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比较阅读 中考题
专题04 诫子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4 诫子书(一)(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节选)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B.由是感激C.非淡泊..无以明志D.险.躁则不能治性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受任于败军之.际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还于.旧都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北上兴复汉室。
《诫子书》对比阅读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
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
每著一衣,那么悯蚕妇;每餐一食,那么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②其喜怒。
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③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④。
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⑤不可不察也。
〞 ——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①却:摒除。
②恣:任凭。
③持:依,凭借。
④吉:桔祥。
⑤贼:敌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①无以广.才________②不能治.性________③太宗尝.谓皇属曰________④乃.可永久富贵________〔2〕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两处〕逆 吾 者 是 吾 师 顺 吾 者 是 吾 贼 不 可 不 察 也 〔3〕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
〔4〕阅读文章,根据语境填空。
小钟与你共同看到了这段文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你:我觉得太宗跟诸葛亮有共同的观点,诸葛亮说要“俭以养德〞,太宗那么具体地对皇族提出①“________〞(请用原句答复)的要求,食堂里张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这个意思。
钟:是的。
但是两个人告诫后人的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你: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②________唐太宗告诫皇属的目的是③________钟: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对比阅读二【甲】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凝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睛④,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5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那么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答案:(三)阅读《诫子书》(5分)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诫子书》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⑤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⑥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注】①典文:管理文书。
②清异之名:清高:特异的名声。
③谬恩之加:误把恩惠赐给我。
作者自谦之辞。
④汝等:你们。
⑤笃:忠诚、厚道。
⑥不经之谈:缺乏根据的言论。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B.才.须学也才:才干C.非吾力所能致.也致:给予D.闻.人之过闻:听说、听见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夫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
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发?【答案】1.C 2.D 3.(1)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2)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而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
4.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示例:【甲】文中根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分析,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同时还要刻苦努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诫子书》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 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与. 日去 呼尔而与. 之B.非志无以. 成学 可以. 为师矣C.夫. 君子之行 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 不能励精 入则. 无法家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2分)答案:1.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2分)2.C3.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修、俭、养)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题2: 《诫子书》检测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含答案(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
(离去)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与同类文体比较阅读中考试题(一)《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16. 【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⑤忍让为居家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____________”。
(一)【答案】13. (1). D (2). B14. (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15. (1). (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 (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16. (1). ④ (2). ⑦ (3). ③ (4). ②【解析】【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
“谕”也是一词多义,“谕”在解释时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意思是“告诉”。
此题考查较为巧妙,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
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余力);“效”,效仿。
句意: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②句重点词语有:不易处之境,逆境(不顺的处境);掌:増长。
句译: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
根据题干所给示例。
我们需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写出他的语境义。
(1)句中的“切莫”的意思是千万不要,孙枝蔚告诫儿子读书不要爱惜书,“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认真学习书中的知识才是正道,不可本末倒置,将爱书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是做不好学问的;(2)句中的“安得……乎”是反问句式,人生在世,哪能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相处?从文中“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这些句子可知,吴汝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会忍让,不要争强好胜,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不断进步。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
需要根据所给提示,选出正确答案。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意思是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的意思是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⑤忍让为居家美德的意思为忍让是为人处世的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的意思是如果必须要以相互争夺才能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愚蠢,自己给自己增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的意思为生存在忧患之中。
根据翻译,再结合所给提示,可得正确的序号为(1)④,(2)⑦,(3)③,(4)②。
【点睛】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
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
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
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
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二)《诫子书》《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答案】申/父母之戒【解析】谓宾断句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去③乐人之乐④数郡毕至【答案】①使……增长②离开③以……为乐④全,都【解析】“广”、'去'源于《诫子书》重点字词,需要关注“广'的使动,“乐”源于《醉翁亭记》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毕”源于《口技》: “群响毕绝”。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答案】①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解析】“以”需要译为“来”,注意“修身”与“养德”的翻译。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答案】②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解析】注意“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译文:【答案】③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解析】“常”译为“常常、时常”,“为'译力“替',“是以'按句式译为“这是……的原因”,“效”译为“效法、效仿”,以上均能在课内文言《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中找到。
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4分)【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 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宂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11.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4分)答:【答案】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