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附翻译赏析)
诫子书对比阅读

•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静以修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夫君子之行 友人惭,下车引之 •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人不知而不 愠 •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 为人谋而不忠乎 •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 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 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 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 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 《韩诗外传》注]“谊”同“谖”,遗忘,忘记。
•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8.结合文段,说说[甲][乙]两文各给你什么启示。(在少年时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并且要珍 惜光阴,避免老了后悔。
• [乙]
• 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半途割断就会废弃,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
• 教育孩子要诚信,首先父母不能欺骗孩子,要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 要性。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障。③颐指气使:不 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 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 1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悲守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 (1)达到远大目标(2)振奋精神(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4)习 惯,熟悉
•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 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精品文档)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1、考点经典句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 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 (2)用、凭借、依靠 (3)实现远大目标 (4)懈怠、懒惰 (5)陶冶 性情 (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诫子书》对比阅读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参考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七年语文期末复习:《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

七年期末复习文言文:《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期末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为了助力孩子们自主复习,近期将陆续给大家奉上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预祝期末取得好成绩!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文的-个难点,也是每次考试必考的一部分。
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
在加强对课内重点文言文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多选些与课内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相关的文章朗读;二是有针对性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在考试中得高分和提升阅读能力。
【文学这点事】1.关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复习时要重点理解内容,把握主旨,领会情感。
字、词、句以课文注释为主。
2.关于《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作者是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该文选自《韩诗外传》,主要内容是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考试这点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甲)周公诫子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1、考点经典句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浏览之杨若古兰创作1、考点经典句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涵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本人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本人高尚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乃至远.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克不及明确本人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克不及实现弘远目标.4、.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乃至远( )(4)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5)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 )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附(3)实现弘远目标(4)懒惰、懒惰(5)陶冶脾气(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以下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答案:(1)进修必须收视反听,增加才干必须刻苦进修.(2)不努力进修就不克不及增加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克不及在进修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间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示“躁”的风险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乃至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浏览.浏览全文,回答(1)~(3)题.(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抖擞③消逝,逝去④立志(2)用古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①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克不及振奋精神,浮躁就不克不及陶冶脾气.②最初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哀痛叹息,又如何来得及.(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当树立弘远的志向,发愤图强,防止老了后悔.6、浏览上面的文字,回答4~7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晦气,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4.解释上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答案:(1)生病(或生沉痾) (2)多次(或屡次)5.翻译上面的句子.(1)此其地晦气,而名甚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欠好),而且地名十分凶恶(欠好、不吉).(2)孙叔敖的聪明,在于晓得(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普通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缘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考作答.答案:由于“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晦气,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7.“孙叔敖之知”表示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此题考查全体感知、概括辞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示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成贪心缺乏(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他人看不上的东西才干持久保有等).附【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必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欠好),而且地名十分凶恶(欠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要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此刻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聪明,在于晓得(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普通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他人所讨厌的作为本人所爱好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失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乃至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克不及励精⑥,险躁则不克不及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品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涵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弘远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克不及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间内容分歧.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间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间内容是: .4.将以下句子译为古代汉语.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房子辅佐2. 在由于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由于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终极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如许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要哀痛地困守在本人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乃至远.【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当前,你不要由于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担,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上去,握着本人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上去,以接待宾客,(即使如许)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束缚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肯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肯定高贵;人口浩繁、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肯定会胜利;用愚蠢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肯定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具有天下,即是由于具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本人身亡的人,桀、纣就是如许.(你)能不谨慎吗?二、<<孙权劝学>>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成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旧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诫子书》正文:①行:行为,品行. 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寻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束缚本人的脾气.1、请用简洁的说话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答:2、细心浏览《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意图是什么?(2分)答:3、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翻译以下句子.(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译文: .5、细心浏览《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进修的?(2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如何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本人的认识.(2分)答: .参考答案: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进修,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出息的故事.(意对即可)2、告诫儿子要重视建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本人的品德.(意对即可)3、B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觉得大有好处.5、用本人读书的体会,言传身教.(意对即可)6、提示:本题可就进修的主要性,和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本人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需言之成理即可)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此刻当权掌管政事,不成以不进修!”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讨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该当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而已.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因而就开始进修.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此刻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之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理想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目光来看待,长兄如何认清事物这么晚啊!”因而鲁肃拜会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之袁州冬雪创作1、考点经典句翻译夫小人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精美绝伦,以俭朴节俭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以致远.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克不及明白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安好就不克不及实现远大方针.4、.诠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夫小人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安好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5)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 )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方针(4)懈怠、怠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吃苦学习.(2)不尽力学习就不克不及增长才干,不明白志向就不克不及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韶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示“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阅读.阅读全文,回答(1)~(3)题.(1)诠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①过度怠惰就不克不及振奋精力,浮躁就不克不及陶冶性情.②最后就像残花败柳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哀痛叹息,又怎么来得及.(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防止老了后悔.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晦气,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jī):科学鬼神和灾祥.4.诠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多次)5.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其地晦气,而名甚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欠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欠好、不吉).(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大白)不把世俗好处看做好处(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当作是好的).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察懂得文章内容的才能.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连系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考作答.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晦气,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孙叔敖之知”表示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大白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此题考察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才能.从孙叔敖不承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示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大白了:做人不成贪心缺乏(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他人看不上的东西才干长久保有等).附【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承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承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欠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欠好、不吉).楚国人畏敬鬼,而越国人科学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承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大白)不把世俗好处看做好处(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当作是好的).懂得把他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余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失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小人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克不及励精⑥,险躁则不克不及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品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方针.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力.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诠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诠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小人之行()险躁则不克不及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分歧.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大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树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严的美德.(2)(如果)韶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哀痛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以致远.【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洗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欢迎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广宽,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控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部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严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即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严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严吗?二、<<孙权劝学>>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成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诫子书》注释:①行:行为,品行. 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翻译下列句子.(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答:.参考答案: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端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俭仆,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3、B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方针、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成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来由来推托.孙权说:“我莫非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籍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懂得汗青而已.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端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诧异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盘算,不再是以前阿谁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对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会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附翻译赏析)
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