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docx

合集下载

诫子书对比阅读

诫子书对比阅读

•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静以修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夫君子之行 友人惭,下车引之 •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人不知而不 愠 •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 为人谋而不忠乎 •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 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 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 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 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 《韩诗外传》注]“谊”同“谖”,遗忘,忘记。
•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8.结合文段,说说[甲][乙]两文各给你什么启示。(在少年时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并且要珍 惜光阴,避免老了后悔。
• [乙]
• 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半途割断就会废弃,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
• 教育孩子要诚信,首先父母不能欺骗孩子,要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 要性。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障。③颐指气使:不 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 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 1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悲守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 (1)达到远大目标(2)振奋精神(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4)习 惯,熟悉
•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 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

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诫子书》课内外对比阅读一、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甲)周公诫子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docx

《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docx

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考试链接:《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1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相.天子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B.子无以.鲁国骄士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C.守之以畏.者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由此德.也。

惟吾德.馨。

《陋室铭》2.用现代汉语翻译线面句子。

(5分)①不谦而失天下。

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4.填空,用自己话概括。

(4分)诸葛亮《诫子书》主要告诫儿子:《周公诫子》主要告诫儿子:。

七年语文期末复习:《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

七年语文期末复习:《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

七年期末复习文言文:《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期末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为了助力孩子们自主复习,近期将陆续给大家奉上语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预祝期末取得好成绩!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向来都是初中语文的-个难点,也是每次考试必考的一部分。

分值一般在10分左右。

在加强对课内重点文言文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多选些与课内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相关的文章朗读;二是有针对性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在考试中得高分和提升阅读能力。

【文学这点事】1.关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复习时要重点理解内容,把握主旨,领会情感。

字、词、句以课文注释为主。

2.关于《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作者是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该文选自《韩诗外传》,主要内容是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考试这点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诫子书》比较阅读

《诫子书》比较阅读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出师表》和《诫子书》有答案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诸葛亮《诫子书》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

《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

《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阅读《诫子书》和《诫外甥》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诸葛亮夫志当存①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之志③,揭然④有所存,恻然⑤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⑥,广咨问,除嫌吝⑦,虽有淹留⑧,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⑨,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⑩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⑪矣。

注:①存:思念。

②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

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庶几,接近,近似。

④揭然:显露,显然,昭彰。

⑤恻然:忧伤,悲痛。

⑥细碎:琐碎的杂念。

⑦嫌吝:嫉妒和贪心。

⑧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⑨强毅:刚强坚毅。

⑩窜伏:埋没之意。

⑪下流:指才智品行低劣的一类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含义。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3)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__________和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5.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7.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

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

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诫子书》改写】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

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

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改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

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

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

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屋,到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 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 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 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 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考试链接:《诫子书》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1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相.天子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
B.子无以.鲁国骄士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C.守之以畏.者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由此德.也。

惟吾德.馨。

《陋室铭》
2.用现代汉语翻译线面句子。

(5分)
①不谦而失天下。

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4.填空,用自己话概括。

(4分)
诸葛亮《诫子书》主要告诫儿子:
《周公诫子》主要告诫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