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心血管内科疾病第一章冠心病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概述】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

有以下特点:(一)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

(二)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三)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

(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

(五)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

二、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

(一)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

(二)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 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 段水平型下移≥0.1mv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四)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有助于帮助诊断。

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静息时心肌缺血区在运动后可显示灌注缺损。

【概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代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即粥样斑块破裂、冠脉痉挛引起非闭塞性或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一、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冠脉血管内以斑块破裂、形成非闭塞性白色血栓病理改变为主。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常规一、颅外血管病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颅外血管病变可导致颅内脑的病变即颅外血管病变可致脑一过性缺血(Transielf lschecnic Attack TIAs)及脑卒中。

外科治疗颅外段血管病目的是防治脑梗塞及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1、颈动脉狭窄病因:90%是由动脉硬外所致,其余也有炎性血管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性闭塞或狭窄、放射、动脉迂曲。

诊断:1.中老年,有动脉硬化病史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史。

2.短暂性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持续几分钟到30’,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对侧面瘫或单肢瘫(上肢或下肢),肢体肌无力,运动失灵。

(2)感觉障碍:受累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丧失。

(3)视觉障碍:一侧眼一过性黑蒙,部分视野缺损或偶有同向偏盲、复视、眩晕。

(Amamrosis Fugax)也称缺暂单眼失明发作,是同侧颈内动脉终末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3.症状可反复发作,但无神经系体征。

体格检查:(1)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及气管间扪颈总动脉,双侧比较,操作轻,以防颈窦反射致血压下降,心率慢昏厥。

(2)在颈动脉分叉处可闻及动脉收缩期杂音,高调收缩—舒张期双期杂音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如颈A完全阻塞则无杂音多闻及。

(3)眼底检查可见眼动脉分叉处可见到栓子和胆固醇结晶。

辅助检查:(1)彩色超声Doppler 检查,可见颈动脉直径,有无狭窄,斑块性质,判断血管通畅、狭窄程度。

(2)经颅超声检查(TCD)。

(3)OPG眼球体积描记法——有条件作。

(4)头颅CT或MRI(5)SPECT——可了解脑供血状况是一种功能检查。

(6)术前查DSA——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及其分支。

这检查能明显看到颈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及长度能判断斑块的性质。

治疗:药物治疗适应证:1.颈动脉狭窄<50%。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3.病人情况差,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手术。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胸心外科诊疗常规

胸心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四篇胸心外科疾病第一章胸部创伤第一节肋骨骨折【名词解释】肋骨骨折系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

最常发生于第4~7肋骨。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胸壁失去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区向外凸,又称连枷胸。

【诊断要点】1、病史:突出的症状为胸痛、咳嗽、深呼吸、转动体位时加重。

2、体征:①胸壁畸形;②局部压痛;③骨擦音;④反常呼吸运动。

3、辅助检查:①胸部X线片;②CT肋骨重建。

【治疗原则】处理原则是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反常呼吸运动,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①镇痛;②鼓励患者咳嗽、排痰;③肋骨外固定夹板固定胸壁。

2、手术治疗:主要适应证为胸壁软化区域大、反常呼吸运动明显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

其主要方法有:①牵引为主的外固定法;②肋骨内固定术。

3、特殊治疗:对无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与连枷胸患者,需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第二节胸骨骨折【名词解释】胸骨骨折较少见,系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骨区或者挤压所致。

驾驶员撞击方向盘引起的胸胸骨骨折较常见。

好发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的胸骨体部,骨折线常为横行。

【诊断要点】1、病史:①作用于胸骨区的钝性暴力;②明显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

2、体征:①胸骨畸形;②骨折部位明显压痛。

3、辅助检查:①胸部正、侧斜位X线片;②CT胸骨重建。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无移位的胸骨骨折给予卧床休息及止痛。

2、手术治疗:胸骨骨折明显移位或胸骨骨折伴有浮动胸壁,行骨折内固定术。

第三节气胸【名词解释】外伤性气胸的来源为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或胸壁胸膜突破,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其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3类。

【诊断要点】1、病史:①呼吸困难;②烦躁、意识障碍;③发绀。

2、体征:①发绀、颈静脉怒张、鼻翼扇动;②伤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降低;③气管明显移向健侧;④伤侧胸部叩诊鼓音,呼吸音降低或者消失;⑤皮下气肿;⑥胸部伤口。

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1、病种名称:胸部外伤2、病种名称:自发性气胸3、病种名称:肺癌4、病种名称:肺部良性肿物5、病种名称:食管癌6、病种名称:胸壁软组织损伤7、病种名称:食管穿8、病种名称:胸腹联合伤9、病种名称:胸壁结核10、病种名称:肺脓肿题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版本号:2.0修改日期:2016 02年02月28日页码:1/2起草人:立飞审核人:第一页容一.胸部外伤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1)急查血五组、血型、止血三项等。

(2)检查肝功、肾功、输血前五项、血气、血糖等。

(3)影像检查:a.胸部CT平扫十三维重建。

b.头部及腹部CT、四肢检查排除脑出血及骨折等可能。

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及心脏大血管损伤可能。

(4)入院后:绐予止痛、止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血常规及X片决定是否绐予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观察胸腔情况,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2.治疗安排:(1)据5检查情况判断肋骨、胸骨及肺部等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暂时给予对症治疗。

(2)尽快准备行胸骨、肋骨骨折固定术+剖胸探查术,并对肺组织裂伤进行修补。

(3)术前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交流,并做好输血准备。

3.术后处理:(1)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2-3天,根据血常规及X片、体温、痰培养等结果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创区引流情况,并给予止痛、止血、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3)术后第一天复查X片或胸部5, 了解胸腔情况,必要时行胸腔积液8 超定位,准备穿剌抽出胸腔积液甚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

(4)术后8天左右拆线,出院前复查胸部CT或X片。

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 或X片。

二.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胸片、胸部CT,以明确气胸程度及部位。

(1)对可疑力性气胸及肺压缩大于50%、合并血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危险解除、肺基本复后再行胸部5检查,了解肺大疱部位及数量,利于手术安排。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常规一、颅外血管病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颅外血管病变可导致颅内脑的病变即颅外血管病变可致脑一过性缺血(Transielf lschecnic Attack TIAs)及脑卒中。

外科治疗颅外段血管病目的是防治脑梗塞及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1、颈动脉狭窄病因:90%是由动脉硬外所致,其余也有炎性血管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性闭塞或狭窄、放射、动脉迂曲。

诊断:1.中老年,有动脉硬化病史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史。

2.短暂性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持续几分钟到30’,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对侧面瘫或单肢瘫(上肢或下肢),肢体肌无力,运动失灵。

(2)感觉障碍:受累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丧失。

(3)视觉障碍:一侧眼一过性黑蒙,部分视野缺损或偶有同向偏盲、复视、眩晕。

(Amamrosis Fugax)也称缺暂单眼失明发作,是同侧颈内动脉终末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3.症状可反复发作,但无神经系体征。

体格检查:(1)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及气管间扪颈总动脉,双侧比较,操作轻,以防颈窦反射致血压下降,心率慢昏厥。

(2)在颈动脉分叉处可闻及动脉收缩期杂音,高调收缩一舒张期双期杂音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如颈A完全阻塞则无杂音多闻及。

(3) 眼底检查可见眼动脉分叉处可见到栓子和胆固醇结晶。

辅助检查:(1)彩色超声Doppler检查,可见颈动脉直径,有无狭窄,斑块性质,判断血管通畅、狭窄程度。

(2)经颅超声检查(TCD)。

(3)OPG眼球体积描记法一一有条件作。

(4)头颅CT或MRI(5)SPECT——可了解脑供血状况是一种功能检查。

(6)术前查DSA——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及其分支。

这检查能明显看到颈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及长度能判断斑块的性质。

治疗:药物治疗适应证:1.颈动脉狭窄<50%。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3.病人情况差,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手术。

胸心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胸心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胸心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胸部损伤【诊断】1.病史:有危重病情者,应一边抢救,一边了解病史。

(1)询问受伤时间,受伤经过,致伤原因,伤时病人姿势等。

(2)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主要症状。

(3)注意有无多发损伤,如颅脑、腹部、肾、膀胱、骨骼等损伤。

(4)入院前诊治经过。

2 体检:病情允许时,应对全身进行仔细检查,注意多发损伤检查。

(1)首先检查呼吸道通畅情况,有无呼吸道阻塞、窒息、休克,如有应先处理。

(2)注意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紫绀及颈静脉怒张,气管是否移位。

(3)胸壁有无创口,是否与胸膜腔相通。

开放性胸外伤,创口处常有气体进出的“嘶嘶”声。

创口有无活动性外出血。

如有先处理。

(4)有无胸壁软化、皮下气肿。

(5)胸壁有无挤压痛,每根肋骨有无间接压痛点、骨擦音。

(6)比较两侧胸膜腔及一侧胸腔上下部位的叩诊音响、呼吸音的异常改变。

3.辅助检查:(1)X线检查:病情允许时先做胸部正位片,确定有无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纵隔气肿、心脏有无移位,有无金属异物。

(2)胸腔穿刺:疑有血气胸时应作胸腔穿刺,如抽出气或不凝血,可确诊为气胸或血胸。

(3)超声波检查:可帮助胸腔积液定位。

如有下胸部肋骨骨折时应作B超检查以除外肝、脾、肾等脏器有无损伤。

(4)心包穿刺:疑有心包积血或心包填塞时,可行心包穿刺,既可明确诊断,又可作为抢救措施。

【治疗】关键是纠正循环和呼吸功能紊乱,恢复呼吸生理功能,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上呼吸道内的呕吐物、血液、分泌物或异物。

紧急时应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尽气管内血液或痰液,同时吸氧。

2.防止休克:针对休克的主要原因(如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反常呼吸,血胸等),进行有效处理,及时输血、补液。

如非大出血引起的休克,输血补液应避免过量、过快,以防止发生肺水肿。

3.恢复胸腔内负压(1)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很小(30%以内)可严密观察。

量较多时(>40%以上)应及时在伤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作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术后定期复查,排除术后复发可能性。
三•肺癌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1)检验:血五组、ABC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止血 三项、输血器五项、肿瘤标记物、血气、结核抗体、血沉等。
(2)辅助检查:胸部增强CT头部CT或磁共振、腹部CT或B超检查肝 脏、肾上腺及颈部体表淋巴结。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
(3)实验室检查:血五组+ABO血型检查、结核抗体检查、肿瘤标记物、肝肾 功能、血糖、血沉、电解质、痰培养、血气、输血前五项、止血三项等检查。
2.术前准备:
(1)手术方式的选择:据肺部肿物大小、解剖位置、初步诊断等情况,选用 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范围选择肺楔形切除、肺叶切 除或单纯肿物摘除。
(6)考虑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者,观察引流量及血色素下降情况,必要时急 诊手术探查。
(7)此类疾病患者术前避免行肺功能检查。
3.术后治疗:
(1)观察胸腔引流情况。
(2)抗感染2-3天后,停用或升级抗生素。
(3)止血、化痰、止痛治疗,尽快完成痰培养检查。
(4)术后尽快下床、加强术后肺功能锻炼。
(5)术后注意X片及胸部CT检查。
(2)费用评估:据患者诊断及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选择合适的胸腔镜器 械、耗材及数量、是否需要配合止血药物或止血纱布等情况,判断手术费用, 由术者或主管医生与患者详细交谈。
(3)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自体血及异体血。
(4)术前做好快速病理检查准备,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5)术前胸腔镜手术入路选择及标记。
3.术后治疗: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注意抗生素停用或升级。
(2)给予止血、化痰、雾化、止痛等治疗,及时行痰培养及血常规复查。
(3)结核球等炎性肿物,术中可见胸膜粘连多较明显。术后注意胸腔引流管 情(4)及血色素、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排除进行性血胸可能。
(5)术后第一天复查床边胸片,第2-3天复查胸部CT平扫,及时掌握胸腔及 肺部情况。
(2)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3)备自体血,如肺大疱多、胸腔粘连明显,则备异体血。
(4)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术前对手术切除范 围及需要使用的器械(胸腔镜、一次性使用耗材等)充分评估。
(5)肺压缩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术前可行胸 腔闭式引流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病情、降低手术并发症
(3)注意胸腔引流管情况,判断是否有再次开胸指证。
(4)术后第一天床边胸片,第2-3天胸部CT检查,了解胸腔及肺部情 况。
(5)术后及时换药,8-10天拆线。注意胸腔引流管拔管指证。
(6)术后每天复查血常规,直到停用抗生素,及时行痰培养检查。
(7)术后密切关注病理报告结果及术后分期,指导术后化疗、放疗等进一 步治疗。
1.入院检查:
胸片、胸部CT,以明确气胸程度及部位。
(1)对可疑张力性气胸及肺压缩大于50%合并血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 流术,待危险解除、肺基本复张后再行胸部CT检查,了解肺大疱部位及数 量,利于手术安排。
(2)检验:按照术前检查完善各项必要检查。
(3)心电图、腹部B超等一般检查。
2.术前检查:
(1)尽快完善以上检查,无特殊情况准备在2天内手术。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创区引流情况,并给予止痛、止血、化痰及对症 支持治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3)术后第一天复查X片或胸部CT,了解胸腔情况,必要时行胸腔积液B超定位,准备穿刺抽出胸腔积液甚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
(4)术后8天左右拆线,出院前复查胸部CT或X片。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或X片。
二•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
2.治疗安排:
(1)据CT检查情况判断肋骨、胸骨及肺部等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暂时给予 对症治疗。
(2)尽快准备行胸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剖胸探查术,并对肺组织裂伤进 行修补。
(3)术前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交流,并做好 输血准备。
3.术后处理:
(1)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2-3天,根据血常规及X片、体温、痰培养 等结果停用或抗生素升级。(3)影像检查:a来自胸部CT平扫+三维重建。
b.头部及腹部CT四肢检查排除脑出血及骨折等可能。
c.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及心脏
大血管损伤可能。
(4)入院后:给予止痛、止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血常规及X片决定是否给
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观察胸腔情况,积极准备急诊手术 治疗。
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骨扫描及PET-CT检
查。
1.术前准备:
(1)入院后尽快在5天内完成以上检查项目,并全面汇总评估。及时完成 术前讨论
(2)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咼血压等,术前完善检查并及时联系 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待相关指标稳定后安排手术。
(3)术前给予3天左右呼吸道准备,如雾化排痰等,吸烟者术前需严格戒 烟2周以上。
(4)备血:异体血及自体血。
(5)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及具体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评估。如胸腔镜肺叶 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6)由术者对治疗费用进行评估,完成术前谈话及相关项目签字。
2.术后治疗: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注意抗生素停用或升级。
(2)术后及时给与止痛药物及肺功能锻炼,利于恢复。
胸部外伤
自发性气胸
肺癌
肺部良性肿物
食管癌
胸壁软组织损伤
食管穿孔
胸腹联合伤
胸壁结核
肺脓肿
题 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版本号:2.0
修改日期:2016 02年02月28日页码:1/2
起草人:张立飞审核人:
第一页内容
一•胸部外伤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1)急查血五组、血型、止血三项等。
(2)检查肝功、肾功、输血前五项、血气、血糖等。
(8)出院前行胸部CT检查,再次评估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9)必要时术后及时联系行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判断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四•肺部良性肿物诊疗常规
1.入院检查:
(1)肺部检查:胸部增强CT头部CT平扫、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经 皮肺穿刺活检术。
(2)其他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腹部及心脏超声等检查。
(6)术后尽早开始肺功能练习,以促进肺部膨胀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7)术后关注常规病理结果及术后分期,安排进一步治疗方案如放射治疗及 化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