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ppt
合集下载
张学良

生平主要事件
一、东北易帜 二、中原大战 三、九一八事变 四、西安事变
• 东北易帜 • 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 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 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 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 升。
•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 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 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 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 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 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 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 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 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 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 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 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冯玉祥
汪精卫
阎锡山
• 但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张 学良对东北事务的精力被分散;而且中原 大战后入关的大批东北军没有回防,1931 年张学良为了讨伐石友三又再度征调部分 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了东三省兵力的进 一步空虚。这些都给图谋东北已久的日本 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正好是张学良入关 的一年之后的同一天(1931年9月18日), 日本少壮军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 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他戒掉了鸦 片,更忍受了五十余年的监禁生活。 •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 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 不费一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 他后来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 为祖国统一、抗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 因此,他的功绩大于过失。 • 总之,张学良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 九一八事变 •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 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 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 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 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 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 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 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 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 抵抗。
张学良

西安事变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 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 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 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 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 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 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 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 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央还主张 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 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
于凤至
•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 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少帅张学良的原 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 轻重的角色。与张学良凤至在与张学良一起生活的20 年里,她给予他她所能给予的一切:时间、关怀、体 谅、爱护、帮助……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时半,在美 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于凤至 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从1940年赴美就医算起, 她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 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 地产和股市,由罩在丈夫光环下的民国时期东北第一 夫人转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为子女、也可以说是 为张学良积累下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业。“救汉卿, 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她,她90 余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 么叫忠贞不渝。
烽火岁月 爱情生涯
对其评价
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 臣”。 江泽民: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 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 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 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 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 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6岁关到83岁。
张学良

•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 —2000年6月22 日),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 亲昵地称她为赵四小姐。她出身于一个颇 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 父亲以为其私奔,发通告以断 绝关系
• 以私人秘书身份相伴张学 • 陪张学良度过60载幽禁岁月
• 忠贞不渝,相濡以沫
晚年时光
• 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 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 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 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
• 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 请被拒绝。
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 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 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 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 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 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 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 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 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 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 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郭松龄战败被杀害后, 张作霖下令曝尸三天
(二)张作霖死后,掌管东北
• (1)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 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 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 的统一。
•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2001年 10月14日去世,享年101岁。字汉卿,号毅 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廊坊市大 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 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 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 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 之一。
百年少帅张学良祥解

首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局 势的发展,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磨刀霍霍乘机 大肆侵略中国。
第二个集团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 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 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 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第三是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希 望和平解决事变,同时英美为使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也 主张与张、杨妥协,继续保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 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 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后来 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抗 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张学良对自己的评
价是: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我自己就是 不说。
们 永 远 敬 仰 他 。
的 利 益 做 出 了 杰 出 的 贡 献 。 我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 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 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 男子之一,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少帅的 风流倜傥,连当年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他一见倾心颇有好
感。
皇姑屯事件-背负国仇家恨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 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 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 件。 日军一开始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 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 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日 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 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 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 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背负骂 名
中原大战及万宝山事件发生后, 刚从内战中恢复的华北及东北的统 一的中国国家主权和日本的南满铁 路的特权,冲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 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 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 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 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第二个集团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中汪精卫、何应钦为 首的亲日派,主张立即调遣军队,竭力策动“讨伐”张、 杨,轰炸、进攻西安,扩大内战,汪精卫、何应钦等企图 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第三是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希 望和平解决事变,同时英美为使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也 主张与张、杨妥协,继续保持蒋介石的领袖地位。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 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 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后来 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抗 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张学良对自己的评
价是: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我自己就是 不说。
们 永 远 敬 仰 他 。
的 利 益 做 出 了 杰 出 的 贡 献 。 我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 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 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 男子之一,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少帅的 风流倜傥,连当年墨索里尼的女儿都对他一见倾心颇有好
感。
皇姑屯事件-背负国仇家恨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 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 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 件。 日军一开始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 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 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6月,日 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 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 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 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背负骂 名
中原大战及万宝山事件发生后, 刚从内战中恢复的华北及东北的统 一的中国国家主权和日本的南满铁 路的特权,冲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 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 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 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 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西安事变 ppt

蒋介石督促张学良加快剿共
事变序幕
为了赢得广大士兵对事变的支持,张、杨发 布了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酝酿了许久,现在已经 揭开七八天了。我们为什么发动这样的运动?为 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 政府的屈辱外交,国家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 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八项主 张。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部分摘录)
事变序幕
与此同时张学良利用爱国青年大学学 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东北军 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并 请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 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 群众示威游行 绪高昂。
事件经过
12月11日晚间,张学 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 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 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 行兵谏的命令。
东北军入关
热河抗战作战图
二、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 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略转移, 抵达陕北。
三、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
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 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 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 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 和619团全部被歼。1935年11月22日,在直罗镇战 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 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 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 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936年12月12日
事变概述
兵谏亭是“西 安事变”的见 证
民族英雄、千古功-张学良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 怜;
顶天立地男儿汗,磊落光明度余 年』。
民族英雄、千张学良的生平介绍 ● 少年得志时期 ● 高潮——西安事变 ● 幽禁岁月 ● 浪漫的爱情史 ● 对张学良的评价
❖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 字汉卿,号毅庵籍贯辽宁 海城,祖籍河北大城。 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 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 县人称“少帅”,奉系军 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 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 大美男子之一。
西安事变的影响
❖ 西安事变的影响,除了让中国全面进入抗战的 状态以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和平解决外,也将 全国同胞团结抗日的心更凝聚在一起
❖ 但是,张少帅却从此进入被幽禁的岁月
幽禁岁月
❖ 1936年张学良入住浙江奉化县雪窦山的中国 旅行社招待所,正式予以“管束”。这是他 漫长幽禁岁月的第一站, 时年三十七岁。
对张学良的评价
❖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中国 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尽管这个统一还有 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在这一点 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而九一八事变中他执行的不 抵抗政策是他的一个煎熬,不论有什么理由,不抵 抗也是民族耻辱。抵抗打不过,不抵抗是民族罪人, 这种两难之火,烤炙着张学良的良知。后来发动西 安事变的动因,正在于此。 关于西安事变,是评价 张学良的一个关键。他软禁蒋介石,又在确立抗日 方针后义无反顾的跟着蒋介石回到南京,正是他真 男儿的体现。 总之,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是一方面 并不准确,但对于张学良的评价,还是好的比坏的 多些。
易帜后的张学良
❖ 1931年918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 东三省沦陷,背负”不抵抗”将军恶名
❖ 汉卿不同于大帅,坚持中国人湍急抗日, 埋下了西安事变兵谏的远因
张学良ppt

一、个人简介
二、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历
三、英明之举 四、真挚爱情
小组成员:回宁超、梅兴盛、范 晨宇、王天佑、肖明坤、姚文歌
一、个人简历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 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 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奉系军阀首领 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纵观他的 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 向了统一,虽然他被迫接受蒋中正(字介石) 的不抵抗政策,但据中国历史教科书及张学良 纪念馆资料记载是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 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 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将中国共产党从危机中解 救了一把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此处有争 议),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 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 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10月14日逝于 美国,与其妻赵一荻安葬于夏威夷檀香山!
那种不离不弃,其实已经很感人了~~小说般的故事, 却在一个人的身上真实的存在~~
谢谢
张学良赵四小姐的爱情
赵四小姐 赵一荻,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很多女 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 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生 涯的,只有赵四小姐!赵一荻经大姐绛 雪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很快坠入爱河。但是遭到其父的阻挠, 而她毅然选择了私奔。1936年12月“西 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 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东北 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 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不测,吩 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 母子送往香港。但此时的赵四小姐,说 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 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香港,可 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 念着被蒋介石软禁的张学良。
二、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历
三、英明之举 四、真挚爱情
小组成员:回宁超、梅兴盛、范 晨宇、王天佑、肖明坤、姚文歌
一、个人简历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 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 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奉系军阀首领 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纵观他的 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 向了统一,虽然他被迫接受蒋中正(字介石) 的不抵抗政策,但据中国历史教科书及张学良 纪念馆资料记载是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 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 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将中国共产党从危机中解 救了一把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此处有争 议),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 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 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10月14日逝于 美国,与其妻赵一荻安葬于夏威夷檀香山!
那种不离不弃,其实已经很感人了~~小说般的故事, 却在一个人的身上真实的存在~~
谢谢
张学良赵四小姐的爱情
赵四小姐 赵一荻,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很多女 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 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生 涯的,只有赵四小姐!赵一荻经大姐绛 雪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很快坠入爱河。但是遭到其父的阻挠, 而她毅然选择了私奔。1936年12月“西 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 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东北 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 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不测,吩 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 母子送往香港。但此时的赵四小姐,说 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 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香港,可 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 念着被蒋介石软禁的张学良。
对张学良详细介绍课件

教育经历
张学良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他先后就读于东北陆军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赴日本留学, 学习军事。这些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生涯和政治参与
军事成就
在张作霖的庇护下,张学良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北伐战 争期间,他率领的东北军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时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民族精神
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励了后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 坚定信念、奋起抗争。
改革创新
张学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创新,为现代社 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人们在改革创新中寻 求发展机遇。
VS
历史评价与影响
张学良在历史上的评价具有争议性。他被 认为是一位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为中国 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作出了贡献。同时 ,他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决策也备受争议 。尽管遭受了长时间的软禁,但他的影响 力至今仍然存在。
02
张学良的政治观点和行动
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和行动
国家统一观
张学良认为国家统一是至关重要 的,他反对分裂,主张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分歧。
01
与周恩来的关系
张学良与周恩来建立了友谊和互信关系 。周恩来曾通过张学良与东北军进行秘 密接触,推动国共合作。
02
03
与其他军阀的关系
张学良与其他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 等也有过互动和合作,但他们的关系 大多建立在利益和策略的基础上。
03
张学良的家族和社会关系
张学良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他先后就读于东北陆军讲武堂、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赴日本留学, 学习军事。这些教育经历为他日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生涯和政治参与
军事成就
在张作霖的庇护下,张学良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北伐战 争期间,他率领的东北军表现出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学良在主政东北时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东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民族精神
张学良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励了后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 坚定信念、奋起抗争。
改革创新
张学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创新,为现代社 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人们在改革创新中寻 求发展机遇。
VS
历史评价与影响
张学良在历史上的评价具有争议性。他被 认为是一位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为中国 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作出了贡献。同时 ,他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决策也备受争议 。尽管遭受了长时间的软禁,但他的影响 力至今仍然存在。
02
张学良的政治观点和行动
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和行动
国家统一观
张学良认为国家统一是至关重要 的,他反对分裂,主张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分歧。
01
与周恩来的关系
张学良与周恩来建立了友谊和互信关系 。周恩来曾通过张学良与东北军进行秘 密接触,推动国共合作。
02
03
与其他军阀的关系
张学良与其他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 等也有过互动和合作,但他们的关系 大多建立在利益和策略的基础上。
03
张学良的家族和社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事记:
1.求学 2.第一次直奉战争 3.第二次直奉战争 4.东北易帜 5.中东路事件 6.中原大战 7.九一八事变 8.西安事变 9.囚禁 10.恢复自由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 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 令,开始统治东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霖被炸死后一星 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 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 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 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 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少 帅 张 学 良
简介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 贯辽宁省盘锦市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 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的长子。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事家,先于奉 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 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 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 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 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 话。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 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 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了赢家。张在中原大战胜负已分时入关,未 受到任何损失,他却不仅在战争中靠卖军火和索要军费发了一笔财 (张部一入关蒋即发开拔费500万元),还于战后获得了晋、冀、 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 部也归张指挥。政治上张学良还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 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其部下也有多人进 入南京中央政府。中原大战后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达到了其人生 的顶点。 但是,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张学良对东北事务的精力被 分散;而且中原大战后入关的大批东北军没有回防,1931年张学 良为了讨伐石友三又再度征调部分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了东三省 兵力的进一步空虚。
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 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 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 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 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 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 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 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 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 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 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 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 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