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资料
医院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置。
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定期评估预警机制
定期对预警机制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适应 医院发展的需要和突发事件的变化。
更新应急预案
根据经验教训和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应急预案 ,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培训和演练
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院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患者和公众普及应 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04
现场处置与救援流程
第一时间响应和初步处置
01
启动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门诊部门应立 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知相关 人员迅速到位。
初步评估
02
03
采取紧急措施
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及潜在危 害进行初步评估,为后续处置提 供依据。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 紧急措施,如疏散人群、封锁现 场等,以确保人员安全。
专业队伍介入和协同作战
组建专业队伍
01
医院应组建由医疗、护理、安保等多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
,负责现场处置与救援。
协同配合
02
各专业队伍之间应密切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救援工
作的高效进行。
专家指导
03
根据事件性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为处置工
设立专职信息报告员
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 门诊信息,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 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 性。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明确信息报告的内容、频率和方 式,确保门诊突发事件的相关信 息能够及时传递至相关部门和人 员。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工作目标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旨在建立健全门诊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门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保障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门诊日常卫生管理,提高卫生条件,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门诊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3)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处理工作效率。
(3)加强信息沟通,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形成联动效应。
三、组织管理1、成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落实应急预案。
3、成立医疗救治组、疫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4、建立应急队伍,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6、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完好。
7、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医疗机构及社区的合作,形成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制定严格的门诊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各个方面。
(2)定期对门诊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候诊区、检查室、治疗室等患者密集区域。
(3)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诊综合3篇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诊综合3篇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一、总则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严格规范,处置有力。
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四)预案适用范围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医院门诊应急预案流程内容

经验教训分享和改进措施提
经验教训分享
总结医院门诊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 借鉴。
改进措施提出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完善预案内容、加强培训和演练、优 化资源调配等,提高医院门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未来发展规划中应急预案地位提升
强化应急预案重要性认识
立即停用故障设备,评估患者 安全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通知医学工程部门或相关维修 人员进行紧急维修。
根据设备故障情况,及时调整 患者诊疗方案,如更换备用设
备、转至其他检查室等。
记录设备故障情况,及时上报 医院管理部门。
信息系统瘫痪或故障
01
立即启动备用信息系统 或手工操作流程,确保 患者诊疗活动不受影响 。
将应急预案作为医院门诊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 全院员工对应急预案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健全医院门诊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 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确保预案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开展医院门诊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全院员工的 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目的
旨在提高医院门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 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 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门诊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 不限于医疗设备故障、患者突发病情变化、自然灾害、公共 卫生事件等。
适用对象
医院门诊全体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
医疗救治资源调配策略实施
评估现场情况
对现场伤员进行快速评估 ,确定伤员的数量和伤情 ,为后续救治工作提供依 据。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及处理预案

急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保障门诊诊疗秩序,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二、处理程序1、门诊科室工作人员当发现门诊突发事件时,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2、立即向总值班、门诊部主任、医务科进行汇报。
3、门诊部负责协调和动员门诊科室进行处理。
4、门诊力量不能解决时,门诊部必须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进行汇报。
5、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对事件进行处理。
三、根据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危害,将突发事件分为三类和四个预警级别:(一)突发事件分类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放射线泄漏、放射源丢失、自然灾害造成的疫情。
2、突发灾难,包括火灾、自然灾害(地震)等。
3、突发意外事故,包括医院网络停运、大批伤员救治等。
4、突发安全事件,包括破坏、恐怖活动等。
(二)突发事件分级1、一般性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影响范围较小,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受伤、秩序混乱、财产损失,只需个别工作组人员就能处置的事件。
2、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影响一定范围,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指挥部成员调度各工作组、各级人员进行处置的事件。
3、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影响范围较广,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破坏,副指挥现场指挥,调度多个工作组、物资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4、特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影响到整个医院工作范围,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环境破坏,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建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调度整个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人员、物资等进行处置的事件。
四、监测和预警(一)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定突发事件识别体系,建立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
门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门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门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门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门诊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2)建立健全常备不懈的应急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门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
(2)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运转效率,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组织管理1、成立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和演练等。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设立应急工作组,包括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预防控制组、物资保障组、新闻报道组等,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工作。
5、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应急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6、建立健全应急协调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7、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和人员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制定严格的门诊卫生管理制度,确保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等各项工作符合规定。
(2)建立卫生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卫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3)加强对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改善卫生条件(1)加强门诊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一、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1.前期预警(1)建立健全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相关预警方案并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2)加强对门诊安全管理的监控,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门诊区域的情况。
(3)逐步建立门诊人员登记系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身份信息登记,确保门诊人员的安全。
2.实时预警(1)提供定时巡视和检查机制,定期检查门诊区域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门诊区域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医务人员遇到紧急情况可立即按下按钮,触发警报系统。
3.快速反应(1)门诊区域内配置应急用品和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处理时能够迅速取用。
(2)医院建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3)建立门诊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包括应对不同类型事件的具体处理流程和措施。
(4)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进行迅速响应,立即处理突发事件并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门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1.火灾预案(1)医务人员立即发出火灾警报,并引导患者和家属迅速撤离门诊区域。
(2)医务人员按照疏散计划和路线引导患者和家属有序疏散,避免人员拥堵。
(3)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利用灭火器等设备扑灭初期火灾,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如火势迅速扩大,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应呼叫消防队进行灭火。
2.暴力行为预案(1)医务人员在遇到暴力行为时,立即呼叫警察,并发出暴力警报。
(2)保护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安全,将威胁性患者及家属隔离,并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3)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配合警方进行处理,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3.传染病暴发预案(1)医务人员在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患者时,立即引导其到专门的隔离区域,并穿戴防护设备。
(2)通知相关卫生部门,并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3)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队伍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一、目得根据“贵溪市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要求,为有效预防、控制与消除突发事件,保障门诊诊疗秩序,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及患者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保证医疗工作得正常开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二、门诊部及门诊科室应对突发事件职责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得损失降到最低,医院成立了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与各突发事件工作组。
指挥部就是处置突发事件决策指挥中心,医院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各突发事件工作组,工作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相关工作。
1、门诊部门诊部负责做好门诊突发事件得监测及上报工作,严格按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进行处理、上报。
负责发现与接收各门诊科室上报得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进行组织、协调处理与上报工作。
2、各门诊科室负责及时发现与紧急处理门诊突发事件,并将情况立即上报门诊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在医院与门诊部得统一安排下,听从指挥,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得处理工作。
三、成员组长:组员:人员:门诊部工作人员;门诊科室医务人员;导诊护理人员;挂号收费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四、处理程序1、门诊科室工作人员当发现门诊突发事件时,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2、立即向门诊部、医务科进行汇报。
3、门诊部负责协调与动员门诊科室进行处理。
4、门诊力量不能解决时,门诊部必须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进行汇报。
5、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得统一指挥下对事件进行处理。
五、下附:1、门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附件1:门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门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成批伤员收治应急预案3、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4、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5、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6、突发停电事件应急预案7、突发停水事件应急预案8、寻衅滋事应急预案9、患者发生患者跌倒得应急预案内容一、门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第一节总则一、心源性突发事件就是指患者候诊或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得、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得心源性疾病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一、目的根据“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要求,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保障门诊诊疗秩序,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二、门诊部及门诊科室应对突发事件职责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医院成立了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各突发事件工作组。
指挥部是处置突发事件决策指挥中心,医院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各突发事件工作组,工作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相关工作。
1、门诊部门诊部负责做好门诊突发事件的监测及上报工作,严格按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进行处理、上报。
负责发现和接收各门诊科室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进行组织、协调处理和上报工作。
2、各门诊科室负责及时发现和紧急处理门诊突发事件,并将情况立即上报门诊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在医院和门诊部的统一安排下,听从指挥,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成员组长:狄丕文组员:冀红杰赵春庆李慧敏人员:门诊部工作人员;门诊科室医务人员;导诊护理人员;挂号收费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四、处理程序1、门诊科室工作人员当发现门诊突发事件时,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2、立即向门诊部、医务科进行汇报。
3、门诊部负责协调和动员门诊科室进行处理。
4、门诊力量不能解决时,门诊部必须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进行汇报。
5、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对事件进行处理。
五、下附:1、门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附件1:门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门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成批伤员收治应急预案3、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4、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5、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6、突发停电事件应急预案7、突发停水事件应急预案8、寻衅滋事应急预案9、患者发生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内容一、门诊心源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第一节总则一、心源性突发事件是指患者候诊或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心源性疾病事件。
二、心源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等。
三、当发生上述突发事件时,门诊部工作人员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门诊部主任应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学科及人员数量、所需调用的急救设备、药品及医疗器械等情况向分管院长汇报,并建议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节人员准备一、在门诊部出诊的各学科和设有检查室各学科及后勤、安全保障部门的主任、科长应保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二、门诊部即刻组成急救小组,组长为心血管内科医师。
三、门诊部各相关部门(临床科室、心电图室、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保卫科、等)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到本科室每一位医师、技师、护士及员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三节报告制度一、门诊部各楼层(含门诊大厅)分诊护士和导医,一旦发现有突发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必须立即据实向门诊部办公室报告,不得隐瞒、缓报,报告内容主要是突发疾病患者的基本状况及初步印象。
二、门诊部应及时向分管院长和主管医疗的医务处报告。
第四节应急预案一、主要责任科室门诊部、各临床科室及在门诊部设有检查室的辅助科室(心电图室、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等)及安全、后勤保障部门、保卫科等。
二、各责任科室应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并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医用耗材、器械及设备。
三、“第一目击”者,在求助其他人员向心内科医师、门诊办公室(电话:23807)报告的同时应即刻给予患者处理,为组织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四、门诊部主任、护士长作为总协调员,依据患者的情况,应即刻组织以心内科医师(当日门诊出诊)为主的急救小组开展抢救工作。
任何科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救治工作,且心血管内科医师为救治工作的主诊医师,门诊部护士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开展救治工作。
1、心脏骤停处理(1)立即奔赴患者身边,嘱旁人呼叫医生;(2)置患者于就地平卧位;(3)立即予胸外按压或必要时配合医师给予患者体外除颤;(4)紧急建立静脉通道;(5)吸氧;(6)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遵嘱予相关药物应用,并做好记录;(7)复苏成功的患者,应紧急于担架或平车,在医师的陪同下,护送至急诊科,行进一步急救,并进行交班;(8)紧急情况应电话联系急救中心(急诊科:23307),携抢救物品及药品至现场急救。
2、急性心肌梗塞处理(1)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指导患者就地休息或卧于诊疗床上,避免走动,同时通知医生;(2)吸氧;(3)遵嘱建立静脉通道,酌情药物应用;(4)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必要时予镇静剂应用;(5)在医师的陪同下,担架或平车护送患者至CCU病房或急诊科,途中备有抢救药品。
3、急性左心衰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端坐,双腿下垂位,以减轻静脉回心血量,同时呼叫医生;(2)吸氧,氧流量6~81/S,必要时酒精湿化(30~40%);(3)紧急建立静脉通路;(4)遵嘱予强心、利尿、平喘、镇静等对症处理;(5)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以降低心脏前负荷;(6)心理安慰,提供情感支持;(7)在医师的陪同下,轮椅护送至急救中心行进一步治疗二、成批伤员收治应急预案(III级黄色预警)1、急诊科、门诊部遇有成批伤员来院时,应立即通知院急诊抢救领导组或总值班。
2、院急诊抢救领导组、总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3、院急诊抢救领导组、总值班紧急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
如遇床位紧张,可临时占用医生办公室,必要时利用大厅、会议室。
4、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准备。
5、内科系统疾患,如超出收容数量时,可由总值班协调大外科收住,由大内科医生安排治疗。
6、外科系统疾患,如超出收容数量时,可由总值班协调大内科收住,由大外科医生安排治疗。
7、经上述协调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由领导组上报市卫生局协调解决。
8、领导组安排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参加全程救治。
9、领导组发动全院医护人员投入紧急院内救治工作,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10、设备科和总务科应服从领导组的安排,做好各项物资准备工作。
三、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1、临床工作中发现病员出现意外伤害(如坠床、烫伤、自杀)事件时,值班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并报告主任,报总值班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根据事态的大小,值班医生立即做出判断,一般性事件值班医生可请相关科室会诊解决,必要时由院应急领导办公室或总值班安排应急救治专家组协助救治,并安排ICU等科室备好床位。
3、特殊情况,如自杀等事件,值班医生除紧急抢救外,应由其他医护人员通知保卫科,保护好现场,值班人员要协助公安人员调查取证,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4、在规定时间6小时内做好抢救记录。
四、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II级橙色预警)1、院方接到食物中毒应急指令时,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院急救领导组办公室会同总值班紧急集结急救领导组与救护队,备好急救物品及器材。
3、一般性食物中毒事件,由救护队、120急救车前往事发地点现场救治,并转移部分轻症患者回院进行院内救治,封存引起中毒的食品、饮料、水样,送检。
4、领导组安排院内相关科室,如急诊科、ICU、消化内科、大内科,备好床位、急救物品、器材等。
5、遇有大范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超出本院接救能力时,在尽力抢救重症患者同时,上报市卫生局,请求增援。
6、遇因饮用水污染引发食物中毒时,立即封存水源并在第一时间上报市卫生局医政科,并努力尽快查明原因,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7、安排急救专家组成员在医院参加院内急救。
五、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I级红色预警)1、院方接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救治指令时,立即启动院内急救应急预案。
2、院应急领导办公室会同院总值班紧急集结应急领导组及第一救护队,备好急救物品,特别强调防护用品。
3、院应急领导组,快速判断传染病的类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4、领导组安排做好床位、急救用品、器材、及房间的准备工作。
5、大批传染病爆发流行超出医院传染病区救治能力时,领导组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市政府请求支援,并做好传染病人的安全转移工作。
6、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
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传染。
7、领导组安排院急救专家组成员参加院内急救,并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努力提高院内救治的水平。
8、对一些不明原因爆发流行的传染病在做好院内急救的同时,由领导组提请院外专家会诊。
六、突发停电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1、临床工作中突然出现停电事件,立即通知应急领导组办公室、院总值班,水电维修值班室(电话:23497)启动应急预案。
2、各科室值班人员应备好手电、应急灯,加强病房巡视,安抚患者,注意防火、防盗。
3、与患者连接的抢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立即按程序关机,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如呼吸机用简易呼吸器代替,监护仪用充电式除颤仪代替。
4、应急领导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总务科查明原因,以最短时间恢复供电。
5、如遇不可抗拒因素,如大地震、突发火灾,比照本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七、突发停水事件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1、临床工作中突然出现停水事件,立即通知应急领导组办公室、院总值班,水电维修值班室(电话:23497)启动应急预案。
2、安排好后勤人员检查供水管道,组织抢修。
3、因供水部门原因停水,应尽快组织调拨、运水。
4、各临床科室应充分备足患者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
5、各临床科室备足消毒、洗手用水。
八、寻衅滋事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1、遭遇寻性滋事人员,沉着应对,耐心劝解;2、通知保卫股、总值班;3、采取保护性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4、等待保卫科人员到来;5、尽快恢复门诊正常秩序,保证医疗安全。
九、患者发生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IV级蓝色预警)1、患者不慎跌倒。
2、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病情。
3、医生检查后根据情况搬动患者。
4、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拍X光片)。
5、及时做好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6、入住相应的科室或离院。
附件2: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控制、消除突发事件,保障医院职工及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晋政办发[2007]131号文件二、突发事件机构设置及职责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医院成立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各突发事件工作组。
指挥部是处置突发事件决策指挥中心,医院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各突发事件工作组,工作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