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垄断理论

合集下载

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与改革

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与改革

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与改革一、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基础对于自然垄断的定义,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所谓自然垄断性,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

我们把这种由于技术理由或特别的经济理由而成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称为’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

自然垄断与行为垄断是与微观规制(从广义上看,微观规制是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相联系的垄断。

由于维持垄断可在技术经济上达到更高效率的结构因素,所以要通过参加规制来形成和维持垄断,通过价格规制和其他规制手段来防止垄断下的企业在自由决策时所产生的不良经济后果。

因此,某些特定的产业具有的自然垄断性就成为经济性规制的基本依据。

政府的微观规制是为了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以确保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自然垄断就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

虽然有不少国家在政策上允许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但在垄断条件下,任何组织都有可能丧失追求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能力,从而破坏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经济学家已经指明了垄断带来的四个主要问题,即产量受到限制、管理松懈、不大关心研究与开发以及由寻租行为所产生的利润耗费。

种种理由,使各国在处理自然垄断问题上,大都对自然垄断企业(主要是水、电、煤气等公用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投资等方面进行规制。

政府的显著特性——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和强制力——使政府在纠正自然垄断上具有某些明显优势。

第一,政府可通过行使征税权和禁止权,限制新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

因为,自然垄断行业只有一个企业生产时才最有效率,新企业进入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第二,政府可通过行使征税权和处罚权,减弱或消除自然垄断行业因竞争不足给消费者带来的或潜在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三,政府直接行使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等可降低交易成本。

什么是自然垄断

什么是自然垄断

什么是自然垄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有些行业竞争激烈,有众多的企业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有很多选择。

但有些行业却并非如此,它们往往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主导,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这就是自然垄断。

那到底什么是自然垄断呢?简单来说,自然垄断是指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使得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情况。

想象一下,在一个城市里建设供水系统。

如果有多家企业分别建设自己的供水管道网络,那城市的道路可能会被挖得千疮百孔,不仅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相反,如果由一家企业来统一建设和运营供水管道网络,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就是自然垄断的一个典型例子。

自然垄断的形成通常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或服务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逐渐降低。

比如在电力供应行业,建设大型发电厂和铺设广泛的输电网络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资。

但一旦这些设施建成,每多生产一单位的电力,其成本会相对较低。

因此,由一家大型企业来供应电力,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平均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电力。

其次是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当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相关产品或提供多种相关服务时,成本会降低。

以铁路运输为例,铁路公司不仅可以运输旅客,还可以运输货物。

如果将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分开由不同的企业来经营,那么每个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轨道、车站等基础设施,成本会大幅增加。

而由一家企业同时经营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就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实现成本的节约。

再者,网络效应也是形成自然垄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网络效应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使用它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比如电信网络,使用的人越多,相互通话就越方便,网络的价值也就越大。

如果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电信网络,那么每个网络的用户数量都会相对较少,网络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自然垄断 名词解释

自然垄断 名词解释

自然垄断名词解释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由于技术、规模经济或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能够独占市场并限制竞争。

这些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低成本等手段,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营,从而形成一种天然的垄断现象,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或与其竞争。

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常见于电力、天然气、铁路、水务等基础设施领域。

这些领域由于存在巨额的固定成本和高度的技术门槛,导致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从而形成垄断。

与传统垄断不同的是,自然垄断是由于技术和规模经济等无法避免的原因导致,而非企业恶意行为。

自然垄断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存在固定成本巨大的设施或网络,如铁路、管道、电力输配网等。

这些设施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建设和运营,但无法与用户的规模成正比,导致单位成本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2. 具备规模经济效益,即企业在产量扩大时成本可以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可通过分工合作、设备利用率的提高、采购力量的增强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形成竞争对手很难复制的优势。

3. 市场需求量有限,无法支撑多个竞争对手共存。

由于市场需求量有限,多个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不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自然垄断对市场运行及社会福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自然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垄断定价获得高额利润,但这也可能导致公平性问题。

垄断企业往往将定价权用于获取最大化利润,而不一定会提供最优质或最低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权益产生损害。

2. 自然垄断企业存在市场退出的风险。

一旦其他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进入该领域,自然垄断企业的市场地位将受到挑战,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的丧失和收入的下降。

3. 自然垄断企业在满足社会公益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其具备规模经济和高效率运营的特点,自然垄断企业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益需求。

《自然垄断理论》PPT课件

《自然垄断理论》PPT课件

P D
1)需求变化:
D’ AC
P
Q’
Q
自然垄断的粗略判别法:当企业最小有效规模Q’ 近似等于或大于社会编合辑课件意ppt价格(P)时的市场需9 求
2)成本函数发生变化
固定成本下降
平均
成本
下降
导致
社会
合意
价格
下降
Q’’
Q’
导致最小有效规模下降
编辑课件ppt
10
2)成本函数发生变化
平均变动成本增加
私有+管制:资源配置效率
控制价格:设定价格体系或限制定价范围
控制数量:普遍服务义务,最高产量限制 控制进入:例如供电经营许可证 控制质量:最低服务水平,安全性标准
国有化:全面管制(管理),包括投资
直接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编辑课件ppt
14
传统管制的出发点:以价格管制为例
完全信息
管制者了解被管制企业的生产技术、成本和 需求信息
编辑课件ppt
20
本地电话服务多段式累退价格
解释之一:公用事业规模经济的特征。 解释之二:下降的区间价格可以视为 “自选”的 两段式价格。具有较高意愿支付固定费用的消费 者支付较低的单位价格。
含义:全部产出y由单个企业生产的成本低于分别有几家企业
生产的成本
编辑课件ppt
3
自然垄断的定义:成本函数是劣加性的
P
例:对所有产出来说,长 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单个产 品的生产
? LRAC 成本劣加=规模经济
LRMC D
Q
编辑课件ppt
4
单一产品生产: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
P
D1
D2
D3 AC
两个企业生产时的 最小平均成本函数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如果由一个厂商生产整个行业产出的生产总成本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厂商生产这个产出的生产总成本低,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如果自由竞争的结果造成由单一厂商生产,则该行为副本以算是个自由垄断行业,或者,如果种种竞争力量导致了一种不同的行业结构,那么,也可能出现自然垄断。

一般而言,自然垄断的特点在于一个代表性厂商的成本函数的次可加性。

若对所有非负x1,……x k(?),?成立,则成本函数c对产出x是次可加的。

如果该行业所有预期的厂商具有同样的成本函数,或者某厂商拥有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那么,次可加性意味着,如果只有一个厂商在该行业市场上是活跃的,该行业成本最小。

虽然次可加性是一个纯技术条件,但是,如果不完全竞争的结果是低效率的话,纯经济力量也可能导致自然垄断。

不过,在只有少数厂商的一个市场上的竞争,则传统上是对策论研究的范围,而几乎得不到唯一的均衡结果。

所以,以次可加性的技术准则作为自然垄断的明确特征,一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自然垄断的概念先于用次可加性术语对它的定义。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经济学家认为,形成自然垄断的条件包括两点:即单一厂商生产的超级效益和过度或“毁灭性”竞争造成的不良结果。

这两种力量常常同时并存,例如各电话公司在该行业发展早期争夺用户。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ell)是首先正式确定了这种方法——以代表性企业成本函数的形式作为行业结构的根本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家之一。

平均生产成本递增的行为通常是竞争性的,而成本递减的行业则为不完全竞争的或垄断的。

J·M·克拉克(J·M·Clark, 1923年)通过对管理费用经济学(用现在的术语是非凸性经济学)的体现分析,在自然垄断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

克拉克认为,许多制造业行业中,管理费用在总成本中占相当一部分,而且在这种行业里厂商间的竞争远不是完全竞争。

在需求不足时,价格趋于降到可能比平均成本还低的边际生产成本。

自然垄断是指什么?

自然垄断是指什么?

自然垄断是指什么?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说到自然垄断的问题,很多人对于自然垄断的特征和判断方式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自然垄断是指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

但其实,自然垄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且,我们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进行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存在自然垄断的,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判断标准吧。

一、自然垄断是指什么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二、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1、效率主导性从自然垄断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来看,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或者是成本的次可加性,自然垄断主导取决于经济效率而不是其它因素。

规模经济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时固定成本被逐渐摊薄越来越小,范围经济意味着在追加生产相关新产品和服务时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成本次可加性则意味着独家垄断经营的总成本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

自然垄断主导建立在效率目的基础上并且保障效率的实现。

2、呈现网络经济特征综观世界各国的自然垄断存在的行业和产业,如供水、电力、煤气、热力供应、电信、铁路、航空等。

我们不难发现采取自然垄断经营的产业一般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即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

如果离开这些产业网络,企业所生产或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无法流转到社会消费领域。

衡量这些产业网络作用的最佳指标是网络上的流量(交通、电力、通讯信号等),而网络上的流量将随网络节点的几何级数增加。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理论概念自然垄断理论是现代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理论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演进导致了2 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Dereg ulation),许多过去被认为必须加以规制的产业部门都取消或放松了规制。

在这一规制改革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自然垄断理论的革新与进步。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一、规模经济与传统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经济学文献中著名的例子就是古诺矿泉水垄断的例子。

而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

格林沃尔德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

自然垄断能否存在的决定性判断标准是,市场需求必须小得只要有一家成本不断降低的公司就能满足。

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 Miller,1982)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成本递减)状态。

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

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企业同时生产更有效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然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图表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图表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图表一、自然垄断的定义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中,因规模经济的存在,只有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形成一种垄断现象。

这种垄断并非通过垄断行为形成,而是由于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规模足够大,可以使一家企业以较低的平均成本生产这种产品或服务,并具有足够的市场能力以自然垄断的形式存在。

二、自然垄断的成因1. 规模经济效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这种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在生产一些产品或提供一些服务时,只有一个生产者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

2.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间的差异在自然垄断行业中,产品的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的比重较小。

这意味着一旦企业能够覆盖固定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量,就会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并形成自然垄断。

3. 技术和专利壁垒在某些产业中,部分技术或专利的壁垒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4. 市场需求规模一些市场上的需求规模非常大,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规模,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三、自然垄断与政府政策1. 竞争政策在自然垄断行业中,政府需要通过竞争政策来确保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不会对消费者和其他企业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这包括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通过法律手段对垄断企业进行限制。

2. 价格管制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手段来防止自然垄断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消费者进行不当收费。

价格管制可以包括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限制,以及对其利润水平进行监管。

3. 公共监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监管机构来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监管,以确保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符合公共利益。

这包括监督垄断企业的价格、服务质量、投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行为。

四、自然垄断的利与弊1. 利(1)降低生产成本:自然垄断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自然垄断理论
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及其动态性 马歇尔困境与可选解决方案 自然垄断产业定价问题 投资回报率管制和A-J效应 国有企业问题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及其动态性
两个基本概念
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趋势 C(λQ)<λC(Q)
范围经济:
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 生产各种产品的成本 C(Q1,Q2)<C(Q1)+C(Q2),
方法1:按同一比例提高价格,使之 超过边际成本,直到总成本被收回
P
X
D
Y对固定成本的贡献CDFE
X对固定成本的贡献CJKE
总收益=总 36.1 C 成本的价格 E 20 存在的问题: Y对固定成本贡献小而福 利损失大:价格弹性不同
J
H F K
CDFE+CJKE=1800 有福利损失吗?
Y
Y:DFH=260元 X:JKH=130元 总福利损失390元
自然垄断的定义
如果在所有相关产出范围内,成本函数都具有严格劣 加性,则该产业被称为自然垄断产业
描述性表述: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 多的企业相比,某单个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供应市 场
成本函数的严格劣加性
如果对任意产出向量y1,y2, …,0<yi<y, ∑yi=y,有 C(y)<∑C(yi),则称成本函数C在产出水平y具有严格劣 加性
结论: 规模经济性仅 是自然垄断的 充分条件
产量在Q’以前 具有规模经济
Q’ Q* 2Q’
Q
需求在Q*以前具有成本劣加性
多产品生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与自然垄断
在多产品条件下,规模经济的好处可能被范围 不经济所抵消 C(Q , Q ) Q Q (Q Q )1/ 3
例如成本函数
1 2 1 2 1 2
具有规模经济性,而范围不经济,无处是劣加的
结论:在多产品条件下规模经济甚至不再是自 然垄断的充分条件
可维持自然垄断与不可维持自然垄断
进入者预期在为企业在进入发 P 生后一段时期保持价格不变且 D 供应余下产出,则可以高于 P’ 低于P0的价格提供Q’而获利
P0
P’ 在AC上升段,在位企业 以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供 应所有需求,该自然垄 断定义为不可维持的
60 80
Q
总福利损失300元 减少90元
几种定价方法比较
Px MC pricing Proportinal Ramsey Profit Max 20 36.13 40.00 60.00
Py 20 36.13 30.00 40.00
X 80 63.87 60.00 40.00
Y
TR
TC
Profit
垄断者侵占了总的经济剩余。
纠正方法:L-M建议特许权竞标计划
管制机构拍卖垄断经营的特许权
L-M建议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刺激激励机制 的研究
四、投资回报率管制:传统价格
管制模式
Rate-of-return regulation, Cost of service regulation, Cost-plus regulation 基本出发点:通过限制价格使被管制企业只
4.拉姆齐定价:复合产品自然垄断
本质:
既满足总收益=总成本的约束,又满足福 利损失最小的线性价格
例:生产两个产品的厂商, C=1800+20X+20Y
给定两种产品的需求(需求彼此独立)
X=100-Px Y=120-2Py
如何定价?
分析:两种产品的边际成
本都是20元,刚好弥补可 变成本,但不能弥补1800 元的固定成本。怎么办?
能得到公平的投资回报率。 平均成本定价
实质:价格审批+不定期调整
公司改变费率要得到管制者的批准
1.模型
允许收入R p i q i cost r RB
i 1 n
cost r RB 单一产品:R pq cost r RB p q 其中 固定资产折旧等) , r : 允许的回报率, RB : 回报率基数, 即企业资本总额
国有化:全面管制(管理),包括投资
直接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传统管制的出发点:以价格管制为例
完全信息
管制者了解被管制企业的生产技术、成本和 需求信息
管制的重点:在给定的成本函数、需求 特性和财务约束下的次优定价
而非最小成本激励
三、自然垄断产业的定价问题
理想条件下(完全信息)的定价问题
定价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定价方法:
Q’
Q
自然垄断的粗略判别法:当企业最小有效规模Q’ 近似等于或大于社会合意价格(P)时的市场需求
2)成本函数发生变化
固定成本下降
平均 成本 下降 导致 社会 合意 价格 下降
Q’’
Q’
导致最小有效规模下降
2)成本函数发生变化
平均变动成本增加
需求富有弹性, 自然垄断依然 需求缺乏弹性, 自然垄断不再
47.8 63.9 80
Q
如何减小福利损失?
方法2:拉姆齐定价-福利损失最小化
基本原则:
在总收入=总成本的约束下使社会福利 损失最小
即:min DWL s.t. TR =TC
P p
20
X
min 0.5*(80-X)*(PX-20)+0.5*(80-Y)*(PY-20) s.t.
Y
PX *X+ PY *Y =1800+20*X+20*Y 净损失最小化的价格 Pi : i产品价格, 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线性定价:线性边际/平均成本定价 非线性定价:两部制定价,拉姆齐价格
1。线性边际成本定价 P
要使厂商持续运 行,需要补贴
LRAC LRMC D
P*=MC:效率价格 问题:价格低于平 均成本,存在亏损
垄断企业亏损
Q Problems: Q* Efficiency: Total benefit < Total Cost (?) Incentives: Subsidy => no incentive to control costs Distribution: non-buyers subsidizing buyers
含义:全部产出y由单个企业生产的成本低于分别有几家企业 生产的成本
自然垄断的定义:成本函数是劣加性的
P
例:对所有产出来说,长 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单个产 品的生产
LRAC LRMC D Q
成本劣加=规模经济

单一产品生产: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
P
D1
D2
D3 AC
两个企业生产时的 最小平均成本函数
AC2
成本函数由什么因素决定?
最有效的生产技术
技术创新是固定成本下降
移动通信设备
自然垄断动态性的 政策含义:当自然 垄断性消失时,仍 然维持管制会导致 社会福利损失。管 制政策应对随市场 变化和技术进步做 出及时响应
当前投入要素的价格
影响变动成本
结论: 技术进步或要素价格变化可能导致成本函数发生变化, 而成本函数的变化可能从两方面影响产业的自然垄断性: 有效企业规模和社会合意产出
H R( K , L) L sK [ R( L, K ) L rK ]
利用极值条件可推导出:
MRK s (r s ) MRL (1 )

(r s ) 令 , 则有: 0 (1 )
3.两部制定价:单一产品自然垄断
P
例如:市话 • 每月座机费25元 两部制定价: • 使用费:0.10元/秒 • 固定费用:与消费量无 关 • 使用费:与消费量相关 定价方法: 使用费的单位价格等于 边际成本,设此时企业 LRAC 亏损额估计为K,则使 LRMC K在所有消费者中分摊, D 例如用户数为N,则固 Q 定费用为K/N Q*
DWLx DWLy Total DWL 0 0 0 130.02 260.04 390.06 200.00 100.00 300.00 800.00 400.00 1200.00
80 3200 5000 -1800 47.75 4032.46 4032.46 0.00 60.00 4200.00 4200.00 0.00 40.00 4000.00 3400.00 600.00
L-M Proposal:
Monopolist chooses price Regulator subsidizes the firm: Subsidy = CS(P) The firm appropriates the total economic surplus!
结论:
管制者通过补贴改变了厂商的决策。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经济上有效率,但是 分配效应要不得
5. 列伯-卖加特建议
Assumptions:
Monopolist knows costs & demand perfectly Regulator knows only demand Monopolists objective = profit maximization
管制者如何诱导企业效率定价?
AC2
AC
为什么?
可维持自然 垄断的范围?
Q’
∵潜在进入者有动力进入该市 Q Q0 场并生产总产出的一个份额, 尽管这将增加行业总成本
自然垄断的动态性
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是永久的吗? 何时自然垄断产业不再具有自然垄断性 ?
哪些因素发生变化会导致自然垄断特性消失 ?
1)需求变化:
P D AC D’
P
Pi MCi Pi
拉姆齐定价原则:
x
y
80
Q

:i需求弹性绝对值, :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