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小班主题活动大鱼来小鱼来教案与反思

小班主题活动大鱼来小鱼来教案与反思教案概述教学目标•了解鱼的基本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动物观察和分类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展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一缸小鱼,至少10只;•小鱼们的食物;•钓鱼竿和假鱼;•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亲子互动环节老师先向家长和孩子们介绍缸内的小鱼,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并询问他们对小鱼的认识。
接着,老师可借助钓鱼竿和假鱼进行钓鱼游戏,加深孩子们对鱼的印象,并唤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2.主题讲解环节钓鱼游戏结束后,老师针对鱼的特征、生活习性、饲养技巧等方面,讲解鱼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对鱼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3.合作绘画环节接着,老师分小组,让孩子们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的鱼群画,让孩子们在协作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同时锻炼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4.自由互动环节在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和喂养小鱼,并请他们感受和了解小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反思与总结本次活动以小鱼作为主题,通过钓鱼游戏、讲解知识、合作绘画等多种环节,让孩子们了解鱼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动物观察与分类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展他们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环。
在实施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认清自己的偏差,避免留下后遗症。
2.务必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同时要教育孩子爱护小动物,不可捉弄小鱼或妨碍小鱼的生存环境。
3.组织团队时,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协调好团队内部,防止因不合理安排造成的低效问题。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者与家长需要密切合作,协调各方面资源,真正做到全方位帮助孩子们成长。
幼儿园小班美术优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幼儿园小班美术优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3.培养幼儿对颜色和形状的认识;4.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大鱼、小鱼、水草、珊瑚礁等;2.颜色纸或颜料;3.画笔、剪刀、胶水等;4.绘画和手工制作用品。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鱼类的兴趣和好奇心。
1.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大鱼和小鱼的特点,帮助他们描述鱼的身体颜色、形状和动作。
2.创作绘画:提供颜色纸和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描述,绘制一只大鱼和一只小鱼。
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颜色和形状,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创作手工制作:提供各种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水草、珊瑚礁等海洋环境的道具。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不同材料和形状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海底世界。
4.布置情景:将幼儿制作的大鱼、小鱼和海洋道具放置在一个大块的蓝色颜色纸上,再添加一些蜗牛、海星、海葵等元素,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海底情景。
5.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海底情景中扮演大鱼和小鱼的角色,通过自由游戏、认知游戏等形式,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兴趣。
6.反思总结: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如观察感受、绘画技巧和合作经验等。
评价方法:1.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参与活动的表现来评价其对颜色、形状和自然环境的认识;3.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评价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在班级或家庭中进行相关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2.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绘制其他海洋生物,扩展他们的生物知识;3.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剧场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幼儿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幼儿教案《大鱼来,小鱼来》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大鱼和小鱼,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大鱼和小鱼的特点:大鱼和小鱼的形态、颜色、生活环境等。
2.2 大鱼和小鱼的生活习性:捕食、逃避捕食者、繁殖等。
2.3 海洋生物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物,如何保护海洋生物。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大鱼和小鱼的视频或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
3.2 比较法:让幼儿比较大鱼和小鱼的不同之处。
3.3 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大鱼和小鱼的生活习性,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大鱼和小鱼的主题。
4.2 观察:播放大鱼和小鱼的视频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特点。
4.3 比较:让幼儿比较大鱼和小鱼的不同之处。
4.4 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大鱼和小鱼的生活习性,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5 总结:教师总结大鱼和小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强调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评价:评价幼儿对大鱼和小鱼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2 讨论评价:评价幼儿对大鱼和小鱼生活习性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3 情感评价:评价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视频或图片:收集大鱼和小鱼的海洋生物视频或图片。
6.2 教具:准备大鱼和小鱼的模型或图纸。
6.3 学习材料:准备关于大鱼和小鱼的故事书或活动手册。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海洋生物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海洋公园或水族馆,加深对大鱼和小鱼的了解。
7.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作关于大鱼和小鱼的的手工艺品。
7.3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到海边观察大鱼和小鱼,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第八章:教学安全8.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教具。
8.2 在实地考察时,确保有成人陪同,注意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3)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运用《大鱼来、小鱼来》这首儿歌。
2. 能够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大鱼和小鱼。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美术材料。
2. 手工剪刀。
教学过程:
1. 准备活动(5分钟):
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儿歌《大鱼来、小鱼来》,让幼儿跟着节奏一起拍拍手,热身进入学习状态。
2. 游戏活动(10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以模拟大鱼和小鱼的动作,如大鱼张嘴吞小鱼等。
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大鱼和小鱼的认知。
3. 欣赏儿歌(5分钟):
老师播放儿歌《大鱼来、小鱼来》,让幼儿边听边观察儿歌中的鱼的形象。
4. 美术创作(25分钟):
(1)老师给幼儿展示大鱼和小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鱼和小鱼的特点,如大鱼的尖尖的嘴巴,小鱼的圆圆的嘴巴等。
(2)老师发给每位幼儿彩色纸和剪刀,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用剪刀剪出大鱼和小鱼的形状。
(3)幼儿完成剪纸后,老师发给每位幼儿颜料和画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颜料给大鱼和小鱼上色。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
老师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并请他们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大鱼和小鱼,同时独立完成自评。
6. 活动总结(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复习刚才的学习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美术创作的过程,并表扬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
1. 幼儿在家中或自由活动时间里可继续练习儿歌《大鱼来、小鱼来》。
2. 可与幼儿的音乐老师合作,利用儿歌的节奏进行音乐编排或舞蹈创作。
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四篇)目录: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一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笑脸饼干二幼儿园小班游戏设计《大鱼来小鱼来》三幼儿园小班环保活动教案《只塑料袋》四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一活动目标:1、感受传统儿歌的“一字韵”特点。
2、会用对角折的方法折鱼。
活动准备:1、课件:相关蓝色海洋背景图2、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彩色手工纸3、轻柔音乐。
活动流程:师幼谈话:你们是小几班的孩子(幼儿说)我听说咱小X班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都表现特别棒!对吗?(对)这么有自信,好今天就让老师来看一看,请幼儿坐下。
唉!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谁?张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成为朋友。
一、导入部分:对了,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特别漂亮的画面,看(出示课件海洋背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啊?(大海)你喜欢大海吗?那你想一想,大海里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幼儿边说边表演)小结:对了,大海里有大鱼、有小鱼、大龙虾、螃蟹,还有许多许多的小动物二、回顾儿歌:咦。
看谁来了(出示课件)和幼儿一起说儿歌说到:“小鱼不来大鱼来”教师同时从口袋里出示大鱼、小鱼。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用纸折出来的)什么颜色的是大鱼?什么颜色的是小鱼(夸奖幼儿)三、(教师把小鱼贴在黑板上)指着大鱼提问:“这是鱼的什么?(眼睛)这是鱼的(尾巴)这是鱼的(身体)2、那怎么样我们才能把这只大鱼折出来呢?首先,我们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出示纸)提问:“这四个尖尖的是正方形的什么?(角)平平的是正方形的什么?(边)师:“首先(对角折)对角亲亲手压平,然后,一角向上变尾巴,翻个跟头游一游,眼睛大大画圈圈。
一条大鱼游来了(在孩子身边游一游)你也来试试吧?现在请你轻轻的坐到桌子旁边3、看看我们桌子上有什么?(彩笔、纸)现在请你拿一张大纸和老师一起折一折大鱼,首先,(对角折)对角亲亲手压平,然后,一角向上变尾巴,翻个跟头游一游,眼睛大大画圈圈。
幼儿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活动目标∶1、能够随着儿歌的节奏玩捉鱼游戏,获得快乐的体验。
2、加强幼儿对海洋动物的认识。
活动准备∶海洋动物卡片、头饰。
开展情况∶1、出示各种海洋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更多的海洋动物。
2、教师出示各种海洋动物的头饰,如鲨鱼、虾、大鱼、小鱼、小丑鱼等。
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动物佩戴头饰。
幼儿佩戴好头饰后说一遍自己佩戴的是谁?3、教师带领幼儿学说儿歌《大鱼来,小鱼来》。
4、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请两名幼儿手拉手做"渔网",其他幼儿做"小鱼"(及其他海洋动物),"小鱼"一边说《大鱼来,小鱼来》的儿歌,一边依次穿过"渔网",当说到最后一个"来"字时,谁被网住,谁就要说出自己佩戴头饰的名称,如"我是大鲨鱼" "我是小丑鱼",等等。
说完钻出"渔网"游戏继续进行。
5、游戏进行3~5遍后,幼儿可以进行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游戏中要提醒幼儿有序游戏,避免拥挤碰撞。
活动反思∶《大鱼来》这个户外游戏是根据民间游戏改编而来的,民间游戏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孩子们也都很喜欢,经过改编的游戏《大鱼来》也很适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也很轻松,后来我又根据我们小时候玩讨寸的这个游戏适当的增加难度,做"渔网"的两个小朋友一人选一个海洋动物,被"网"住的小朋友只能选择这两个其中的一个,选择了谁就站到谁的身后,最后看看哪组人多,哪组就获胜了,刚开始有的孩子不明白游戏规则,一如既往的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经过老师的引导,慢慢懂得游戏的玩法,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每次户外活动时还有好多孩子自己组织着玩这个游戏。
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表演儿歌《大鱼来小鱼来》。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大鱼来小鱼来》儿歌歌词图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适合幼儿跳舞的空间。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圈,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摆、跳跃等,以调动他们的热情。
2. 教学内容(10分钟):a. 教师向幼儿展示《大鱼来小鱼来》儿歌歌词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大鱼和小鱼的动作。
b. 教师逐句教唱儿歌,让幼儿跟着学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c.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如大鱼游动和小鱼游动,让幼儿跟着模仿。
3. 实践环节(10分钟):a. 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演大鱼,一队扮演小鱼。
b.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按照儿歌歌词的顺序进行舞蹈表演。
c. 表演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总结环节(5分钟):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b.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儿歌和舞蹈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相互配合、遵守规则等。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表演儿歌和舞蹈。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海洋主题,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海洋的乐趣。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动作示范,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儿歌内容和舞蹈动作。
2. 游戏法:将儿歌和舞蹈融入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海洋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儿歌和舞蹈的魅力。
七、教学内容:1. 儿歌《大鱼来小鱼来》的歌词学习和演唱。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鱼来小鱼来》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鱼来小鱼来》含反思教案名称:大鱼来小鱼来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大小鱼的不同2. 能够理解“大鱼吃小鱼”这个概念3. 提升幼儿园同学的察看本领和感知本领教学重点:1. 识别大小鱼的不同2. 理解“大鱼吃小鱼”的概念教学难点:1. 同学能否理解“大鱼吃小鱼”的概念2. 提高同学的察看本领教学方法:1. story—telling2. sensory play教学准备:1. 玩具鱼2. 水槽3. 泡沫板4. 水彩笔教学步骤:1. 介绍大鱼和小鱼,分别用玩具鱼示范2. 让同学识别大小鱼3. 老师告知同学“大鱼吃小鱼”的概念4. 模拟“大鱼吃小鱼”游戏5. 让同学用泡沫板和水彩笔画出大鱼和小鱼6. 在水槽里放入玩具鱼,让同学模拟“大鱼吃小鱼”游戏7. 老师引导同学辨别不同的鱼,大小、颜色等8. 结合感官游戏,让同学用察看判定鱼的区分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觉教同学的察看本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感官游戏环节中,我发觉有个别同学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
因此,在第二次实施时,我会更加重视与同学个体的交流,并依据同学反馈进行不同方式的改进,例如加添多种游戏和不同的材料作为辅佑襄助教学工具。
总的来说,这节幼儿园小班教案以游戏为主,让同学更加古怪、充分爱好。
针对幼儿园小班同学的认知特点,我尝试引导同学通过察看判定鱼的差别,并提出相关问题。
同时,在“大鱼吃小鱼”游戏当中,我渐进式地引导同学了解概念,让同学在感知到新奇的同时理解主题。
这种方式兼顾了适应幼儿园小班的教学特点,也强化了同学的察看本领,让幼儿园小班的同学在平衡学习和游戏的前提下,快速成长和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小班活动教案《大鱼来小鱼来》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儿歌的“一字韵”特点。
2、会用对角折的方法折鱼。
活动准备:
1、课件:相关蓝色海洋背景图
2、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彩色手工
纸3、轻柔音乐。
活动流程:师幼谈话:你们是小几班的孩子(幼儿说)我听说咱小X班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都表现特别棒!对吗?(对)
这么有自信,好今天就让老师来看一看,请幼儿坐下。
唉!你们认识
我吗?我是谁?张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成为朋友。
一、导入部分:
对了,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特别漂亮的画面,看(出示
课件海洋背景图)这是什么地方啊?(大海)你喜欢大海吗?那你想一想,大海里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幼儿边说边表演)
小结:对了,大海里有大鱼、有小鱼、大龙虾、螃蟹,还有许多许多的小动物
二、回顾儿歌:
咦。
看谁来了(出示课件)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说到:“小鱼不来大鱼来”教师同时从口袋里出示大鱼、小鱼。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用纸折出来的)什么颜色的是大鱼?什么颜色的是小鱼(夸奖幼儿)
三、(教师把小鱼贴在黑板上)指着大鱼提问:“这是鱼的什
么?(眼睛)这是鱼的(尾巴)这是鱼的`(身体)
2、那怎么样我们才能把这只大鱼折出来呢?首先,我们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出示纸)提问:“这四个尖尖的是正方形的什么?(角)平平
的是正方形的什么?(边)师:“首先(对角折)对角亲亲手压平,然后,一角向上变尾巴,翻个跟头游一游,眼睛大大画圈圈。
一条大鱼游
来了(在孩子身边游一游)你也来试试吧?现在请你轻轻的坐到桌子旁
边
3、看看我们桌子上有什么?(彩笔、纸)现在请你拿一张大纸和老师一起折一折大鱼,首先,(对角折)对角亲亲手压平,然后,一角
向上变尾巴,翻个跟头游一游,眼睛大大画圈圈。
一条大鱼游来了(教师带领幼儿把鱼贴到黑板上)
小结:现在大鱼有了许多的好朋友,那小鱼的好朋友在那里呢?
我们在给小鱼找个好朋友吧?(幼儿做回座位上)
4、现在请你拿一张小纸和老师一起折一折小鱼,首先,(对角折)对角亲亲手压平,然后,两角向上变小鱼,翻个跟头游一游,眼睛
大大画圈圈。
一条小鱼游来了(教师带领幼儿把鱼贴到黑板上)
四、总结:
师幼一起评价幼儿作品。
师:“这个小鱼是谁折的?这个呢。
这个大鱼是什么颜色的?这个大鱼是什么颜色的。
大鱼和小鱼都找到了好朋友,他们可高兴了,那
我们的好朋友在那里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吧?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