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说家谈小说新(教案)(九上) (1)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教案苏教版

再次,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给出的练习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们在解答过程中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是否可以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解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小说基本特点分析题:
- 题目:请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并说明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 答案:人物:《红楼梦》中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丰富人物关系。情节: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众多情节展现了封建家族的荣辱兴衰。环境:小说描绘了贾府的豪华、大观园的美丽以及社会风貌,为故事提供了真实的背景。
- 答案:祥子三起三落的情节展示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祥子的奋斗和悲剧命运反映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剥削。
5. 小说创作方法分析题:
- 题目:请分析《草原》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为小说的主题服务。
- 答案:《草原》运用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真实描绘草原风光和藏族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藏族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情节设置的角度进行分析。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和主题。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教师给出一个小说情节片段,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并指出如何通过情节展示人物性格和主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设计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了解小说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2)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小说家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3) 能够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探究学习,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尊重作家,珍视文学作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小说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2.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3.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家及其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
6. 拓展: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创作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小说家创作心得和体会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理解的表达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小说家谈小说》(第1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

十四《小说家谈小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基本知识。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了解典型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自主学习】1.朗读文本内容2—3遍,扫清字词障碍,圈画重要内容及相关信息。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⑦宽shù()⑧尴尬..()()⑨qián()诚⑩安xiáng ()3.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2—3个问题)【课堂探究】1.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他(她)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说吧。
(1)什么是小说?小说包括哪几个要素?(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3)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按篇幅长短,小说如何分类?2.复述故事,组织对《百合花》的讨论。
(1)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分别是什么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3)《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每一次出现在哪里?当时新媳妇的态度怎样?(4)《百合花》这篇小说想表达怎样的思想主题?请简要的分析。
3.细读课文,理解归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人物的形象。
(1)小通讯员的形象:(2)新媳妇的形象:4.小说的环境描写: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拓展延伸】1.作者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何在?2.模仿“百合花”形象,请你也创造出具有象征内涵的具体实物来,并作简要的讲解分析。
【达标检测】1.《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2.小说中,新媳妇的话语很少,作者主要是用神态描写来塑造她的形象。
把文中“借被子”和“补衣”两处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全画出来并认真品味,领会神态描写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课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小说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小说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小说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作者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
(2)如何运用小说创作技巧和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小说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小说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提问:你们对小说创作有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小说创作技巧和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部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其他小说作品,加深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2. 尝试运用所学的小说创作技巧和方法,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检查他们的阅读分析和创作成果。
3. 长期进步:通过学期末的小说阅读和创作测试,评估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整体进步情况。
九年级上册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3)能够欣赏小说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创作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3. 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写作技巧;4. 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5. 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
2. 教学难点:小说家的创作心得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应用,学生的写作练习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创作与评价: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创作自己的小说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作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的能力;3. 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的丰富程度;4. 学生的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和相关资料;2. 小说作品集或小说家作品集;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幻灯片;5. 教学评价表格和反馈机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小说家谈小说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作为九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苏教版《小说家谈小说》旨在让学生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同时,了解小说的写作和创作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个目的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培养小说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理解小说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包括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小说的主题和思想,以及相关的练习和作业。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章教学应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2.阅读分析法。
选取经典的小说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从中体会小说的魅力和思想内涵。
3.讨论交流法。
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4.写作实践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技巧。
4.课堂评价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小说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讲解环节(20分钟)教师通过PowerPoint和多媒体设备,讲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小说家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小说的主题和思想等内容,注重生动形象和精炼准确。
3.阅读分析环节(30分钟)教师选取经典的小说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魅力和思想内涵。
九年级上册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设计范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能够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小说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通过探究学习,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和欣赏。
2. 教学难点:(1)小说家谈小说的艺术魅力的感悟。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说家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讨论小说的艺术魅力。
4. 探究学习:学生根据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探究学习,深入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小说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设置有趣的小说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3.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创意写作: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说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九年级上册课文《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感悟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小说家谈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感悟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小说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分享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感受。
(2)提问:什么是小说?小说家是如何看待小说的?引出本课课题《小说家谈小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小说家谈小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自主思考:课文主要论述了哪些关于小说的观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观点,讨论并总结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小说的基本元素。
4. 分析与鉴赏:(1)让学生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小说片段,体会小说家的创作技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感受小说对人生的启示。
(2)讨论:如何看待小说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之间的关系?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部小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总结小说的主题和特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分析鉴赏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小说家谈小说课时 3 备课人邵爱静审核人朱艳日期
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认识其艺术特点。
2.理解矛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重点难点①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②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板书设计人物:通讯员新媳妇
开端:“我”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
发展:“我”和通讯员到百姓家借被子。
故事情节:高潮: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而牺牲。
结局:新媳妇为通讯员补衣服。
环境:激烈战斗的战争时期。
主题:反映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散文家一起学习了如何评价散文,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如何去评价小说。
二、走进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的乌镇。
这里农业发达,又紧邻上海,人文荟萃,造成了他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后来参加了革命运动,那段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了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
她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
表现战争题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和厚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在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
进入新时期后,她的视野更宽广深邃了,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柔中透出辛辣,热情了蕴涵冷峻。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
时代本质。
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
三、学习《百合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挪.()步讪.()笑尴尬
..()掂.()量颤.()动
虔.()诚忸怩
..()跌宕.()执拗
..()
2.组织自主阅读《百合花》,读后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主题
4.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1).小通讯员的形象
(2).新媳妇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
说说小说中哪些细节使你难以忘怀?
二、合作交流:
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
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第三课时
一、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逐层探究课文内容后,讨论交流本文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概括叙述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二部分(3—5)分析作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特点
第三部分(6)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二、精读课文解读探究
a.作品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作者认为《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具体起什么作用?
1.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2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b.从文中找找有哪些细节具有上述作用。
三、合作交流课内小结
1.通过学习茅盾先生的作品,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鉴赏小说作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鉴赏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
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
(如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四、自主拓展
1.向专家学习后,我们再来读读《百合花》,想想有没有新的感悟。
学会欣赏小说中的景物美和人物美或者小说中动词的巧妙运用等等,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由评论。
五、自主展示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评论作品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