 也。东山诗,周公既东征,述其往来之劳,在外之 久,以劳归士者也。此盖武帝屯兵河内时,登陟太 行,遇天寒而赋之也。首言道路之险艰,次叙景物 之变异,因叹吾行旅日远,思欲一归而不可得。末 又念及征夫劳苦,迫于饥寒而不得休息也。一说水 深桥绝,以比事之未济云。
第一层:写景。 第二层:抒情。
第三层:行军的艰苦。真德秀之“闵劳
恤下”,于此可见。 第四层:抒情。以周公自命,见其胸怀 百家讲坛:
http://www.56.com/u31/v_NDMyMzAxNTg .html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弟。曾封为 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有《曹子建 集》。在建安作家中,他是留存作品最多、对当时 及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后人多数评价最高的一个。 曹植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一度受到曹操的偏 爱,因此引起他和曹丕围绕继承权的一场明争暗夺。 最终,由于曹植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所需的成熟 与老练,而归于失败。曹操死后,曹植受到曹丕的 严厉迫害,他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 咎,如同囚徒。明帝曹叡继位后,曹植的处境有所 改善,但仍然得不到信任,空怀壮志,无从施展, 终于郁郁而死。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公元二二○年曹丕称 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与 风格均有明显不同。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
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 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 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 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
不受礼教约束的、没有世俗伪饰的、保持其
天性的人,就是“真人”。 儒家的道德 教条和仪礼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 束力,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 活, 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身外的功业荣名既 然受到怀疑,便转而肯定自身的人格。身 后 的一切既然那么渺茫,便抓紧即时的人生满 足。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以一种 新的情趣体验人生,成为和汉儒不同的新的 一代。
王粲: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
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 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 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覇陵岸, 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诗》)
清代吴淇:“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
曹操与曹植的诗歌。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
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 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这也是建安 诗歌的时代特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 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 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王沈《魏书》论曹操:文物并施,御军三十
大学语文
第四讲魏晋风度与魏晋文学
一、背景介绍:
1、动乱的时代。
东汉的人口峰值超过六千万,三国末期
降为三千万。东晋末年为一千七百多万。 曹操《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 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 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送应氏》: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 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 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 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 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
的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 须是自然的,是 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魏晋风流与文学有密 切的关系。从表面看 来,阮籍、嵇康、王羲 之、陶渊明等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魏晋风 流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方面体 现了魏晋风流的特点。从深层看来,魏晋风 流下那种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 那种对 个性化的向往,那种自我表现的要求,那种 无拘无束的氛围,正是文学成 长的良好气候。

钟嵘《诗品》: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
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 笙,女工之有黼黻。 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宋无名氏 《释常谈》卷中引)
因为佛经的翻译导致了四声的发现。 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
入中国,并 且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 的故事性。 文学观念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本是文学观 念脱离儒家强调的政教中心 说,发生重大变 化的时期。这与玄学有很大关系,而佛教中 关于真与空的观念, 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 境界的观念,关于象和象外的观念,以及关 于形神的讨论, 也丰富了文学观念。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
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 对我蹲,虎豹夹道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 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拂郁,思 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道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 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 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是典
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 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 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 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 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 个人的无能为力,以及个人的 无能为力, 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 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 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课本第90页。 陈鼓应: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 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着它的形体,它 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 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 作“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他广大无 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 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 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 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169页。
4、佛教的传入与流行。 汉时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全社会各阶
层。 今之梵唱,皆(曹)植依拟所造。(《异苑》 卷五) 萧衍舍身寺庙为奴。
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
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 前世也无来世,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 语·先进》)庄子说: “死生,命也;其有 夜旦之常,天也。”(《庄子·大宗师》) 佛教带来了三世 (前世、今世、来世)的观 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 观念。这 样就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的想象世界也扩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