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阅读练习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专项训练5篇(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1-5题。
(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3分)
A. 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B. 太丘舍去
其人舍然大喜
C. 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则是无礼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以__宁__静__专__一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以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_ _品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 重围绕一个“__静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
归结为一个“__躁___”字,对比鲜明。[乙]文中 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将“学”与“__思___”结
合起来。(3分)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 (节选),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 关系的。(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不__内__心__恬__淡__没__办__法__明__确__志__向__,__不__集__中__精_ _神__无__法__达__到__远__大__目__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军__队__的__主__帅__可__以__改__变__,__但__普__通__人__的__志__向__ _不_可__改__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以_宁__静__专__一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以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_ _品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羊枯《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村夫之称,无清异之名。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尔后动。
(羊枯《诫子书》)13.用“ / ”给下边句子断句。
(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解说以下句了中加点的词。
①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______.②非再力所能致.也______③愿汝等言则忠信______.④闻人之过 ______.15.以下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是()A.大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双方面对儿女进行劝诚。
你从中获得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迪?【答案】13.无口许人以财 / 无传不经之谈 / 无听毁誉之语。
14.(1)轻浮(2)达到( 3)诚信( 4)听到15. D16.不学习就没法增加才华,不明确理想就没法成就学业。
(或使学业有成)17.①学习上,要明确理想,珍惜时间,勤苦努力。
②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谣传讹,不妄议别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4分)
(1)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2)饭疏食 (
吃
)
(3)夫君子之行(
德行
)
(4)意与日去 (
意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用__不__正__当__的__手__段__得__来__的__富__贵__,__对__于__我___ _来__讲__就__像__浮__云__一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 么?(2分)
要内心宁静,学会节俭,培养品 德,立志求学、珍惜光阴、做对社会 有用的人(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本文的观点是_静__以__修__身__,__俭__以__养__德____。 (原文回答),诸葛亮指出“_静__”是修身养 德的基础,“_志__”是成学的前提(每空仅 填一字)。(3分)
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3分)
立志,只有立下志向才能明确目标; 学习,静心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惜时,珍 惜时光才能不虚度此生。
(2)淫慢
淫:_懈__怠_____________
(3)治性
治:_修__养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 驰: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9.下列有关文言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而写的一封家书。
B.《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C.《论语·学而》中“不亦说乎”中“说”通“悦”,在文中意思为“愉快”。
D.《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文言倒装句。
1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2分)(1)夫君子之行(2)非志无以成学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无以致远致(2)无以广才广(3)意与日去日(4)悲守穷庐庐1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D.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3.作者认为君子修身养德需要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3分)(三)(15分)9.(3分)D10.(2分)(1)夫 / 君子之行(2)非志 / 无以成学11.(4分)(1)达到(2)增长(3)岁月,时光(4)简陋的房屋12.(3分)B13.(3分)答题要点:立志;勤学;惜时。
评分说明: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诫子书题解析版

四、诫子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人在年少时候,心神情感尚未稳定,和他们交往亲密,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自然(会变得与)他们相似,更何况是品行和技艺才能这些更加明显和容易学习的方面呢!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变得芳香;而和坏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沾染上臭味。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墨子曾为丝能染色而悲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
孔子曾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世间哪里能轻易找到啊!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值得我去尊敬和珍视。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
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
③款狎:亲近,亲密。
④操履:操行,品行。
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险:轻薄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 3分)(1)吾生乱世 于 (2)自然似 之 (3)较明易习者 也3.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
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
(3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淳淳教诲和殷切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
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8.《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
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1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6.(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使……广博,增长 (4)放纵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岁月
7. A(解析:夫/君子之行)
8.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政治家军事家孔明借东风、空城计
9.(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0.(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2)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