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CB012800-G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解析
'第九部份[郭达志教授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第九部份[郭达志教授主要科研成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c6a6551b84ae45c3b358cb9.png)
'第九部份:[郭达志教授主要科研成果简介]笫一篇:千米竖井激光指向仪“千米竖井激光指向仪”是国家科委通过原煤炭工业部于1985年10月向中国矿业大学(原中国矿业学院)下达的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
该项目研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近二年的努力于1987年8月设计、研制出了样机,并首先在地面进行不同大气条件下的激光传输模拟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夜间激光束的投射距离均大于1500米,在1030米处光斑直径不超过30毫米。
根据在地面的初步测试情况,对样机做了局部改进,进而仪器于1988年4月起在山东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的新建北风井进行工业性试验,前后历时五个多月,于1988年10月8日结束现场试验。
试验工作是在压入式通风,且井筒淋水、水汽、烟尘较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属于测试条件较差的情况。
结果表明,激光束在井筒中的投射深度为984米(井深所限),实际光斑直径为25毫米,满足小于30毫米的要求,且光斑周边清晰、亮度均匀、明显可见。
该仪器主要适用于竖井掘进施工,矿井指向测量及垂直投点测量,也可用于斜井施工、平峒和长隧道施工。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在竖井建设施工中推广应用激光指向仪,这种技术方法指向速度快、精度高、作业效率高,优越性明显。
当时我国上海、西安、江苏等地的几个光电仪器厂研制了不同型号的激光指向仪,激光器均采用波长为0.6328μm的氦氖光源。
其中,以上海物理光学仪器厂生产的DJZ—1型指向仪性能最好,在抽出式通风、井筒中空气清洁的条件下,激光投射深度可达800米。
但在有淋水、雾气及烟尘较大的实际施工环境下,光束的穿透能力大为减弱,在压入式通风条件下该仪器的投射深度仅能达到300米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而在我国竖井施工中绝大部分都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
井筒内的炮烟和粉尘可以通过改善通风条件、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加以解决,但淋水和水雾大是施工地点水文条件本身所致,极难靠改善通风来解决。
2011年总目次第27卷(总第149期~154期)

5
5 5
5
8 l 2
锂/ 二氧 化硫 电池 比热容 的测 量 与分析 …… …… …… …… …… … …… …… … 白清 源 , 兴娟 , 张 杨春 信
雷达 伺 服 系统抗 干扰 优化 设计 与 实践 …… … ……… … …… …… …… …… …… …… …… …… 万 霞
高导 热 T R组件 新 型封装 材料 现状 及发 展 方 向 … …… …… …… ……… … … 苏力争 , 剑锋 , / 钟 曹 俊 1 7
模 块 化研 究及 实践 的现 状和 发展 … …… …… …… …… …… …… ……… …… …… …… …… … 童 时 中 2 1
抗恶劣环境设计 与试验技术
基 于 MD N s a . at n的某 型机 载 雷达机 箱力 学仿 真分 析 … …… ……… …… …… …… …… 王 贤宙 , 长武 1 1 r 王 2 通 孔 元器件 引脚 断裂分 析 …… …… …… …… …… …… …… ……… …… … 焦超 锋 , 任 康, 红明, 姜 等 1 1 5
某 机 载 雷达 中钢 丝绳 隔振器 的随 机振 动响 应研 究 ……… … ……… …… …… …… ……… …… 洪 长满 3 8
某 天 线抗冲 击 波超压 能 力研 究 …… …… …… …… ……… …… …… …… ……… … ……… …… 唐 琳 3 1 2 琦 3 1 5 4 1
基 于 A S S的某 天 线高低 温 变形仿 真分 析 …… … ……… …… …… …… ……… …… …… …… 张 NY 某 高功 率 固态发 射机 散 热研 究 ……… …… …… …… …… …… …… …… ……… …… … 柳
仪器网信息

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更新中)仪器信息网 2012-2-4 10:27:50 点击3522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首次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该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面向科学研究本身的单台(几台)套仪器研发不在此次支持范围,由基金委组织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负责。
申报项目要突出重大的特点,集成度高,投入较大,经费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产性设备、重大研究和中试平台的升级改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不在支持范围。
该专项以项目方式、分年度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为了方便广大网友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各立项项目的基本情况,即日起仪器信息网将对已发布的专项信息进行汇总,并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欲了解下表中各立项项目的详细信息,可查看“聚焦2011年度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新闻专题。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更新中)“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范围(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集成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
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
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氧化物包覆空心玻璃微珠的性能

DOI: 10.19289/j.1004-227x.2020.24.015氧化物包覆空心玻璃微珠的性能李双雪1,张庭2,杨子铭2,鲁逸飞2,周张健1, *(1.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发创新(北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49)摘要:采用液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2O3、ZnO及TiO2包覆空心玻璃微珠。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和能谱仪探究了空心玻璃微珠包覆前后的结构、形貌、光反射性能、导热系数和分散性。
结果表明,包覆Y2O3、ZnO和TiO2之后,玻璃微珠的近红外反射率分别提升了7.63%、0.86%和5.82%,分散性也得到提升,其中Y2O3包覆玻璃微珠的性能最好。
关键词:空心玻璃微珠;包覆;氧化物;近红外反射率;导热系数;分散性中图分类号:TQ630.4; TB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227X (2020) 24 – 1768 – 07Properties of hollow glass beads coated with different oxides// LI Shuangxue, ZHANG Ting, YANG Ziming, LU Yifei, ZHOU Zhangjian*Abstract: Hollow glass beads coated with Y2O3, ZnO, and TiO2 respectively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liquid-phase deposition method. Th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s,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dispersibility of hollow glass beads before and after being coated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and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of the hollow glass beads coated with Y2O3, ZnO, and TiO2 was increased by 7.63%, 0.86%, and 5.82%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coated hollow glass beads, and their dispersibility were also improved. The one coated with Y2O3 had the best properties.Keywords: hollow glass bead; coating; oxide;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thermal conductivity; dispersibilityFirst-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随着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增加,高效节能成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共批准94个项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
朱向阳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2011CB013400
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
张洪潮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
单杰
武汉大学
教育部
2012CB720000
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
崔平远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陈清焰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祝之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
夏昆
中南大学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
肖瑞平
北京大学
教育部
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付小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
范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015年纳入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结题验收项目清单

人多能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发育潜能差异的 系统研究
康九红
2011CB965300
干细胞分化与重新编程中蛋白质的结构与功 能研究
2011CBA00300 全量子网络
2011CBA01000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猪与小型猪疾病 模型
孙方霖 姚期智 刘忠华
孟安明
2011CB944500
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 建立
乔杰
2011CB944600
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理
马红
2011CB946100 胸腺的起源、发生、维持与退化
2011CB952000
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 的研究
张毓 郭维栋
2011CB965100
庞雄奇
2011CB201200 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谢和平
2011CB201300
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的 基础研究
刘振宇
2011CB201500
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 究
严建华
2011CB301700
超高速低功耗光子信息处理集成芯片与技术 基础研究
陈建平
2011CB301900
2011CB9325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导向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结构调控与可 控制备
刘育
2011CB932900
新型图像传感器及并行图像处理芯片的研究 与集成
2011CB933000 碳基无掺杂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
2011CB933300
基于纳米结构的新型柔性纤维基可编织光伏 器件重要基础问题研究
郑厚植 彭练矛 邹德春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 作用及意义
973计划2011-2012年项目清单

附件:973计划2011-2012年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1CB012800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李亮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2011CB012900 新型能源装备中大型锻件均质化热制造的科学基础李建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1CB013000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和尺度极限基础研究姜澜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CB013100 高性能LED制造与装备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刘岩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CB013200 空间光学先进制造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李圣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CB013300 人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生机电一体化科学基础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1CB013400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张洪潮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2011CB013500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周创兵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011CB013600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杜修力广州大学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地震局—1—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1CB013700深海工程结构的极端环境作用与全寿命服役安全滕斌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2011CB013800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性能演化与感控基础理论朱合华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2CB113900 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与分子改良黄三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2012CB114000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2012CB114100害虫暴发成灾的遗传与行为机理康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114200作物应答盐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郭岩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2012CB114300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宋纯鹏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114400 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宋林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2012CB114500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2012CB114600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夏庆友西南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2CB214700 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肖贤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214800 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刘文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2CB214900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刘炯天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2CB215000 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卢春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2CB215100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袁小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2012CB215200 智能电网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2012CB215300 草本能源植物培育及化学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马隆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215400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韩敏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育部2012CB215500 基于贵金属替代的新型动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孙公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315600 新型宽带大动态毫米波器件及应用中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郑小平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315700 面向宽带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基础研究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012CB315800 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刘韵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315900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兰巨龙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316000能效与资源优化的超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牛志升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316100 高移动性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重点理论基础研究范平志西南交通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12CB316200海量信息可用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李建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316300面向公共安全的社会感知数据处理谭铁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316400 面向公共安全的跨媒体计算理论与方法庄越挺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316500基于新一代测序的生物信息学理论与方法张学工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416600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翟明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416700华夏地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巨量金属成矿蒋少涌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416800 我国富铁矿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2012CB416900 我国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调控研究朱教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4—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417000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杨桂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2012CB417100 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郑循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417200 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翟盘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2012CB417300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成矿过程与硫化物矿区预测周怀阳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417400 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王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7500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管又飞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517600 常见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刘志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7700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侯凡凡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7800 环境代谢因素致高血压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祝之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7900 儿童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及其致病的机制研究夏昆中南大学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5—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518000 重大心血管疾病相关GPCR新药物靶点的基础研究肖瑞平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518100 严重创伤重要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付小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2012CB518200 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研究范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2012CB518300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与干预的研究孙颖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8400 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效方剂组分配伍规律研究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8500 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8600 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吴以岭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8700 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戈宝学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518800 动物重要病原菌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致病机理研究周锐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518900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炎症的基础研究吴建国武汉大学教育部—6—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519000 重要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袁正宏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619100 新型医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王迎军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2012CB619200 高性能近红外InGaAs探测材料基础研究及其航天应用验证龚海梅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619300 全组分可调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器件应用沈波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619400铁性智能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任晓兵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2012CB619500 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张新明中南大学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2012CB619600 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基础张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719700城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防控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孙金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公安部2012CB719800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孕育环境灾害与可持续防控的基础研究陈云敏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719900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处理和空间信息智能转化的理论与方法单杰武汉大学教育部2012CB720000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崔平远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7—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720100 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陈清焰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720200大型客机主要气动噪声机理及先进控制方法研究孙晓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720300 乙炔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高效、节能、减排科学基础张金利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2012CB720400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张欣欣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2012CB720500 化工过程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的集成优化基础研究钱锋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720600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周翔武汉大学教育部2012CB720700 中国语言相关脑功能区与语言障碍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谭力海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CB720800 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陈坚江南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2012CB720900 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罗宏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2012CB721000微生物药物创新与优产的人工合成体系冯雁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8—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2CB721100 新功能人造生物器件的构建与集成赵国屏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821200 空间合作目标运动再现中跨尺度控制的前沿数学问题贾英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821300 光频标关键物理问题与技术实现高克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1400 高通量中子散射在凝聚态物质磁相互作用方面的前沿研究戴鹏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1500 高分子非晶液-固转变的基本问题研究安立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1600 若干重要元素的有机化学前沿周其林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821700有机分子基框架多孔材料的前沿研究苏成勇中山大学教育部2012CB821800 射电波段的前沿天体物理课题及FAST早期科学研究李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12CB821900 四亿年以来中国陆地生物群演变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822000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王成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2012CB822100肿瘤的糖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叶新山北京大学教育部—9—。
2011年(第24卷)1~4期总目次

注 射 剂 量 与 明 胶 浓 度 的 影 响 … … … … … … … … … … 李 洪 玉 , 积 新 , 洪 义 , 宝 军 , 春 慧 , 德 强 (2 梁 罗 陈 杨 郑 7)
N GR短 肽 的” R 标 记及 其 在 荷 瘤 裸 鼠 体 内 的 生 物 分 布 和 S E T显 像 。e PC
亮 , 东 君 , 纯 同 (0 姜 应 2)
C O和” “ c 0分子 x ∑ 基 态的完全 振动能谱 和同位素位移 ………………………… 刘杰超 , 马永健 , 窦
”T mB AO- 醇 独 甲 醚 的合 成 及 其 生 物 分 布 … … … … … … … … … … … … … 黄 华 瑶 , c_n 乙二 周 I 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 粒 …………… 胡 疏 , 先义 , 成 高
离子交换色谱 中硼 同位素交换反应平衡常数 的理论 预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贯春 , 从沛 , 邹 简
敏, 李
刚, 王美 玲 , 晓 珍 , 道 贵 (0 ) 刘 付 1 7 烨 , 昭怡 , 谭 张 东, 王 萍 (1 ) 1 3
第 2 4卷
同
பைடு நூலகம்
位
素
21 0 1年 ( 2 第 4卷 ) ~4期 总 目次 1
第 1期
辐射伏特效应 同位素电池研究进展 ………………………… …… …… ………… …… …… 罗顺忠 , 王关 全 , 张华明( ) 1
锋, 袁 超 , 隆基 (2 黄 1)
中国同位素中子源测井技术与应用进展 …………………………………………………… 张 D MC方 法模 拟 强 旋 流 场 的 初 步 研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李亮华中科技大学起止年限:2011.11-2016.8依托部门:教育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2.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针对航空航天领域中关键复杂板金构件精确塑性流动控制成形、多层空心板结构的强磁场扩散与胀形、壁板结构强磁场诱导成形、复杂管件成形与连接等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以多时空脉冲强磁场的调控规律、耦合高能磁场与温度场条件下的高应变速率对组织结构演变和内应力分布的影响、时空分布的力场-热场-应变场耦合作用及其对材料成形成性控制为探索和认识的突破点,揭示基于多时空脉冲强磁场的成形制造过程的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控形与控性相结合的柔性成形制造新原理和核心技术体系。
1)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形力场的调控传统电磁成形技术所使用设备存在能量低、磁场低、线圈强度低、线圈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复杂结构工件的成形成性要求,为此提出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电磁成形系统方案,以实现工件多级加载、分区成形以及模具夹具电磁一体化设计。
其面临的主要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研究多级多向线圈系统磁场与电磁力时空分布,解决电磁场、力场、温度场和位移场间耦合分析难题;研究高场强磁体线圈结构优化设计与增强技术,解决特定空间分布磁场的实现、线圈结构与布局最优化等难题;研究多模块脉冲电源协同充放电与时序控制控制技术,解决模块化电源与多时序控制的难题。
在解决上述关键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多级多向线圈高速电磁成形系统理论与方法。
2)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材料流动规律及成形成性控制在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金属材料不仅产生高应变速率变形,同时还存在着时空分布的力场-温度场-应变场间的相互作用,这将使金属材料的塑变流动行为及性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并存在着与准静态变形不同的缺陷生成和湮灭机制,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瞬态问题。
揭示这一过程的科学规律,是实现轻金属材料的成形成性制造的基础。
其面临的主要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材料特性、工件形状、成形力及成形速度等都会影响塑性流动的均匀性,研究金属材料的本构模型、塑变流动规律、金属材料连接的界面扩散机制、以及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缺陷生成和湮灭机制;探讨成形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与控制方法、材料均匀性流动控制方法、以及成形精度控制方法;研究多时空脉冲对成形构件服役性能的影响;构建高应变速率及多场耦合下的金属材料成形过程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实现电磁成形工艺的优化。
3)脉冲强磁场驱动下材料高速变形的微观结构演变与控制材料在脉冲强磁场作用下成形是在电磁场、涡流场、温度场和力场的交互作用下的高速变形,材料的变形行为既不同于准静态下的低速变形,也不同于常规的由单一力场作用的高速变形(如Hopkinson杆实验),特别是对于高温变形,强磁场具有促进固态相变和增强原子固态扩散过程的效应。
因此,在多场作用下,金属材料高速变形会将产生不同常规的结构变化,这些结构变化进而影响电磁成形后零部件的服役性能。
因此需要研究材料在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微结构特征,成形工艺对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如位错的萌生与运动、孪晶、剪切带、亚结构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研究电磁高速变形下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服役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电磁连接过程中的原子扩散行为及异类材料的复合机理;研究电磁成形中材料的断裂行为与失效机制。
通过对典型结构件在电磁高速变形下组织结构的系统分析,揭示金属材料在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变形机理。
通过对在不同工艺下成形,具有不同微结构特征的成形件的力学性能测试,建立电磁成形工艺-微观结构-宏观力学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脉冲强磁场成形系统设计及成形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2.2 主要研究内容1)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系统结构布局优化及设计准则研究传统电磁成形能量低、成形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精度成形,为此,提出建立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电磁成形系统。
针对不同成形结构,研究磁场与电磁力时空分布规律,提出磁场与电磁力特定时空分布的实现方法;研究在不同材质与不同结构中,磁场穿透与涡流在工件及模具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工件运动及变形过程中磁能与动能转换关系;研究实现上述功能的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系统建模,提出高场强电磁线圈以及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模块化脉冲电源与时序控制系统设计;建立多级多向线圈高速电磁成形系统理论与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多级多向线圈系统及磁场时空分布与电磁力的调控复杂结构中磁场穿透、涡流分布以及能量转换规律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系统建模与设计准则高性能、轻量化构件多时空脉冲强磁场可工程应用的集成科学基础研究2)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材料宏观成形过程的基础问题研究针对航空航天领域轻质合金板管零件变形量大、材料成形性能差,导致常规成形方法难以精确成形等问题,系统开展轻合金在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下快速成形的机理、特点、性能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
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建立金属材料在高速变形下的本构模型,揭示塑变流动规律,掌握金属材料连接的界面扩散机制、以及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缺陷生成和湮灭机制;研究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构件内应力演化及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壁板脉冲强磁场强化、调形与成形及其路径规划的理论方法;研究多时空脉冲对成形构件服役性能的影响,探索高速成形过程控制方法,实现成形工艺优化。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材料塑性流动行为及其精确成形控制多时空脉冲强磁场驱动材料超塑性流动及超塑/扩散连接机理时空脉冲强磁场诱导材料流动的精确调形与调性多时空脉冲强磁场驱动材料局部流动行为及复合界面控制3)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及性能研究针对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常用的典型铝合金及钛合金,系统研究这两类材料在电磁高速变形条件下微结构特征及变形机理,以及微观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重点研究典型铝合金和钛合金在电磁高速变形作用下不同晶体缺陷(位错、孪晶、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电磁驱动下涡流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电磁高速变形作用下材料的断裂行为失效机制。
此外,通过对在不同工艺下成形,具有不同微结构特征的成形件的力学性能测试,建立成形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的材料微结构演变规律及变形机理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微结构的温度响应规律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的断裂行为及失效准则电磁高速成形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二、预期目标3.1 总体目标针对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在板管零件制造方面的巨大技术优势和基础薄弱的现状,围绕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板管构件重大需求,通过对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装备原型的创新设计,全面揭示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塑性流动、扩散复合及组织结构演变等科学规律,建立以控形与控性相结合的脉冲强磁场柔性成形制造新原理和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传统电磁成形的辅助成形向超常能场驱动下的精确塑性流动控制的直接成形的跃升,实现我国板管零件成形制造能力的突破与跨越,适应复杂、高性能、大尺寸以及难变形材料板管零件的成形成性要求,强有力地支撑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五年预期目标1)理论研究方面:完善并建立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的理论体系,解决复杂板管零件成形制造过程的科学问题,揭示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及变形机制,使我国的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前列。
(1)建立多时空脉冲电磁力场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多场耦合分析及特定成形力场的设计、高强度磁体设计与结构优化、多模块电源与时序控制等理论分析与设计方面取得突破;(2)揭示多时空脉冲强磁场对材料大变形过程的塑性流动及其缺陷形成的影响规律,揭示成形零件形状与质量与电磁成形工艺参数和电磁力场时空分布间规律,发展一种复杂板金构件精确塑性流动控制成形方法。
(3)揭示多时空脉冲强磁场的加载作用与路径对小变形过程的变形几何学规律的影响规律,阐明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构件内应力演化及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建立基于误差补偿反馈的零件外形调控方法,发展一种基于调形调性的壁板和蒙皮结构的抗疲劳制造方法。
(4)揭示强磁场驱动作用下材料超塑性流动规律和界面扩散行为规律,阐明磁场、温度场和力场耦合作用下的超塑性变形微观组织和缺陷演变规律,揭示多场耦合作用对超塑变形机制和扩散动力学的影响,提出利用强磁场驱动作用下的空心结构制造新方法。
(5)揭示脉冲强磁场对材料局部塑性流动及其缺陷形成的影响规律,提出异型管材零件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新方法。
(6)阐明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揭示材料在多场交互作用下的高速变形机理和断裂失效机制。
2)技术应用方面:为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中的一些关键板管零件的高性能、高效率和高品质制造提供核心技术,建立复杂板管零件多时空脉冲强磁场制造技术体系,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1)建立多级多向电磁成形系统理论与方法,突破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创建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装备原型,可提供大于40特斯拉的磁场强度,电源能量不低于1000 kJ,能实现三级以上脉冲强磁场的控制,并具有电磁辅助加热、电磁成形、电磁压边和工装一体化功能,实现对高性能复杂板管零件的成形制造试验及控制,为开展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2)突破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大尺寸、高深径比、强塑性流动的筒形结构零件成形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在某导弹蒙皮制造中获得验证。
(3)突破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大尺寸、小曲率、弱塑性流动的壁板或蒙皮构件成形成性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在大型客机机身蒙皮制造中获得验证。
(4)突破强磁场与电场交互作用下多层空心结构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在某飞机舱门结构单元件的制造中获得验证。
3)论文、人才方面:(1)发表论文180篇以上,其中SCI和EI收录100篇以上,撰写专著1~3本,申报专利15~25项。
(2)培养一批在脉冲强磁场成形及相关领域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包括博士后、博士和硕士100名左右,造就一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形制造研究队伍,在此基础上,争取1个国家创新团队。
三、研究方案4.1 总体研究思路总体研究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总体研究思路项目针对航空航天用轻质合金深冲型构件、壁板类构件、管类构件和空心构件等关键零件成形制造的科学问题,建立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装备原型,围绕复杂板金结构精确塑性流动控制成形、多层空心结构超塑扩散连接与胀形一体化制造、蒙皮壁板结构控形控性、异型管材零件成形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形力场的调控、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金属材料流动规律及成形成性控制、金属材料在电磁成形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及性能变化规律等基础科学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揭示基于多时空脉冲强磁场的成形制造过程的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控形与控性相结合的柔性成形制造新原理和核心技术体系,增强航空航天板管类关键零件的成形制造能力,提高我国的高端成形加工技术水平,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