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精神
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是一种独特而深远的文化现象。
它是在战乱时期的日本社会中形成的,是武士阶级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
武士道精神强调忠诚、勇气、正义和礼仪,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日本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忠诚是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武士们视忠诚为生命的使命,将忠诚于主君视为最高的荣誉。
他们奉行“忠义”原则,即绝对服从和忠诚于主君,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这种忠诚精神使得武士们在战争中能够坚定不移地为主君而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其次,勇气是武士道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们被要求在面对敌人和困难时展现出无畏的勇气。
他们相信勇气是成为真正武士的关键,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勇气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包括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勇敢面对。
武士们通过勇气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荣誉。
正义是武士道精神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武士们坚信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
他们奉行“义”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选择正确的道路。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正义的行为才能获得尊重和荣誉。
武士们注重公正和道德,他们的行为受到严格的道德规范的约束。
礼仪也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们注重礼仪和仪式,这是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他们相信通过遵循规范和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武士们的礼仪规范包括服从上级、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感情和尊严。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品格和教养,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塑造了日本武士阶级的形象,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可以在日本的艺术、文学和战争策略中看到。
例如,许多古代的武士道故事和传说以武士们忠诚、勇敢和正义的行为为主题,这些故事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古代武士道精神有所不同。
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一种独特而崇高的思想体系,它主张忠诚、勇气、正直和自控,深深植根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中。
这种精神在日本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对现代日本社会仍然具有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并分析其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武士道精神的起源和基本原则。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战国时代,那是一个充满战乱和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农民将领开始吸纳庄园领主的子弟成为武士,以保护他们的土地和财产。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他们需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主人,并追求正直、勇敢、公正和礼仪。
在这个过程中,武士道的核心原则逐渐形成,包括忠诚、勇敢、正直、道德和自我控制。
其次,武士道的精神使得武士成为日本社会的尊贵阶层。
在古代日本的等级制度中,武士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他们受雇于贵族和庄园领主,保护他们的土地、保卫领主和家族的利益。
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军事教育,精通武艺,熟悉武器和战术,他们的忠诚和勇气使他们在战场上成为无敌的存在。
因此,武士不仅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和平时期也对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武士道不仅仅是一种战斗精神,它还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武士道强调忠诚、正直和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武士,要坚守承诺,对主人忠诚,无论是面对试炼还是困难。
同时,武士也要坚守道德准则,在面对决策和行动时必须遵循正义和诚实的原则。
这样的道德观念将武士道提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层次,使他们成为正直和勇敢的榜样。
另外,武士道的精神对于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强调忠诚和勇敢,武士道塑造了日本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种精神影响了日本的法律制度、军事战略和教育体系。
在现代日本,武士道精神仍然被广泛传承和推崇,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追求忠诚、正直和自我克制的品质。
总结起来,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一种独特而崇高的思想体系,它强调忠诚、勇气、正直和自控。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精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塑造了整个时代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武士道是一种独特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强调忠诚、勇气、荣誉和自我超越。
本文将探讨武士道精神的来历、特点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武士道精神的起源武士道起源于日本的平安时代,但在战国时代达到了巅峰。
随着战乱频繁和权力争夺的加剧,武士道成为了武士们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寻求安定和准则的重要依据。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花道”和“茶道”等日本传统文化中尊崇自然、谦逊和内省的价值观。
二、武士道精神的核心特点1. 忠诚与奉献:武士道注重对领主和家族的忠诚,尽忠职守。
武士们愿意为了守护主人的利益而奉献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 勇气与武艺:武士道强调勇敢无畏的精神,武士们通过刻苦训练和经常的战斗来提高自己的武艺和身体素质。
只有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保护家族和主人的安全。
3. 荣誉与义理:武士道追求荣誉和正义,在行动中遵守道德的准则,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
武士们信奉“死有价,义无价”的观念,在正当情况下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屈服于对自己忠诚的考验。
4. 自我超越与修行:武士道强调追求个人的内心提升和完善,通过修行和禅坐来培养自我超越的能力。
武士们追求悟道的境界,不断追求个人和道德的极致。
三、武士道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虽然战国时代已经过去,但武士道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1. 忠诚与责任感:忠诚和责任感是当代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
无论是对家庭、事业还是社会,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是建立信任和获得成功的关键。
2. 勇气与坚韧不拔:在现代社会,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对于克服挑战和追求梦想至关重要。
只有不屈不挠地面对逆境,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价值的实现。
3. 荣誉与诚信:荣誉和诚信是塑造个人声誉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
只有遵守道德和伦理准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 自我提升与精神修行: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心灵成长。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古国日本与武士道精神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古国日本与武士道精神日本,作为东方文明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古国伟大历史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日本人民的勇敢、忠诚和荣誉观念。
本文将要探索武士道精神的起源、特征以及对日本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武士道精神的起源武士道源自日本古代的武士阶层,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平安时期。
当时,日本正处于乱世之中,许多领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和人民,开始组建私人武装力量。
为了使这支军队更加纪律严明,勇敢无畏,武士道便诞生了。
武士道强调忠诚、义勇、礼节等价值观,并以荣誉为核心,成为武士精神的象征。
二、武士道精神的特征1. 忠诚与义勇:武士视忠诚为生命之本,对主公和国家有着无比的忠诚。
他们宁死不屈,宁愿舍弃生命,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2. 正直与谦逊:武士道追求正义和道德,在行为上做到光明磊落。
他们知道谦虚是实力的体现,追求谦逊与和谐的相处方式。
3. 勇猛与毅力:武士壮士勇敢无畏,不畏艰险和死亡,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执行任务的毅力。
4. 知行合一:武士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更要将其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
三、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历史的影响1. 防卫和统治:在日本古代,武士道精神直接影响了武士的行动和生活方式。
通过其忠诚和勇敢的精神,武士奋发作为,保家卫国。
武士阶层在政治、行政和军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统治作用。
2. 文化传承: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可以在日本的文化中得以体现。
例如,武士的忠诚和荣誉感影响了日本传统艺术,如武士剧和折纸艺术等。
3. 社会价值观:武士道精神深深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塑造了日本人民的价值观。
忠诚、勇气和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仍然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武士道精神对现代日本的影响1. 商业道德: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商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纵观现代日本,商人们十分重视忠诚、勇气和道德,在商业交往中注重信义和诚信。
《武士道精神》课件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塑造日本民族性格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强调的忠诚、勇气和荣誉 感成为了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丰富日本艺术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文化艺术也产生了影响。许多文学作品、电影、戏剧等都以武 士为主题,展现了武士的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丰富了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现代日本社会,武士道精神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 展。许多日本人将武士道精神视为个人修养和职业伦理的准则,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
现代日本社会中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在现代日本社会,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武士阶层,而是扩大到了各个领 域。例如,在企业中,许多日本企业家将武士道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强调忠诚、勇 气和团队精神等价值观。
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 化的代表,面临与其他文化的竞争和冲突。
年轻一代的价值观转变
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如何吸 引年轻一代关注和传承武士道精神成为重要挑战。
可能的发展趋势
1 2
文化旅游与体验式学习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和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让更 多人亲身体验武士道精神的文化内涵,促进其传 播和发展。
《武教全书》
宫本武藏所著,强调武士的武艺与 道德修养。
《五轮书》
宫本武藏所著,论述兵法与武士道 精神的结合。
武士道精神的内涵
02
忠诚
总结词
忠诚是武士道精神的核心,表现为对主君的绝对服从和献身 。
详细描述
忠诚是武士道精神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武士必须无条件服 从主君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主君的利益,甚至在必要 时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不仅是武士的职责,也是其荣誉和 信仰的体现。Leabharlann 武士道精神在历史03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精神与忍者文化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精神与忍者文化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混乱的时期,但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忍者文化得到了最为独特和深入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战国时代中武士道精神与忍者文化的产生、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武士道精神的产生与特征1.1 武士道的来源武士道,即武士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起源于平安时代的武士阶层。
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乱频繁、生死瞬息之间,武士道精神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
1.2 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忠诚、勇气、正直、荣誉和礼义。
武士们视忠诚于主君为责任的最高准则,甚至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来维护主君的利益。
勇气和正直则是武士所必备的品质,他们勇往直前,坚持正义,永不退缩。
荣誉与礼义是武士修身立命的基本原则,他们秉持着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观念,弘扬着尊重传统的精神。
1.3 武士道对社会的影响武士道的实践不仅在军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士道的倡导者将其看作是日本文化的典范,使它成为了日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武士道的价值观影响了日本整体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在后世的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忍者文化的产生与特征2.1 忍者的由来忍者作为一个特殊职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日本战国时代。
他们原本是农民或僧侣,在乱世中为了生存和抵抗敌人的侵袭,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技能和战术,成为实力强大的特工组织。
2.2 忍者的特点与技能忍者具有机智、灵活、隐秘等特点,并掌握了特殊的战斗技能,如忍术、刺杀术、间谍术等。
忍者深谙潜伏和突袭之道,常常为主君提供情报,同时也起到了战场上的情报收集和破坏敌人后方的作用。
2.3 忍者文化的影响忍者文化不仅在战国时代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还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忍者的形象逐渐成为了日本文学、戏剧和艺术中的常见元素,激发了人们对于勇气、智慧和忍耐力的赞美。
忍者文化也为后世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日本武士道精神

冈田以藏
在江户三大道场之
一的桃井道场,苦学 “镜
心明智流 ”。接受尊王思
想 ,进入京都后,开始狙
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即
实施“天诛”,因而被称
为“刽子手以藏”(人斩
以藏),仅有案可察的就
有近二十人。后由于被镇
压,冈田以藏被逮捕并处
以斩刑 。遗言:为你竭尽
一生,却如水泡一样,消
失在晴朗的天空中 。
土方岁三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
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
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
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
,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
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
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
武士的盔甲
武士的佩刀
展発
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 本意是好的,只是到 了后来被人用到了歧路上去,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 生了强烈的反感。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需要用武 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 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 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 “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就是武士争雄天下 ,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 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这种思维方式 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 发挥到极端,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 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 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的自 杀是源于其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 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樱花凋谢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古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涵

古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涵日本武士道,又称为“Bushido”,是日本古代武士所秉持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
武士道的精神内涵承载着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和准则,对于塑造日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有着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涵,包括忠诚、勇敢、诚实、谦逊、尊重和礼仪等方面。
忠诚是古代日本武士道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武士们对于主人的忠诚和效忠是无条件的,他们视之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忠诚的精神深植于武士们的灵魂中,他们宁可以死捍卫主人的利益,也绝不会背叛。
这种忠诚的精神被视为武士道的核心,能够在战乱年代中节制和统一武士阶层,维护社会秩序。
勇敢是另一个重要的武士道精神。
勇敢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包括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坚强和勇敢。
武士们相信以死作舍,视死如归的精神,相信只有在战斗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荣耀。
这种勇敢的精神激励着武士们不断追求进步,并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诚实也是武士道中的重要价值观。
武士们相信诚实是根本道德准则,他们坚守着诚实和正直的原则。
在日本的历史中,许多武士因为他们坚守诚实和忠诚而被推崇为英雄。
他们的名字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崇尚诚实的楷模。
武士们相信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够建立起可靠的人际关系,并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基础。
谦逊是武士道精神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们相信谦逊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素,只有谦逊的人才能够真正成长和进步。
他们相信在自我克制和谦逊中获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对于武士来说,谦逊并不代表软弱或屈从,而是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尊重和礼仪是古代武士道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武士们深知尊重的重要性,他们尊重上级、尊重长者、尊重他人,同时也要求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
为了维护尊严和礼貌,武士们注重礼仪的规范。
这一点在他们的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场合,礼仪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古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内涵包括忠诚、勇敢、诚实、谦逊、尊重和礼仪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这样才能侍奉君主,保护领国领民。
这是与许多人理解不太一样的,推崇的是善良的本性。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
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当权者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是一套道德体系,崇尚克己,奉公,勇敢,隐忍,谦让,的道伦理观,统治者却断章取义,过分突出“勇”和“忠”,因为自古武士把武士刀和和弓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
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当这种对于淡然面对死亡的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变为了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那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疯狂信念,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它的本意还是善良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被统治者用到了歧路上去了,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
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
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
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
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
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
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
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
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日本人用樱花比喻武士。
要了解武士道,先要看看武士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
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
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很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更加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
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
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治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武士群体,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所以,如今小泉执意参拜靖国,日本人不论是反对参拜的还是赞成参拜的,对小泉只有政见上的敌意,对其人格却都有些敬意,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宁愿冒天下之不韪,宁可在实现自己所在政治集团的理想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
日本历史上的岸信介等几位首相为了冲破和平宪法对日本不可有军队的限制的时候,也是一样,宁可解散议会也要通过自己的主张,通过之后自己也因触犯众怒而倒台,但倒台之后日本人对其人格倒反而更加尊重,其本人倒台了,但岸信介派,桥本派却更加壮大,这也使得日本的政治家更加敢于突破种种限制。
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零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零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零,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
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零。
比如一个武士,因为仰慕一个剑术高手而很想跟他决斗,自己穷尽精力刻苦练习,多年准备之后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此人把这场决斗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好象自己就是为等待这场决斗才生存的。
但一交手,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失败的武士自杀了,并非因为感到后悔和屈辱,而是感到很大的满足,感到自己一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努力了,得到机会了,在决斗中自己的人生放出了最大的光辉,在这光辉之后人生应该戛然而止,不该再有什么留恋。
所以武士的自杀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如樱花凋零般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武士道怎么说,“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田园终老的武士不是好武士,战死沙场或者自杀才是理想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