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完整版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诫子书原文: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慆慢一作:淫慢) 译文及注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澹泊一作:淡泊;淫慢一作:慆慢)翻译: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赏析: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诫子书原文Word版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ta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i)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将复何及)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诫子书文言文

诫子书文言文夫为人父者,常念子女之未来,忧其行之不端,性之不正,故以书诫之,望其能明事理,行正道,成大器。
吾儿,汝生于世,当知人生之不易,时光之宝贵。
岁月如流,稍纵即逝,切莫虚度光阴,空留悔恨。
年少之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正宜勤奋学习,积累知识,修身养性,以筑未来之基。
学无止境,汝当有恒心与毅力。
不可因一时之困难而退缩,亦不可因一时之成绩而自满。
学问之道,如登山之途,步步艰辛,需持之以恒,方能登顶。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经典之籍,汲取前人之智慧,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为人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言出必行,行必果,方能赢得他人之信任与尊重。
勿以谎言欺人,勿以狡诈行事,心正行端,自有浩然之气。
与人交往,应谦虚有礼,尊重他人之观点与感受。
勿骄傲自大,勿轻视他人,以和为贵,广结善缘。
生活之中,当懂得节俭。
勿贪物质之享受,勿慕虚荣之浮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俭并非吝啬,而是珍惜资源,不浪费,不奢靡,以养品德,以积财富。
再者,汝当有坚定之志向。
志存高远,方能有前进之动力。
明确自己之所求,所望,所为之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奋斗。
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挫折失败,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终能实现理想。
吾儿,人生之路,充满变数,有顺境,亦有逆境。
顺境时,不可骄纵,当保持清醒,居安思危;逆境时,不可气馁,当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乐观积极之心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最后,愿汝能牢记吾之教诲,时刻自省,不断进步。
愿汝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志向、有担当之人,为家庭增光,为社会造福。
父字____年____月____日。
文言文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子嗣吾儿,吾居心言志,愿以一言告之。
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瞬息万变。
吾儿年幼,正宜力学成才,以光前烈。
故吾特作此书,以诫吾儿,愿吾儿谨记。
夫学,乃立身之本。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是故,吾儿当勤学不辍,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非一日之功,乃积年累月之努力。
吾儿宜以勤学为本,以读书为乐,以明理为志,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修身之道,首在正心。
古人云:“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吾儿当以正心为本,诚意为先,修身养性,方能为君子。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吾儿宜以节俭为本,以勤为本,以静为本,以诚为本,以敬为本。
处世之道,贵在宽容。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吾儿当胸怀宽广,容纳百川,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谦逊之态处世。
与人交往,当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信相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家庭之道,重在和睦。
古人云:“家和万事兴。
”吾儿当以和睦为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和顺邻里。
家庭和睦,则万事皆顺。
吾儿宜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勤为本,以俭为德。
事业之道,贵在坚持。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
”吾儿当以事业为重,勤勉工作,坚持不懈,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事业有成,则家国得以安宁。
吾儿宜以勤为本,以精为本,以毅为本,以恒为本。
最后,吾儿当牢记:人生短暂,时光荏苒。
吾儿宜珍惜时光,勤学不辍,修身齐家,事业有成,以光吾门,以报国家。
翻译:亲爱的儿子,我心中充满对你的期望和愿望,今天我特以一言告诫你。
人生就像飞驰的白马,转瞬即逝,变化无常。
你年纪尚幼,正是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应该努力学习,以继承和发扬家族的荣耀。
因此,我特别写这封信给你,希望你能牢记。
学习是立身之本。
古人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你应该勤奋学习,不断积累,最终成为大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年积累的努力。
你应该以勤奋学习为根本,以读书为乐趣,以明理为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译文一、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二、高尚君子的行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要从宁静中修养身心,用简朴的行动来培养品德。
不节俭,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宁静,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努力学习;没有刻苦的学习,就不能得到广博的才智;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学到要学的知识。
沉溺散漫,就不能激励精神;轻佻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
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
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 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 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 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 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 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 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 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 之辈。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 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 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 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 尸走肉罢了。
课外拓展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 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 无致迷乱。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俭”是节俭、简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 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问题研究
“静”与“ 明志”“成才”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 守道不移;
“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静。不 受世俗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 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 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 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 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
“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 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 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 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 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 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 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 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 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 《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 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 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 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 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 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 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 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 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 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 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 与悲叹警醒儿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 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Leabharlann 及!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消 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大多对社会没有 什么贡献,(到那时)只能悲哀的守那穷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空城计
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维后继续向魏国 进军,魏国派司马懿抵挡蜀军,在街亭打败 马谡,而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 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诸葛亮心 生一计,命令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 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司 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 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命令兵不动,自 己上前一看,看诸葛亮神情自若、琴声不乱, 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问题研究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方法:“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 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
探究文章的结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 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问题研究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时要心境清净,同时学习态度也 要端正。 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 甚解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无益, 而且有害于品格修养。
问题研究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 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 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 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作者简介
•
我们称颂诸葛亮,除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主要还
由于他具有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为后世
楷模。比如,诸葛亮身为蜀相,统领一国军政,他兢兢
业业,日理万机,以至于“汗流终日”,而且以身作则,
严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遭致街亭惨败。诸葛亮为整肃军纪,挥泪斩马谡,但也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 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 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 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 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 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 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 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三下”,引后世无数英 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火烧赤壁 诸葛亮巧收姜维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增灶退兵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绝不文过饰非,推卸责任。
诸葛亮为官廉正,两袖清风,世称“循吏”,他身前留
下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他于蜀国居功之伟,却无意身后功名,遗命葬汉中定军
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
从此,青山幸埋忠骨,诸葛亮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