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综合说明

合集下载

河道排洪排涝整治及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排洪排涝整治及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排洪排涝整治及水土保持方案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1概况 (1)1.2水文 (1)1.3工程地质 (2)1.4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 (2)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3)1.6施工组织设计 (6)1.7工程管理 (6)1.8工程占地 (6)1.9水土保持 (7)1.10环境影响评价 (7)1.11投资估算 (7)1.12经济评价 (7)1.13节能降耗分析 (8)1.14劳动安全与卫生 (9)1.15项目招标设计方案 (9)第二章水文 (12)2.1工程流域分布及概况 (12)2.2气象特征 (12)2.3水文基本资料 (13)2.4洪水 (14)2.5分期洪水设计 (18)2.6各河道出口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19)2.7水面线计算 (20)2.8工程河段排涝计算 (23)2.9河流泥沙 (23)2.10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4)第三章工程地质 (27)3.1工程概况 (27)3.3地质构造与地震 (29)3.4场地区地基土评价 (30)3.5天然建筑材料 (30)3.6结论 (32)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33)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3)4.2工程建设任务 (36)4.3防洪标准 (36)4.4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37)4.5堤线布置及选择 (37)4.6设计洪水水面线 (42)4.7冲刷深度计算 (45)4.8排洪排涝规划 (46)4.9河道清淤疏浚规划 (46)第五章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7)5.1工程等级与标准 (47)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 (47)5.3堤防工程总体布置 (49)5.4堤防结构设计 (59)5.5过河管道 (63)5.5穿堤建筑物设计及排涝工程设计 (63)5.6主要单价汇总 (64)5.7生态防护设计说明 (66)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67)6.1施工条件 (67)6.2施工导流 (69)6.3料场选择及料场开采 (71)6.4主体工程施工 (73)6.5施工交通、供电、供水 (75)6.6施工总体布置 (76)第七章工程管理 (79)7.1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79)7.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80)7.3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80)7.4交通、通讯设施及其他管理设施 (81)7.5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 (81)7.6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 (82)7.7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82)第八章工程占地 (84)8.1概述 (84)8.2建设征地及实物指标调查 (84)8.3移民安置规划 (85)8.4临时用地恢复规划 (85)8.5补偿投资估算 (85)第九章水土保持 (86)9.1工程建设影响水土流失面积 (86)9.2水土保持设计 (87)9.3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90)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91)10.1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91)10.2环境保护设计 (92)10.3环保投资概算 (93)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95)11.1工程概况 (95)11.2投资主要指标 (95)11.3编制原则及依据 (96)11.4资金来源 (98)11.5估算表 (98)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102)12.1评价依据 (102)12.3效益 (102)12.4国民经济评价 (104)12.5综合评价 (105)第十三章节能降耗分析 (106)13.1编制依据与基础资料 (106)13.2防洪工程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07)13.3施工交通运输系统 (108)13.4生产性建筑物能耗 (109)13.5生活性建筑物能耗 (109)13.6施工期能耗统计及分析 (109)13.7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110)13.8主要施工技术和工艺选择 (111)13.9施工辅助生产系统及施工工厂节能降耗措施 (112)13.10堤防运行期管理维护节能降耗 (116)第十四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18)14.1设计依据 (118)14.2工程简介 (119)14.3劳动安全 (119)14.4工业卫生 (120)14.5安全卫生设施 (121)14.6周围环境对安全卫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121)14.7建议 (121)第十五章项目招标设计方案 (123)15.1工程概况 (123)15.2招标依据 (123)15.3招标范围 (123)15.4招标组织形式 (124)15.5招标方式 (124)15.6招标设计方案 (124)15.7资质要求 (124)第一章综合说明1.1概况(一)项目名称:河道改建工程(二)项目业主:xx发展有限公司(三)项目性质:改造工程(四)建设地点:根据《XXXX新区XX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新区XX驿区经开区东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体系规划》的规定,目前,经开区东部拓展区入驻的一汽大众三期配套园、兵装、瑞华特、方大碳素、创智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拆迁基本完成,即将实施开工建设。

水利工程水保施工方案

水利工程水保施工方案

水利工程水保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水利工程水保施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水保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项目背景、施工目的、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施工时间安排、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旨在为水保施工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施工目的1. 保护水资源:水保施工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保护地下水,维护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2. 保护土壤资源:水保施工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地退化,为农业和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3.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增加土地的湿润度,有助于调节当地气候,对抗气候变化。

4.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水保施工,可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净化水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三、施工内容1. 梳理河道:清理河道内过渡河砂、漂浮物等淤泥、杂草,整治河道,恢复河道自然河床形态。

2. 栽植植被:在河道两岸、河道整治区、坡地梳理区进行生态修复,重点栽植水保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

3. 植被覆盖:通过植物种植,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4. 防治土壤流失:安装水土保持设施,包括坡度保护、绿化景观带、植草整地等,减缓或防止沙土流失。

5. 水土保持:通过排水系统、植被覆盖、河道整治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四、施工方法1. 梳理河道:利用挖掘机、清理机械等进行河道淤泥清理,保持河道畅通。

2. 栽植植被:选择当地适宜的水保植物进行栽植,通过人工种植或机械播种的方式进行施工。

3. 植被覆盖:选择当地适宜的植被进行植被覆盖,通过人工作业或机械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

4. 防治土壤流失:采用固砂控尘网、护坡砌石、植被覆盖等方式进行施工,防治土壤流失。

5. 水土保持:通过排水系统、植被覆盖、河道整治等方式进行施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工程概述河道疏浚工程是指对河道进行清淤、改善水流,以增加河流输沙量和提高河床搬移能力,保障河道畅通的一系列措施。

本工程旨在对河道进行有效的疏浚,同时兼顾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工程位置本工程位于某某市XX区的XX河道,总长度约为XX公里,流域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三、施工内容1. 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清理沉积物和囤积物,恢复原有水流断面,并对淤泥进行合理处置。

2. 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理,修整河床,保持稳定的河滩和水流。

3. 沿河植被恢复:在疏浚工程完成后,对沿岸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4. 沉积物处理:对疏浚出的沉积物进行合理处理,如固化处理、填埋等,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四、水土保持方案1. 土方开挖与运输(1)在施工前对工地进行认真调查,了解工地的地形、地质情况,评估施工风险。

(2)选用适当的机械设备进行河道疏浚,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对土壤的损坏。

2. 绿化保护(1)在工程区域设置合理的绿化带,采用沿海植被恢复方式进行绿化,减少水土流失。

(2)选择具有抗洪、抗旱和抗风等特点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

3. 水土流失防治(1)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土地进行及时的覆盖,减少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

(2)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工程区域的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并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沉积物处置(1)沉积物的处置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采取固化处理、填埋等方式,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2)设置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有效净化水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环境保护1.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2.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控,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泥沙和废物污染周边环境。

3. 宣传教育工作,让周边居民了解本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六、施工须知1. 施工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安全防范工作,配备专业的施工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

2024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范文____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____年河道综合整治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河道,实现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的目标,为居民提供更美丽、更安全、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二、综合治理内容1.水质改善(1)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监测与预警体系,提高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2)加强源头治理,严禁非法排污,打击违法行为,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3)修复河道生态,打造湿地景观,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4)加强河道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确保河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景观提升(1)打造河道公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美化河道岸线,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

(3)增设景观灯光,打造夜间景观,提升河道的夜间吸引力,增加市民的夜间娱乐选择。

(4)修建多功能广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河道的文化内涵,增加市民的文化娱乐选择。

3.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1)加强保护区划划定,将重要湿地和生态节点纳入保护范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2)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鸟类、植物等生态资源研究与观赏。

(3)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产业的生态效益。

(4)开展生态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工作,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三、投资与计划1.投资规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计划投入资金100亿元用于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2.整治计划(1)____年底前,对全市范围内的重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水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2)修复湿地生态,改善水资源存储和调控能力。

(3)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提升河道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4)修建景观灯光和多功能广场,提升河道的夜间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水土保持方案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规范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恢复土壤,防止水石流、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

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份水土保持方案规范,详细说明了水土保持的目标、原则、方法和实施措施。

一、目标1.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

2.防止水石流、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1.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

2.空间布局合理,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情况确定治理范围。

3.科学规划,依据土壤侵蚀程度、地质条件等进行分级治理。

4.技术先进,采用适合的水土保持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5.管理严格,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机制,确保方案实施效果。

三、方法1.保护性耕作。

采取保持耕地水土的措施,如梯田、沟壑间作、轮作、绿肥等。

2.林地建设。

适度发展林业,种植密度适宜的树种,建立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3.土地利用调整。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4.河道整治。

对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筑植被护岸,减少河流侵蚀。

5.地表覆盖工程。

采取适当的覆盖工程,如建设绿化带、村庄生活垃圾处理场等,防止水土流失。

6.水土保持技术。

采用护坡、固土墙、防沟壑办等技术,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四、实施措施1.建立水土保持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2.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意识和认识。

3.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水平。

4.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5.加强协调与合作,建立水土保持联合工作机制,各部门协同作战。

6.加强管理和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一份水土保持方案规范,通过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和技术先进等方法,力求保护土壤资源,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目录前 言 (2)1 编制总则 (2)1.1 编制目的和意义 (2)1.2 编制依据 (2)1.2.1法律、法规 (2)1.2.2部委规章 (3)1.2.3规范性文件及地方规章 (4)1.2.4标准、规范 (4)1.2.5技术文件及资料 (5)1.3 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5)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2.1 项目概况 (7)2.1.1工程地理位置 (7)2.1.2项目组成及规模 (7)2.1.3工程任务 (9)2.1.4工程布置 (10)2.1.5工程占地 (10)2.1.6拆迁安置 (12)2.2 工程施工 (12)2.2.1施工条件 (12)2.2.2施工交通运输 (13)2.2.3施工总布置 (13)2.2.4主体工程施工 (14)2.2.5施工导流 (16)2.2.6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7)2.3土石方平衡 (17)2.3.1土石方平衡 (17)2.3.2弃渣流向 (19)2.4施工进度计划 (19)2.5项目区概况 (20)2.5.1地形地貌 (20)2.5.2土壤、植被 (20)2.5.3气象与水文 (20)2.5.4工程地质 (21)2.5.5河流水系 (21)2.6水土流失现状 (22)2.6.1水土流失现状 (22)2.6.2水土保持现状 (23)2.6.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24)目录2.7社会经济情况 (24)3 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预测 (27)3.1预测基础 (27)3.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 (27)3.3预测时段 (27)3.4预测内容和方法 (28)3.4.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 (28)3.4.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 (29)3.4.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30)3.4.4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的预测 (30)3.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33)3.6指导性意见 (34)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5)4.1 防治原则和目标 (35)4.1.1防治原则 (35)4.1.2 防治目标 (36)4.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6)4.2.1项目建设区 (37)4.2.2 直接影响区 (37)4.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38)4.3.1主体工程布局评价 (38)4.3.2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 (38)4.3.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 (38)4.3.4弃渣评价 (40)4.3.5施工工艺评价 (40)4.3.6综合评价 (40)4.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1)4.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41)4.4.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原则及总体布局 (41)4.4.3分区防治措施布置 (43)4.5 分区防治措施设计 (46)4.5.1设计原则 (46)4.5.2堤防工程防治区 (47)4.5.3河道工程防治区 (49)4.5.4建筑物工程防治区 (49)4.5.6弃土(渣)场防治区 (50)4.5.7工程管理区 (54)4.5.8施工营地及生产区 (54)4.5.9施工道路区 (55)4.5.10移民安置区 (55)4.6 种草和造林技术要求 (55)4.6.1种草技术要求 (55)4.6.2造林技术要求 (57)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5 施工组织设计 (58)5.1 水土流失防治项目与工程量 (58)5.2 施工组织设计 (59)5.2.1设计原则 (59)5.2.2施工条件 (59)5.2.3施工组织形式 (59)5.2.4水土保持的施工质量要求 (60)5.4 实施计划进度 (60)6 水土保持监测 (62)6.1 监测目的 (62)6.2 监测原则 (62)6.3 监测内容 (63)6.4 监测方法 (64)6.5 监测点布设 (64)6.6 监测时段及频次 (65)6.7 监测设备、机构与人员 (66)6.8 监测经费 (66)6.9 监测实施保证措施 (67)7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68)7.1 投资估算 (68)7.1.1基本依据 (68)7.1.2投资价格水平年 (69)7.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 (69)7.1.4基础单价 (69)7.1.5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69)7.1.6临时工程及独立费用 (70)7.1.7其他说明 (70)7.2 投资估算表 (71)7.3 效益分析 (74)7.3.1基础效益 (74)7.3.2社会效益 (74)7.3.3生态效益 (74)8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76)8.1组织领导措施 (76)8.2技术保障措施 (77)8.2.1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 (77)8.2.2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77)8.2.3加强技术监督 (77)8.3资金来源与管理 (77)8.4 质量保证措施 (78)8.4.1 落实施工组织设计 (78)8.4.2 明确施工责任 (78)8.4.3 实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 (79)8.4.4 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79)8.4.5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79)8.4.6 落实方案组织实施方式 (79)8.4.7 切实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80)8.4.8 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80)9 结论与建议 (81)9.1 结论 (81)9.2 建议 (82)附件附件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委托书附件2:某县城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请示函附件3:某省人民政府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附件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1:工程位置图附图2:水系图附图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项目区地形地貌图附图5:主体工程总体布置图附图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附图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附图8: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示意图附图9: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0: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1:水土保持临时工程设计图前 言某县位于某省南部,皖南山区中部,长江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全区土地总面积1669km2,辖7个镇7个乡,116个村委会,4.93万户,总人口16.16万人。

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本

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本

疏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某地区疏浚工程项目,地点位于XX河段,主要任务是清淤疏浚XX河道,改善水流条件,防止洪涝灾害发生,同时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持土壤水土资源。

本项目预计清淤疏浚面积为10000平方米,工程周期为3个月。

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1. 水土资源现状:本项目地区水土资源丰富,但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退化、地表水污染等问题。

由于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水体不畅,水位上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2. 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地区河道生态环境丰富,有大量栖息地和湿地生态系统。

但由于河道堆积的泥沙和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到河道生态环境的健康,需要及时进行疏浚清淤。

3. 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土壤的扰动和河道水质的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环境影响。

三、环境保护目标1. 清淤疏浚施工期间,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扰动和水质污染。

2. 完成清淤疏浚工程后,改善河道水流条件,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

3. 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四、水土保持方案1. 清淤疏浚前期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明确清淤疏浚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2)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研究,确保了解河道生态环境的分布和特点。

(3)编制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路线、施工工艺、水土保持措施等内容。

2. 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1)河道疏浚工程开展前,需进行周边环境清理,并设置施工围栏,确保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整洁。

(2)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清淤设备和工艺,尽量减少对河床和水质的影响。

同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

(3)在施工现场周边和可能的泥沙堆放点设置围挡,避免泥沙外溢。

(4)定期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3. 施工后期水土保持措施(1)疏浚工程结束后,对河道疏浚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恢复原有植被。

河道整治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及当地的各项条件,遵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原则及治理目标,结合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侵蚀类型和危害,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正常建设的前提下,将重点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相互配置进行综合防治。

施工中严禁在路边坡及河道冲沟内弃渣,道路建成后,要加强道路的管理和维护,指派专人,定期巡逻,每年雨季来临前,要组织人力疏通排水沟,防止雨水漫流,同时对道路出现的滑坡和塌方要及时进行清理和维修。

注意在汽车运输过程中,实行密闭措施,防止砂石料粉尘对环境空气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施工现场采取定期洒水、封闭作业等有效防尘措施。

拌合场设置应远离居民生活区,周围500m范围内、特别是下风向区域内不能有居民生活区。

设计中拌合场选址要符合要求。

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能随意更改施工地点。

施工期主要设备噪声源应符合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有关标准,防止建筑工人受噪声侵害,靠近强声源的工人将戴上耳塞和头盔,并限制工作时间。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避免使用噪音很大的机械,尽量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150m内有居民区的施工场所,嘈杂的施工工作不能在夜间进行加强对机械和车辆的维修以使它们保持较低的噪声,车辆运输中尽量避免鸣笛,减轻对居民的影响和干扰。

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邻近居民点夜间施工时,灯光照明限在工地范围内。

为保护林地免受破坏,不允许在林地取土、堆放材料和建临时营地。

对于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应该采取必要的复垦措施,表层耕作土(30cm)应妥善堆放,并在施工完成后回填。

弃土场在弃土前应清除种植土,推在一边妥善集中堆放,待弃土后,对弃土场进行平整,再将种植土返回,保持原有的土地肥力。

拌和场地在施工结束后剩余的石料需清理干净,短期内恢复种植条件,复耕或植树种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综合说明
1.1项目及项目概况
****段整治工程位于双清区内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km,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7hm2,计划共投资6148.64万元,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
1、新修防洪堤2条,其中红旗河左岸堤长8.166 km,右岸堤长8.166km,总堤长16.332km。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置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

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措施及维护设施。

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护堤修建前期的土方挖掘、堤岸两边保护圈的建设、弃土弃渣、取料场的开挖。

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48081.3m3,土方填筑638900.6m3,浆砌石17266.72m3,砼及预制块34174.49m3,钢筋20.36t。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

建设期选择强降雨天雨后监测,共3次;运行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雨季各监测一次。

该河段贯穿双清区主城区,沿河部分地段地势低且宽阔,洪水风险大,洪水风险范围内,工业基地众多,财产集中,人口密度集度大。

而目前该河段未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抗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与邵阳市双清区主城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随着双清区新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给城镇居民的财产、生命、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该河段的整治建设,修建完善的防洪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抵挡外洪内侵。

将大大提高主城区防洪标准,增强主城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区的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2 项目区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在202-267 m间,相对切深30-50 m 。

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西部边缘与祁阳山字型构造前弧北翼复合部位。

主要呈北东向构造形迹。

主要褶皱有西北部背斜岩层,东南部短彼桥向斜。

三条区域性大断层呈北东向斜穿区内。

分别为侯公塘-杨家垄,龙须塘-杨柳桥,陶家冲-北溪头断层。

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大面积的缓慢上升为主。

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为面蚀、沟蚀、崩岗等形式,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9]51号),项目所在地双清区属湘中红壤丘陵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本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等级为二级。

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包括防洪堤建设、保护圈建设、绿化美化工程等,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这些工程均只有在项目竣工后才能陆续发挥水土保持工能,对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本项目可研报告中对主体工程区、土料场区、弃土区、施工临时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控制整个区域水土流失的要求。

由于工程设计的阶段、深度要求不同,本阶段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因此,本方案补充设计施工建设中的预防管理措施和临时挡
土坎、临时排水沟、临时薄膜覆盖等临时措施。

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由于项目工程河道两岸四周均为城区开发用地已被征用,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①主体项目建设区为河道两岸护堤以内占地面积,总面积为27.11hm2。

②取土场、填土区、临时道路、工程管理所等临时占地区域,面积为16.35hm2。

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43.46hm2。

1.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面积
工程建设破坏的土地总面积为43.46hm2,其中主体工程建设为27.11hm2,取土场7.04 hm2,按土地类别划分,林地占用原老河道22.67hm2,新开占地14.1hm2,其中水田6.8hm2,旱地2.67hm2,河滩地1.4hm2。

弃土、弃渣量预测
堤基清挖土方 34.81万m3,堤防清基主要为腐殖土、淤泥、杂草、砂砾石等杂物,将作为弃土处理,堤基采用74kw 推土机推平土方,反铲挖装自卸8t汽车运至弃渣场。

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根据施工的有关成果及现场查勘情况分析,工程建设毁损的植被面积11.4hm2,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田6.8hm2,旱地4.6hm2,截留沟2条总长3200m。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为43.46hm2,其中:主体工程建设区27.11hm2,取土场、临时道路、填土区等16.35hm2。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采用经验统计模型法计算。

计算出水土流失总量为88514.9t。

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86689.4万t,按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预测方法:计算出该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新增土壤流失总量为86689.4万t。

其中:主体建设区可能流失量为1965.5t,占2.2%;填土区可能流失量为70522.6t,占81.4%;取土场可能流失量为999.56t,占1.2%;临时堆土区水土流失量为12870.6t,占14.8%,其它临时工程等可能流失量346.75t,占0.4%。

其中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水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植被自然封育期。

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主体工程区包括防洪堤和堤岸两侧的保护圈。

除主体工
程设计中已考虑的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外,本方案补充的水保措施为:1)防洪堤堤脚两侧用干砌石砌筑临时拦挡坎;2)对涵闸区施工结束后留下的空隙地撒种水保混合草籽进行绿化,面积0.75hm2;3)雨天施工时,对裸露的土质边坡、临时堆土采用塑料薄膜临时覆盖。

料场水土保持措施:修筑2500m的挡渣坎,新修排水沟3200m,沉沙池8个,种植乔木19000株,撒播狗牙根草籽3.9hm2。

施工临建设施区防治措施:对施工迹地进行清理、土地平整,恢复林草植被,对施工临建区进行土地平整3.83hm2,并撒种水保混合草籽1.3hm2进行绿化。

工程管理所防治措施:园林绿化方式需绿化面积0.21hm2。

本项目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主要有种水保乔木9250株,撒种草籽7.5万m2,覆盖塑料薄膜 7.5万m2。

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283.92万元,含主体工程已列入的投资219.34万元,其中含新增水保投资97.17万元。

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本着为主体工程服务的原则,初拟水土保持方案,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
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方案实施后,可减少水土流量达5099t,同时恢复植被,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社会效益:方案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防止因开发项目建设新增的泥沙下泄入渠沟、塘、库,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

1.8水土保持结论及建议
结论:本工程建设共扰动地表面积22.75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11.4hm2,防治责任范围43.4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27.11hm2,直接影响区16.35hm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43.46hm2,可绿化面积19.74hm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面积18.66hm2。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283.92万元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占地应尽量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对项目周边地区土壤和地表植被的破坏。

土方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同时应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防止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督,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将方案纳入下阶段的施工合同中,并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1.9方案编写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
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因此,受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察,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社会资料,编制了《****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