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

水华
水华

水华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

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

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

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

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

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

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

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水华十分平凡,致使太湖的渔业遭遇危机,而当淡水营养化后的太湖,“水华”平凡出现,促使其“水华”面积逐渐加大,导致“水华”时间延年增长。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 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 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 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本次污染事件由于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及时得力,没有对黄河下游沿黄饮水安全造成明显影响。根据黄委和环保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河南、山东两省分别于1月7日晚和1月11日晨解除警戒状态。黄委在整个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了反应迅速、信息及时、数据准确、处置得当,效果显著。 3、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镉废水污染湘江事件 2006年1月4日17时,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由于施工不当,致使大量含镉废水通过老霞湾港集中排入湘江,造成镉严重超标。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株洲、湘潭、长沙3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当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对湘江下游各城市供水水源地相应断面实施监测,及时监控湘江水质状况。至1月9日上午,湘江长沙段水质恢复正常。 4、岳阳砷污染事件 9月8日15时,湖南省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对岳阳县城饮用水源新墙河水质进行水质例行监测时,发现砷超标10倍左右。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湖南省政府领导除及时报告外,还就污染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湖南省环保局当即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及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确保了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展开;国家环保总局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实施污染防控工作。当地政府暂停对岳阳县荣家湾镇近10万居民饮用自来水供给。经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后,9月12日晚19点,砷污染警报被解除,自来水供应得到恢复。 5、贵州金矿矿渣坝溃坝污染下游水库事件 2006年12月27日,贵州紫金金矿公司贞丰水银洞矿区尾矿废水库发生堤坝垮塌泄漏事故,20余万吨含有砷化物、氰化物及硫化物的矿渣废水涌入下游供5个乡镇数万人饮用水的白汶水库内。 事件发生后,当地省、地县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武警迅速到达事件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贵州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水质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研究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与措施,并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水质

福建省三明市新高二下学期地理综合题大全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新高二下学期地理综合题大全 综合含答案有解析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兹别克斯坦是“新丝绸之路”上的内陆囯,铁路运输在对外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13年中国承建的“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开工,采用中国技术、装备,其中卡姆奇克隧道工程有“中亚第一长隧”之称,跨越三条山脉,穿过地下岩爆区(施工活动等因素导致岩层内部储存的能量突然释放,岩块猛烈弹射出来的一种现象,对工程施工安全危害极大)。项目全球招标时,欧美竞标公司给出的施工期是5年,中国公司承诺3年完工而获得承建权,并且提前100天打通了隧道,这一项目得到乌政府高度评价,全线2016年6月建成通车,将乌东部人口密集的费尔干纳盆地与西部连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铁路建成以前,乌东部与内地各大城市间的铁路运输需要绕行邻国塔吉克斯坦。 材料三下左图为中亚铁路分布图,下右图为左图中甲盆地(费尔干纳盆地)放大图。 (1)简述甲盆地北部种植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建设的主要困难。 (3)简述“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建成,对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意义。 (4)概括“安格连一帕普”铁路的建成对我国“走出去”战略产生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的布查德花园所在的地区原来是一个石灰岩矿区。20世纪初,这里的石灰岩逐渐开采殆尽,在露天石灰岩采矿坑上,人们营造出5个不同风格的花园,此外还配备有游客服务中心、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以及餐厅等基础设施。花园由专业设计师设计和专业园艺师负责进行,随着季节不同布查德花园的观赏内容有着不同的内容、主题和季相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这里已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花卉展示园。下图所示该花园位置及景观。

关于意大利饮用水水源地水华事件应急处置的思考

国际 70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丰富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废水大量排入水体之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这些营养元素则成为了蓝藻等藻类生长的物质基础,在缓流以及静水水域,充分日照和适宜水温使藻类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并聚集,最终爆发水华。水华的产生一般是爆发式的,来势凶猛且影响范围较大,会使水体的颜色及味道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水体水质显著降低。 饮用水源是保证居民供水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多为水体交换缓慢的水域地区,导致水华事件频频发生,威胁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水华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引起该水源地供水地区居民饮用水安全失去保障,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社会恐慌,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针对水华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尤为重要。意大 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出现过此类环境问题,其在这方面的处理方式为我国应对水华事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意大利饮用水水源地水华爆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案例 2009年,意大利Occhito 水库曾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事件。该水库主要向Finocchito 水厂供水,是普利亚大区重要的饮用水源。蓝藻水华爆发不仅造成水质下降,还释放出内源性藻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毒害作用。自2009年2月首次在Occhito 水库中观测到水华现象后,水库及时上报到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保部门的协调下,成立了联合应急小组。该小组成员包括地方卫生部门、环保部门、水库管理委员会、地方政府、国家卫生部门、国家研究院、水厂和市民代表等。应急小组由普利亚大区政府领导,协同开展库区水体的应急工作,控制水体水华,检测水体藻毒素含量,评估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以保障该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应急小组首先开展水体中藻毒素化合物的监测,每1~2周进行一次库 区水体、水厂和饮用水供水管网的采样工作,采用快速、高通量的ELISA 方法检测水样中藻毒素化合物,筛选可能含有藻毒素化合物的样品。对检测呈阳性的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进一步检测,以确定样品中藻毒素化合物的浓度。 Finocchito 水厂根据测试结果对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加强对水体中藻毒素化合物的去除,采用了包括增加取水口的深度,选用备用水源对水库取水进行稀释、优化氧化处理工艺、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形成新的处理流程等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控制了藻毒素。经过工艺改造,Finocchito 水厂具备了对含藻毒素来水的安全处理的能力,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供水要求,保障了该市近百万人口的供水需求。 应急小组在水华事件爆发后紧急改用备用水源进行城市供水,同时在水库内开展原位修复,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水库水华的现状和供水情况最新信息。政府在网页上发布蓝藻的检测数据并进行实时更新,还提供蓝藻应急处置相关的技术报告。应急小组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积极就水体 ■文/关鑫 王树堂 郭昕 王金生 Thoughts on Emergency Disposal of Water Bloom in Italy Drinking Water Source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饮用水水源地水华的爆发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显著下降,威胁公众身体健康。意大利也曾经历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华事件,其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为我国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意大利类似事件处理案例和经验、从部门联防联动、水质监测预警、流域综合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华应急处置体系提供对策建议。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水华;应急;意大利 关于意大利饮用水水源地水华事件应急处置的思考 DOI:10.14026/https://www.360docs.net/doc/2218604313.html,ki.0253-9705.2016.11.013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数学建模论文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水产养殖行业,而其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但是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本文主要采用了MATLAB程序中的相关系数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单侧检验等方法对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相关模型。 针对问题一,首先将题目中要进行分析的量给找出来,同时将他们运用MATLAB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针对问题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利用确定的权重,建立池塘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池塘水体质量进行分级。 针对问题三,建立单侧检验相关性模型。首先,运用SPSS软件分析理化因子与水华发生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针对问题四,利用MATLAB建立鱼类生长周期体重模型,运用二次函数建立关于体重与生长周期的拟合方程。建立浮游植物密度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并得到图像。 针对问题五,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结合附件资料分析,可以得到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的方法,并据此提供建立生态养殖模式的方案。 关键词:单侧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综合评价 一、问题重述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水华

水华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 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 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 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 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 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 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 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水华十分平凡,致使太湖的渔业遭遇危机,而当淡水营养化后的太湖,“水华”平凡出现,促使其“水华”面积逐渐加大,导致“水华”时间延年增长。

近年国内重大水污染事件

近年国内重大水污染事件 近年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2010年03月22日湖南郴州29名儿童血铅中毒住院事件(新京报)2010年广东北江中上游河段发现铊等重金属超标事件、 2010年“7?3”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导致汀江遭到污染,紫金矿业污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属铜事件等 近年重大藻类污染事件: 2007年6月太湖蓝藻水华污染是多因素所致突发事件 2009年广东韶关市南水水库蓝藻污染事件 1、2010年4月2日,成都水污染事件:位于郫县三道堰的市自来水六厂发现水质异味,怀疑水源被污染。水压不足,成都市主城区开始陆续报告用水困难。4月2日都江堰市崇义镇境内柏木河污染,系牌号为川U-23880的江淮牌货车违法倾倒垃圾所致。倾倒垃圾为约4吨废旧塑料、有机玻璃熔炼残留物,从涉案车辆提取的残留物与事发地现场提取样品化验比对,所有理化指标完全吻合。 2、2010年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隐藏事故9天。 3、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

裸藻水华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方法 日期:2014-06-30 11:27 作者:来源:农博网点击:54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它们的危害和防治已为大家熟知,而对裸藻水华认识较少,其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报道也较少。但在近几年,随着水源的日趋紧张和养殖密度不断提高,无论是精养鱼塘还是精养虾塘,裸藻水华均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裸藻大量繁殖的池塘,在当前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因为它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本文结合临塘实践,试对裸藻水华的发生特点、危害调控和倒藻后的处置谈点浅见。 一、特点 1、裸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小水体比如水源不充足的精养池塘、稻田等,而水库、河沟、江河很少见。套养不合理的精养鱼池和虾池容易发生。 2、裸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C-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也就是说,裸藻水华在鱼虾主要生长期均可发生。即使是冬棚养殖,如具备裸藻生长的温度、光照、pH等条件,仍可发生。 3.裸藻水华水色多样常见有三种: 一、是绿色、蓝绿色,以绿色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体为绿色而使水华呈绿色,大量繁殖后即呈蓝绿色。 二、是红褐色,俗称“铁锈色”、“铁锈水”,属于一种清瘦的水质,水表层具铁锈色油膜,有黏性,以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为优势种,因其色素为红色或橘黄色,加之趋光性强,常呈红色或褐红色,并聚集在水面表层,形成浮膜,多出现于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时节,形成后,水面覆盖率可达30%~100%,这种水华还常有“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变化。 三、是酱油色,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和老化池塘,是水质极度富营养化和多种裸藻大量繁殖的结果,此时水色变化不大。凡以裸藻为主的水华,均可称为裸藻水华。实际上,会因各藻种比例、光照强弱、有机质和泥沙的多寡等,存在细微水色差异,情况比较复杂,需仔细鉴别。 4.裸藻水华容易倒藻裸藻细胞无细胞壁,只是由质膜下的原生质体外层特化成表质,多数表质软的种类,其形态还能发生变化,故具变形特性;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中性或偏酸或偏碱的水体中,pH在6.5~8.5之间。这与蓝藻有区别,蓝藻大量繁殖时,pH多在8.5以上;裸藻对温度适应范围虽然很大,但对温度突变很敏感。基于上述特点,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 5.裸藻水华不易杀灭据试验: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 6.8小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d时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这说明在鱼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 我国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点,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浓,有时还出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保持强烈的是水华。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可以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 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Cyclotella)、蓝隐藻(Chroomonas)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 这是无锡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Gonyostomum depressum),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Gymnodinium),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3)裸甲藻水华 这是由蓝绿甲藻(G.cyaneum)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长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 (4)角藻水华 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Ceratium hirdndinella),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

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 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Oscillatora moeegeotii)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O.rubesens)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Phormidium luridum)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 由螺旋鱼腥藻(Anabaenaspiroides)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 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rocystisaeruginosa)和粉状微囊藻(M.pulverea),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 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 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常为蓝球藻(Chroococfus)、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 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华频频暴发,2007年5月太湖暴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事件,引起国内外的极度关注,也敲响了饮用水安全的警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负荷日益增加,河流湖库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在合适的气象水文条件下极容易产生水华。水华时某些藻类暴发性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缺氧、产生腥臭等异味物质,甚至产生藻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继而破坏河流生态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分析,提出已解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水华过程和机理,找出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正确且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为以后的学者解决富营养化与水华问题提供积极的帮助。 正文 早在20世纪初期,水体富营养化就开始引起了国内外部分生态学家,湖泊学家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对其成因的初步探讨,在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全球出现的海洋和淡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 等众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始了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与探索。 早期的富营养化研究主要是探讨水体中营养盐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这也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主要途径,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但是,从历年发生水华的共同现象来看,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素基本是一致的,即温度、营养盐和水流流态这三个因素。温度对于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有两方面的研究,即高温和低温胁迫,

水污染以及危害

水污染以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及其危害?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1.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

湖北地区常见15种水华颜色和藻类组成

水华的颜色和藻类的组成关系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点,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浓,有时还出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保持强烈的是水华。常见的水华,按优势种类可以分为15个基本类型。 (1)隐藻水华 这是我国池塘养鱼常见的一种水华,其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称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现。 (2)膝口藻水华 这是湖北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 (3)裸甲藻水华这是由蓝绿甲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湖北、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 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常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 (4)角藻水华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飞燕藻集群形成的浓褐色斑块。 (5)颤藻或席藻水华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 (6)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由螺旋鱼腥藻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7)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状微囊藻,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8)尖头藻水华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9)微型蓝球藻类水华由蓝球藻目一些极微型种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常为蓝球藻、棒条藻、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10)团藻目水华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和其它鞭毛类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水面常有绿色浮膜。 (11)绿球藻目水华通常由小球藻、栅藻、四角藻、十字藻、绿球藻、和空心藻等形成的水华,阴藻等鞭毛藻类和小环藻占一定数量,水色绿或黄绿,透明度较大,过在水浅和常施化肥的鱼池出现。 (12)裸藻水华主要由红裸藻形成水华,通常阴藻和其他鞭毛藻的数量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中发红,绿色或红褐色,水面通常有红色浮膜。 (13)囊裸藻水华通常由棘刺囊裸藻和旋转囊裸藻等形成水华,水面烟灰或红褐色。

A题 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A题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及池水净化处理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70%。近年来,随着淡水生态系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经常导致有害蓝藻、轮虫等常见的浮游生物高密度发生,很容易诱发大面积水华。水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对养殖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水华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大量排泄废水造成淡水资源污染,还会破坏养殖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养殖对象的不同程度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淡水养殖池塘相关主要理化因子,主要浮游生物数据及鱼虾生成等数据分析水华发生的原因,控制并预测水华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减小环境污染等。通过对水华发生的了解,加强大家环保意识。 根据附件1-8完成如下问题: 1)通过附件1中数据分析水体、底泥与间隙水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通过附件2中数据对四个池塘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及分类,分析虾池与鱼池对水体的影响。 3)建立主要理化因子和常见浮游生物致害密度发生关系的模型,给出水华发生时主要理化因子的范围,预测淡水养殖池塘水华发生 (1号池发生轻微水华)。 4)结合附件及以上分析,建立鱼类生长与体重相关模型。在养殖鲢鱼、鳙鱼等的生长过程中可以摄食浮游生物,净化某些藻类,构造一个与1号池相同大小的净化池,通过水循环,并放养鲢鱼或鳙鱼,放养多少才能净化1号池中的藻类,净化效果如何。 5)结合附件及通过查阅资料构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池水养殖池塘水体的自净化。通过以上养殖从而使淡水养殖减少向江河湖海养殖废水排放。 数据及资料见: 附件1 水体中常见理化因子 附件2 其它数据 附件3 吸光度及稀释倍数 附件4 浮游生物量

赤潮与水华

赤潮与水华漫谈 杨香涛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江苏扬中221200) 1998年3月下旬香港沿海海域和广东珠江口一带海域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海水泛红色、棕色或绿色,腥臭难闻,海水中的鱼、虾等动物大量死亡,当地沿海各大养殖场损失惨重。据《经济日报》1998年5月3日报到,此次事件,香港渔民损失近1亿港币,广东养殖的珍贵鱼类死亡超过300吨,经济损失超过4000万元…… 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怎样发生的?有没有防治的办法? 一、赤潮和水华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赤潮,赤潮实际上主要是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在湖泊、水库、内海、河口等地区的水体,因水流缓慢,停留时间长,既适宜于植物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等元素)的积聚,又适于水生植物的繁殖,当水中这些植物营养物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水体过分肥沃,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就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如果水生动物如鱼类、虾类等消耗浮游生物的速度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水中的藻类就会越积越多,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出红色、棕色或绿色等,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就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中就称为水华。 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污染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产生水体富营养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表明,藻类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25~30种元素,其中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氮、磷等元素,碳在自然中存在量多而且易得,而水中氮、磷的含量却较少,因此氮、磷通常是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制约因素。而水体污染通常是引起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

微囊藻水华的影响因素

微囊藻水华的影响因素 1物理因素 1.1温度 微囊藻是喜温生物,其最适温度在30一35℃高于其他藻类(华汝成1981)。水库中的围隔实验证实当水温为26℃时最适宜于微囊藻的聚集、上浮并形成水华(华锦彪1994)。多年的监测结果显实太湖中微囊藻水华出现在水温18.2℃一32.5℃(Chen2003),处于5月至10月之间。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微囊藻会以单个细胞或数个细胞的小群体存在于表层底泥(Falon l981)。春季回暖时微囊藻得以复苏和生长,已有研究表明底泥蓝藻的最佳复苏温度在18一21℃高于非蓝藻的复苏温度14一18℃(Perakisl996,陶益2005)。 1.2光照 微囊藻含有叶绿素a以外还含有藻蓝素和别藻蓝素,使得微囊藻可以利用别的藻类不能利用的绿、黄和橙色波段的光,在弱光下也能生长得较好。在强光时微囊藻增加了细胞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大了细胞对强光的耐受性(Paerl1982)。 1.3水文气象因子 风力作用和波浪扰动以及气候状况对微囊藻生长也有影响,风浪明显影响微囊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尤其在浅水湖泊中风浪作用使得湖底的营养盐释放,3.1m/S以上的风速对微囊藻表层水华有明显的消减作用(Cao ZOO6)。国外也有报道称蓝藻水华多出现在温暖而风平浪静的天气。在湖水流场对水华藻类垂直迁移以及对水华形成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化学因素 2.1营养盐 在水华形成的机理研究中人们对营养盐的关注较多,Stumn在对藻类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藻类经验公式C:N=106:16:1,并根据里比希最小定律指出磷是控制湖泊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国际上一般认为湖水总氮达0.2mg/L、总磷达0.02mg/L 就属于富营养化范围。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后氮、磷浓度大幅上升,太湖梅梁湾地区水体平均溶解磷己达住03一0.07mg/L,早已不成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秦伯强20o4),因此必须有效地阻断外源营养的输入。对于大型湖泊同时还应注意到营养盐自身循环效应和沉积物的内源性营养盐释放。除了氮、磷等大量元素之外,微量营养元素(铁、钼等)以及稀土元素(铜、钇等)对水华藻类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尹大强1998)。 2.2他感物质 微囊藻属里的多个种能释放毒素、生长抑制剂等化学物质来影响其他藻类或者浮游动物的生长,研究表明在竞争或捕食压力下微囊藻产生的毒素有所增加(许秋瑾2004,Jang2003)。有些植物,如黑藻(Hydrila verticilata)、凤眼莲(Ei chhonrai。rassPie等还会分泌抗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童昌华2003),因此高等水生植物在改善湖泊环境,减轻富营养化水平和控制水华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3生物因素 3.1气囊 微囊藻细胞内的气囊(Gas、乞culoes)是由德国的微生物学家Kbealln在1895年首次发现,70年后,Bowen andjensen (1965) 发现气囊主要是由无数的圆柱性的囊状物组成,他们把这些物质称之为气泡(GasVesicles)。气泡的分子结构、形态和生理特性由Walsby(1994) 综述过了。气泡是一些中空但是较硬具有蛋白质的圆柱体,两端由圆锥盖扣住,气泡的合成是由编码所需要的蛋白的基因调节的。气囊泡壁能够允许气体的自由出入,但是由于蛋白质壁的内侧上疏水性的氨基酸链的存在,水分不能通过气泡壁。由于气泡的体积比较小,因此通常需要合成很多的气泡来提供所需的浮力,每个细胞大约有104个气泡这些气泡对微囊藻上浮形成水华有较大作用。在细胞内,气泡并不是在细胞质内随机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气囊中,以

蓝藻水华

气候变化与蓝藻水华暴发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长春130024 【摘要】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频率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太湖西部和北部。影响太湖中蓝藻水华暴发的因素很多,但发现气候因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温度、风、光照、降水等等。这篇文章就主要从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光照时间和风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根据太湖情况建立一个模拟湖泊生态系统模型,利用散点图、线性回归分析、数值逼近建立拟合方程等数学知识,对太湖中影响蓝藻水华暴发的这三个因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蓝藻水华暴发气候因素建模求解

问题分析 在当今世界,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仍然是在水体污染方面人们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在太湖和内陆的其他湖泊,现在是蓝藻水华的发生不仅仅是只在夏、秋两季了,而且也在逐步的向春、冬两季过度,个人认为这正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即全球变暖趋势。蓝藻水华的暴发不仅会对湖泊中的水生动植物带来危害,致使其死亡,破坏湖泊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特别是在夏季,湖泊中蓝藻水华漂浮在水面上,在风的推波助澜之下,都被吹到岸边,并且夏天温度高,经阳光的暴晒,蓝藻会自动分解、产生恶臭的气味,造成局部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还有的就是如果蓝藻水华在人们饮用水源头大量聚集、腐烂变异,造成水质恶化、变味,这样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饮水,带来疾病,给人你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所以问题就产生了:怎样才能预防和抑制蓝藻水华的爆发呢?这就需要研究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了!蓝藻【1】(或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能将CO2还原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自由氧。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或沸腾的泉水,以及其他微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譬如蓝藻常常是岩石的裸露面和土壤中建立种群的先锋物种,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如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外鞘色素)增加其在相对暴露的陆地环境中是适应性,蓝藻具有在贫瘠的基质上生存的卓越能力。蓝藻能与其他动植物(如真菌、苔藓、羊齿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形成共生关系,而内共生被认为是真核生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起源。蓝藻还是唯一可以进行生物固氮的藻类。而大量的藻类在水中高度的聚集就会水华,具体的是:水华【2】是当水体中出现富营养状况并具备适宜的温度、光照、气候及合适的水文条件等有利于藻类生长或聚集的环境条件时,水体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湖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水华的蓝藻【1】一般都是有伪空泡的种类,包括许多属,在形态上从小的丝状群体到肉眼可见的大型球状群体,有些种类可以固氮,有些则不固氮。而我国蓝藻水华主要是微囊藻水华,此外还有鱼腥藻水华、束丝藻水华、拟柱胞藻水华等。微囊藻水华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其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多数产毒危害性大。我国湖泊中微囊藻早常见的为铜绿微囊藻,是太湖和滇池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优势种群之一。而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与代谢又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因素温度、光照时间及风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可以针对太湖中的铜绿微囊藻建立一个模型来单独的研究气候因素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作为样本来反映太湖中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模型假设 (1)我们研究所用的小型生态系统与太湖的生态系统相似,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能力。 (2)风浪对太湖的扰动在研究中表现为悬臂搅拌器带动玻璃棒对小型生态系统的搅拌。 (3)对某个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时,其他的因素是一样的,且在研究所持续的这段时间内,不会有外界的任何因素对样本进行干扰。 模型建立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思路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思路 发表时间:2017-07-24T15:08:38.1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陈旭娈 [导读]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水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的落实和执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已经越发受到关注,本文以安徽某市的黑臭水体治理为例,通过实地调差城区内黑臭河道现状,结合黑丑水体特点以及环境条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及相关建议,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道黑臭;方案;问题 1黑臭水体治理指导思想与原则 1.1 指导思想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秉承“人―水―城”和谐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格局构建、水安全措施保障、水文化整合传承、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科学治理的方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 1.2治理原则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遵循城市水系的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系统性和特色文化性原则。既要全面考虑防洪、除涝、降渍、供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等各项水利目标,也要兼顾水生态修复、交通航运、旅游开发、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要求。注重水资源水环境容量资源、水域与岸线资源等河道相关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管制使用,保证开发利用的合理、高效并与河道保护相协调。(2)畅通水系、发挥效益。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疏浚局部卡口、束窄段,以及现有泵站、闸坝,通过调度手段畅通水流,发挥现有工程效益。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用地布局要求,适当新增、拓浚河道,合理调整河道功能,完善现有水系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突出重点。突出骨干河道、重点区域的保护和治理,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城市排水、排污口整合方面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彰显城市水文化的传承与鉴赏。创建城市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健康之城。 2黑臭河道造成原因 2.1 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生活废水是指炊事、洗涤、沐浴等,伴随人的生活而向公共水域排放的污水。这些废中都含有大量的P元素,极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不加处理和限制,是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中,将会严重使河道污染,这是造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之一。 2.2 初期雨水夹带的污染物质 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2.3 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工业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逐步减少,但仍存在零星、小规模企业偷排等现象,尤其是分散的食品加工、餐饮、洗衣等企业,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形成对河道水质的冲击。 3治理思路及方案 3.1 物理法 3.1.1人工增氧 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河流会变成缺氧或者无氧状态。致使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正常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话。通过在适当位置向河道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增氧,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消除黑臭现象。人工增氧的方式有多种,如曝气增氧、跌水增氧等等。 3.1.2河道清淤 长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的底泥中沉积由大量的污染物。如N、P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造成水质恶化。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可以将底泥中的污染物移出河道生态系统,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 3.1.3引水补水 引水冲污和换水稀释是湖泊净化经常采用的措施,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有应用实例。对污染较严重并且流动缓慢的河流尤其是长期缺乏补充水源的城市内河较为适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时间了将河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总量降低,提高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恢复部分自净能力;并可以置换河道死水区、非主流区的重污染河水。但通过此方法,水体内的污染物仅转移到下游,并末得到有效降解。 3.2化学处理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滇池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城市河道出现严重的水华现象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应急除藻措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除藻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但此方法不能将N、P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3.3人工增氧方案 溶解氧的缺乏不仅阻碍了水体中好氧过程对污染物的分解,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更使水体环境转化为缺氧,甚至厌氧环境,使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