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藻水华
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有哪些

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有哪些裸藻水华初形成前后对鱼虾无害裸藻是养鱼池塘中最常见藻类之一,数量多时可形成水华,是池塘肥水和老水的标志。
那么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有哪些?水华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有哪些?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如下:1.这些同裸藻种类和发生时态以及养殖条件相关,不能一概而论,需辩证对待。
好的水色不是以‘色’定性,而应该以生物的摄食、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为依据。
2.裸藻水华形成中期影响鱼虾摄食、生长虽然裸藻水华的初期对鱼虾的生长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但长期发展下去,鱼虾类会发生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现象。
这可能是部分裸藻死亡分泌毒素所至,此时,如能及时换水和采取解毒措施,对鱼虾也无大碍,一般能够正常生长。
3.裸藻水华形成后期致使鱼虾得病此时,裸藻大量繁殖迅速铺盖整个水面,不但封闭水体,影响空气的溶入,并且分解为有机质大量耗氧,致使水下溶解氧很低、生态系统面临崩溃、致病细菌大量繁殖、鱼虾体质极度虚弱,鱼虾患病在所难免。
这也是在水华盛期,不治水单纯治鱼病,鱼病难治的原因所在。
曾有报道:鲢鱼肠道裸藻达到相当数量可能发生爆发性流行鱼病,如:爆发性出血病、肠炎病、消化性疾病、肝胆问题。
4.裸藻水华衰败后可引起鱼虾泛塘、死亡如前所述,裸藻大量死亡后,其藻类尸体迅速被分解,不但败坏水质,而且分泌的物质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很大。
多起渔业事故表明:虽然它不像多数甲藻和某些蓝藻的毒素大,但也不容小觑,如措施不力,必将导致鱼虾大量死亡。
现在的关健是,多数渔农对裸藻的毒性理解不深,还停留在裸藻水华仅是肥水和高产的标志的简单认识上。
为此,加大对裸藻毒性的宣传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面对其水华对水产养殖影响作了详细的讲解,让大家知道了水华对其水产养殖造成的危害性有多大,要多关注,多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
蓝藻水华治理工程方案

蓝藻水华治理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蓝藻水华是一种湖泊、河流中常见的一种藻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的浓度过高,以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蓝藻水华的大量繁殖,给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蓝藻水华,改善水体环境,保护生态系统,需要进行蓝藻水华治理工程。
本工程针对蓝藻水华的特点和治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综合的蓝藻水华治理工程方案,包括在源头治理、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方面进行治理,旨在实现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目标1.改善水质,减少蓝藻水华对水体的污染;2.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三、工程内容1.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蓝藻水华治理工程的基础和重点,主要包括农村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针对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污水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将污水和农田径流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氮磷等养分的输入。
2.生物修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生物,如红树林、鲢鱼、螺、虾等,利用它们对水体的吸收、分解和转化能力,减少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改善水体环境。
同时,进行水生植物的引种和栽培,增加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3.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蓝藻水华治理工程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化学药物的投放和药物微生物联合处理。
通过投放氧化性剂或杀藻剂,破坏蓝藻的生长环境,阻断其繁殖过程,减少水华的发生。
同时,利用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如投放生物活性剂和微生物菌剂等,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降低水体的有机负荷,改善水体环境。
四、工程实施1.前期调研在实施蓝藻水华治理工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蓝藻水华的分布情况、水体的生态状况以及周边的人文环境等情况,为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制定蓝藻水华治理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工程的布置、工程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工程的时间节点等内容。
裸藻有哪些危害

裸藻有哪些危害
裸藻(又称绿虫藻),是五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的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兼有动物和植物的双重特性,几乎含有人类必需的所有营养元素,既有植物所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等,同时又有动物所含的DHA·EPA等59种人体每天必需的营养素,所以裸藻又有“水中的冬虫夏草”的美称。
然而裸藻有哪些危害?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裸藻难消化,利用率低,鱼类不喜摄食;裸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分泌的物质还对鱼、虾、蟹类产生毒害作用。
另外藻类还能引起水华的出现,水华对水质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一定要及时预防,那么水华是如何形成的?
“水华”主要发生在的静态水体,尤其以鱼塘、流动不畅的内河涌等较常出现。
“水华”现象的出现对鱼类的影响很大,往往使鱼产量逐渐减少,更甚者会使鱼类出现大批死亡。
对饮水安全造成威胁,长期饮用这种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提醒您: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一定不能污染,因此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水华知识,比如生物灾害知识与自然灾害知识等。
湖北地区常见15种水华颜色和藻类组成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系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点,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浓,有时还出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保持强烈的是水华。
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可以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
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
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这是湖北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
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3)裸甲藻水华这是由蓝绿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湖北、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
夏季常与扁型膝口藻共存。
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4)角藻水华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
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
多在夏季出现。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由螺旋鱼腥藻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
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
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状微囊藻,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
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
优势种常为蓝球藻、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它鞭毛类的数量也较多。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

中光合作用 极大减弱 ,从而使水体溶 解氧降低 ,引起
鱼、虾等生物 的大量死亡 ,产生生物污染 。
二 、诱发水库暴 发蓝藻水华的成因 1 水体 中的氮、磷 (、P 比例失调 ,易暴发 蓝藻 . N )
N 、P比例在 水体 中达 到 7:1 ,是浮 游植物 正 常
磷酸盐 的代用 品 。农业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施肥量 。实
依据水体水华暴发形成 的机理 ,防治水 体蓝藻大 量产生 的根本性措施是减少水 体的氮 、磷含 量,控 制 主要污染物一 藻类 、有机物生成 ,使 富营养化水体得 到净化。
氮 、磷 含量增加 ,使得水体透 明度下 降,深层喜光 的 生物 因缺 光而 大量 死 亡 ,导致 水体 生物 生 态环 境 失
施 污水 分 流 、截 流 和污 水净 化处 理 ,减少 污水 排放 量 。在水 体投 饵养殖 时 ,要做好养殖规划 ,兼顾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 ,且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
2 物 理 方 法 治 理 .
营 养盐 的 需求 比例 。一般 暴 发蓝 藻水 华 的水体 N: P 达到 1 0:1 乃至 2 l 0: 。在蓝 藻大量 生长 时 ,此 时增
华 ”的藻类能产 生不好 的气味及毒素 ,会严 重影响城 市供水 。 () 体 生态 环 境 失衡 2水 水体 富 营养 化 ,有 效
条件 ,p 值 达到 8 0 H ~l ,水 体严 重老化 时 ( 久旱不 下
雨) 都可 以诱发蓝藻 的大量生长 。
三、水库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措施
() 响供水 1影 水体 暴发蓝 藻水华 后 ,水质 的感 官性状和饮水安全性均 发生显著变化 ,许 多形成 “ 水
食蓝藻 的生物控制蓝藻 的力度 是有 限的。
蓝藻水华成因与食物安全隐患

蓝藻水华成因与食物安全隐患蓝藻水华是一种富含蓝藻的大规模浮游生物现象,通常发生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体中。
它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对食物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蓝藻水华的成因以及与食物安全相关的隐患。
蓝藻水华的成因主要与富营养化和气候变化有关。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和磷)过量输入,主要源于农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促进藻类的生长,特别是蓝藻的繁殖。
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蓝藻水华的发生。
温暖的气候条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蓝藻能够迅速繁殖并形成大规模的水华。
此外,降雨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也可能导致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的迅速增加。
蓝藻水华对食物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首先,蓝藻水华会产生一种名为微囊藻毒素的有毒物质。
微囊藻毒素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例如引起肝脏病变、中毒及免疫抑制等问题。
而且,微囊藻毒素在食物中的积累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如鱼类和贝类等水产动物摄入微囊藻毒素后成为人类食物链的一部分,使得人们可能在食用这些食物时受到毒素的危害。
其次,蓝藻水华也会造成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产养殖业。
由于蓝藻水华在水体中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会导致水体富氧,形成缺氧的环境。
这种缺氧现象会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导致大量死亡。
水产养殖业是许多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状况和食物供应。
除了水产养殖业,蓝藻水华也会对水源供应造成威胁。
蓝藻水华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水源的备用系统,如水库和水井等受到污染。
一旦水源受到污染,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进行处理,以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此外,当蓝藻水华进一步蔓延到地表水体中,会导致水体的极度浑浊,使得水净化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为了应对蓝藻水华和保障食物安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监测和预测蓝藻水华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监测,可以提前发现富营养化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池塘裸藻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池塘裸藻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生物防治:池塘中移栽适量的水葫芦,合理套养鲢鱼、鳙鱼和罗非鱼等滤食性鱼类。
2、物理防治方法:经常更换新水,保证池塘水质清新,同时在每天的下午5-6点,使用密网打捞裸藻。
3、化学防治方法:每亩池塘使用20kg的生石灰,或者是每亩池塘使用4-5kg 的粗盐。
一、池塘裸藻的处理方法1、生物防治方法(1)在池塘中移栽适量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草鱼池塘以移栽浮莲为宜)。
(2)进水20-50cm(水中含有丰富的硅藻、绿藻),然后施加生物肥,培养其它的藻类。
(3)在池塘中合理套养鲢鱼、鳙鱼和罗非鱼等滤食性鱼类。
2、物理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新水,保证池塘水质清新,可以有效抑制裸藻大量繁殖(裸藻水华初期形成后,立即换水30-50%)。
(2)在每天的下午5-6点,准备一个密布网,在水中捕捞裸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裸藻数量。
(3)每天的中午12点至下午的1点,开启增氧机1-2小时左右。
(4)使用絮凝剂。
3、化学防治方法(1)裸藻对于水体的ph比较敏感,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体ph 来控制裸藻数量。
一般情况下,每亩池塘使用20kg的生石灰(如果是盐碱地,不宜使用)。
(2)裸藻主要生长在淡水之中,因此对于耐盐能力较强的鱼类养殖池塘,可以将水体的盐度提高至5-10‰,即每亩池塘使用4-5kg 的粗盐。
(3)全池泼洒灭藻剂药物。
二、池塘裸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池塘底部的淤泥过厚,腐殖质较多,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无机营养盐,被藻类利用后,导致藻类疯狂繁殖生长。
2、肥水的时候,有机肥施加过度,水草无法完全吸收,从而导致部分营养物质被藻类吸收,最终使得藻类大量繁殖生长。
3、裸藻大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水体中,并且适宜生存温度较广(20-35°C),发生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
4、饲料投喂过多,残余饲料在水中被分解,产生大量营养物质,供裸藻吸收利用,从而大量繁殖。
某市自来水裸藻水华应急处理

2020年第5期某市自来水裸藻水华应急处理钟 声 傅 静 杨仁凯(重庆水务集团水质检测有限公司,重庆 400070)摘要:2019年4月某市爆发饮用水源裸藻“水华”现象,导致该市发生自来水发绿发臭的公共水质事件。
本文分析了本次裸藻“水华”爆发的原因,比较了两种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效果,最终选择多点投加预氧化剂,强化混凝等措施,使藻类和耗氧量(COD Mn )去除率达到70%以上,在48小时内使出厂水水质达标,快速有效的保障了供水安全。
关键词:裸藻水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近年来,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频繁发生,诸如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1]、涪江锰污染事件[2]、兰州苯污染事件[3]、绵阳锑污染事件[4]等等,都给人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困扰。
2019年4月,某市饮用水源爆发了罕见的裸藻污染事件,重庆水务集团受该市市政府所托,派出专家技术团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专家团队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在48小时内使出厂水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为“国标”)所要求的限值范围,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了该市市民自来水无法使用的问题,保障了饮用水安全。
1.基本情况1.1 事件过程某市从4月23日开始有市民反映放出自来水偶有绿色,至25日城区全部自来水呈现绿色并伴有土腥味,市民拒绝饮用自来水,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事件发生后该市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首先确认本次事件原因为水源水受到上游生活废水污染,从而导致裸藻爆发;其次该市紧急从上游水质较好的水库向受污染的水源补水,稀释污染物,但效果不明显;三是邀请并组织专家会商,讨论制定水厂供水应急处理方案。
4月26日重庆专家技术团队抵达现场并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27日出厂水感官指标恢复正常,同时现场采样进行“国标”出厂水106项水质全分析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标要求。
4月28日供水水质恢复正常,该市裸藻污染导致自来水发绿发臭的公共事件得到及时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方法日期:2014-06-30 11:27 作者:来源:农博网点击:54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它们的危害和防治已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
但在近几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无论是精养鱼塘还是精养虾塘,裸藻水华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在当前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
本文结合临塘实践,试对裸藻水华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置谈点浅见。
一、特点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而水库、河沟、江河很少见。
套养不合理的精养鱼池和虾池容易发生。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
也就是说,裸藻水华在鱼虾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
即使是冬棚养殖,如具备裸藻生长的温度、光照、pH等条件,仍可发生。
3.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
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
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水华容易倒藻裸藻细胞无细胞壁,只是由质膜下的原生质体外层特化成表质,多数表质软的种类,其形态还能发生变化,故具变形特性;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中性或偏酸或偏碱的水体中,pH在6.5~8.5之间。
这与蓝藻有区别,蓝藻大量繁殖时,pH多在8.5以上;裸藻对温度适应范围虽然很大,但对温度突变很敏感。
基于上述特点,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
5.裸藻水华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
这说明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藻。
另外,裸藻属鞭毛藻类,活动速度较快,用药物杀灭时,会迅速逃离高浓度药物区域,在药物浓度低的池塘中部和底部避难,待药性消失后,又可重新大量增殖,这也是药效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6.裸藻水华有毒赵玉衍分别于1990年5月27日和1991年7月30日,针对一种裸藻进行的二次毒性试验表明:这种裸藻的死体分解后,其内含物可造成鱼类中毒死亡;李学军于2002年5月10日报道由于裸藻过度繁殖,造成了一农场罗非鱼春片池塘发生泛塘;笔者也于2007年和2008年,曾亲历了多起因裸藻水华造成的鱼、虾精养池塘泛塘、倒藻事件。
虽然,目前针对裸藻毒素的成份和毒理尚无报道,但多起事故说明:裸藻毒素是存在的,并且毒性很大。
二、危害裸藻水华初形成前后对鱼虾无害裸藻是养鱼池塘中最常见藻类之一,数量多时可形成水华,是池塘肥水和老水的标志。
多年来,渔农常将“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等具日变化的水称为“活”水,是渔民喜爱的水色之一,实际生产中,也证明这种水养殖产量较高。
这说明裸藻同其它藻类一样,能够为鱼虾提供充足的溶解氧,而且也可作为饵料供滤食鱼类摄食。
虽然也有“裸藻难消化,利用率低,鱼类不喜摄食”的报道,但笔者认为:1.这些同裸藻种类和发生时态以及养殖条件相关,不能一概而论,需辩证对待。
好的水色不是以“色”定性,而应该以生物的摄食、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为依据。
2.裸藻水华形成中期影响鱼虾摄食、生长虽然裸藻水华的初期对鱼虾的生长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但长期发展下去,鱼虾类会发生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现象。
这可能是部分裸藻死亡分泌毒素所至,此时,如能及时换水和采取解毒措施,对鱼虾也无大碍,一般能够正常生长。
3.裸藻水华形成后期致使鱼虾得病此时,裸藻大量繁殖迅速铺盖整个水面,不但封闭水体,影响空气的溶入,并且分解为有机质大量耗氧,致使水下溶解氧很低、生态系统面临崩溃、致病细菌大量繁殖、鱼虾体质极度虚弱,鱼虾患病在所难免。
这也是在水华盛期,不治水单纯治鱼病,鱼病难治的原因所在。
曾有报道:鲢鱼肠道裸藻达到相当数量可能发生爆发性流行鱼病,如:爆发性出血病、肠炎病、消化性疾病、肝胆问题。
4.裸藻水华衰败后可引起鱼虾泛塘、死亡如前所述,裸藻大量死亡后,其藻类尸体迅速被分解,不但败坏水质,而且分泌的物质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很大。
多起渔业事故表明:虽然它不像多数甲藻和某些蓝藻的毒素大,但也不容小觑,如措施不力,必将导致鱼虾大量死亡。
现在的关健是,多数渔农对裸藻的毒性理解不深,还停留在裸藻水华仅是肥水和高产的标志的简单认识上。
为此,加大对裸藻毒性的宣传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调控1.裸藻水华的调控鱼虾池塘有少量裸藻水华无害,但过量就有害。
裸藻水华调控的方法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生物方法,具体是:(1)移植适当数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草鱼池宜用浮莲。
(2)培养其它藻类,使藻相复杂不单一,可采取进含有硅藻、绿藻丰富的水500px~1250px,然后施用专用生物肥,如:活而爽或高硅双效肥,少量多次。
(3)混养滤食鱼类,主要是鲢、鳙和罗非鱼,一般每亩投放50尾~150尾,数量依据池塘营养盐状况和水华大小而定,这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4)投放生物制剂,如:原菌片(每包5亩)、菌满多(每包4亩)等。
二是物理方法,具体是:(1)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可抑制裸藻的大量繁殖,防止裸藻水华的发生。
在裸藻水华初期形成后,立即换水30%~50%,裸藻水华的爆发性生长可得到有效遏制。
在抽水时,注意务必选择在裸藻集中的地方,这是最快速并直接的方法。
(2)用絮凝剂,如:增氧底保净(注意加量到每包2亩水体,必要时配合净水产品)在裸藻集中的地方泼洒,可降低裸藻的密度,之后注意使用原菌片(5亩)或活而爽(8亩)培水。
(3)人工捞取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只是劳动强度较大。
(4)每天中午12点~13点钟,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增加水体交换。
三是化学方法,主要有:(1)调节水体pH,可以利用有些裸藻对pH敏感的特点,调节裸藻的生长。
可用生石灰或硝克(1亩)或碱消,生石灰一般亩用20kg左右,硝克按照一亩用一瓶的使用量。
(2)调节盐度,裸藻大部分生长在淡水中,针对耐盐的养殖品种,可采用提高盐度至5‰~10‰的方法,也就是一亩用粗盐8-10斤左右,可抑杀裸藻。
(3)在裸藻集中的区域或全池泼洒鑫洋二氧化氯(5-10亩),注意用药后用水质保护解毒剂(1亩)解毒。
(4)淡水池塘可局部泼洒克藻灵,但是用药后注意用水质保护解毒剂解毒。
(5)使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化学方法虽然是最常用和最快速的方法,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剂量,确保鱼虾安全,最好是局部少量多次使用,近段时间,本人应用此方法,效果明显。
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时机,千万不可在裸藻衰败期使用,以免造成人为倒藻、泛塘。
2.裸藻水华倒藻后的处置依倒藻程度不同,可划分三期。
一期表现是:水色变化不大,只是在下风处有绿色或色藻沫,是少量裸藻死亡的结果,水质指标无变化,基本正常,鱼虾摄食、生长正常。
处置方法是:换水10%~20%,补充有益藻类,调整藻类比例,补施有利于硅藻、绿藻生长的专用肥,如活而爽或高硅双效肥或原菌片,加大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密切监测藻类的生长状态,查看滤食鱼类投放数量,如不足,及时补投。
二期表现是:水色变化仍不大,只是颜色发暗,下风处藻沫很多,可闻到阵阵腥臭味,pH降低,表层溶解氧正常,但中下层很低,氨氮、亚硝态氮略有升高,水质混浊,悬浮有机质多,镜观裸藻活力差,有死体,鱼虾摄食差,但大部分仍能抢食,部分呈浮头状,散布于全池,无围增氧机现象,有“昼浮夜沉”、“晴多阴少”特点,鱼体无明显病症,仅腮丝呈紫褐色,或见少量死亡,虾体暗红色,呈浮头状,有少量浮边、死亡。
此由一期发展而来。
处置方法:停止投喂,立即加开增氧机,迅速换水30%~60%,投放增氧剂,如:颗粒氧或富氧,立体增氧,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等解毒药,大剂量解毒,待鱼虾好转,投施一次消毒剂,控制细菌数量,之后3天,可重新调整生态系统,如投放原菌片等。
上述措施,应依次进行,其中,换水最为重要,也最易被忽视,多因无水源或水质差而被耽搁。
如确无水源,最好立刻将鱼虾倒人它池,以免投入过大,损失更大这往往因不能迅速改善水质,造成裸藻持续死亡,而增氧、解毒措施仅是杯水车薪。
总之,换水是其它措施的基础,即使水质差一些,也应该迅速换水。
三期表现是:水色变化很大,有蓝绿色或红褐色变为灰绿色或灰褐色,下风处藻沫很多,面积很大,腥臭味很浓,pH变化大,可降到8.0甚至7.0以下,上下水层溶解氧均较低,氨氮、亚硝态氮均明显升高,悬浮的有机质很多,水质昆浊似稀粥状,鱼虾基本不摄食,多在水面,呈浮头状,死亡增多。
此多是因二期贻误而成。
处置方法:基本同二期,只是换水量应再加大至60%~90%,其它措施也要加大。
此时,除换水外,药物成本往往很高,如可出塘,应不失为明智之举。
(怀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