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阅读试题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游记阅读题及答案

三年级游记阅读题及答案

三年级游记阅读题及答案左海伯①在花香四溢,云霭氤氲的五月,应友人之邀,在五岳湖度留了一日。

②五岳湖在弦山大地的西南一隅,距光山县城二十五公里。

在清晨小鸟的啭唱与阳光的照耀里,我们一行驾车向五岳湖徐徐驶去,沿途完好的林荫及满山满坡的植被,直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③远远地,我们在沿路林荫的缝隙间看到五岳湖区轮廓不甚分明的山脉了,汽车在驶过一个狭长宁静的小镇后,巍巍的五岳大坝便横亘在我们的眼前,让人顿觉创造力量的伟大,个人躯体的渺小。

④泛舟湖上,我禁不住把双手再次沐浴湖水之中。

浩渺宁静的湖水向远处无言地延伸,我们的轻舟象在光滑的巨幅绸缎上滑行。

湖中分布的若干小岛,多数相互栈桥连结,互通往来。

岸边滩涂,野鸭游弋,鹭鸶临波。

成双成对的洁白的蝴蝶,在湖水水面及岸边浅草低树间翩翩起舞,不觉让人眼花缭乱;有反刍的静卧岸边草地的耕牛,它们的双目皆似睁若闭,根本不看游人一眼,除了耕耘,世上万物似乎皆与之无关。

偶有运载渔民往来集镇的渡轮从我们的船边突突突地叫着经过,渔民朗朗的笑声一阵阵贯满我们的耳鼓。

泛舟湖中,举目四望,四面环山,满目苍翠。

湖东远山顶上屹立的白扬,远观象列队的士兵,齐整、威武,给人不可战胜的气势。

⑤湖中深处,我们泛舟到一茕茕孑立的小岛上,那小岛因水阔路远,与世几乎隔绝,岛上古树林立,野花遍地,在人迹不甚分明的林荫道上,落地的松毛厚度足有半尺,蓬松柔软,引人躺下小憩的欲望,途中不时见到横陈死去的巨树,客死路边的孤鸟,还有不知名野兽的粪便和足迹,让人不禁胆颤心惊。

有怪异的花开得炸眼,我们一行个个不畏艰险,踊跃采摘,扬言带给自己最挚爱的人。

⑥友人一鸣挽留住上一夜,因故没能允诺,想来很是遗憾。

夜宿湖边,开窗任清风吹拂,敞篷让露珠浸润,偷听水的梦呓及空山与明月的私语,该是人生难得的享受吧。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5期)有删改1。

选文第④和第⑤两段各写了哪些地方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

阅读选文第③段,谈谈你对“创造力量的伟大,个人躯体的渺小。

初中语文中考游记散文阅读试题

初中语文中考游记散文阅读试题

初中语文中考游记散文阅读试题游记:寻梦之旅我翻开旧相册,回忆起初中语文中考的那篇《游记散文阅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那个夏天。

那时候,我还是个稚嫩的少年,对于旅行,对于文化古迹充满好奇。

于是,我在暑假的最后一天,决定进行一次寻梦之旅。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金黄色的光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我怀着期待和兴奋,背上背包,踏上旅程。

目的地是我小时候读过的一本书中描述的一个古老小镇。

我听说那里有一座神秘的庙宇,据说里面蕴藏着奇幻的力量。

坐上了火车,我感觉到心跳加快。

车窗外的风景不停地向后掠过,远离了我熟悉的城市,融入了陌生的乡村。

田野斑斓,村庄宁静。

小镇就在离终点站不远的地方,我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小镇并不大,但它却是古朴而神秘的。

在阳光的映照下,一片红色的屋顶显得格外鲜艳。

我背着背包,迎着微风,漫步在镇上的小巷中。

巷子两旁是古老的建筑,墙上的花砖和木雕见证了岁月的洗礼。

走进一家古玩店,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古董,我对古老文化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继续往前行,我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庙宇。

这座庙宇坐落在一座小山上,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外表,但却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质。

庙门前有两只石狮子,形态特殊,仿佛在守护着整座庙宇。

推开门,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面而来。

我抬头望去,庙里的佛像静静地坐在佛坛上,犹如在冥想。

我步入庙中,给自己的心灵放松的空白地带。

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庙宇的氛围。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我仿佛听到一阵佛音,声音回荡在整座庙宇之中。

我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祥和而宁静的景象。

庙堂内的空气中弥散着一股神秘而祥和的气息,仿佛我进入了一个异世界。

我细细观察庙宇的每一个角落,有欧式风格的壁画,有琉璃瓦表面的瓷砖,有古老的木雕和青石板。

在那些老旧的石柱子上,刻满了年代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我走到一个角落,发现了一幅名画的高仿画作,仔细观看画作,画中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畅游,宛如活灵活现。

寻梦之旅就在庙宇中渐渐地结束。

两篇游记散文阅读练习

两篇游记散文阅读练习

两篇游记散文阅读练习江苏吴应海月满什刹海张于荣京城夏夜,热风依然裹满全身。

“开船了!”随着年轻艄公的一声悠长的吆喝,离岸的小木船晃动中犁出层层水波向两侧荡漾。

欸乃、欸乃,多么熟悉的橹声,我恍惚间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围河,回到那个尝试划动单桨少年的梦想。

泛舟于什刹海,的确是难得的享受,岸边灯火摇曳着依依垂柳的婆娑身姿,光彩夺目的盏盏宫灯,映出的长长倒影,像从环湖岸边直接抛向湖心的一条条金黄色的飘带。

不经意间,右侧徐徐穿出一条画舫,一少女坐在船头低头抚琴,一曲缓缓流畅的古乐飘荡而来。

湖面上显得繁杂喧闹起来,大小不一的游船来来往往,古筝、琵琶、二胡那委婉的乐曲交错,似幻似真,犹如轻风和湖水对话,随盏盏渔火在水中飘浮。

不一会,挨着、挤着的船儿,开始不规则起来,一不小心就会触碰,惊醒另一船相拥的情侣,喧闹的湖面已难以让人沉静下来。

而我们的游兴不减,决意穿越银碇桥,到后海找寻另一番景致。

那个被称之为燕京小八景的穹形石桥极富魅力,桥下是来往前后海的樯橹,挤成团,动弹不得。

桥上人影幢幢,不知是在远看西山夜色,还是在欣赏桨声灯影。

艄公的一竿长篙让我们折返,一叶扁舟,一点渔火,二三人影,莫非我们也已成为风景。

其实,什刹海还是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

前海、后海和西海,只不过三海相连的城中一湖。

记得去年差不多季节的一个月夜,也曾和友人在游人如织的后海品茗,观赏月光洒播下的湖景,领略了其不夜湖独有的魅力。

作为元代京杭大运河北方的终点码头,可以想象当年清流载舟、千帆远映的漕运盛况,沿岸尽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热闹非凡。

这是一个由水而生的物事丰盈的文明,不因时光流逝而消亡。

即便漕运码头的繁华已写进历史,它却以另一种形式重生。

自清代以来,华丽转身为京城美景的什刹海,更加光彩夺目。

这个既因蒙古语语系称湖泊为海子,又因多寺而得名的什刹海,虽在皇城根,仍以极大的包容和磁性,吸引世世代代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

散落在沿岸多少昔日王府、历史名人故居和古寺名剎,无论它曾是多么辉煌,终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留下的唯有窄窄长长清悠的胡同和历史掌故。

四年级下半年度期末复习——游记阅读理解(含答案)

四年级下半年度期末复习——游记阅读理解(含答案)

四年级下半年度期末复习——游记阅读理解(含答案)四年级下半年度期末复习——游记阅读理解(含答案)第一篇:黄山游记阅读理解题目1. 作者为什么说黄山的松树“奇”呢?2. 在黄山,作者都看到了哪些著名的景点?3. 作者在游览黄山时,天气如何?4.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云海、霞光。

阅读理解答案1. 作者认为黄山的松树“奇”是因为它们长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而且形状千姿百态。

2. 作者在黄山看到了云海、霞光、日出、奇松、怪石等著名的景点。

3. 在游览黄山时,作者遇到了多云和下雨的天气。

4. 云海指的是云雾弥漫在山间,形成一片浩渺的海洋;霞光指的是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天空呈现出的美丽光彩。

第二篇:九寨沟游记阅读理解题目1. 九寨沟有什么样的瀑布?2. 作者为什么说九寨沟的景色“美得令人陶醉”?3. 在九寨沟,作者都去了哪些景点?4.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五花海、镜海。

阅读理解答案1. 九寨沟的瀑布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2. 作者认为九寨沟的景色美得令人陶醉,因为那里的湖泊、瀑布、彩林、雪峰等景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 在九寨沟,作者去了瀑布、五花海、镜海等景点。

4. 五花海是指因为湖水含有多种矿物质,使得湖水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镜海则是指湖水清澈见底,如同镜面一般,反射出周围的景色。

第三篇:鼓浪屿游记阅读理解题目1. 鼓浪屿有什么样的特色?2. 作者为什么喜欢鼓浪屿?3. 在鼓浪屿,作者都去了哪些景点?4. 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钢琴之岛、天然的海峡。

阅读理解答案1. 鼓浪屿的特色在于它的欧式建筑、小巷、沙滩和音乐文化。

2. 作者喜欢鼓浪屿是因为那里环境优美,充满浪漫气息,还有许多美食。

3. 在鼓浪屿,作者去了钢琴博物馆、菽庄花园、天然的海峡等景点。

4. 钢琴之岛是指鼓浪屿上有许多钢琴,是音乐爱好者的天堂;天然的海峡则是指厦门岛与鼓浪屿之间的海域,自然形成的海峡风光美丽。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四年级下半学期的期末考试。

初中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

初中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

初中散文游记专项阅读训练夏日的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欢乐。

初中时光里,我曾有幸参加了一次难忘的散文游记活动,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下面我将分享我亲身经历的游记故事,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别开生面的旅程。

一、心动的旅程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早晨,我们一行人准时在学校门口集合。

老师带领我们乘坐校车,我们兴奋地登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列车。

车厢内人声鼎沸,叽叽喳喳,每个人都充满了对旅行的期待。

二、奇妙的小镇火车奔驰在田野间,一直驶向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小镇。

这个小镇宛如画中的乡村,青山绿水,各种形态的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树荫下,流转着古老的乡愁。

我们漫步在小镇的大街小巷中,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

石板路上铺满了莺歌燕舞的落花,小巷里飘散着咖啡香气。

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原来那是一群骑着马儿的乡亲们经过。

三、诗意的湖泊我们沿着小镇的街道一路向前,来到了一个宽广如镜的湖泊前。

湖水碧绿如玉,湖岸边,湖面上种满了莲花,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观赏。

湖泊旁边,有一座小桥横亘其上,小桥上人头攒动,人们有的手捧书籍,有的拉着孩子放风筝,有的手牵手漫步湖畔,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四、探秘历史文化离开湖泊,我们前往小镇最有名的博物馆。

博物馆外墙由红色的石板砌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厚重的感觉。

我们走进博物馆,立刻被展出的文物吸引住了。

在照片墙上,我看到了许多先贤的肖像,他们是这座小镇的创建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

通过观看展品,我了解到了小镇从建立到发展的全过程,更加了解了这座小镇的文化底蕴。

五、美食之旅游览完博物馆后,我们齐聚在小镇上一家有名的餐馆共进晚餐。

餐馆装饰别致,各种美味佳肴摆满了长长的餐桌。

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小吃和美食,鱼香肉丝的香气扑鼻而来,回味无穷。

闲谈间,我们相互分享游玩的心得和感受,大家都感到非常满足和愉快。

六、告别小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是傍晚时分。

我们带着满满的惊喜和回忆,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小镇。

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我们也意识到,再美好的事物也有结束的时候。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之游记散文阅读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之游记散文阅读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游记散文阅读(一)郁孤台笑了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

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

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

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

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

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

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

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

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

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

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四年级下语文游记类文章专项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游记类文章专项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游记类文章专项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飞珠溅玉”的意思是瀑布水流溅起的水花,描写的是瀑布的景象。

2.“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指的是作者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瀑布景象。

如果我在这样的境界里,我会感到震撼和兴奋。

3.√ × × ×4.B。

冰壶洞5.通过阅读,我体会到作者对冰壶洞瀑布的景象感到震撼和难以言表的美感。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的妈妈的家乡是四川的乐山,这里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

2.作者在今年暑假有幸游览了乐山,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乐山大佛和乐山石刻。

3.作者觉得乐山大佛非常壮观,他一边爬山一边欣赏着大佛的美景,还感叹大佛的规模之大。

4.乐山石刻让作者感到震撼,他觉得这些石刻非常精美,每一幅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5.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乐山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精美的人文景观,非常值得一游。

XXX黄山,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登山者不下百万,但真正的“黄山之游”者,却少之又少。

我自幼好游山玩水,而黄山又是天下名山,故一直以来,我就特别想去黄山一游。

直到今年,我才如愿以偿。

我是从宣城出发,沿途经过许多地方,终于到达黄山。

黄山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

山峰峻拔,巍峨壮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我先是游览了迎客松、半山亭、XXX等景点。

这些景点虽然不如后来的景色那样壮观,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接着,我便开始攀登山峰。

一路上,我见到了许多奇峰怪石,如莲花峰、猴子观海、XXX等,每一个都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真正让我惊叹的,是那云海。

只见XXX翻滚,气势磅礴,宛如一片银色的海洋。

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觉非常奇妙。

最后,我到达了莲花峰。

莲花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也是最为险峻的山峰之一。

我顶着狂风,沿着陡峭的山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当我到达山顶时,只见群峰环绕,云海之上,太阳正升起,景色美不胜收。

我感到非常的欣喜和兴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遇伊瓜苏瀑布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的飞机从1万米高空逐渐降落的时候,机舱里忽然听到了一片惊呼:“伊瓜苏!伊瓜苏!”我这才发现,在莽莽苍苍无尽的由亚热带雨林组成的绿色森林里,静静地悬挂着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单独的、间隔开来的、分散了又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瀑布展开自己的姿态,从高处向下坠落——那么地安静和从容,没有一声喧哗。

伊瓜苏果然不同凡响。

峰回路转之际,它好像为了给人一个惊喜,突然地出现,展开于一个断壁,数十条白色的蛟龙扭结在一起,编织成上下两幅巨大的水珠帘悬挂在那里,装饰着周围绿色的森林。

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

水珠帘只是一个序幕。

山路曲折,瀑布的情节也曲折。

我们又走进一条绿色的长廊,走进密密匝匝的树林。

高大的落叶松、山毛榉树,支撑起雄健的体魄直冲云霄,然后在天空中绽开它们繁茂的枝叶,遮掩了下午的烈日。

在它们周围,那些阔叶树伸出自己的枝丫,与那些长长的蔓藤缠绕在一起,构成纵横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来,露出一处又一处空白。

空处不虚。

远处,耳际,忽然传来了大水澎湃的声音。

情不自禁地往空白处张望,搜寻瀑布的身影。

只见它又在河的对面,我的眼前。

变化了,变化了。

一会儿,它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一会儿,它又是浪漫组合飞流直下。

曲折而下如轻盈的旋转,激情奔泻似威猛的跳跃。

刚与柔的结合,壮与细的比较,单纯与复沓的递进,一个梦幻的群舞的世界。

一条不到4000米的弯月形的峡谷走廊,却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

看到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绿廊不尽,瀑布不断。

我们还是兴冲冲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

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

伊瓜苏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为“鬼喉”的地方。

亿万年前频繁的地球运动,在巴西的南部挤压成许多裂缝,随岩浆的喷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的地理特征。

然后又产生断层,成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苏河的河心。

突然地又在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塌落一个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壮观的U形大瀑布。

耳边,一个惊雷紧接着一个惊雷;眼前,一团白雾连续着一团白雾。

白雾的水汽弥漫在河谷间,又升腾于天空,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然后又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天上的桥。

走上天桥可以到达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苏,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来不及想像。

地上也有一座桥。

桥下是一条奔湍的大河。

闪着绿松石般的光亮,扑腾着浪花。

我走上栈桥,跨过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顾不得雨花淋湿了衣衫。

雷再响,雨再大,我也要走近了,再走近。

走到了桥的尽头,抬眼看那劈头盖脸的瀑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在U形的几百米宽面的峡谷,奔流咆哮。

前面一排的巨流刚刚呼啸而下,后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

只听见“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天惊,震得山摇。

铺天盖地的飞瀑,是水的意志和伟力的抒情,它要冲垮一切,淹没一切。

人在它面前,渺小得如同它的一滴水珠。

水是白色的,又不纯粹是白色的,巨大的白色中掺杂着几股墨绿色,像是一种泼彩,没有遮拦地倾倒,倾倒了,再倾倒,无休无止,只不知道这颜色是怎么变幻出来的。

于是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走向高潮,演绎和展示人间最壮丽的一幕。

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高潮。

伊瓜苏,印第安语的意思即“大水”。

大水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密林深处的河流。

1.“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

”这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五段“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一句中的“大戏”、“序幕”、“情节”、“高潮”分别是什么意义?3.第四段“看到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和结尾段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安排又有什么用意?4.综观全文,分条概括伊瓜苏瀑布丰富的形态美。

夜听九寨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之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法,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

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

“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

”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

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着,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

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

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这水声来自于海拔之颠,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

”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

“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

”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

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

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

“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

”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

我无需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

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

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19. 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 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含意,品味其表现力。

(1)水是有生命的!(2)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21. 作者浓墨重彩,详写夜探九寨山洞,其用意是什么?22. 根据你的理解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1.以静写动,瀑布本是不停流淌的动景,作者借“悬挂”一词将其静态化,突出其风景如画的美和对周围山川的装饰和美化作用。

拟人手法,“静静地等待”、“掀起一角”赋予瀑布人的多情,而这情感正是作者喜爱之情的折射。

(对比手法,将瀑布的纯净和“黑黝黝的山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瀑布的洁净和对周围环境的装饰效果。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偏重技巧。

答题时要确认具体技巧的名称,继而分析语言材料加以印证,最后概括其表现力,即信息、意蕴和效果。

2.“大戏”:伊瓜苏瀑布;“序幕”:断壁水珠帘;“情节”:峡谷走廊瀑布群的变幻美;“高潮”: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演绎和展示的人间最壮丽的一幕。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后者以必需的背景知识出现,因为只有抓住了“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这句话呈辐射性照应的特点之后,才能准确筛选出“大戏”、“序幕”、“情节”、“高潮”等词语具体指向的语言。

3.设问式的照应关系(问答式的照应关系)。

这样安排是为突出美在人间这一主题。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把握文章思路”和“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虽是一道综合试题,但难度不大。

4.安静从容,静无声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曲折而下,轻盈旋转;激情奔泻,威猛跳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综观全文”是限制也是提示,作答这样的试题要注意防止信息遗漏和概括重叠。

1.更加精彩的瀑布景色2,B3.游览的空间往前走折向下行走上天堂走上栈桥4.解释说明19. “扑”,是猛冲上去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野兽捕食的情景,这里用来突出“我”急欲探究九寨山水的强烈愿望,这样写可以强化它的神往之情,为后文夜走九寨作铺垫。

20. (1)深夜中山泉流淌,共鸣和谐,仿佛泉水有灵魂与生命。

这样写突出了泉水在九寨的地位,也能凸显九寨的神奇。

(2)因为从没有人来探知过这处水源,所以声音听起来有一种原始的古朴美;因为是孕育九寨之水源的声音,从高原深处落下,充满动感与活力,又给人一种“年轻”的新奇美。

这样写突出了夜晚九寨水声的神奇。

21.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世之奇传、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

同时也突出九寨另一种特殊的情态之美:九寨之水不仅可观可看,更可听。

而只有夜探才能触摸水的神经,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22. 写景以抒发夜走九寨的兴奋、喜悦和自得之情,寄寓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感,升华文章主旨。

照应前文,暗示一夜已在不觉间逝去,从而虚写九寨的特殊魅力,进一步强化对九寨山水的沉醉之情。

1.“扑”,是猛冲上去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野兽捕食的情景,这里用来写“我”,突出“我”急欲探究九寨山水的强烈愿望,强化对它的神往之情,为后文夜走九寨作铺垫。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