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
()(2分)
A. 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
B. 无以致远致:达到淫
慢淫:放纵
C. 不能励精励:振奋险
躁险:危险
D. 不能治性治:治理意与
日去日:每天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 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B.太丘舍
去其人舍然大喜
C. 夫君子之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险躁则不能治
性则是无礼
1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B. 非/澹泊/无以/明志
C. 非学/无以/广才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15.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11.D
12.D
13.略
14.A
15.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须静也,才须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dàn1.解释下列加点词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君子之行B.遂成/枯落C.非学/无以广才D.悲守/穷庐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诫.子书诫: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1)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一、(14分)1、(2分)B2、(4分)(1)告诫,劝勉(2)明确(3)增长(4)疾行,指迅速逝去3、(4分)(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4分)(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 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
生、伍举,班荆 ⑤ 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
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 汉末名士, 身处卿佐, 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
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 ⑥ ,家人无怨色。
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 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
质的家信。②僶俛( mǐnf )ǔ:勉力。③辞世:指弃官隐居。④大分:
自然的分限,指寿命。⑤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⑥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⑦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⑧景行:比
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⑨至心:至诚之心。
8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1)夫君子之行. (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3)每以家弊. ( 4)至心尚.之
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 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 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 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 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 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困心衡虑之后, 而始能作。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 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 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 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 须努力用 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 人训也。(选文有改动)
七年语文《诫子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13课诫子书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______(2)年与时驰______(3)非志无以成学______(4)俭以养德______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出。
9.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②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東于情,永窜④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选自《诸葛亮集》)(注释)①揭然:显露,显然,昭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4分)
(1)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2)饭疏食 (
吃
)
(3)夫君子之行(
德行
)
(4)意与日去 (
意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用__不__正__当__的__手__段__得__来__的__富__贵__,__对__于__我___ _来__讲__就__像__浮__云__一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 么?(2分)
要内心宁静,学会节俭,培养品 德,立志求学、珍惜光阴、做对社会 有用的人(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本文的观点是_静__以__修__身__,__俭__以__养__德____。 (原文回答),诸葛亮指出“_静__”是修身养 德的基础,“_志__”是成学的前提(每空仅 填一字)。(3分)
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3分)
立志,只有立下志向才能明确目标; 学习,静心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惜时,珍 惜时光才能不虚度此生。
(2)淫慢
淫:_懈__怠_____________
(3)治性
治:_修__养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 驰: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列加粗词。
(2分)
①诫子书诫:
②非学无以广才广:
9.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0.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11.选用原文同语填空。
(4分)
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和
“” ;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则导致失败。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3分)
答案:
8.(2分)①告诫、劝勉②增长; 9.D; (3分)
10.(2分)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11.(4分)静; 俭; 静; 躁;
12.(3分)没有志向,就会学无目标,必然所学庞杂,不能专一。
(意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应升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
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
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
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
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
泛指防备和禁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直言贾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见
C.衣鲜食甘很少
D.以负我志担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
7.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3分)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9.断句和翻译。
(10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5.A(B.看待,与以贵公子待汝的待同义;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D.违背。
)
6.B(A.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和、跟/动词,给;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拿。
)
7.B(②和⑥是叙说,不含告诫意味。
)
8.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
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
9.⑴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4分,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
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
⑵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3分。
全、二也各1分,全句大意1分。
此以为因此之类,不扣分。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3分。
爱肥家各1分,全句大意1分。
爱译为喜爱重视吝惜吝啬算错,肥家意译为为家里捞好处之类,不扣分。
)
【参考译文】
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
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
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
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
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
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
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
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
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
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
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
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
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
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
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
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
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
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
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阅读题及答案,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
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