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彩超诊断及鉴别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ppt

实验室检查
131I摄取率 甲状腺毒症阶段多<3% 恢复阶段逐渐回升
甲状腺激素 类似于亚急性甲状腺炎衍变过程 甲状腺毒症期 血清T3 T4增高 TSH降低 甲减期减低T3 T4降低 TSH增高 恢复期逐渐正常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自身抗体 * 诊断时TgAb TPOAb增高 50-60%(产后病人达80%) TPOAb增高常更明显 较桥本甲状腺炎升高程度低 * 19%存在阻滞或刺激TSH受体抗体(TRAbTSAb/TSBAb) 与甲状腺功能之间关系不确定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早期典型细胞学涂片 多核巨细胞 片状上皮样细胞 不同程度炎性细胞 晚期往往见不到典型表现
亚急性甲状腺炎细胞病理图像
亚急性甲状腺炎细胞病理图像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核素扫描(99mTc或123I) 无摄取或摄取低下
其它 * 白细胞早期可增高 * TgAb TPOAb阴性或水平很低 *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明显增高 与甲状腺破坏程度相一致 且恢复很慢
Thanks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55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经过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三个阶段 * 甲状腺毒症期 * 甲减期 40% 2-9个月 严重程度与TPOAb滴度直接相关 甲减期持续6个月以上者 成为永久性甲减可能性较大 * 恢复期 50%病人不进入甲减期甲状腺功能直接 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8% 无任何症状 10年后约20%存在持续性甲减 10%-15%复发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情况与性别
16
*#
14
12
10
8
6
4
2
0 60年代
*
70年代
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随访观察的临床意义

果表明,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主要表现为病程缩短、 毒血 症状减轻、 并发症发生减少。早期应用干扰素 a一 治疗能及 a
时清除患者体内 病毒, 阻止病毒进一步引起组织损伤, 防止 发生第 2 次病毒血症。病毒哇虽能抑制多种 RNA 和 DNA 病毒的增殖, 但无直接灭活病毒作用。结论是, 干扰素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度增厚, 测值( 2. 0 土 32) 。 实质内见散在或融合的片 8 0. m, 状低回声, 边界不清晰, 形态不规则, 低回声病灶与颈前部疼 痛部位基本一致, 例的病灶出现在甲状腺双侧, 例的 5 2 9
作者单位:27 606 山东省枣庄矿物局膝南医院超声科( 范敏) ; 7
普外科( 妈英强 刘源 刘磊)
参 考 文 献
胞引起的 细胞毒作用, 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1 。 ] 2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机制及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我 们早期应用干扰素 a一 短程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a 临床观察结
1 彭文伟 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5 乃 8 9 . 2 朱启榕. 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与评价. 中国实用儿科杂
亚甲炎临床症状体征与甲状腺压痛明显而后者常无特殊症 状。对少数超声及临床表现均不典型的患者, 可结合化验检 验或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本文对 3 例患者采用激素治疗过程显示, 4 可明显减轻 患者症状, 血沉及吸碘率亦很快恢复正常。由于缺乏有效的 停药指标, 仅凭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自觉症状来改变药物剂 量或停药易导致病情复发, 觉症状消失及甲状腺功能恢复 自 正常后, 声象图显示的病灶仍存在一段时间, 本组患者中发 现3 例自 觉症状消失即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2 例在超 6 声图象恢复正常后停药, 未出现复发现象, 提示超声可作为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过程中停药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有一定的特 异性, 方法简便、 无创无害、 结果可靠, 可以重复检查, 有助于 临床对此病的 诊断及鉴别诊断, 并且在判定疗效指导治疗有
桥本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鉴别诊断

桥本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鉴别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的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和20例桥本病(Hashimoto病)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以探讨B超在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病中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文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女18例,男2例,平均年龄43.0±9.8岁。
20例桥本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1±9.8岁。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典型的临床表现、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免疫全项等。
方法:使用仪器为AlokaSSD-603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
患者一般取仰卧位,肩及颈后垫枕,使头部后仰,颈前充分暴露,应用仪器放大功能(通常放大2倍),适当调节仪器增益,必要时使用水囊,对甲状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探查。
结果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均有颈部甲状腺压痛(100%),其中16例病变出现在双侧,4例病变在单侧,左侧3例,右侧1例,此外有1例病变内见一钙化灶,直径0.7cm。
声像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边界尚清,包膜增厚,肿大的甲状腺内见片状分布的回声减低区,面积较大,融合或散在,形状不规则,回声减低区可由内向外延伸至表层与颈前肌群黏连(10/20例)。
20例桥本病甲状腺有压痛者3例,无压痛者17例,19例为双侧病变,1例为单侧病变(左侧),此外,两例桥本病中伴结节性甲状腺肿。
声像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以峡部明显,表面尚光滑,边界完整,甲状腺内部弥漫性回声减低,可见分布有条索状的中高回声,形成“蜂窝”状。
讨论亚急性甲状腺炎为病毒感染所致,其病理主要特征为滤泡细胞组织变性、脱落,以及这些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此外细胞间质炎性改变形成浮肿状态,从而在B超上表现为低回声片状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桥本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所见为腺体内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形成继发淋巴滤泡,在B超上也表现为低回声灶,同时因为滤泡也有不同程度的断裂伴上皮细胞退行性变、破坏及纤维化,从而在声像图上表现为条索状中高回声,似“蜂窝”状。
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作者:陶海维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对其病灶区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超声确诊38例,误诊8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内见不均匀回声减低区,低回声区呈“片状改变”,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以病变中心部回声最低,后方无增强效应;病灶延伸至被膜与颈前肌群粘连而融合至颈前间隙消失;回声减低区病灶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而内部血流信号较少或消失。
结论: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高频彩超;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5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5-0050-02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多见于20~60岁女性,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腮腺炎,可能为病毒或过敏反应所致[1]。
本文通过对46例经高频彩超检查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高频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其中男7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5.6,年龄25~65岁,平均46.2岁。
病程为3 d~3个月。
所有病例均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后明确诊断。
其中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4例,有颈前区或甲状腺区域疼痛42例,颈前肿块29例,发热30例。
1.2 方法1.2.1 仪器采用飞利浦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仪,探头频率为7.0~10 MHz。
1.2.2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左右两侧对比,多切面多角度反复扫查两侧甲状腺,观察两侧甲状腺大小、形态及腺体内部回声和病灶部位的声像图特征。
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呈 网络 状分布 , 结合血 清 甲状腺球 蛋 白抗体 ( T G A b ) 和血 清 甲 状腺微粒体 ( 过氧化物酶 ) 抗体 ( T P 0 A b ) 阳性 , 容易鉴别 。③急 性化脓 性甲状腺 炎。临床 表现为甲状腺 肿大 , 触痛 明显 , 发热 ,
叶呈 局 限 眭或 类 结 节 样 低 回声 区 。C D F I : 病变区可见稀疏且分
重复性等优点 , 具有重要 的临床应 用价值 , 是诊 断和鉴别诊 断 亚急性 甲状腺炎 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参考文献
布不均匀 的血流信号 , 或无血流 信号 。 2 . 2 超声随访表现
腺组织的 中等 回声 。
椭圆形 肿块 , 边界清楚 、 光滑、 完整 , 有包 膜 , 可有低 或无 回声晕
环存在 , 内部呈均质低 回声 , 可有囊性变 , 显示 为无 回声 ; C D F I :
实验室检查血清三碘 甲状腺原 氨酸( T 3 ) 、 甲状腺 素( T 4 ) 增高, 甲
病灶周 围血 流呈 “ 抱球征” 。 ②桥本 甲状腺炎 。 又称慢性淋 巴细
胞 性甲状腺炎 , 青 中年女性多见 , 表现为 甲状腺呈轻 、 中度弥散 性肿 大 , 以峡部增厚明显 , 低 回声 区病灶 内有 条状 高 回声分隔 ,
状腺摄碘率降低 , 血清促 甲状腺素( T S H ) 下 降。
1 . 2 仪器与方法 采用 西门子公司 的 ¥ 2 0 0 0 、 G 6 0型彩色
1 2 5 4 —1 25 5 .
S A T是一 种 自限性 甲状腺 炎 , D e q u e r v a i n 1 9 3 6年 报道并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一般认为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
常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病,女性多见,30~50岁为发病高峰。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可分三期:1、甲状腺毒症阶段;2、甲状腺功能减退阶段;3、甲状腺功能恢复阶段,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极少数会复发及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大部分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热、甲状腺部位疼痛及触痛,部分患者出现心悸、多汗、消瘦等甲状腺毒症症状,甲状腺功能显示一过性甲亢,少部分出现一过性甲减,极少数出现永久性甲减;血沉升高、甲状腺131I摄取率降低而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即“分离现象”。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典型,诊断并不困难。
但是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需要相关检查辅助诊断,甲状腺超声已成为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并监测其治疗用药的重要方法。
治疗:适当休息,多饮水,以非甾体抗炎剂或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为主。
超声表现:急性期超声显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病灶局限性单发或多发,为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边界模糊不清,回声不均匀,病灶回声从外向内逐渐降低,病灶处甲状腺包膜模糊不清,与颈前肌间的间隙消失,CDFI周边血流多,内部血流少,原有甲状腺血管可穿过病灶(“血管漂浮”),周边无明显环绕血管;颈部淋巴结可见反应性肿大;超声探头加压低回声区一般压痛明显;超声复查显示短期内病灶变化明显为其特征(增大或缩小、新出现病灶或原有病灶消失);恢复期回声增强、不均,低回声区缩小甚至消失,恢复为正常腺体回声。
病灶小,尤其是无症状时容易误诊为甲状腺癌。
不确定者可以短期随访观察,病灶一般变化明显。
颈部疼痛,双侧甲状腺肿大,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边界模糊不清,回声不均匀,病灶回声从外向内降低,甲状腺前方包膜模糊不清,与颈前肌间的间隙消失,CDFI血流稀少。
右侧颈部疼痛,右侧甲状腺肿大,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边界模糊不清,回声不均匀,病灶回声从外向内逐渐降低,CDFI血流稀少;弹性成像显示质硬。
亚甲炎的诊断金标准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如何诊断的
2021-05-22
收听量:33440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如下:
1、血象。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由于发炎,体内血白细胞含量会稍稍偏高,此外,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含量也有升高的可能。
2、血沉。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沉速度会明显加快,此后会逐渐恢复至正常速度。
3、C-反应蛋白水平。
在甲状腺毒症期常明显升高。
4、甲状腺功能检测。
在甲状腺毒症期,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升高。
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往往降低。
5、吸碘率降低,是鉴别甲亢和亚甲炎的金标准。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 亚急性 甲状腺炎 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 90 7 -2 10 -6 X(0 13 - 60 0
关键词 : 彩色多普勒超声 亚急性 甲状腺炎 文献标 志码 : B
亚 急性 甲状 腺 炎 ( A ) 称 肉芽 肿 性 甲状 腺 ST 又 炎、 巨细胞性 甲状腺 炎 或 D uran甲状 腺 炎 , eQ evi 于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 采用 50— 0 0M z . 1 . H 变频线 阵探头 , 行纵 、 、 横 斜切面等多切面反复扫查 , 测量甲
状 腺 三个径 线和病 变大 小 , 察 甲状 腺形 态 、 膜实 观 包
[ ] aet 97, 4 (7 :2 810 J .L cn,19 3 9 1 ) 19 -33 [ ]宗秋. 3 降纤酶治疗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 的疗效分析 [ ] 中国临床 J. 医药研究杂志 ,04,0 11 :.. 2 0 1 ( 3 )78
mi pr hr[ ] r aeMe , 00,8 8 :8 123 . c e p e J .Ci Cr d 2 0 2 ( )2 3 -8 6 i y t [ ]Mri P , t i D.H prai oye et n:teif ec n 9 s J Viz c ec y e r xgnt a t h l neo b c r me nu
ye ntee peso fHI 1ap aa p poi e e nago — g n o x rsino F- h nda o tt gn si lb h l c
[ ]唐守江 . 6 高压氧综合治疗 脑梗死 I 临床分析 [] 中国疗养 医学 ,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彩超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0-08-09T15:43:26.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晶[导读] 探讨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
李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蒙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1-0144-02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
方法总结分析了77例经病理及临床明确诊断为亚甲炎的彩超图像及血流特点。
结果本组病例彩超诊断亚甲炎的正确率:双侧叶弥漫受侵型98%(48/50):单侧叶受侵型88.9%(16/18),结节样病变66.7%(6/9)。
总正确率92%。
结论彩超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彩超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近年有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由于临床表现轻重缓急差异较大,患者就诊时间早晚差别大,因而临床改变的复杂多样性及不典型性亦居多。
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文对77例亚甲炎病例的彩超所见作一分析比较,旨在评价彩超对本病诊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病例,共计77例,男16例,女6l例,年龄19~68岁,平均39.17岁。
全部病例均经典型临床表现,对应治疗过程及其他相关检查(核素造影,病理活检,实验室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随访时间15天~6个月。
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
参照颈前肌及颌下腺组织间声调节至适当的增益及对比度。
彩色血流图像以调至出现噪声为宜。
1.3方法二维图像上仔细观察甲状腺区整体回声情况及病灶区回声改变。
测量甲状腺大小及病灶区大小。
在此基础上叠加彩色血流信号,观察整体血运情况及局部血运情况,并测定血流速度、阻力等参数。
2 结果
双侧叶弥漫性受侵50例(部分为先—侧,之后两侧受累)。
彩超诊断正确率98%(49/50)。
一侧叶受侵18例。
彩超诊断三确率88.9%(16/18)。
结节样病变(一侧叶内或两侧叶内)9例。
彩超诊断正确率66.7%(6/9)。
声像图特征:甲状腺一侧或双侧轻中度肿大。
病变区均为暗淡量声,光点稀疏,边界欠清晰。
彩色血流显示血供较丰富,流速不增快,阻力指数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亚甲炎临床并不少见,且以女性居多(本组病例女性占70%)。
本病被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但亦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过敏性疾病[1]。
治疗主要是内科保守疗法。
由于本病在声像图上及实验室甲状腺功能检测方面无一定特异性,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轻重差别大,病史长短差距大,因而不少病人很难一时确诊,容易和甲状腺其他疾患相混淆。
我们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彩超由于二维图像质量好,又能观察血流情况,可达到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并能系统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程转归。
这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2]。
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是:(1)注意询问病史。
追踪起病时间及当时或稍之前有否上呼吸道感染、颈部疼痛等情况。
因为病人发病当时,都以“感冒”、“咽痛”就治,而没能做甲状腺方面的检查。
不少病人等“感冒”过后一段时间才因有关症状,体征出现检查甲状腺。
(2)仔细辨别声像图特征。
弥漫性受侵者相对容易诊断,病变侧腺体多数增大,程度为中轻度,其边界不十分清晰,与颈前肌之间的间隙极小甚至消失。
实质区呈弥漫性低回声,完全没有正常腺组织的“密集光点”特征。
有的病例内在光点或短光条明显稀疏不匀,呈“破网样”改变,甚至“网眼”大如囊样结构。
彩色血流显示,血供普遍增多,呈散在星点状或短柱状分布。
亦可呈“火海征”,但实质内动脉流速无明显增快,甲状腺上、下动脉流速亦无明显增快,此点与毒性甲状腺肿有别。
亚甲炎与中晚期桥本氏病不同的是,前者肿大为相对按比例增大,后者是以峡部增厚明显,侧叶前后径增大为主:前者在各期病程中不出现强回声索条样光带,后者在中晚期可出现。
但早期桥本病腺体不肿大时或局限型桥本病不易与亚甲炎鉴别,需靠免疫机制方面的检查。
结节型亚甲炎诊断难度相对大,临床症状体征亦相对少。
声像图上腺体可以不肿大,或一侧稍大。
病变处亦呈低回声区。
值得注意的是,其周边无包膜,无“晕圈”、无“球体膨胀”感。
我们称之为具有几何图形的片状改变。
彩色血流显示病灶处血运增多,但血流柱无明确的“抱球征”。
以上几点可与弱回声的甲状腺瘤相鉴别。
亚甲炎虽在图形上无典型特异改变,但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核素显像等手段,彩超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
特别是确诊后治疗过程中,对于判断病变分期,评价治疗效果,有着独特的方便性、可重复性及可靠性,可为临床医师选择用药量及停药时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9.
[2] 李有忠,胡爱云,刘颖,等.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9):66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